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气管导管造瘘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预防吻合口漏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7月~10月我科对1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中应用7号气管导管经末端回肠置管造口。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4 h,术中造瘘时间8~10 min。术后第7 d出现吻合口漏1例(6.7%),造瘘管处腹壁疼痛1例,一过性造瘘管梗阻2例,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末端回肠气管导管造瘘术是一种安全的造瘘方法,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回顾性分析113例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113例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并预防性末段回肠双腔造口,术后3月造瘘口还纳。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4例,肠梗阻9例,造瘘口旁疝1例,切口感染3例。随访3~24月,吻合口处肿瘤复发1例。结果表明,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显著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间50例低位直肠癌采用新辅助治疗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 50例患者接受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后接受保肛手术.行预防性回肠末段造口的19例患者未发生吻合口漏,31例未行预防性回肠末段造口术中有4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其中2例合并直肠阴道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可提高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保肛率,保肛术后行回肠末段预防性造口,对吻合口漏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回肠管状造瘘术预防腹腔镜下低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5年来应用回肠管状造瘘术预防腹腔镜下低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操作方法为在腔镜下完成低位/超低位吻合后,充分游离回盲部,扩大主操作孔至3cm,拉出回盲部,切除阑尾,经其残端向未段回肠置入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水至肠壁稍发白,于水囊远侧缘以可吸收线穿回肠系膜打一结扣,抽出水囊内液体,回盲部回纳腹腔,按原注水量打入气囊,确保水囊位于线结扣近端,尿管截口引出,盲肠壁与侧腹壁固定.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早期1例粪便转流不够彻底,其余患者粪便转流彻底,无肠梗阻发生,无切口感染及癌种植,拔管后无粪漏及腹膜炎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回肠管状造瘘术预防腹腔镜下低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吻合口瘘是可行的,粪便转流是彻底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回盲部置管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3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运用回盲部置管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均未发生吻合口漏。结论选择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运用回盲部置管造瘘术有利于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时性末端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4例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行临时性末端回肠造口术的临床效果。结果14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施行临时性末端回肠造口对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对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69例未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造瘘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3±0.4)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1.8±0.4)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6.2±1.5)d,术后平均住院(8.0±1.5)d,治疗费用平均(3.2±0.3)万元。未造瘘组患者术后9例(13.0%)发生吻合口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5.1±0.6)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5.7±0.3)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8.3±3.8)d,术后平均住院(14.2±3.6)d;治疗费用平均(4.3±0.8)万元。两组术后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尤其高龄、全身情况较差等不利于低位吻合的患者。但术者应进行个体化选择,同时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合理选择病例、精细操作可使更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保留肛门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末端回肠保护性造瘘术在超低位直肠癌(rectal cancer,RC)保肛手术中的价值. 方法 对湖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5月至2012年1月30例超低位RC患者于保肛手术中行临时性末端回肠保护性造瘘术,观察吻合口瘘发生情况. 结果 全部30例均保肛成功,发生吻合口瘘1例. 结论 末端回肠保护性造瘘可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非手术疗法治疗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非手术疗法。方法 总结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而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1.5%。13例(86.7%)经非手术综合治疗治愈;1例行横结肠造瘘,1例改行miles术。从瘘发生至瘘治愈6-42(平均18)d。结论 结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绝大部分可以用非手术疗法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回肠造口术预防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来72例低位直肠癌的病例资料,分为预防性回肠造口组35例(试验组),未造口37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愈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试验组35例吻合口无发生瘘,无医疗纠纷,对照组37例发生吻合口瘘7例(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低位直肠癌在肿瘤达到根治术的基础上可以成功保肛,预防性回肠造口明显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回肠蕈状双腔造口预防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后吻合口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应用回肠蕈状双腔造口术预防腹腔镜TME术后吻合口漏的65例(造口组)及同期未行预防性造口的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85例(未造口组)病人临床资料。腹腔镜下完成低位或超低位吻合后,造口组于距回盲瓣30~40cm处回肠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外1/3处行双腔造口,回肠沿与纵轴垂直方向切开达1/2周,近端做蕈状乳头高于皮肤0.5cm,远端回肠平坦式缝合于皮肤。骶前放置双腔引流管。术后3~5个月闭瘘。未造口组仅骶前放置双腔引流管。结果造口组病人粪便转流彻底。无造口周围皮肤严重腐蚀与不耐受,无死亡病例,无吻合口漏。未造口组5例出现吻合口漏,3例4~8周后愈合,2例行手术造口治疗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回肠蕈状双腔造口术预防腹腔镜直肠癌TME术后吻合口漏是可行的,造口护理方便,闭瘘创伤小,粪便转流彻底。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好发部位为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占全部直肠癌的3/4。目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式已成为首选术式,吻合口瘘是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笔者于2004年3月-2010年2月对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应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以预防并发吻合口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预防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我院选择性地对8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行回肠造口术,结果无一例发生吻合口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预防性横结肠造瘘与末端回肠造瘘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9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并预防性肠造瘘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预防性横结肠造瘘33例,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4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造瘘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横结肠造瘘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6.06%),末端回肠造瘘组4例(8.7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结肠造瘘组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末端回肠造瘘组(P0.05),其他造瘘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两组血清C-RP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横结肠造瘘组术后24、48、72 h血清C-RP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末端回肠造瘘组(均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术中,采用预防性横结肠造瘘与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防止吻合口瘘方面效果相似,但末端回肠造瘘术在减轻术后创伤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横结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末端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的2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26例无吻合口漏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12.0±2.6) d,术后3个月左右行造口回肠还纳.结论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可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尤其在高龄、全身情况较差、合并有基础疾病等患者中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末段回肠置管保护性造口预防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3月完成22例保护性造口,行直肠前切除术结直肠吻合后经末段回肠置入气管导管,经右下腹壁引出固定并粘帖造口袋,观察术后肠内容转流、吻合口漏及造口闭合情况。结果留置导管时间16~35 d,平均24 d。拔管后造瘘口全部自行愈合,闭合时间5~24 d,平均11.6 d。无死亡和再手术病例,肠内容物转流效果良好,未发现与导管相关并发症。吻合口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愈合。结论末段回肠置管操作简单,能有效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避免传统回肠造口或结肠造口的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体会。方法 2011-6—2014-6,共实施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138例,发生吻合口瘘7例(5.07%)。回顾性分析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7例吻合口瘘经非手术治疗治愈6例,1例因引流不畅、伴盆腔感染,行乙状结肠造瘘术。2个月后行Ⅱ期闭瘘术治愈。发生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包括吻合口张力过大、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及手术操作不当等。结论充分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正确管理,是预防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关键。及时诊断及有效灌洗,瘘口可在短期内愈合。若引流不畅引起盆(腹)腔感染时应及时开腹行乙状结肠造瘘术,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灌洗、浆肌层瓣套入式吻合(浆肌瓣式)和回盲部插管造瘘在左半结肠癌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左半结肠癌梗阻患者行灌洗、浆肌层瓣套入式一期吻合和回盲部插管造瘘。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经换药治愈,未发生肠瘘。平均住院23(11~30)d。35例随访3月,2例间或腹痛,余未见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灌洗、浆肌层瓣套入式吻合和回盲部插管造瘘对左半结肠癌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探讨对于行腔镜辅助Dixon手术的下段直肠癌腔镜下吻合比较困难的患者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必要性。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289例腹膜返折以下的下段直肠癌行腔镜辅助Dixon手术、腔镜下吻合较为困难的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分为两组,预防造瘘组139例,未造瘘组150例,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5年生存率。预防造瘘组有5例出现吻合口瘘,经盆腔冲洗、营养支持后治愈;未造瘘组14例出现吻合口瘘,其中2例经开腹冲洗末段回肠造瘘后好转,余12例经盆腔冲洗、营养支持后好转。两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行腔镜辅助Dixon手术、腔镜下吻合较为困难的下段直肠癌,行预防造瘘可以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且对5年生存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使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68例临床资料。结果:全组68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6例(9%),其中1例直肠阴道瘘。结论:应用双吻合器技术使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操作简便、缩短手术时间、吻合牢固可靠。发生吻合口瘘原因复杂,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掌握吻合器操作要领和加强术后管理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