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Down综合征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0例正常人和46例Down综合征患者外周血,12例正常绒毛(孕6~11周)及8例羊水细胞(孕16~20周)分别进行常规细胞培养G显带核形分析,应用地高辛标记的21号染色体特异性DSCR Cosmid DNA探针对外周血、未经培养的绒毛及羊水细胞进行原位杂交,探讨该技术对Down综合征进行临床及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外周血和绒毛细胞的杂交率达89%以上,羊水细胞杂交率较低(平均2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13号、21号、18号、X、Y染色体数目异常进行产前快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2例孕17~27.6周未培养羊水细胞进行FISH快速产前诊断,培养羊水细胞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作为FISH检测结果对照.结果 被检102例羊水未培养细胞均获得FISH诊断结果,发现3例异常胎儿,2例为21三体,1例为18三体;羊水培养失败1例,其余10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与FISH检测结果一致,还发现1例为46,XY,t(11;15)(q25;q13).结论 FISH用于染色体数目异常产前诊断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结果易观察、灵敏性和特异性高、所用样本量少等优势,结果准确值高,达到产前诊断的要求,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3.
产前染色体疾病常规诊断主要应用短期培养的绒毛细胞、羊水细胞、脐带血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制片后进行染色体显带分析及对未培养的间期细胞进行X小体、Y小体检查。这些方法在产前染色体疾病诊断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单纯染色体显带分析方法因检测周期长、取材易被污染而致培养失败,不能检出染色体微畸变。近年建立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为具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染色体和基因分析技术,是对经典细胞遗传学方法的补充,在染色体疾病诊断中具重要价值,不仅可发现和确定染色体数目异常,而且可检出单纯染色体显带方法无法检出的染色体微畸变和异常片段,因而可极大提高染色体疾病的检出率。目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诊断各种染色体异常,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羊水或绒毛细胞筛查非整倍体、母亲外周血分离胎儿有核红细胞及宫颈冲洗收集滋养细胞等细胞数少、不适合常规染色体分析的染色体异常病变检测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 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GPD)。本文就产前染色体疾病诊断的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及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及产前诊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临床效应及产前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取不良孕产史患者外周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患者再次妊娠时于妊娠16~20周抽取羊水或妊娠22~32周抽取脐静脉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按常规方法行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应用G显带和C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468例(734对)不良孕产史夫妇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发现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21例,检出率为1.43%,明显高于一般人群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发生率。9例患者再次妊娠时行胎儿染色体检查进行产前诊断,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3例,唐氏综合征1例,16号染色体长臂次缢痕增加1例。B超检查为畸形儿引产2例。结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可导致异常生育,应引起重视,对携带者再次妊娠应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21/13号染色体的非重复序列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比较其与商品化含重复序列的探针在对羊水脱落细胞进行快速产前诊断21/13三体的效能方面的差异。方法分析DSCR区域和RB基因区域DNA序列,剔除重复序列后进行PCR扩增和荧光标记,制备21/13号染色体FISH计数探针,与G显带中期淋巴细胞杂交,鉴定探针的杂交位置。选取50例孕周为18~35周的孕妇,经羊膜腔穿刺取羊水标本,分别在培养前后采用Cytocell的21/13号染色体FISH计数探针和自制的非重复序列FISH计数探针进行杂交,计算探针杂交率,并以核型分析结果作为参考,计算探针的准确率。两组数据间差异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重复序列探针位置准确,荧光信号明确,背景更低;两种探针与培养后细胞杂交的杂交率和准确率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未培养的羊水间期细胞,非重复序列探针杂交的准确率明显优于普通探针,杂交率两者相似。结论采用非重复序列PCR方式制备21/13染色体计数探针用于羊水间期细胞杂交能明显改善探针的杂交效率和信噪比,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CA_(125)存在于浆膜表面,可在血清及羊水中测到。近年来有用于Down综合征的产前诊断报道。正常妇女血清中CA_(125)水平很低,早期妊娠升高。有Down综合征胎儿的母血清 CA_(125)(MS-CA_(125))与正常同孕周的早,中期妊娠相比,其水平无明显差异。孕中期有Down综合征胎儿的羊水中CA_(12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同孕周的妊娠。CA_(125)产前诊断Down综合征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羊水细胞培养作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妊娠中期高危孕妇作出产前诊断,防止染色体病患儿的出生。方法:对216例妊娠19~24周具有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并行羊水细胞G显带技术,对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213例羊水细胞培养成功,成功率98.6%,检出异常核型9例,包括7例21-三体综合征,1例9号染色体臂内倒位,1例46XY(大Y)。结论:羊水细胞学检查作为一项产前诊断技术是安全可靠的,对指导优生优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胚胎绒毛染色体异常情况与复发性流产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优生优育优教中心和妇产科门诊拟行流产的孕12周内孕妇共149例,分为4组,即正常组30例,病例1组36例,病例2组40例,病例3组43例。应用绒毛染色体细胞培养G显带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高通量全基因组DNA测序技术等3种方法对绒毛细胞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 149例样本中共有55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异常核型中三体综合征占65.45%,以5-三体、16-三体、22-三体多见,Turner综合征占12.73%,结构异常占10.91%;正常组染色体异常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46、22.32和8.25,P0.01)。病例1组和病例2组染色体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P0.05)。病例1组和病例2组染色体异常率明显高于病例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6.27,P0.05);发生2次自然流产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率最高,随着自然流产次数增加,胚胎染色体异常率反而呈下降趋势。结论该研究通过绒毛染色体细胞培养G显带分析技术、FISH、高通量全基因组DNA测序技术等对比研究,建立了一套临床医生如何科学地选择绒毛染色体检测方法的标准,有效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孕中期母血清产前筛查系统对唐氏综合征(DS)和18-三体综合征及神经管畸形(NTD)检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DELFIA)对120 309名孕中期(15 ~21周)孕妇进行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AFP+ free β-HCG)两联指标检测,筛查结果应用Lifecycle3.0软件进行出生缺陷风险评估.结果 120 309名孕中期孕妇筛查出高风险孕妇5 022例,阳性率为4.17%;4 494例21-三体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中有3 573例接受羊水或脐血穿刺产前诊断,占79.51%,发现胎儿核型异常49例,异常检出率为1.37%,其中DS 22例、18-三体综合征6例、其他异常核型21例.结论 孕中期母血清标记物两联指标的产前筛查是预测DS和18-三体综合征、NTD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羊水细胞培养对孕中期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的必要性,分析产前诊断的高危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了解孕中期异常核型出现的频率、类型.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有各种高危因素的1 357例妊娠16 ~24周孕妇,通过羊水细胞培养、制片及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 共检出异常染色体41例,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29例,结构异常12例.结论 血清学筛查的高风险者及高龄孕妇,均有必要进行产前诊断.另外,对于超声提示胎儿异常者及双亲一方为染色体异常者,应警惕胎儿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化现有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用于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及其单细胞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21号和X染色体特异性荧光素标记的双色混合探针对正常人体标本和25例唐氏综合征患儿外周血以及10例血清筛查阳性孕妇羊水进行FISH分析,同步进行羊水细胞培养,行常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并以核型分析结果为金标准,建立一套稳定的FISH方法。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方法基础上,用该方法分别对13例未受精卵、卵裂球进行唐氏综合征遗传学诊断。结果:正常羊水间期细胞和拟诊唐氏综合征羊水间期细胞经FISH分析,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一致,符合率100%。结论:建立的FISH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是快速进行产前唐氏综合征筛查及扩大PGD技术应用的简易可靠技术,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者检测了69例经羊膜腔穿刺证实为唐氏(Down)综合征妊娠和405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随意尿样本中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β-核心片断和总雌三醇水平。尿样本收集在无菌容器中贮存在-20℃待用。对照组母亲年龄中位数是34.5岁(范围23~43岁);Down综合征组是36.0岁(范围21~44岁)。对照组孕龄中位数是18孕周(范围14~22孕周);Down综合征是19孕周(范围14~26孕周)。用CIS免疫放射测定游离β-hCG。所用的捕获抗体FBTTI与β-核心无交叉反应。所有尿样本按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智力低下的病因与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微核率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细胞微核率检测.结果:32例受检者中,检出异常核型13例,检出率为40.63%.实验组微核发生率为11.91%,对照组微核发生率为3.42%,两组微核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染色体异常及微核形成是导致智力低下的重要遗传学原因,微核形成与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临床效应.方法 外周血或羊水细胞按常规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对20例易位核型的家系病例资料分析.结果 20个家系中72例染色体核型分析,高危家系人群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比例为52.8 %.其中8例产前诊断胎儿核型分析,正常核型4例,平衡易位核型4例.夫妇一方为染色体携带者自然流产占妊娠总数的50.0 %.结论 不良生育史的夫妇生育前进行遗传咨询、双方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孕中期产前诊断可有效防止染色体病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胚外体腔穿刺术的实施方法 及进行产前诊断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孕6~12周要求人工流产的孕妇58例,在人工流产前行胚外体腔穿刺术抽取胚外体腔液,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Y染色体上SRY(sex-determining resion Y)基因,并以绒毛检测结果 作为对照标准.观察穿刺前后胎心率、囊内出血及血肿情况.结果 胚外体腔穿刺总成功率96.6%.穿刺均在5 min内完成,一次穿刺成功率孕6周~者为25.0%,孕7~10周者为93.2%,孕~12周者为50.0%.穿刺前后胎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胚外体腔细胞SRY基因检测的准确率为91.1%(51/56).其中30例女胎胚外体腔细胞检测结果 全部与绒毛相符;21例绒毛检测为男胎者,有5例胚外体腔细胞结果 不相符,男胎的准确率为80.8%(21/26).结论 胚外体腔穿刺术的最佳时间为孕7~10周,其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前常用的从绒毛或羊水穿刺中获取胎儿细胞进行产前诊断的方法有潜在的危险,使流产率增加0.5%。这就促进了对母血中寻找胎儿细胞方法的评估。正在实验的方法有流式细胞筛选法和磁化细胞筛选法(mag-netic-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这二种方法已成功地分离胎儿细胞并用于先天缺陷的产前诊断,如21三体的诊断。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分离胎儿细胞获得成功。 选择225例孕10~18周的孕妇,这些孕妇85%有遗传病家族史或筛选发现阳性及高龄。每例取静脉血15~16 ml,ACD抗凝,  相似文献   

17.
818例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探讨胎儿染色体异常特点及临床高危因素,进一步提高胎儿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率。方法:选取818例妊娠16~23周的孕妇,通过羊水细胞培养、制片及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共检出46例异常染色体核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21例和结构异常25例。以超声异常及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为指征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明显高于高龄妊娠及21三体高风险(P0.05),21三体高风险与高龄妊娠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及高龄孕妇都有进行产前诊断的必要性。对于超声提示胎儿异常者及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者应警惕胎儿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怀孕16~24周符合产前诊断条件的孕妇经知情同意后,在B型超声介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进行羊水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抓住羊水细胞收获时机,用胰酶消化法收获细胞,常规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在1028例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病例中发现异常核型44例.其中常染色体结构异常23例,常染色体非整倍体数量异常11例,性染色体数量异常5例,性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常染色体缺失1例,其它核型异常1例.结论 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目前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胎儿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可及早发现异常胎儿并终止妊娠,对提高人口素质,优生优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快速和准确诊断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体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引物原位标记(PRINS)技术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2例21三体嵌合体和3例Turn综合征嵌合体,并比较其结果。结果:在间期核和中期分裂相中,PRINS技术均能特异性地检测出21号和X染色体,其标记率分别为90%和89%;PRINS技术检测的21三体嵌合体和Turn综合征嵌合体100个细胞中,异常核型细胞数目高于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结论:PRIN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与染色体G显带技术相结合,可提高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中期妊娠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MShCG)升高,已显示与胎儿Down′s综合征有关。1990年Canick等发表与21三体相反,18三体也与MShCG异常有关,表现低值(中位数是0.27MOM),在21三体和18三体母血清游离雌三醇(MSuE_3)水平均低。现报告2例通过羊水穿刺检测出三倍体胎儿的MShCG极低。例1,一25岁健康妇女,孕1产0,在孕16周常规筛选行羊水穿刺,发现MSAFP MOM=0.43,MShCG MOM=0.06,MSuE_3 M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