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选择诊断妊娠妇女TORCH宫内感染检测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金强 《淮海医药》2006,24(5):385-386
目的 探讨如何科学选择诊断妊娠妇女TORCH宫内感染的检测指标.方法 用ELISA法检测1063例孕妇血清TORCH IgM抗体,用PCR法检测TORCH IgM阳性者胚胎组织TORCH的DNA,二者同时阳性为TORCH宫内感染组,(n=63),选择65例正常早孕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组(n=65).用ELISA法检测2组孕妇血清IL-1β、IL-6、IL-8、TNF-α、IFN-、CRP、IgG、IgA、IgM、C3、C4、NO、NOS的水平.应用ROC曲线法分析各指标诊断TORCH宫内感染的诊断指数.结果 2组IL-1β、IL-6、IL-8、TNF-α、IFN-、CRP、IgM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IgG、IgA、C3、C4、NO、NOS等指标则2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β、IL-6、IL-8、TNF-α、IFN-、CRP、IgM诊断TORCH感染的诊断指数分别为130.4、158.1、164.1、141.0、128.4、137.4、152.3.结论 宫内TORCH感染的孕妇血清IL-8、IL-6、IgM、TNF-α、CRP、IL-1β、IFN-水平明显增高,可做为TORCH宫内感染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病人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6 (IL 6 )和白细胞介素 8(IL 8)的抑制效应。方法 :冠心病病人 6 0例 ,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泡腾片、培哚普利、美托洛尔等治疗 ,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辛伐他汀 2 0mg ,po ,qn。疗程均 8wk。结果 :治疗后辛伐他汀组血清中CRP ,TNF α ,IL 6和IL 8浓度明显降低 [(5 .0±s 0 .6 )mg·L- 1vs (3.7± 0 .6 )mg·L- 1,(6 .4± 1.4 )ng·L- 1vs (5 .6± 1.4 )ng·L- 1,(4.4± 1.2 )ng·L- 1vs (4.2± 1.2 )ng·L- 1,(2 8±7)ng·L- 1vs (2 7± 7)ng·L- 1,P <0 .0 5或P <0 .0 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能够降低冠心病病人血清中CRP和炎症因子 ,显示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在心力衰竭 (心衰 )治疗中对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 :选择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脏病心衰病人共 6 0例 ,随机分成常规组与氨氯地平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 ,氨氯地平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 5mg ,po ,qd。同时建立正常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IL 1)、白细胞介素 6 (IL 6 )。结果 :IL 1,IL 6 ,TNF α在心衰病人中分别达 (30±s 13) ,(99± 4 3)和 (2 4± 5 )ng·L- 1,较正常人[(6 .1± 1.7) ,(2 9± 8) ,(16± 5 )ng·L- 1]明显增高(P <0 .0 1)。治疗 6wk后 ,氨氯地平组病人较常规组IL 6 ,TNF α明显降低 ,分别为 (45± 2 4 )和 (17±5 ) ,(6 0± 31)和 (2 0± 4 )ng·L- 1(P <0 .0 1)。结论 :氨氯地平治疗心衰的作用之一可能在于降低细胞因子如IL 6和TNF 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米力农对心肺转流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C 反应蛋白 (CRP)及细胞因子TNF α、IL 8、IL 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双盲将择期心瓣膜置换术手术患者 16例分为两组 ,一组为米力农组 (M组 ) ,另一组为控制组 (C组 ) ;每组 8例。M组在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后立即静脉输入米力农负荷量 0 0 5 0mg·kg-1,10min内输完 ;继之以静脉输注维持量米力农 2× 10 -4mg·kg-1·min-1;C组以同样方法注入安慰剂。分别于全麻诱导前 (基础 ,T1)、主动脉开放后 (T2 )、心肺转流停机后 (T3 )、术毕(T4)、术后 2 4h(T5)、术后 4 8h(T6)抽取患者中心静脉血 ,采用放射免疫法定量测定TNF α、IL 8、IL 10的血浆水平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CRP血浆水平。结果 M组和C组TNF α在T1、T2 、T3 、T4、T5、T6血浆浓度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M组T2 较T1减低 (P <0 0 5 )。CRP在T5、T6时 ,M组高于C组 (P <0 0 5 )。IL 8血浆浓度在T4时 ,M组值高于C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IL 10血浆浓度在T5、T6位点上 ,M组值高于C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CRP在M组和C组中术后 2 4h和术后 4 8h均较T1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IL 8在M组和C组中T2 、T3 、T4、T5、T6时均增高 (P <0 0 5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重症肝炎发生的早期预测和诊断指标。方法 对 2 5例患者检测HBc IgM两次 ,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死亡例数、死亡天数 ,作为预后评价的指标。结果 对照组与HBc IgM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死亡率为 71 .4 2 % ,HBc IgM组为 72 .72 % ,但两组患者的死亡天数分别为 5 0 .8± 1 0 .4d ,4 2 .2± 8.7d ,两者有极显著的差异 (P <0 .0 1 )。结论 早期检测HBc IgM有着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受体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IL - 2R和整合蛋白 β2 水平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 - 2 ,IL - 4和IL - 10水平。结果 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IL - 2R和整合蛋白 β2 表达水平分别为 (15 .94± 3.2 1) %、(10 .93± 4.2 4) %和 (12 .87± 4.79) % ,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 (4.2 1± 1.0 2 ) %、(1.49± 0 .47) %和 (2 .0 8± 1.0 1) % (P <0 .0 1) ;血清IL - 2和IL - 4水平分别为 (2 1.14± 8.2 4) μg/L和 (43.5 6± 10 .2 4) μg/L ,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 (8.73± 4.0 2 ) μg/L和 (2 3.0 4± 4.78) μg/L(P <0 .0 1) ;IL - 10水平 (8.34± 2 .0 1) μg/L则显著低于正常组的 (12 .0 1± 2 .34 ) μg/L(P <0 .0 1) ;89例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表达水平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 ,13例患者激素治疗 2周病情无缓解 ,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表达水平也逐渐恢复。结论 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表达水平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 ,参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 ,在肾小球基底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与活动型肺结核空洞形成的关系 ;方法  4 8名活动型肺结核根据胸部X线分为空洞型 (A组 16名 )和无空洞型 (B组 ,32名 )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同时测定了血清IL - 8和TNF α水平 ;结果 B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5 8 733± 2 1 6 12pg/ml)较A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13 0 5 3± 8 6 70 pg/ml)和正常对照组 (8 739± 3 6 5 6pg/ml)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血清IL - 8和TNF α水平在两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肺结核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抑制空洞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 8(IL - 8)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 (RIA )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40例患儿分别进行脑脊液中 TNF、IL - 8含量的检测 ,并与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2 0例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在疾病的急性期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 TNF、IL - 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性脑炎组 ,P<0 .0 1。恢复期 ,菌脑组 TNF、IL - 8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 .0 1。结论 :脑脊液中TNF、IL - 8含量的检测有助于细菌性与非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鉴别诊断 ,并且还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柴胡清肝汤对食物过敏小鼠肝脏细胞活素的影响。方法 :小鼠用卵蛋白致敏。卵蛋白 (Ova) 10 0 μg +铝剂 (作为增强佐剂 ) 0 .1mL腹腔注射 ,并用Ova 10 0 μg经口投与 ,每周 1次 ,共5次 ,第 3次致敏后动物分成 3组分别投与柴胡清肝汤、生理盐水 ,bid ,2wk。最后 1次致敏后 1wk ,用Ova(2 0 g·L- 1)经肠道攻击 ,3h后采取肝脏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肝样本进行分析细胞活素IL4 ,IL6和TNFα。结果 :柴胡清肝汤 (10 0mg·kg- 1·d- 1和 30 0mg·kg- 1·d- 1)治疗组细胞活素IL4为 0 .4± 0 .2和 0 .7± 0 .2 ,IL6为 1.1± 0 .4和1.0± 0 .3,TNF α为 0 .8± 0 .3和 1.2± 0 .7均低于生理盐水组 [分别为 (8.4± 1.9) ,(11.6± 2 .4 ) ,(8.1± 1.9)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柴胡清肝汤可抑制食物过敏小鼠肝脏中的细胞活素  相似文献   

10.
哮喘患儿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宏 《江苏医药》2001,27(8):587-588
目的 探讨哮喘发病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与白细胞介素 4 (IL 4 )的相互作用。方法 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ELISA检测血浆中TGF β1的浓度 ,PBMC在加或不加植物血凝素 (PHA)和加入梯度浓度的TGF β1后培养 ,观察培养上清液中IL 4和IgE及NO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血浆中TGF β1浓度分别为 ( 2 3 5± 14 5 )ng/L ,( 3 2 5± 17 4 )ng/L ,( 60 7±2 7 7)ng/L ,( 78 3± 2 9 6)ng/L ,各组间P <0 0 5 ,随着TGF β1浓度的增加 ,PBMC合成IL 4下降。结论 TGF β1可抑制IL 4和IgE的合成 ,而IL 4可促进IgE抗体的合成。NO在各试验组中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离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C 反应蛋白 (CRP)直接刺激的反应性及亲水性他汀 (普伐他汀 )与亲脂性他汀 (氟伐他汀 ,辛伐他汀 )药物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离体培养ACS(n =15 )病人、稳定型心绞痛 (SAP)病人 (n =13)与健康人 (n =1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RP(2 0mg·L-1)刺激细胞 2 4h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 6的表达 (ELISA)。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分别按照不同浓度 (1× 10 -6,2 5× 10 -6,5× 10 -6,7 5× 10 -6,1× 10 -5mol·L-1)预先孵育细胞 2h后继以CRP刺激 2 4h ,ELISA分析培养液上清中的IL 6水平。结果 CRP(2 0mg·L-1)明显激活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6的表达。健康组、SAP组和与ACS组IL 6表达分别为(987± 10 2 )ng·L-1,(991± 134)ng·L-1,(312 9± 333)ng·L-1,均较其基础状态 (未受CRP刺激 )明显增高 (P <0 0 5 ) ;受CRP刺激状态下 ,ACS组IL 6表达是健康组的数倍(P <0 0 5 )。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不同剂量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药物干预下 ,IL 6表达下降水平有所不同。结论 一定浓度的CRP能直接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6表达增加 ,提示CRP能直接激活炎症反应 ,在ACS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他汀类药?  相似文献   

12.
高英举 《淮海医药》2002,20(6):506-506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 2 (IL- 2 )、白细胞介素 - 6 (IL- 6 ) ,白细胞介素 - 8(IL- 8)在性病患者血清中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 Eli SA法检测了 5 8例性病患者血清中 IL- 2、IL- 6和 IL- 8水平。结果  5 8例性病患者血清中 ,IL - 2、IL - 6、IL - 8水平分别为 (6 .4± 3.2 ) ng/ ml、(0 .15± 0 .0 6 ) ng/ ml、(0 .34± 0 .13) ng/ m l、而 IL - 8则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P<0 .0 1) ,其中 IL- 2、IL- 6则明显低于正常人组 (P<0 .0 1)。结论 性病患者的发生与发展与IL - 2、IL - 6降低和 IL - 8升高密切相关 ,检测 IL - 2、IL - 6和 IL - 8血清水平有助于性病的判断和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卡维地洛对8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 87例CHF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卡维地洛组 ,常规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卡维地洛组在常规基础上按双周剂量递增方案加用卡维地洛口服 ,目标剂量2 5mg ,bid ,治疗 6mo。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及心功能 ,以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CHF病人上述细胞因子均高于健康组 (P <0 .0 1) ,治疗 6mo后卡维地洛组TNF α和IL 6降低 ,治疗前后分别为(4 6±s 18)和 (31± 15 )ng·L- 1,(35± 13)和 (15± 9)ng·L- 1,IL 10升高 ,分别为 (15± 6 )和 (2 4± 7)ng·L- 1(P <0 .0 1) ,TNF α/IL 10降低 ,心功能改善(P <0 .0 1)。结论 :卡维地洛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这种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其对CHF有益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 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粥样斑块稳定性及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月在东莞巿松山湖中心医院(东莞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 80例。对照组病人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粥样斑块稳定性、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水平。结果治疗 2个月后两组斑块稳定性均高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治疗 2个月后的斑块稳定性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 2个月后的 hs?CRP(2.04±0.62)μg/mL、TNF?α(22.1±2.3)ng/mL、白细胞介素 6(IL?6)(4.1±0.6)pg/mL、白细胞介素 8(IL?8)(6.4±0.7)pg/mL、丙二醛(MDA)(15.64±1.84)U/L、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AOPP)(41.03±5.43)μmol/L低于治疗前[hs?CRP(6.22±1.18)μg/mL、TNF?α(40.2±2.1)ng/mL、IL?6(8.2±2.1)pg/mL、IL?8(9.4±0.9)pg/mL、MDA(25.11±2.64)U/L、AOPP(75.17±6.34)μmol/L]及治疗 2个月后的对照组[hs?CRP(3.25±0.93)μg/mL、TNF?α(36.4±4.2)ng/mL、IL?6(7.4±0.9)pg/mL、IL?8(7.8±1.3)pg/mL、MDA(22.11±2.67)U/L、AOP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卡介苗素对哮喘患者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5 8例发作期的哮喘病人 ,观察组 34例 ,对照组 2 4例 ,入组前行血浆IL 14、IL 12水平测定。观察组 :吸入普米克气雾剂 ,其用量参照哮喘阶梯治疗方案 ,可加用解痉剂 (不包括茶碱类 ) ,卡介苗素0 .5mg肌注 ,每周 2次。对照组 :除不用卡介苗素外余同观察组。 3mon后所有病例复查血浆IL 4、IL 12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浆IL 4水平由治疗前 (2 9.0± 5 .6 )降至 (2 2 .6± 6 .5 )ng·L- 1;IL 12水平由治疗前 (37.2± 4 .6 )增至 (5 1.7± 10 .7)ng·L- 1,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对照组血浆IL 4水平由治疗前 (2 9.7± 5 .1)降至 (2 6 .4± 4 .9)ng·L- 1,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IL 12水平由治疗前(38.1± 6 .7)升至 (39.3± 7.8)ng·L- 1,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治疗后复查IL 4、IL 12水平 ,两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卡介苗素可抑制Th2 型细胞因子IL 4分泌 ,促进Th1型细胞因子IL 12的分泌 ,从而调节Th1/Th2 平衡 ,对哮喘患者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滴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后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2 4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单剂量静滴1或2g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后,采用HPLC法同时检测头孢曲松钠和他唑巴坦钠血药浓度,DAS软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受试者单剂量静滴1g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0 6 7±10 6 1)、(8 2 3±1 33)mg·L-1;T1/2 β分别为(10 5 2±1 6 1)、(0 91±0 4 2 )h ;AUC0→t分别为(80 0 98±15 7 0 2 )、(10 37±1 5 3)mg·h·L-1;单剂量静滴2g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82 4 6±2 4 34)、(15 4 3±2 6 4 )mg·L-1;T1/2 β分别为(9 85±1 2 3)、(0 95±0 5 5 )h ;AUC0→t分别为(12 70 70±171 36 )、(18 4 1±3 4 3)mg·h·L-1。结论 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单剂量静滴1或2g后,主要药动学参数β、T1/2 β、CL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梅湛强  胡少枝  罗志杨 《河北医药》2016,(16):2422-242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水平变化与患者炎症表型的关系。方法选取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哮喘组)和门诊体检健康研究对象100例(健康组),分别检测2组对象的FeNO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哮喘组患者的ECP、IL-2、IL-4、IL-6、IL-8、IL-13、TNF-α、IFN-γ、FeNO测定值均显著的高于健康组( P <0.05),哮喘组患者的IL-2、IFN-γ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健康组( P <00.5);急性发作期哮喘组患者的ECP、IL-2、IL-4、IL-6、IL-8、IL-13、TNF-α、IFN-γ、FeNO测定值均显著的高于缓解期哮喘患者( P <0.05),急性发作期哮喘组患者的IL-2、IFN-γ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缓解期哮喘患者( P <0.05);哮喘组患者的ECP、IL-2、IL-4、IL-6、IL-8、IL-13、TNF-α、IFN-γ与FeNO测定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05),哮喘组患者的IL-2、IFN-γ测定值与FeNO测定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炎症指标均显著的升高,FeNO水平与哮喘患者的病情及炎症反应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髓核组织中TNFα、IL - 6基因水平 ,探讨该类细胞因子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对 2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组织中TNFα、IL - 6进行检测 ,并取 10例健康成人 (尸体 )正常腰椎间盘对照。结果 :突出腰椎间盘TNFα含量为 0 .347± 0 .0 96 μg/ml,正常腰椎间盘TNFα含量为 0 .0 86±0 .0 19μg/ml,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突出腰椎间盘IL - 6含量为 0 .16 7± 0 .10 1μg/ml,明显高于正常腰椎间盘 (0 .0 5 5± 0 .0 2 2 μg/ml)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突出腰椎间盘产生这两种细胞因子 ,它们可能在椎间盘退变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糖基化终产物对人肾系膜细胞分泌白介素8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糖基化终产物 (AGEs)对人肾系膜细胞 (HRMC)分泌白介素 8(IL 8)的影响。方法 常规制备糖基化终产物 (AGEs BSA) ,干预体外培养的HRMC ,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 8浓度。结果 不同浓度AGEs BSA(16 0、32 0和 6 4 0 μg/ml)干预HRMC 4 8h ,上清中IL 8水平分别为 178 1± 15 6、4 75 4± 18 9和 2 4 85 2± 99 9pg/ml(P <0 0 1) ;AGEs BSA(6 4 0 μg/ml)干预HRMC4h后IL 8分泌量开始升高 (71 9± 9 2 pg/ml) ,并随时间延长 (8、2 4和 4 8h)进一步升高 ,分别为 5 4 6 6± 4 9 7、6 5 2 1± 4 2 8和 2 4 85 2± 99 9pg/ml(P <0 0 1)。 结论 AGEs BSA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增加HRMC分泌IL 8  相似文献   

20.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病人肿瘤坏死因子和瘦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治疗 2型糖尿病对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瘦素的影响及其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4 8例 2型糖尿病病人 ,男性 2 4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5 8±s 8)a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2 4例 ,对照组维持原磺酰脲类和双胍类药物降糖治疗 ,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 4mg·d- 1,疗程 3mo。测定治疗前后 2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TNF和瘦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空腹和餐后 2h血糖下降 (1.0± 1.0 )和 (4±3)mmol·L- 1,TNF和瘦素下降 (0 .8± 0 .4 )和 (10±7) μg·L- 1,空腹和餐后 2h胰岛素下降 (3± 4 )和(8± 7)mU·L- 1,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罗格列酮可明显改善 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和胰岛素抵抗 ,可能与降低TNF和瘦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