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阴部神经痛(pudendal neuralgia,PN)指阴部神经支配区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又称为阴部神经卡压综合征,多发于女性。这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十分困难,且无明显特异性体征,常被归为慢性盆腔痛,造成患者长时间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产生抑郁或焦虑等伴随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对阴部神经痛的发生机制、诊断标准和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会阴下降(PD)和阴部神经病变(PN)在排便功能紊乱的患者中普遍存在.但人们对PD与PN间.关系的认识一直很模糊.为此,本文研究了213例患者间的PD与PN关系.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213例排便功能异常患者,其中女165例,男48例,平均年龄60岁的115例患有便秘,58例患有原发性大便失禁,40例患有顽固性直肠疼痛.根掘年龄、性别和诊断将忠者分组所有患者都做排粪造影(CD)检查和双侧阴部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测定(PNTML)CD检查按Mahieu和Jorge所介绍的方法进行.测量PD时,首先在放射照  相似文献   

3.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发病机制复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前列腺炎分类方法中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相对明确.Ⅲ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AP/CPPS),即ⅢA、ⅢB,其临床表现为:盆底、会阴部、腰骶部疼痛不适,排尿刺激症状,性功能障碍以及失眠、焦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约占临床前列腺病例的90%~95%[1].尽管它不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临床工作中诊断和治疗非常棘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发展,对于感染性和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从研究疾病过程中细胞功能转向研究炎症反应应答的调节机制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超引导阴部神经阻滞(pudendal nerve block,PNB)与传统阴部神经阻滞治疗女性阴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阴部神经阻滞的40例阴部神经痛的资料,其中19例行B超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B超组),21例行传统阴部神经阻滞(传统组)。根据疼痛缓解情况进行1~3次神经阻滞。治疗前、第一次治疗后24 h和治疗结束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疼痛情况。结果 2组第一次治疗后24 h、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疼痛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0),B超组治疗后24 h疼痛VAS较传统组更低(Z=-2.451,P=0.014),治疗后3个月2组无显著性差异(Z=-0.542,P=0.588)。主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臀部及下肢麻木在B超组为31.6%(6/19),传统组为0(0/2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0.007);头晕在B超组为5.3%(1/19),传统组为38.1%(8/2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7,P=0.035)。结论 B超引导与传统手法阴部神经阻滞治疗女性阴部神经痛均有效,2组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疼痛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是一种在男性群体中发病比较高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以盆底区的持续不适或疼痛为主要表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效果均不满意,急需寻找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有很多将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用于CP/CPPS治疗的报道。ESWT可明显改善CP/CPPS患者的盆底区疼痛和排尿困难等症状,其治疗作用可能与促进血管再生和封闭痛觉神经有关。现将ESWT治疗CP/CPPS的研究进展做一全面回顾。  相似文献   

6.
正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在1883年由Fournier首次报道,因此也称Fournier综合征,该病是可发生于会阴部、生殖器、腹股沟等处软组织的感染,病势可向腹部、背部及下肢侵袭,病变主要累及软组织筋膜层。病灶大多由于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而致,常以肛周、会阴部、阴囊部等部位的疼痛为首发症状,因而容易误诊为肛周脓肿而误治或错失治疗最佳时机。同时,临床上也有部分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由  相似文献   

7.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慢性前列腺炎(CP)均为男性常见病、多发病,且BPH多可合并CP。本文就BPH合并CP的流行病学、发病因素以及临床特点等进行了综述。患BPH或CP之一的患者比普通人群有更高的几率患另一种疾病。炎症可能参与了BPH的发生,合并有CP的BPH患者在年龄、前列腺重量、体积、症状评分特别是疼痛评分等方面均高于单纯BPH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上对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抗生素和超声微泡等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前列腺炎(CP)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Ⅲ型)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人群发病率可达2.5%~16.0%,为50岁以下男性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协作研究网(NIH-CPCRN)、国际前列腺炎协作网(IPCN)等国际研究机构的协调下,各国研究者对CP的病因、诊断、治疗等诸方面进行了较以往更大规模的深入研究。CPPS是CP中最常见的也是疗效最差的一种类型,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CP/CPPS治疗新进展,探讨了其目前治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可能的原因,并对CP/CPPS治疗的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一、概述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泌尿男科常见疾病,国内报道发病率为6%~32.9%~([1])。CP包括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CBP)和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CPPS)~([2])。本病属于中医"精浊"、"白浊"等范畴~([3])。CP主要症状分为4类,包括盆腔疼痛症状、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精神心理症状和性功能障碍症状~([4-5])。盆腔疼痛症状包括泌尿生殖区疼痛、射精痛、排尿疼痛、腹部/盆腔肌肉压痛等。  相似文献   

10.
正前列倍喜胶囊是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 CP)的中成药,在改善CP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会阴等局部疼痛,余沥不尽等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目前已经成为治疗CP的常用药物之一。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治专家共识》中推荐使用前列倍喜胶囊治疗CP气滞血瘀证[1]。为规范前列倍喜胶囊在治疗CP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姚森林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3,9(9):712-712,715
慢性前列腺炎 (chronicprostatitis ,CP)为男科常见疾病。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 ,我院采用经尿道加压灌注药物联合口服特拉唑嗪、泽桂癃爽综合治疗淋病后CP病人 2 10例 ,疗效满意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2 10例病人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CP症状评分标准[1] ,均曾患有淋菌性尿道炎并经过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年龄2 0~ 5 0岁 ,平均 38岁 ,病程 0 .5~ 8年 ,就诊时主诉有尿道刺痛、瘙痒、晨起滴白、排尿不适 ,睾丸、会阴部、腰骶部、下腹部胀痛 ,勃起功能障碍 (ED)等症状 ;15 0例尿道口…  相似文献   

12.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是男科常见病之一,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盆骨区域疼痛或不适。针刺以其显著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缓解CP/CPPS盆骨区域疼痛不适的临床治疗当中,具有起效快、疗效持久的特点,与西药合用可以提高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目前关于针刺治疗CP/CPPS的机制有免疫调节、改善炎症反应等多种理论,但这些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其作用机制。近年来随着神经成像技术的发展,有研究发现CP/CPPS患者存在脑结构和脑功能改变,并且大量研究证实了针刺治疗可改善慢性疼痛疾病的脑区功能和结构。本文将综述针刺治疗CP/CPPS以及其中枢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为理解针刺治疗CP/CPPS疼痛症状的中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优化临床CP/CPPS针刺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抑郁症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影响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表(NIH-CPSI)及IIEF-5评价CP患者的临床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DS)、90项症状清单(SCL-90)抑郁子量表评定抑郁症状,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价特质应对方式,疾病感知问卷(IPQ)中文修订版(CIPQ-R)进行CP患者疾病感知特点评价。对CP患者的抑郁症状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分析,对影响CP患者抑郁症状的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抑郁症状与NIH中疼痛或不适、排尿症状、症状严重程度、NIH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勃起功能呈显著负相关(r=0.32,0.31,0.35,0.38,-0.36,P均<0.05)。消极特质应对、IPQ致病因素可解释CP抑郁症状的43.4%(R2=0.434,调整后R2=0.456,F=14.853,P<0.001)。结论:CP患者抑郁症状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消极应对特质和过度的疾病归因是CP患者抑郁症状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是成年男性的多发疾病,疼痛是其突出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病因尚不明确。新的研究发现,CP/CPPS的疼痛要通过多种机制来分析,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机制是其关键因素。比如,活性氧自由基(ROS)可直接损伤前列腺组织导致疼痛,也可损伤神经系统引起疼痛,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受病理性刺激后可产生NO,NO又可介导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疼痛的产生。本文将从排尿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免疫反应、氧化应激、下尿路上皮功能障碍、精神及心理因素等不同角度分析慢性前列炎的疼痛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与精阜肥大有关的慢性前列腺炎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前列腺炎(CP)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笔者于1997年4月~2000年8月收治了4例与精阜肥大(HCS)有关的CP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4例,年龄32~50岁。均有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及排尿不尽感,会阴部、生殖器及腰骶部疼痛不适。病程3~6年,临床症状反复发作。先后或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其中4例全部行长期或不定期口服抗菌药物及中药治疗,分别曾行经直肠热疗,前列腺定期按摩,α-受体阻滞剂治疗及前列腺内注射抗生素治疗。4例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15~20/HP,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按Stamey四杯法…  相似文献   

16.
Ⅲ型前列腺炎(CP/CPPS)是成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CP/CPP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病因包括:感染、免疫性因素、炎症反应、尿路梗阻和盆底肌肉痉挛等.CP/CPPS的症状复杂且无特异性,可出现盆底疼痛(会阴区和膀胱区痛)、下尿路症状、性功能障碍和心理异常等症状.由于尚无公认的能有效治疗CP/CPPS的方法,临床上仍以经验性治疗为主,其中α受体阻滞剂、抗生素、植物制剂、抗炎药物和抗抑郁剂等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但并无肯定疗效.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7.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是一种严重困扰广大泌尿外科医师及患者的常见疾病。现已认识到CP/CPPS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即它是一种具有不同病因、不同疾病进程且对治疗反应不一的临床综合征。基于对CP/CPPS病因的深入认识以及对CP/CPPS临床研究的重新评估,国外研究者目前制定了能够对CP/CPPS进行分类并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的表型分类系统——UPOINT。UPOINT由6个独立的因子组成,分别为排尿症状(U)、社会心理的(P)、器官特异性的(O)、感染(I)、神经/系统性的(N)及盆底肌疼痛(T)。本文系统综述了UPOINT提出的理论基础、各因子的临床特征以及基于该系统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股骨头坏死误诊现状及相关因素,为股骨头坏死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髋关节疾病患者314例,设定首次诊断后,同样症状体征半年内第2次就诊与首诊不一致或与专家组所给诊断不一致者为误诊标准。将一般资料、发病诱因、发病时间、就诊医院、临床表现、髋关节X线片、MRI等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股骨头坏死误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结果:共127例曾经历过股骨头坏死误诊,总误诊率达到40.8%,其中股骨头坏死被误诊为其它疾病占77.2%,其它疾病被误诊股骨头坏死占22.8%;采用单因素分析,误诊与发病诱因、激素使用史、饮酒史、发病侧别、疼痛侧别、疾病隐匿情况、首诊医院级别、首诊专家级别等有相关性(P0.05),误诊与性别、年龄、使用激素原发疾病、激素使用方法、激素使用时间、饮酒种类、饮酒年限等均无相关性(P0.05)。股骨头坏死被误诊为其他疾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隐匿起病和患者首次就诊时医生级别有较高的相对危险度,其OR值分别为3.059和2.778(P0.01);激素使用史的危险度较低,OR=0.387(P0.05)。其他疾病被误诊为股骨头坏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首次就诊时医生级别有较高的相对危险度,其OR值为3.573(P0.01)。结论 :股骨头坏死误诊率较高,隐匿起病和患者首次就诊时的低级别医生是股骨头坏死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较高的相对危险因素,而激素使用史则是误诊的保护性因素;患者首次就诊时的低级别医生是其他疾病被误诊为股骨头坏死较高的相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s,CP/CPPS)是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分类系统中的ⅢB型前列腺炎,国内统计发病率约6.0%~32.9%[1],典型表现为长期、反复的盆腔区域疼痛或不适,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症状和性功能障碍,症状常持续3个月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CP/CPPS的发病机制复杂,假说众多,其中自身免疫异常、氧化应激反应、神经机能障碍、内分泌失衡、病原体感染等最常被用以解释其症状发生过程,但是基于这些机制的相关药物,并不能满足治疗要求[2]。近年来,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较多,Daniel等[3]研究发现,CP/CPPS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普雷沃氏菌计数明显较低,其分离程度足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作为CP/CPPS的疾病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尽管肠道菌...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泌尿男科常见疾病,国内报道发病率为6.0%~32.9%[1-2]。CP包括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 CBP)和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P/CPPS)[3]。本病属于中医"精浊"、"白浊"等范畴。由于C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