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椎管哑铃形肿瘤的一期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一期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椎管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入路、手术技巧、手术结果和随访结果 ;采用 4种手术入路 :后正中入路 (7例 )、改良远外侧入路 (5例 )、颈后入路加颈前入路 (2例 )、旁正中入路 (7例 )。 结果  2 1例中位于椎管颈段 10例 ,胸段 6例 ,腰段 4例 ,骶段 1例。全切者占 95 % (2 0 2 1) ,次全切者 5 % (1 2 1)。术后病理诊断 :神经鞘瘤 15例 ,脊膜瘤 5例 ,转移性腺癌 1例。随访 14例 ,完全恢复正常 11例 ,生活自理 3例 ,遗留根性感觉减退 4例 ,褥疮未愈合 1例 ;无手术部位的脊柱畸形和功能障碍 ;复查MRI 11例 ,其中增强MRI扫描 8例 ,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椎管哑铃形肿瘤应一期手术切除 ,显微技术能提高全切率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颈椎哑铃形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1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颈椎哑铃形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颈椎哑铃形椎管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类型、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15例均采用颈后正中入路,一次手术切除椎管内外肿瘤,9例随访6个月至5年,患者的症状和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颈椎哑铃形椎管肿瘤可经颈后正中入路一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总结自1995午6月~2004年2月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8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经验。采用3种手术入路切除肿瘤:枕颈后正中或侧方入路10例。远外侧或经髁入路7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及颅神经的保护,远外侧经髁入路是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远外侧枕下入路临床应用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改良远外侧枕下入路,适当显露病变,改善延髓和上颈髓腹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远外侧枕下入路的5种改良入路,包括经小关节入路、经枕骨髁后入路、部分经枕骨髁入路、完全经枕骨髁入路和极端外侧经颈静脉孔入路,治疗延髓及上颈髓腹侧和腹外侧肿瘤12例、椎动脉动脉瘤2例,并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12例肿瘤患者,7例肿瘤全切除,5例肿瘤在部分切除,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其中3例术后遗留永久性组颅神经麻痹。2例动脉瘤患者,1例夹闭瘤颈,1例动脉瘤切除的患者因脑干缺血死亡。没有与入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远外侧枕下入路的改良可以满足延髓及上颈髓腹侧和腹外侧病变手术的需要和良好手术野显著,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步骤,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切除C1、2层面椎管哑铃形肿瘤并使用寰枢椎后路三点式经椎弓根固定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后正中入路切除C1、2层面椎管哑铃形肿瘤并使用寰枢椎后路三点式经椎弓根固定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6例均一次手术切除椎管内外肿瘤,16例随访12~15个月,患者的症状和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无内固定松动和后凸畸形发生。[结论]C1、2层面哑铃形椎管肿瘤可经颈后正中入路一次切除,寰枢椎后路三点式经椎弓根固定可维持肿瘤切除后寰枢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大孔区延髓及颈髓腹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延髓及颈髓腹侧肿瘤均采用远外侧入路,咬除病变侧C1后弓、枕鳞及枕大孔后外缘,保护椎动脉,显露延髓及颈髓的侧方,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18例中全部切除肿瘤13例(72.2%),次全切除4例(22.2%),未能切除1例(5.6%),术后症状消失11例,症状改善6例,无改善1例.结论 经远外侧入路治疗枕大孔区延髓及颈髓腹侧肿瘤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远外侧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上颈椎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2-05—2016-05诊治的13例上颈椎哑铃形肿瘤,5例肿瘤外极超过硬膜囊外侧4 cm或肿瘤毗邻椎动脉较近者采用远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远外侧入路组),8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后正中入路组)。结果 13例瘤体均完整切除,未出现脊髓及椎动脉损伤。远外侧入路组术后2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考虑为脂肪液化,经间断换药后切口愈合。术后颈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6~12)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后次日疼痛VAS评分、术后3 d内引流量、术后6个月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外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次日肌酸激酶均高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远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肿瘤外极超过硬膜囊外侧4 cm或肿瘤毗邻椎动脉较近的上颈椎哑铃形肿瘤具有术野开阔、肿瘤显露充分、可直视椎动脉下完整切除肿瘤等优点,其疗效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无明显差异,但手术创伤较大。  相似文献   

8.
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索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1例枕骨大孔区肿瘤,其中脑膜瘤13例,神经鞘瘤15例,脊索3例。根据肿瘤附着点、生长方式及手术入路将肿瘤分为2种类型:I型:肿瘤主要位于枕骨大孔前方,包括基底起源于枕骨大孔上方、前方和前侧方,共15例;Ⅱ型:肿瘤主要位于枕骨大孔后方,包括基底起源于枕骨大孔后方、后侧方和椎管内,共16例。采用3种手术入路切除肿瘤:枕颈后正中和侧方入路18例,远外侧或经髁入路10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3例。结果 肿瘤全部切除25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I型枕骨大孔区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Ⅱ型均全切除。结论 I型枕骨大孔区肿瘤,手术全切除肿瘤困难,远外侧经髁入路是切除I型枕骨大孔区肿瘤最有效的方法;Ⅱ型肿瘤容易全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枕大孔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枕大孔区脑膜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经枕大孔后缘入路包括枕髁远外侧入路、枕下后正中入路和枕下下外侧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枕大孔区脑膜瘤7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枕大孔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的选择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肿瘤最大直径为0.8~4.8cm,肿瘤瘤体位置位于脑干前方3例,侧方2例,后方2例。经枕髁远外侧入路2例,枕下后正中入路3例,枕下外侧入路2例,肿瘤手术全切除6例(Simpson Ⅰ级4例,Simpson Ⅱ级2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6例随访6~36个月,神经系统占位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的经枕大孔后缘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枕大孔区脑膜瘤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在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11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椎管内外沟通性神经鞘瘤、1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脊膜瘤手术全切除,1例椎管内外脂肪肉瘤次全切除。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更加有利于对偏侧生长在椎管外侧部分肿瘤的显露和全切除,并能进一步提高脊髓脊柱手术的微创性,并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