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奥拉西坦在放射性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在防治放射性脑病中的价值,为制定更为合理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治疗的不能手术或手术后的颅内或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164例。全部患者均应用放射线能量为6mV直线加速器,颅内肿瘤采用全脑(30Gy)加局部,总剂量60Gy;头颈部肿瘤采用面颈联合加淋巴引流区,总剂量70Gy。随机分为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组(77例)和奥拉西坦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组(87倒)。结果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组的放射性脑病发生率为53.2%(41/77),奥拉西坦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组发生率为29.8%(26/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能是通过修复损伤的脑组织及血管而达到防治放射性脑损伤的效果的,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正>放射性脑损伤是颅内肿瘤、血管畸形、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5%~24%[1]。如何在提高放疗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背景下,早期预测放射性脑  相似文献   

3.
<正>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细胞,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导致放射性皮炎[1-3]。放射性皮肤损伤是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约87%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红斑、脱皮、溃疡等皮肤反应[4]。放射性皮炎严重者被迫中止放疗,影响治疗效果[5,6]。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辐射防护剂的研究均很重视,  相似文献   

4.
自发陛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但目前临床上针对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内科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气道管理、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出血后红细胞裂解,释放的血红蛋白及其降解产物,特别是铁离子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1];铁离子通过催化Fenton反应产生高反应活性的羟自由基,导致氧化应激和细胞死亡[2]。针对这一继发性脑损伤机制,目前的相关研究认为铁离子螯合剂去铁敏将是一种新的脑出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目前国内外新生儿急救医学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1,2]。因此,对HIE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做出正确评估能有效降低致残率[3],对于后期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4]。目前,尽管把常规磁共振成像作为诊断HIE的首选,但其无法提供早期脑损伤的信息,存在  相似文献   

6.
宋天琪 《首都医药》2009,16(14):17-17
放射性药品指含有一种或几种放射性核素供应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药品,是一种特殊药品,具有诊断和治疗肿瘤和组织炎症的作用。尽管含碘[^131I]的体内放射性药品的诊断与治疗有显著功效,但同样具有毒性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奥拉西坦组)和对照组63例(吡拉西坦组),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计分、MMSE计分、GCS计分及定量脑电图数据。结果:奥拉西坦对NIHSS和MMSE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吡拉西坦(P〈0.05),但对GCS的改善二者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定量脑电图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奥拉西坦优于吡拉西坦(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以改善脑损伤继发的神经功能缺失、记忆与智能障碍,改善脑电图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颅脑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脑损伤(RBI)是影响颅脑放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晚期的放射性脑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目前大量研究认为,血管与血脑屏障损伤、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多种机制可能参与了RBI的发病。近年来,随着对RBI的研究及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对RBI的治疗与预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归纳了当前对RBI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研究,对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1]。但术后放疗所导致的急性和晚期的放射性皮肤、皮下组织损伤可能会延长放疗的进程、影响远期乳房的美容效果。大量临床研究已证明比亚芬可减轻急慢性的放射性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2]。因此,我科护理团队为了最大程度发挥该药物的特性,提高该药疗效,开展了临床路径的皮肤护理模式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红梅  张渊 《中国药房》2013,(48):4581-4585
目的:系统评价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奥拉西坦治疗V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对所纳入的RCT或Q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1.7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合计11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奥拉西坦在改善VD患者智力精神水平[MD=3.40,95%CI(2.87,3.94),P〈0.01]、痴呆水平[MD=-0.80,95%CI(-0.88,-0.72),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4.92,95%CI(-6.68,-3.17),P〈0.01]方面优于安慰剂,而对改善V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MD=4.80,95%CI(-10.22,19.81),P=0.53]方面的作用尚不能认为其优于安慰剂;奥拉西坦在改善VD患者智力精神水平方面优于吡拉西坦[MD=2.40,95%CI(0.57,4.22),P=0.01]、茴拉西坦[MD=4.05,95%CI(1.79,6.30),P〈0.01]、胞二磷胆碱[MD=-3.51,95%CI(1.34,5.69),P〈0.01]和尼莫地平[MD=-3.05,95%CI(1.77,4.33),P〈0.01],但尚不能认为其优于多奈哌齐(MD=-0.30,95%CI(-3.06,2.46),P=0.83)。11项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各研究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VD有效且安全。此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放射治疗是神经系统肿瘤的常用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许多效果显著的放射治疗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使患者的生存期延长,由此造成的放射性脑损伤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促使许多放射保护剂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就放射性脑损伤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放射保护剂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脑梗死是指脑部缺氧缺血导致脑组织发生局限性坏死,其临床症状主要为肢体乏力麻木,神志不清和偏瘫等,而一旦脑梗死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文献~([2])报道,丹红注射液具有通脉舒络和活血化瘀等作用,多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奥拉西坦是一种γ氨基丁酸衍生物,对脑损伤、智力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等治疗效果明显。本研究将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用于治疗脑梗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小鼠口服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小鼠[^14C]-葡萄糖灌胃,同时腹腔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每隔一定时间取尾静脉血测血糖和放射性,2h后处死小鼠,取心、肝、肾组织测放射性。结果:糖尿病小鼠口服[^14C]-葡萄糖后血糖迅速上升,但其血液放射性水平与正常小鼠和胰岛素给药小鼠无差异。糖尿病小鼠皮下注射胰岛素50%出现低血糖。口服[^14C]-葡萄糖后2h,糖尿病小鼠肝、肾放射性水平分别是正常小鼠的4倍和1.5倍,心脏放射性水平降低为正常小鼠的30%。腹腔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小鼠肝、肾和心脏的放射性水平与正常小鼠无统计学差异。皮下注射胰岛素使50%小鼠血糖降至正常,但其肝、肾的放射性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小鼠。对于因皮下注射胰岛素而处于严重低血糖的糖尿病小鼠,肝、肾的放射性水平与正常小鼠无统计学差异,心脏的放射性水平仍显著低于正常小鼠。结论:皮下胰岛素给药可以纠正血糖.但不能纠正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4.
赵晓冬  顾成华  徐明  宋磊  孔炜 《河北医药》2013,(21):3269-3270
中枢性协调障碍(central coordination disturbace,CCD)是指小儿姿势与运动协调发生紊乱的阶段,具有姿势反应性异常的脑瘫危险儿,或用于早期诊断脑瘫的脑损伤儿。临床上多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有脑损伤病史、发育障碍、中枢性运动协调障碍等临床表现[1]。目前CCD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物理训练治疗(PT)、作业治疗(OT)、高压氧舱和神经营养药物等综合  相似文献   

15.
<正>奥拉西坦(Oxiracetam),化学名为2-[4-羟基吡咯烷-2-酮-1基]-乙酰胺,是一种可促进磷酰胆碱和磷酰乙醇胺合成,促进脑代谢,提高记忆力和认知能力的药物。笔者采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观察奥拉西坦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继发的神经功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凶险、死亡及致残风险高的特点[1]。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多采用抗凝、溶栓、抗血小板等治疗措施。依达拉奉为自由基清除剂,研究显示[2]清除自由基能够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后的继发性脑损伤,对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联合应用血塞通注射液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17.
郑虹 《云南医药》2002,23(2):160-163
鼻咽癌主要治疗手段是放射治疗 ,疗后 5年生存率约 4 3%~ 5 3%。随着生存时间延长 ,少部分病人受照射正常脑织组后可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放射性脑损伤 ,极大的影响病人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1930年Fischer和Holfelder首次报道了脑损伤 ,根据放疗后症状出现时间分为 3期 :1 急性脑损伤多发生在放疗后几天至 3周内 ;2 早期延迟性脑损伤指放疗后几周至 3月内 ;3 晚期放射性脑损伤 ,发生在放疗后几月至数年或 10年以上。前 2种情况发生较少 ,通过积极处理病情可改善 ,预后良好。晚期放射性脑损伤常是难以逆转 ,预后不…  相似文献   

18.
氟[18F]脱氧葡糖注射液是通过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是正电子类放射性药物的代表,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糖代谢显像剂,在肿瘤分期,寻找肿瘤原发灶和疗效观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氟[18F]脱氧葡糖注射液其物理半衰期比较短,因此一般于临用前由医疗机构自行制备和合成。由于正电子类放射性药物的特殊性,临床使用前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正>胸部肿瘤为包括肺部肿瘤、食管肿瘤、纵隔肿瘤在内的多种发生于胸部的恶性肿瘤。对于胸部肿瘤而言,不仅肿瘤本身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因发病后所导致临近器官功能显著降低,也同样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2]。放疗与手术治疗及化疗一样,在胸部肿瘤的治疗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3-6]。但是在患者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往往导致并发放射性食管炎,在降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进一步影响患者的预后[7,8]。放射性食管炎是指照射野内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中联合尼莫地平与奥拉西坦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确诊为血管性痴呆的147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别为49例奥拉西坦组、49例尼莫地平组与49例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并对比3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即智力状态评分)。结果经过21d的疗程后,三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均有明显差异,但3组相比之下,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的评分差异性最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临床疗效看,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尼莫地平组与奥拉西坦组,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总有效率为93.88%,而尼莫地平组与奥拉西坦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1.23%、81.6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分析,在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中不管是应用尼莫地平还是奥拉西坦均对患者病情的好转有明显的帮助,然而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相比分开使用,所取得的疗效更显著,治疗后MMSE评分情况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