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张提捏进针法针刺治疗小儿厌食症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花 《中医杂志》2002,43(2):112-113
目的:观察舒张提捏进针法针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对发锌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AA—66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发锌值,用舒张提捏进针手法对30例厌食症患儿进行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发锌含量的变化,并随机与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针刺可明显提高厌食症患儿的食欲及发锌含量(P<0.01),总有效率及发锌含量针刺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提捏进针法是适应小儿的较好进针手法,针刺疗法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效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发锌含量,优于口服葡萄糖酸锌。  相似文献   

2.
孔燕凌 《光明中医》2011,26(9):1933-1934
本文针对附子与白附子、黄芪与桔梗、秦皮与合欢皮、菟丝子与紫苏子、桃仁与苦杏仁、冰片与樟脑的来源、功效与主要鉴别特点分别进行了浅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随师临床,对老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体会较深,现将我师诊治经验整理如下:尪痹证的病机与治疗法则 尪,体行不正;痹,气血闭塞不通。尪痹,指迁延病久,气血羸弱,肝肾精血受损,筋失血养、全身关节僵直变形,肌肉萎缩,不能自由行动而渐成残废的疾病。特点为病程较长,缠绵难治,痛苦大,严重者丧失劳动。 尪痹属于痹证范围,所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  相似文献   

4.
三、微量元素与中医药的关系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所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其基本原理正在不断地被现代科学实践所证实。据朱玫等(《中医杂志》(8):26,1981)报道:对中医认为是阴虚、阳虚的病人体内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发现,血清中铜的含量明显增高,锌/铜比值明显降低,而阴虚病人血清中铁的含量明显增高,阳虚病人血清中溴的含量较正常人明显降低。又据刘慰祖等(《上海中医药杂志》(4):3,1986)报道:对慢性肾功衰竭患者治疗前  相似文献   

5.
耳、目、鼻、口、舌谓之五官,亦称七窍,与五脏相通。《灵枢·五阅五使篇》说:“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由于五官的视,听、嗅、味为五脏精气所养,五脏精气充足,则五官清爽灵敏。因为五脏的血气通过经脉上注于头面,濡养官窍,使之神气充盈,功能协调,运用自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其浊气出于胃,走唇口而为味。”因此,五脏有病,其病征可现于五官,所以《灵  相似文献   

6.
家父钟新渊主任中医师,从医五十余年,精于内科,并擅长针灸。后学儿辈在阅读他诊余临床记实之素材时,信手拈选针灸案数则,不揣学浅,稍加评按,以飨读者。1 失音某女,36岁,某文工团歌唱演员,1960年秋月来萍演出,因唱歌过度,致声音嘶哑,喉部干涩不舒,有如物梗阻,服用药物乏效,请  相似文献   

7.
产后病的饮食调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后病是指胎儿出生后至产褥期中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做好产后病的防治工作是降低产妇死亡率 ,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 ,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望舌是祖国医学一种独特的诊疗方法 ,由于舌通过经络与许多脏腑相联系 ,脏腑的精气可以上荣于舌 ,脏腑的病变亦可以从舌象变化反应出来 ,观察产妇的舌象变化 ,配以相应的饮食调理。本着“勿拘于产后 ,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 ,细心观察 ,因人、因症灵活掌握。本人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几种常见的产后病的舌象变化 ,配以相应的饮食调理 ,都取得较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产后血晕不论虚…  相似文献   

8.
阳虚寒证和阴虚热证患者发汗调定点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敏  徐守中 《中医杂志》1996,37(4):236-238
本工作以发汗调定点参考值(ToSSP)及其相关指标,对辨证明确的10例阳虚和12例阴虚患者,测定喜好温度(Tp)、皮肤温(Tsk)、舌下温(To)、ToSSP及其潜伏期(LsP)、并计算ToSSP与To的差值(ToSSP—To)等指标。结果表明:阳虚组Tsk、To均值低于对照组,阴虚组To则高于对照组。阳虚组与阴虚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阳虚组ToSSP均值升高,Lsp延长,ToSSP—To加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阴虚组则与对照组相近。阳虚组Tp高,阴虚组Tp低者占2/3,其余的Tp不明确。首次证实阳虚者SP上移,阴虚者无明显移位。为从SP水平分析阳虚和阴虚病理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杨革武  宋虎杰  吴淑珍 《陕西中医》2006,27(2):215-216,222
目的:观察三位一体疗法治疗脑积水分流手术失败的疗效,方法:三位一体疗法:药物内服、外敷;针灸、推拿;体外反搏。结果:总有效率达100%,提示本疗法有较好的醒脑通窍,活血利水作用,是手术治疗的一种有效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骨细胞形态学和骨细胞生长发育的微环境,探讨观察艾灸和运动综合方案防治雄鼠肾虚矮小症的机制.方法:30只肾虚矮小症雄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艾灸运动综合组、模型+右归丸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雄鼠作对照.造模和干预同时进行,共21 d.结果:在肾虚矮小症造模同时予运动和艾灸综合干预,大鼠成骨细胞增多活跃,骨小梁厚度增加,血清T水平显著提升,血清钙、磷表达趋于正常.此外,该综合方案在改善睾丸酮、股骨长及提高血清磷多项指标上优于中药右归丸的干预治疗.结论:艾灸和运动综合方案可较好地改善骨的细胞形态学,从而改善和促进肾虚矮小症雄鼠的生长发育.这种功效似与调整血清睾丸酮、雌二醇、血清钙、磷等优化骨生长的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南沙参与北沙参、川牛膝与怀牛膝、五加皮与香加皮、白前与前胡、石菖蒲与九节菖蒲、附片与白附子在处方用名、来源和主治功能等方面的区别进行了浅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白首乌对氧的代谢影响来说明该粗甾甙的生化药理作用,认为白首乌是通过对氧的利用和对氧的毒性抑制来发挥补益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马嘉瑾 《中国针灸》1998,18(10):629-630
链霉素是抗结核治疗的重要药物,由于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用药,其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穴位的方法对67例因使用链霉素而出现毒副反应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7例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在19~57岁之间。均为临床确诊结核病例,抗痨治疗方案中都有链霉素,毒副反应出现时间为用药后1~18周不等,其中2例是在链霉素停药后才出现症状。毒副反应以口面发麻、头痛眩晕、运动失调、耳鸣、听力下降为多见。2 治疗方法21 选穴 第一组:耳门、风池、下关、曲池、外关、三阴交;第二组:听宫、听会、翳风…  相似文献   

14.
肺肾阴虚证患者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3倒肺肾虚患者的头发微量元素作了检测,经与40例正常人组对照比较:发锌、发钙值降低,发铁值升高,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发锰、发镍值降低,发铜值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用现代手段研究中医老年医学之回眸邱保国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50004)主题词虚证,病理生理学甲状腺素,分泌微量元素,分析胸痹,中医药疗法衰老,饮食疗法邱保国(1936年4月~),男,湖北省武汉市人,中西医结合内科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  相似文献   

16.
针灸推拿治疗颈心综合征1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虹燕  杨世忠 《陕西中医》2006,27(11):1410-1411
目的:观察针灸加推拿治疗颈心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针灸自拟心应、风岩、下百劳、新设等穴位配合推拿治疗11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4.8%。提示:本方法具有舒通心胸经络的作用,调节心丛对心脏的支配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7.
全文对318篇有关中药中毒和过敏等毒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综合报导。分别对引起心血管系、肾脏、肝脏、中枢及周围神经、胃肠、过敏与休克的毒性反应药物进行论述。从而提出,中药正规加工,认清伪品药材,加强药性知识,正确掌握药量,合理改革剂型等注意点,以减少或避免中药毒性反映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赵艳玲  赵京伟  王华 《中国针灸》2007,27(4):237-240
目的:观察序贯疗法治疗中风病偏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44例中风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疗法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根据患者处于软瘫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后遗症期选取不同的穴位,对照组统一采用常规取穴。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的生活能力状态、临床综合疗效、促进康复进程及降低血浆ET—1、升高NO水平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病程越短,疗效越佳。结论:序贯疗法治疗中风病偏瘫疗效显著,能降低血浆ET-1、升高NO水平,为治疗中风病偏瘫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运动障碍配穴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英  于潇 《中国针灸》2007,27(10):735-73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最佳配穴方法。方法:将96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对照组)与平衡阴阳针刺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普通针刺组按传统取穴方法,主要是阳经取穴,取肩髃、曲池、手三里等;平衡阴阳针刺组根据阴缓阳急的中医理论及偏瘫患者伸屈肌肌张力不平衡的特点,采用阴阳经配穴,取极泉、尺泽、少海等。2组治疗前后分别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修改的Ashworth、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及脑卒中脑功能障碍评价表(SIAS)评定。结果:针刺有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性运动障碍的作用,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56±7.97,ADL-Barthel指数为57.20±12.80,对照组为21.62±7.17、30.66±11.34,2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针刺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性运动障碍,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不同配穴组方存在差别,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药注射剂引起输液反应87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香英  欧斐 《陕西中医》2006,27(11):1382-1383
目的:对中药静脉给药引起的输液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方法:采集我院门诊静点室自2000年9月~2006年2月的病例。从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主,占病例数的78%;(2)是因患有多种疾病,在药物治疗中,合并用药及特有的生理条件以及输液反应的发生有密切相关;(3)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