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路钧  路钢  段炬萍  陶朝荣 《四川医学》2007,28(10):1126-1126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以肌苷、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加至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150mg口服,3次/d共4周。结果治疗组在ALT、TB恢复正常率及主要症状的改善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对病毒性肝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门冬氨酸钾镁对甲亢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波  汪洪海 《吉林医学》2010,(25):4299-4300
目的:探索门冬氨酸钾镁对室性早搏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2例甲亢性心脏病室性早搏(VPB)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包括吸氧,静脉滴注复合丹参注射液,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口服药物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250 ml+门冬氨酸钾镁20 ml缓慢静脉滴注,治疗1 w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根据心电监护观察转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对甲亢性心脏病所致的室性早搏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的小儿肺炎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0.3~0.5ml/(kg·d)、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 0.3~0.4ml/(kg·d) 静脉滴注,1 次 /d; 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0.3~0.5ml/(kg·d) 静脉滴注 ,1 次 /d ,两组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比较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的小儿肺炎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0.3~0.5ml/(kg.d)、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0.3~0.4ml/(kg.d)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0.3~0.5ml/(kg.d)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比较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剂量谷维素与门冬氨酸钾镁联用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无房室传导阻滞的97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仅口服乙氨碘吠酮,200mg/次,3次/d;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0mL,1次/d;口服谷维素,100mg/次,3次/d.两组疗程皆10d,治疗前后均经12导联心电图记录及血压、血脂检测.治疗过程中每两日记录一次心电图.结果 治疗组总效率为90.2%,而对照组为61%,两者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清胆崮醇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谷维素与门冬氨酸钾镁对心脏皆有着较广泛作用,西药联合从不同环节对心律失常发挥治疗作用,有着较佳疗效,安全方便、价廉,患者易接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较佳方法 .  相似文献   

6.
颜富德  梁伟玲 《吉林医学》2010,(24):4093-409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20~40ml加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异搏定20~40mg/次,3次/d。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者13例,总有效率为76.9%;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者12例,总有效率为53.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改善.方法 将28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5例,对照组125例,2组在性别、年龄及病因等方面无差异(P>0.05).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4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常规治疗.同时保持两组患者每天出入最相当,动态监测血清钾、镁浓度.观察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手术后的第1天和第2大,治疗组的血清钾、镁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4 d的心脏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左室舒张末内径无差异(P>O.05).治疗组术后3 d心律失常发牛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频发室早、房颤和室上速的发生牢低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葡甲胺环腺苷酸联合 β 阻滞剂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3 2例分为两组 ,治疗组用葡甲胺环腺苷酸联合β 阻滞剂治疗 ,对照组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活性药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以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5 .3 % ,对照组为 62 .5 % ,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 P <0 .0 1)。结论 :葡甲胺环腺苷酸联合 β 阻滞剂在控制心衰及稳定病情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龙中奇 《四川医学》2007,28(10):1122-112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静脉输注给药对肺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肺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采用常规综合疗法加上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综合疗法。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加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治疗肺心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溶栓、抗凝、扩冠等);治疗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门冬氨酸钾镁50~100ml+10%葡萄糖500ml+胰岛素8U静滴,1次/d,第1天100ml(前5h50ml),第2天起减为50ml,使用7d,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测,观察心律失常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6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不良反应,而室上性、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明显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用200例心律失常患者,按照临床病种和心律失常类型随意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采用门冬氨酸钾镁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门冬氨酸酸钾镁片2片1天3次,美托洛尔50~200mg/d,对照组100例,单独使用美托洛尔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6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美托洛尔显著提高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减轻病人心悸等症状,明显减少单独用药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石建莲   《中国医学工程》2015,(2):153+156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低钾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低钾血症患者72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继以10%氯化钾注射液20 m 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750 m 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10%氯化钾注射液24 m 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0 m L中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钾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钾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4、8 h血钾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16 h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联合氯化钾治疗低钾血症疗效与单用氯化钾治疗相比较,起效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秦小超  和鹰  黄强  王宇 《华夏医学》2013,26(2):279-281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预防抗艾滋病药物性急性肝损伤作用.方法:收集艾滋病患者并进行HAART188例,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4例,治疗组加服门冬氨酸钾镁2片,3次/d,疗程为3个月.全部患者均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等,观察肝损伤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肝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可降低抗艾滋病药物急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胺碘酮及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疗程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钾、血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90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5例则单用胺碘酮,不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其余如抗凝等药物治疗相同。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钾血镁、血压等,根据是否复发心房颤动等评价用药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房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并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他如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可明显降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76例。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n=38)与对照组(常规治疗,n=38)。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清钾水平、血清镁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7%(36/38)、76.3%(29/3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钾、血清镁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宁保红 《吉林医学》2008,29(17):1453-145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3例48h内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门冬氨酸钾镁和常规治疗。观察患者24h内转复窦性心律情况、心室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转复成功率81.8%,明显高于对照组36.7%(P〈0.01)。两组均未出现死亡。治疗组出现3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低血压,1例上腹不适,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合用治疗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转复率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0 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 (5 0例 )溶栓前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对照组 (5 0例 )溶栓前不用门冬氨酸钾镁 ,观察其对溶栓治疗中AMI急性期死亡率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6 .0 %与 10 .0 %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溶栓再通患者死亡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7.4 %与 10 .0 %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4 6 .0 %与 70 %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溶栓前应用治疗AMI可明显改善预后 ,门冬氨酸钾镁可作为AMI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1%,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和6.3%,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能够进一步提高抗心律失常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葡甲胺环腺苷酸的强心作用。方法 :取兔 16只 ,2 0 %乌拉坦麻醉 ,随机分两组 :Ⅰ组静脉注射葡甲胺环腺苷酸 10mg/kg ;Ⅱ组静脉注射葡甲胺环腺苷酸 10mg/kg加维拉帕米 1mg/kg。左颈总动脉插管检测左心室内压评价心功能。结果 :葡甲胺环腺苷酸能增加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P <0 .0 1) ,其效应可被维拉帕米阻断。结论 :葡甲胺环腺苷酸的强心作用确切 ,维拉帕米可阻断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