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刺治疗中风留针时间与效应关系的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特色和优势已被广泛认同,但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较多,其中时间因素中针刺留针时间与效应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本文就留针时间在针刺治疗中风病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对针刺治疗中风留针时间与效应关系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意义等方面内容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作了一些探讨,认为针刺治疗中风留针时间与效应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其关系符合循证医学对现代针灸临床标准化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古医籍及近年临床和实验研究有关针刺留针时间相关文献的归纳、解析、总结,发现留针时间的长短对针刺效应具有直接、重要的影响,疾病治疗存在最佳留针时间。留针虽被历代医家所重视,现代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证实并发展了古人对留针的认识。但在现行留针时间的研究中,具体的留针时间仍然存在不一致性。今后应进一步开展规范的科研工作,寻求高认可度、客观的最佳留针时间。应以疾病为基础,兼顾因病、因时、因人、因经脉腧穴确定针刺留针时间。  相似文献   

3.
研究《黄帝内经》中关于针刺的内容,探讨留针时间的源流和依据,分析《黄帝内经》和现代研究对留针的认识及针刺效应与留针时间的关系。目前关于留针时间与针刺效应关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尚缺乏深入系统的机制探索,应继续进行客观化实验研究,并在循证医学模式指导下进行规范化临床研究。优化针灸治疗各种病症的最佳留针时间,以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针灸学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统计分析近30年来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相关文献,探究不同留针时间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8年至2018年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文献,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前临床针刺治疗面肌痉挛采用的留针时间以30min最为多见。平均总有效率及平均总愈显率随留针时间的延长大致呈上升趋势,在留针50min时达到峰值(总有效率90.03%,总愈显率72.66%),其后又出现下降趋势。结论 :临床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留针时间不完全相同,以30min最为多见,而疗效与留针时间大致呈正相关性,以50min为最佳留针时间。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3,(3):538-540
针刺的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是针刺治疗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古代及现代相关文献,发现留针时间、针刺频次存在较大随意性,缺乏对针刺时-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临床指导模式。倡议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对常见病的针刺治疗进行科学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提供切实可信的数据,寻找出各种疾病的最佳针刺时间及频次,以期规范临床操作,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留针时间应根据疾病的性质、部位、正邪的盛衰、针刺手法以及患者的体质、年龄等原因而灵活应用。目前,临床上针刺治疗脑瘫的最佳留针时间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影响了临床的规范和可操性。古代文献中的记载,最早是得气后而不留针,即"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目前,临床所有疾病是否都留针的必然性需要进一步验证。由于脑瘫患儿群体的特殊性,在接受治疗时患儿不能积极配合医生,留针具有一定危险性。穴位的选择、手法的轻重以及留针时间要根据脑瘫患儿接受针刺治疗的程度和临床症状的改变而随之动态调整。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依据针刺的时效关系和时间节点,设计出更加科学严谨的方案,探索针刺治疗脑瘫的最适宜留针时间,以此来提高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规范针刺治疗脑瘫技术。  相似文献   

7.
留针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卫 《天津中医药》2007,24(1):33-35
通过对从《内经》到目前临床及实验研究有关留针时间的探讨,发现留针是针刺治疗的重要环节,留针时间的长短对针刺疗效是有影响的。但是,从古至今关于具体的留针时间仍然存在不一致性,这就需要更加细致和大量的科研工作,以寻求留针时间的内在规律性,用以指导临床。就目前而言,应以病情为主,进行辨证分析,从而选择适宜的留针时间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留针时间及下针顺序与疗效相关性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良宵  朱江 《中国针灸》2005,25(9):667-669
通过对近20年来现代文献中有关单次针灸治疗中的时间因素,即留针时间、下针顺序与针灸效应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在留针时间与针灸效应的关系方面,主要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对不同疾病的留针时间长短进行了探讨.在下针顺序与针灸效应的关系方面,现代研究非常匮乏,同时在一定下针顺序基础上,不同穴位的留针时间长短对针灸效应影响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加强此方面的研究,符合循证医学对针灸治疗模式的要求,有确切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留针时间规律及与针刺疗效关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原理  何扬子 《山西中医》2002,18(3):36-37
留针是针刺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意在候气、补泻和巩固疗效。留针时间原则上应根据病证、针刺经脉腧穴、患者体质、病程长短及治疗季节等的不同而定。分析有关文献认为,留针时间古今变化较大,临床存在很大随意性;针刺疗效与留针时间密切相关,研究针刺时效关系,寻找不同状况下最佳留针时间,对于提高针刺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刺临床疗效的好坏与否受选穴、针刺手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针是针刺操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刺得气后留针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临床上留针时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何选择最佳留针时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一直是困扰针灸医师和患者的问题。现就影响留针时间的几个因素进行简要分析,与君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