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上海市虹口区1951~2003年婴儿死亡率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平  姚文  邓华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7):311-313
[目的]监测上海市虹口区婴儿死亡的变化趋势,观察婴儿死亡率对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婴儿死亡率。[方法]对虹口区1951~2003年出生的623855名活产婴儿以及同期死亡的16559名婴儿的死亡资料以动态数列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婴儿死亡率从1951~1953年的54.41‰降至2000~2003年的4.82‰,下降速度为91.1%;新生儿死亡率从12.07‰降至2.53‰,下降速度为79.0%,受之影响平均期望寿命逐年上升。婴儿的主要死因已由1951年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改变为近年的新生儿病及先天畸形。[结论]随着我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婴儿死亡率显著降低。为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现阶段应以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和提倡围产期保健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 居民中99%享受国家的保险制度,使每个人可以免费享受一切预防、治疗及康复服务。每个居民有权享受医疗服务,包括初级的及专科的门诊保健、住院治疗及急救服务。病人支付药费30%,其余则由国家支付,有些病人也可以免费得到药品。[卫生状况] 1977年的出生率为19.1‰,死亡率为9.0‰,是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婴儿死亡率却高于欧洲的平均比率,达23.8%。预期寿命稍有增加,1976年男性为67.0岁,女性为74.9岁。传染病,特别是痢疾及食物中毒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吕行  关思宇  犹忆  吴艳乔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389-4390,4395
[目的]预测中国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方法]以人均国民收入(购买力平价)为自变量,同期各国婴儿死亡率为应变量,作曲线拟合,寻找最优预测模型;以婴儿死亡率为自变量,同期各国期望寿命为应变量,作线性回归。[结果]建立乘幂函数模型预测婴儿死亡率,决定系数为0.858,模型拟合效果较好。2007年中国婴儿死亡率预测值为20.86‰,实际报告值为19.00‰;建立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期望寿命,调整决定系数为0.926,模型拟合效果较好。2007中国人口期望寿命预测值为72.36岁,报告值为74岁。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婴儿死亡率为8.46‰,期望寿命为75.25岁。[结论]2007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偏低,但是在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提高期望寿命方面优于同等经济实力国家的平均水平。择选与预测指标关系最为紧密的变量,保证足够大的样本含量,通过传统回归方法同样可以较好预测出婴儿死亡率和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沙县居民心脑血管病流行情况,为心脑血管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1973-2006年心脏病、脑血管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减寿岁数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结果]1973-2006年沙县居民死亡率下降,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上升,年平均递升0.9%,减寿岁数从1973—1975年的2.57岁上升到2002-2006年的5.35岁,PYLL率1973—1975年为9.73‰,2002-2006年为6.56‰。[结论]心脑血管病是沙县居民的第1位死因,加强心脑血管病防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2003~2005年玉溪市不同民族居民预期寿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民族居民死亡率及预期寿命,为提高不同民族居民的平均寿命提供依据.[方法]在玉溪市抽取20个乡(镇),对2003~2005年死亡的人员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调查乡镇2003~2005年平均人口为591 190人,累计死亡9 086例,平均死亡率为15.37‰,平均期望寿命为73.47岁.平均死亡率,男性为16.17‰,女性为14.53‰;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71.71岁,女性为75.19岁.汉族、彝族、回族居民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5.13‰、16.04‰、15.40‰,傣族、哈尼族、白族、蒙古族、苗族居民分别为16.10‰、15.44‰、17.33‰、21.11‰、12.73‰;平均预期寿命汉族、彝族、回族居民分别为74.92岁、73.84岁、75.08岁,傣族、哈尼族、白族、蒙古族、苗族居民分别为73.50岁、73.95岁、73.65岁、72.72岁、76.71岁.[结论]玉溪市各个民族平均预期寿命高于2004年全国平均水平和1990年云南省同民族平均水平;苗族和回族最高,蒙古族最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死亡的发生规律,为采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仪征市1993--2007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年恶性肿瘤的年平均死亡率为242.41/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4.10/10万。前3位依次为胃癌、食管癌和肝癌,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74.7%。死亡年龄的中位数为65.02岁,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2007年全市居民期望寿命去恶性肿瘤后,男、女分别延长了5.34岁和4.80岁。15年间因恶性肿瘤死亡而造成的YPLL率为20.23‰,且呈上升趋势,上升了16.8%。[结论]恶性肿瘤是仪征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对居民期望寿命损失影响最大,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成都市1956-1990年不同年代(以每个年代中期三年数据平均计算)直接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指标——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死因顺位变化以及几种主要死因对总死亡率下降的贡献百分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逐年上升,由50年代的59.27岁上升到90年  相似文献   

8.
1990~2006年上海市金山区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0~2006年金山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金山区居民恶性肿瘤合计死亡13 965例,年均死亡率为163.4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1.63/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除宫颈癌和乳腺癌外.其他恶性肿瘤的标化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肺癌、肝癌和胃癌是居民前3位恶性肿瘤死因.首位恶性肿瘤死因0~14岁是白血病,15~39岁是肝癌,40~64岁和65岁以上均是肺癌.居民去肿瘤寿命为79.22岁,肿瘤所致寿命损失为2.94年.[结论]金山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随时间的推移呈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肺癌、肝癌、胃癌为前3位死因.  相似文献   

9.
据成都市生命统计资料分析(按 ICD-9分类统计),1988年居民普通死亡率为6.49‰,出生率为13.14‰,人口自然增长率6.65‰,婴儿死亡率24.93‰,平均预期寿命为70.04岁,男性69.60岁,女性70.54岁。前五位死因死亡率依次为呼吸系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现况,分析各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4年南京市居民人口资料和死因监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4年南京市居民粗死亡率5.89‰,男性死亡率(6.54‰)高于女性(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期望寿命为82.17岁,男性为80.19岁,女性为84.28岁。居民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型。死因构成前5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及营养代谢疾病,其去死因期望寿命分别为8.62、4.12、1.70、0.92、0.51岁。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居居民减寿死因前3位。结论肿瘤、心脑血管等主要慢性病和损伤与中毒是影响南京地区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湘潭市居民2011年死亡原因。方法利用2011年湘潭市居民死亡原因监测资料,用死亡率、死因顺位、居民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评价该市居民健康状况。结果 2011年湘潭市居民死亡率为5.88‰,城区为5.67‰,乡村为5.98‰,男性为6.85‰,女性为4.88‰;前5位死因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病和损伤与中毒,传染病位居第9位,且死亡率仅为0.4‰。居民期望寿命为78.07岁,城区为77.12岁,乡村为78.38岁,男性为75.8岁,女性为80.59岁。去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病后,居民寿命有0.05~8.93岁的增长,减寿年数为16 401.36~21 800.50年。结论传染病危害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徐州市城乡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死因状况,为政府部门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徐州城乡居民1997-2006年慢性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6年徐州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率为324.91/10万~350.19/10万,年均340.48/10万,占同期总死亡人数的57.85%~65.81%。主要慢性病年均死亡率(/10万),城市为341.34,农村为339.89(P〉0.05);男性为381.80,女性为295.86(P〈0.01);0~34岁为13.57,35~54岁为191.17,55~74岁为1290.05,75岁以上为6209.60。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年均标化死亡率(/10万)分别为150.25、9.48、77.99、95.67;标化减寿率城市居民分别为11.95‰、0.80‰、4.93‰、4.10‰,农村居民分别为14.99‰、0.33‰、2.86‰、2.84‰。[结论]慢性病严重危害徐州市城乡居民的生命和健康。  相似文献   

13.
彭香红 《职业与健康》2008,24(6):546-547
目的 探讨大厂地区居民胃癌死亡特征及动态变化,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对2000-2006年大厂地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计算胃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生命损失率(PYLL)率和潜在工作减寿年(WPYLL)率。结果 大厂地区2000-2006年居民胃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无明显下降趋势。粗死亡率为38.84/10万,标化率为39.26/10万,居恶性肿瘤死因首位,男性高于女性。PYLL率和WPYLL率分别为3.5‰和1.40‰。结论 胃癌是大厂地区居民恶性肿瘤防治重点,应系统开展恶性肿瘤监测和综合防治工作,以降低居民胃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海安县2006-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寿命损失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海安县2006-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登记报告数据库及人口资料,进行恶性肿瘤死亡率、累积死亡率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各种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简略寿命表计算去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和因恶性肿瘤死亡期望寿命损失百分率;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去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变化趋势;采用潜在减寿年数(YPLL)、标化潜在减寿率(SYPLL)、平均减寿年数(AYLL)进行减寿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海安县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31.99/105、111.79/105;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3.08%; 2006-2010年海安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0.58岁,去恶性肿瘤平均期望寿命为84.38岁,寿命损失3.80年;男、女性去恶性肿瘤死因后期望寿命平均每年分别增加了0.453 9岁和0.448 4岁,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P<0.05).1~69岁居民恶性肿瘤累计PYLL为62 352.5人年,AYLL为5.72人年,SYPLL为18.80‰.结论 海安县2006-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各年份存在轻微波动,下降趋势不明显,仍位于全死因、减寿顺位第1位.应重点加强对严重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癌种进行干预,应用适宜推广技术开展对高危人群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监测上海市卢湾区婴儿死亡的变化趋势,观察婴儿死亡率对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婴儿死亡率。 【方法】 对卢湾区1961—2008年出生的194 195名活产婴儿以及同期死亡的2 379名婴儿的死亡资料以动态数列的方法分析。 【结果】 婴儿死亡率从1961年的25.20‰下降至2008年的1.64‰,下降速度为93.50%;新生儿死亡率从8.98‰下降至1.64‰,下降速度为81.76%,受之影响卢湾区人均期望寿命也逐年上升。婴儿死亡的前四位主要死因分别为先天异常、肺炎、早产儿和未成熟儿、产伤窒息。 【结论】 随着本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婴儿死亡率显著降低。为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现阶段应以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和提倡围生期保健作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为制定卫生政策、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越秀区居民死亡率为603.94/10万。其中,男性为683.88/10万,女性为522.1/10万;不同性别死亡率均自0岁后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至5~9岁最低,10~29岁相对平稳,35~39岁开始随年龄的增大升高较快,至85岁以上达到最高。全人群死亡率最高的前4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0~75岁居民全死因减寿年数(PYLL)为37514.5人年,导致寿命损失最大的前4位死因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结论]越秀区居民死亡率处于一般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引起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彭香红 《职业与健康》2008,24(8):756-758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厂地区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危害健康的因素,为制定疾病控制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对大厂地区2000--2005年居民死因、潜在寿命、工作损失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大厂地区年平均出生率为8.15‰,平均死亡率为507.02/10万,标化率为568.58/10万。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5.68岁(男性73.28岁,女性77.98岁)。去除主要死因后平均期望寿命明显增加。居民全死因PYLL率和WPYLL率分别为49.56‰和27.570‰,男性高于女性。结论慢性疾病、意外伤害是造成该化工区潜在寿命、工作时间损失最多的死因,应根据此调整该区疾病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启东市居民1975—2004年预期寿命的变化趋势,了解启东居民的健康水平。[方法]寿命表的编制采用蒋庆琅(C.L.Chiang)法,使用SPSS 11.0软件编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5—2004年启东市居民的平均寿命由71.5岁增加到78.8岁,提高了7.3岁。从1995年以后随着婴儿死亡率的下降,预期寿命提高明显;各时期女性的预期寿命均明显高于男性(7岁左右)。[结论]启东市居民预期寿命的提高体现了启东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上海市1990—2010 年不同时期人群期望寿命变化趋势,探讨疾病谱变化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确定疾病干预的优先领域。 [方法] 利用1990—2010 年上海市居民死亡登记系统的死亡数据和上海市公安系统的人口数据,应用简略寿命表法、期望寿命分解法、死因分解法,比较年龄和不同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结果]1990—2010 年上海市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了6.91 岁和6.94 岁,年均增寿均达0.35 岁。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最大,男女分别占增寿总量的52.97%和51.44%。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死亡率的降低是期望寿命增加的主要原因,他们对男女性期望寿命的贡献分别为2.13 岁和1.98 岁、1.42 岁和1.89 岁、1.35 岁和0.67岁。 [结论] 上海市现阶段,居民的死亡大部分是疾病造成,提高人群期望寿命,重点是关注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近20年慢性病死亡率虽大幅下降,但仍是上海市主要死因,建立健全慢病防治体系,提高慢性病防治效果,是进一步提高上海市人口健康水平,增加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