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从1985年1月~1986年3月共收治40例难治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年龄18~66(中位数45)岁。所有病人都接受过1~2个疗程 TAD-9诱导缓解方案(硫鸟嘌呤200mg/M~2/d 第3~9天;阿糖胞苷100mg/M~2/d 第1、2天持续静脉滴注,第3~8天阿糖胞苷100mg/M~2q12h 静脉注射;柔红霉素60mg/M~2/d 第3~5天。取得缓解后,继续用 TAD-9方案作巩固治疗及/或用皮下注射阿糖胞苷并交替使用柔红霉素、硫鸟嘌呤或环磷酰胺,每月进行一次维持治疗。40例称为难治性是基于:①对两个疗程 TAD-9方案无反应。②在缓解头6个月内,在每月维持治疗或巩固治疗期间早期复发。③缓解6个月后复发,重  相似文献   

2.
马利兰间歇大剂量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国内有少数报导.我院自1983年用马利兰连续大剂量治疗慢粒24例,报导如下: 24例中20例为住院病人,4例门诊病人;男15例,女9例;年龄15~60岁;初治17例,复治7例;治疗前病程1~6年.对照组9例(系常规剂量),男8例,女1例;年龄17~55岁,均为初治住院病人.二组均经临床、骨髓确诊. 治疗方法白细胞20万以上4例,3例予马利兰50mg/日,1例为20mg/日,连服3~4天改为每日4mg治疗2~6天停药.白细胞20万以下20例.予马利兰20mg/日,1例为18mg/日,连服2~12天改为每日4~8mg治疗2~4天停药。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3.
HA+马利兰/HA方案初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2例初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接受HA+马利兰/HA方案化疗.三尖杉酯硷 2~3mg/d,阿糖胞苷100~200ng/d,7~10天为1疗程.7例在停HA后即连用马利兰4~8mg/d×5~8天.1疗程未达CR者间隔2~3周开始第2疗程直至CR.结果;1疗程CR率66.6%,有效率100%;2疗程CR率100%;达CR中位时间30天.其中2例ph_1;阳性率治疗前后对比下降平均为48.6%.提示:HA+马利兰/HA方案缓解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马利兰;显效快,达CR迅速,作用轻.HA+马利兰较HA能加速CML获CR.对慢性期CML细胞遗传学有较好改善.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1981~1987年为12例首次或第二次完全缓解(CR)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施行了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BSCT)。方法和结果 5例年龄19~50(平均36)岁,是在第1次 CR 后。采用柔红霉素(DNR)60mg/M~2/d×3静注,阿糖胞苷(Ard-C)100mg/M~2/d×10持续静脉滴注,一疗程化疗达 CR;然后用大剂量 Ara-C3.0/M~2×8及 DNR45mg/M~2×3作巩固治疗。每个患者在骨髓增生期进行5~6次白细胞单采以收集外周血干细胞.白细胞单采后4周,给予马利兰4mg/kg/d×4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两组成人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急粒)治疗结果以评价缓解期给予中等强度的化疗对预后的影响。多数病人诱导化疗采用以下方案:阿糖胞甙(Ara-C)10mg/kg 输注24小时,紧接着注射正定霉素(DM)1.5 mg/kg,24小时后注射阿霉素1.5mg/kg。2周后重复上述方案,再2周后给 Ara-C 2mg/kg/日和6-硫鸟嘌呤(6TG)2mg/kg/日3个短疗程,分别为3、4、5日,各疗程间隔5日。最后4例头2疗程给3药并用的较强烈的化疗。两组病例缓解率相同(60%)。获得缓解后,所有病人均每周1次给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83.6~1937.12,随机选择慢粒患者16例,应用常规法加间歇大剂量马利兰治疗,16例中初治14例,复治2例。给药方法马利兰[河南鹤壁制药厂生产,豫卫药准字(85)35025号]20mg/日,分2次服,连用2~3天,后改为小剂量,6 mg/日,用药一周后,如白细胞下降幅度不大,可再给大剂量1~3天,以后持续小剂量给药,至血中幼稚细胞消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3年1月~1996年1月用阿克拉霉素(Acl)、三尖杉酯碱(Har)、阿糖胞苷(Ara-C)组成的HAA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5例,取得较满意疗效。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25例ANLL均系住院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14~59岁,中位年龄29岁,按文献标准诊断:M_1 2例,M_2 14例,M_4 1例,M_5 8例。初治20例,复发性2例,难治性3例。1.2 治疗方法 Har 3mg/d,静滴7d;Acl 20mg/d,静滴3d;Ara-C 200mg/d,静滴7d,7d一疗程,间歇10~14d重复下一疗程,3个疗程未能获得完全缓解者换用其它方案治疗。化疗期间给予足够支持治疗,输成分血,有感染时联合应用抗生素。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作心电图检查,每周查血象3次,每疗程结束后作骨髓检查。1.3 缓解后治疗 完全缓解后间隔2~3周重复HAA方案巩固2疗程。然后用DAE方案:柔红霉素(D)40mg/d,静滴3d;Ara-C 300mg/d,静滴7d;足叶乙甙(E)100mg/d,静滴5d,与HAA方案交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低强度Bu/Cy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低强度的Bu/Cy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5例恶性血液病,预处理方案是:马利兰3~4mg/(kg·d)×3,环磷酰胺50mg/(kg·d)×2,阿糖胞苷2g/(m2·d)×1~2d,移植前7d开始环孢素A(CsA)3mg/(kg·d),霉酚酸酯(MMF)1g/d。结果5例病人均重建造血,未发生预处理相关严重并发症,5例病人已无病存活3~22个月(中位时间10·5个月)。结论低强度的Bu/Cy预处理方案,移植相关毒性减小,该方法治疗恶性血液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作者用化疗、放疗和同卵双生子骨髓移植治疗12例慢性期和10例终末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患者,疗效佳。全部患者静注环磷酰胺(CTX)60mg/kg/d 共2天,2~4天后用~(60)钻920~1,500 rad 全身放疗。多数终末期患者用 CTX 前加用其它化疗。慢性期患者于植前6天用马利兰5mg/kg。6例于植前12天内预防性鞘内注射氨甲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告单用硫唑嘌呤治疗24例重症肌无力(myasthonia gravis,MG)的经验。硫唑嘌呤开始剂量为50mg/d,每周增大50mg,直至总量为2~3mg/kg/d,其中18例治疗民达6个月。有15例(83%)症状明显改善,8例(44%)获得完全缓解。一般用药4~10(平均6.4)个月即可见效,直到24个月后仍继续改善,平均14个月时改善最明显。在硫唑嘌呤治疗前需用强的松者,其平均剂量由48mg/d 减到4.4mg/d。硫唑嘌呤起效的剂量范围是1.1~3.8(平均2.3)mg/kg/d。3例无明显改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以单一的马利兰药物与马利兰药物加用自体肿瘤疫苗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疗效[1] ,我院自1993年 2月至 1997年 10月治疗CML 2 0例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CML患者 2 0例 ,其诊断均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 ] 。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16~ 5 8岁 ,平均 46岁。全部病例均为慢性期 ,病程均在 1年以上。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各 10例。A组采用单一马利兰药物治疗 ,初治病例投予马利兰2mg ,每日 3次口服 ,当白细胞降至 2 0× 10 9/L时 ,改为 2~4mg/d维持治疗。B组开始…  相似文献   

12.
作者比较了硫鸟嘌呤(TG)和巯嘌呤(MP)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依据血液学毒性评价了药物耐受性,并测定红细胞硫鸟嘌呤核苷酸(TGN)浓度。病人和方法 两组各23(男各14、女各9)例,中位年龄5(1~16)岁。两组年龄、性别和中枢神经系统(CNS)治疗类型相同。维持治疗方案为每日口服TG和MP,每周口服甲氨蝶呤1次,每月用1次长春新碱和5天的类固醇。起初剂量TG为40mg/m2,MP为75mg/m2,两种药物毒性使用同一标准评定。若中性粒细胞小于05×109/L和/或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则停止维持治疗;若中性粒细胞计…  相似文献   

13.
1983年6月至1990年10月我院用马利兰和联合化疗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16例。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对象治疗组:1983年6月~1990年10月住院确诊的16例初治患者,男8例,女8例;对照组:1976年~1989年住院病人16例,男12例,女4例。根据文献标准均属高危组。方法治疗组中15例以马利兰每日6mg:1例以羟基脲每日2g 诱导缓解。缓解后,以 COAP(长春新碱2mg 静注第0天;环磷酰胺400mg 静注第1天、4天;阿糖胞苷50mg 静注,每12小时1次,第1~5天;强的松每日40mg,第1~5天)、HOAP(三尖杉酯碱每日3mg,静滴第1~5天,其它同上)、  相似文献   

14.
25例乳癌病人在放疗中合用左旋咪唑治疗,并采取安慰剂对照的双盲试验测定其免疫力。25例中14例用安慰剂,11例用左旋咪唑,剂量2.5~3mg/kg(150~250mg/日)。在放疗中每周连续2天(星期6、日)给药,疗程6个月。在左旋咪唑组中,2例白细胞减少至<2×10~9/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酶标抗体法测定10年前石腊包埋肝组织的 HBsAg,随访评价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皮质醇或免疫抑制治疗的效果。57例慢性肝炎,其中38例应用皮质醇或免疫抑制剂,对照组19例不应用皮质醇。治疗组分为皮质醇组16例,其中肝组织 HBsAg阳性4例,硫唑嘌呤或6MP 组13例,其中肝组织HBsAg 阳性3例;皮质醇和硫唑嘌呤用或不用6MP5例,其中肝组织 HBsAg 阳性5例;对照组15例中肝组织 HBsAg 阳性4例。皮质醇基本用强的松龙,开始1~2周内应用20~30mg/d,以后连续每周应用20mg/d 共4天,停药3天,平均应用27.9±15.7周。硫唑嘌呤开始应用50~100mg/d 1~2周,6MP 开始应用50mg/d 1~2周,以后维持量每周应用4天停药3天。依实验室和临床肝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50岁.该患于1964年4月因疲乏,上腹不适,脾大肋缘下6cm,化验白细胞总数(220~380)×10~9/L,经骨髓检查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用马利兰口服,2~4mg/d.40天后白细胞降到8×10~9/L左右,症状消退出院.出院后白细胞  相似文献   

17.
郭建伟  刘俊  孙娟 《山东医药》2008,48(37):80-81
2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小剂量FP方案联合周剂量多西他赛(DOC)治疗,5-氟尿嘧啶(5-FU)200mg/(m2·d),采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滴注24 h,3~4周;顺铂(DDP)6 mg/(m2·d),静脉输注1 h,每周用5 d,连用3周;DOC 25 mg/m2,1次/周,连用3周,28 d为1周期.化疗2周期后休息1个月评定疗效.发现全组可评价28例,总有效率64.3%,初治组和复治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大多数患者能耐受.提示小剂量FP方案联合周剂量D0C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好,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5-氨基水杨酸(5-ASA)对硫嘌呤类药物骨髓抑制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中国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合用5-ASA时所需硫嘌呤类药物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服用硫嘌呤类药物IBD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和红细胞6-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浓度。前瞻性研究中先予患者硫唑嘌呤(AZA) 50 mg/d治疗4周,继而加用5-ASA 3 g/d治疗4周,检测第4、8周末红细胞6-TGN浓度。结果 回顾性分析AZA/6-巯嘌呤(6-MP) +5-ASA组45例、AZA/6-MP组94例患者,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46.7%和16.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用5-ASA为增加骨髓抑制的惟一独立危险因素(OR= 3.45,95%CI:1.31~9.04)。TPMT活性在AZA/6-MP+ 5-ASA组和AZA/6-M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1,P=0.734)。AZA/6-MP+5-ASA组6-TGN浓度显著高于AZA/6-MP组(中位浓度为384.9 pmol/8×108 RBC比286.4 pmol/8×108 RBC,F=29.15,P=0.00)。8例患者完成前瞻性研究,予AZA 50mg/d 4周后,7例患者6-TGN浓度<230 pmol/8×108 RBC;加用5-ASA 4周后,7例患者6-TGN浓度≥230 pmol/8×108 RBC,其中3例6-TGN浓度≥420 pmol/8×108 RBC,2例发生骨髓抑制。结论 当中国IBD患者合用5-ASA治疗时,采用常规推荐剂量的AZA/6-MP时骨髓抑制的发生概率增加,其机制可能与红细胞内6-TGN浓度升高有关,降低AZA剂量有可能在保持疗效的同时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反应停治疗合并肾衰的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 应用反应停 2 0 0~ 6 0 0mg/d加用地塞米松 10mg/d ,第 1~ 7天 ,每月 1次 ,同时加用保肾及血液透析 ,每周 2~ 3次。治疗 12周观察疗效。结果  1例治疗 4 0d死于心衰。 9例均于治疗 12周判定疗效 ,部分缓解 5例 ,进步 3例 ,无效 1例 ,2例脱离透析 ,4例每周透析 1~ 2次。结论 反应停治疗合并肾衰的多发性骨髓瘤有较好疗效 ,副作用小 ,患者耐受好 ,对合并肾衰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氟达拉滨(Flu)联合静脉马利兰(Bu)的预处理方案在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的疗效及静脉Bu的最佳剂量。方法:45例接受allo-HSCT的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预处理方案主要采用Bu3.2mg·kg-1.d-1×2~4d,Cy40~50mg/kg×2d,Flu30mg.m-2.d-1×3d,Ara-C2g.m-2.d-1×3d,无关供者移植同时加用兔抗人血清免疫球蛋白(ATG)2.5mg/kg×4d。按静脉Bu用量进一步分为2d组17例,3d组18例,4d组10例。结果:预处理过程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无肝静脉闭塞病(VOD)发生,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9例(20%),100d移植相关死亡(TRM)1例(2.2%),3年TRM15例(33.3%),3年累计复发3例(6.7%),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3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60.5±7.5)%和(62.2±7.2)%。与Bu2d组和3d组比较,4d组患者的慢性GVHD的发生率显著增高,TRM有增高趋势;OS显著降低,DFS有降低趋势。结论:Flu联合静脉Bu的预处理方案治疗髓系恶性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