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07—2019-12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在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上施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输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疗效、NIHSS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94.4%)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注射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利于改善临床预后,缓解炎性反应,减轻神经缺损,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2014年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组24例,对照组16例,比较2组溶栓前、溶栓后1d、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以及溶栓后3个月的mRS评分,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溶栓前与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与对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RS评分,治疗后3个月,溶栓组预后良好13例(54.2%),对照组为7例(43.7%)。溶栓组1例出现症状性脑出血,治疗后恢复。结论在治疗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在4.5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导致出血转化的因素。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0例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溶栓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未溶栓组采用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评估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比2组疗效;对比溶栓组在溶栓前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溶栓组和未溶栓组相比,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溶栓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出现3例脑出血,10例牙龈出血。结论阿替普酶在4.5 h内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其导致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有待大样本前瞻性临床试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时间窗进展性脑梗死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多模式MRI指导下,选取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2016-01—2018-11收治超时间窗(发病6~12h)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溶栓组35例及未溶栓组35例,未溶栓组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低剂量(0.6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观察2组患者1d、7d、14dNIHSS评分变化、90d良好预后率(mRS≤2)及症状性出血发生率。结果 溶栓组NIHSS评分下降明显,与未溶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90d良好预后患者多于未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出血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MRI指导下,严格筛选超时间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改善短期预后,症状性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对远期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40例未经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评估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7d、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并在治疗3个月后评价2组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6h、24h、7d、14d的NIHSS评分减少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价方面,实验组的BI和QL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能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治疗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将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析2组治疗后颅内病变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通过血管造影评估实验组血管再通率; 通过NIHSS评分评估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情况; 通过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的血管再通率为94.1%,再通时间为(219.4±59.2)min,取栓次数为(2.5±1.1)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对比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有显著优势。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03—2019-06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四科住院的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73例,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所用溶栓药物分为阿替普酶组41例,尿激酶组32例。通过分析2组患者静脉溶栓后2 h、24 h、3 d、7 d NIHSS评分及治疗期间的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纤维蛋白原减少、死亡等不良事件,分析两种静脉溶栓方案对于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阿替普酶组静脉溶栓后2 h、24 h、3 d、7 d NIHSS评分分别为2(1,3)、1(1,4)、1(1,4)、1(0,3.5),均低于其基线NIHSS评分3(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6、0.039、0.042、0.006);尿激酶组静脉溶栓后7 d NIHSS评分为1(0,3),低于其基线NIHSS评分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阿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静脉溶栓后2 h、24 h、3 d、7 d 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734、0.897、0.852、0.864),且2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及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均有效,且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ACI患者86例,将行超早期ACI的46例纳入观察组,行常规治疗的4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2组临床疗效,统计2组治疗前和治疗1d、14d的NIHSS评分、BI评分,记录治疗前和治疗24h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35%,与对照组的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1d、14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BI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治疗14d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3)2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Hct和A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ACI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急诊溶栓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银杏叶滴丸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11—2011-11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70例进行溶栓治疗,所有病例签署溶栓同意书,其中34例患者选择阿替普酶联合银杏叶滴丸治疗作为研究组,其余36例患者仅以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为对照组,观察NIHSS 6h、7d、2周评分,2周后的临床疗效及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NIHSS 6h、7d、2周评分减少程度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小。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银杏叶滴丸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病情,疗效稳定,减少溶栓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拜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03—2013-03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0例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照组90例采用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E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可明显改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脑神经功能,从而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发病4.5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再闭塞的患者60例,随机于再闭塞后予以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治疗(首剂5μg/kg静脉推注3min,续以0.075μg·kg~(-1)·min~(-1)静脉持续泵入24h)30例(B组)及常规治疗30例(A组)。观察2组溶栓前、溶栓后症状加重时及24h、7d时NIHSS评分,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前、溶栓后症状加重(再闭塞)时,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7d时NIHSS评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时mRS≤2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持续监测辅助阿替普酶静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时间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的6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静脉溶栓过程中给予TCD持续监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h进行NIHSS评分;以TCD-TIBI分级评估溶栓后24h血管再通情况。溶栓后90d时进行mR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溶栓24h后与对照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7,P=0.046);溶栓后24h治疗组血管再通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3,P=0.005);溶栓后24h2组均未见症状性颅内出血(Z=0.00,P=1.00),溶栓后90d治疗组mRS平均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4,P=0.016)。结论 TCD持续监测辅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分析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不良反应、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58/6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6.67%(5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07±6.9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8±7.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如血小板凝聚率、血栓形成系数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5/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根据所用溶栓药物分为两组:rt-Pa组患者53例。UK组患者105例,其中发病4.5 h内患者80例,构成4.5 UK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定采用NIHSS评分。分别观察溶栓后2 h、24h、7 d、10 d疗效。结果(1)rt-Pa组在2 h、24 h疗效优于UK组(P0.05),rt-Pa组和UK组在7 d和10 d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2)rt-Pa组在2 h、24 h疗效优于4.5 UK组(P0.05),rt-Pa组和4.5UK组在7 d和10 d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在溶栓后24 h内疗效优于尿激酶,但二者的短期预后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发病4.5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选择性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分别在靶动脉血管闭塞点注药(阿替普酶20~30mg)或外周静脉给药(阿替普酶9mg/kg),并用DSA或CTA判断血管再通率及记录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结果动脉溶栓组溶栓后2h、24h、3dESS评分均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14d、1个月时ES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静脉溶栓组致残率为8%,动脉溶栓组为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虽高但远期疗效并不优于静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溶栓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6-07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75例急诊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37例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38例予以尿激酶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0.27%(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全血低切、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10.52%(4/38)与对照组16.22%(6/3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诊急性脑梗死,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及平均流速高于对照组; 治疗14、28 d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8-OHdG、MDA、Ang-Ⅱ、CD62p、GMP-140、TNF-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8-OHdG、MDA、Ang-Ⅱ、CD62p、GMP-140、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6.67%,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相关因子、Ang-Ⅱ、CD62p、GMP-14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在溶栓时间窗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阿替普酶针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单用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14d行CTP检查,评估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的变化情况,对比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梗死中心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较治疗前增加,平均通过时间(MTT)缩短,改善程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梗死灶周围CBV、CBF较前均增加(P0.05),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梗死中心、梗死周围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和相对脑血流量(rCBF)均较前明显增加(P0.05),其中梗死灶周围rCBV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p和Vm明显增高,血清NSE水平降低显著,NIHSS评分也降低明显(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能显著改善脑梗死中心及周围区域的组织灌注,且改善梗死周围区域组织灌注更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脑神经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3-02-2015-02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依达拉奉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1±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个疗程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红细胞比积外,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缺损神经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阿替普酶(rt-PA)治疗急性轻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110例起病4.5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分的轻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53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57例接受常规治疗,通过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及溶栓后24h、7d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90d的mRS评分及治疗期间的颅内出血转化、其他部位出血、药物过敏、死亡等不良事件,评估试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在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神经功能评分等基线资料中,既往脑出血史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基线资料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试验组NIHSS、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d后试验组NIHSS、mRS评分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时试验组mRS为0分、0~1分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2组中轻型出血转化各1例,无过敏及死亡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颅外少量局限性出血等不良反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症脑梗死接受rt-PA静脉溶栓有效和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