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痰浊型眩晕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胜  王瑾 《陕西中医》2005,26(7):646-647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止痉类中药配伍治疗痰浊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所致眩晕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用常规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方具有化痰止眩,改善眩晕症状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博  张绒绒  侯少宏 《陕西中医》2007,28(8):1023-1024
目的:观察祛痰息风、健脾燥湿类中药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陈皮、钩藤、茯苓、泽泻、橘红、磁石、生姜)治疗本病68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总有效率80.9%,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祛痰息风,健脾燥湿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 0 6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5 0例 ,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组 5 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 ,分别用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归脾汤、左归饮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 .0 7% ,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味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4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长春西汀注射液加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 86%,对照组为76. 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味治疗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曹胭莉  周云翔 《陕西中医》2004,25(7):597-598
目的 :探讨健脾祛痰 ,熄风定眩类中药治疗内耳眩晕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服导痰定眩饮 (泽泻、钩藤、石决明、天麻、茯苓、半夏、陈皮等 ) ;对照组服眩晕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5 .3% ,对照组总有效率 79.4% ,两组间比较无差异。但副作用眩晕停组显著高于导痰定眩饮组。提示 :本方具有健脾祛痰 ,熄风定眩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李慧琴  周洪亮 《陕西中医》2012,33(2):168-169
目的:观察祛痰利湿、化瘀通络、升阳定眩之法治疗美尼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除采用对照组基础治疗外,均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泽泻、竹茹、菖蒲等)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67%。治疗组在改善眩晕、恶心呕吐、腻苔、滑脉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祛痰利湿、化瘀通络、升阳定眩之法治疗美尼尔病较单纯使用西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郭洪祥 《陕西中医》2009,30(10):1297-1298
目的:观察半天定眩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32例用自拟半天定眩汤(半夏、天麻、钩藤、丹参、川芎、当归、黄芪、白术、泽泻等)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用西药综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半天定眩汤加减治疗眩晕症较西药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段翠萍 《陕西中医》2012,33(11):1475-1475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配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辨证分为4型肝阳上亢,气虚血瘀,痰浊中阻,肾虚血瘀。分别以天麻钩藤饮,补阳还五汤,半夏天麻白术汤和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汤和通窍活血汤等加减配合西药(西比灵、辛伐他汀、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本病48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组48例,总有效率97.92%,对照组43例,总有效率90.7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法治疗颈性眩晕优于单纯的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敏使朗与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9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采用敏使朗(6 mg/次,日3次,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等,日4次)治疗,疗程为15d,评估2组的疗效与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敏使朗与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平肝熄风,化痰定眩类中药治疗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等)加味治疗本病39例,对照组加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36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0%,对照组83.00%(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熄风化痰定眩的作用,对改善症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