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MR1分型对介入溶栓疗效的价值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2年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MRI检查确定血栓的急性、亚急性、慢性分型,并于48小时内进行DsA介入溶栓治疗。结果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Rl分型:急性42例,介入溶栓完全再通率为95.24%;亚急性23例,介入溶栓完全复通率为78.26%;慢性15例,介入溶栓完全复通率为60.0O%。MRI血栓分型与DsA溶栓复通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9,P〈0.005)。培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MRl分型,可作为DsA介入溶栓的量化指标之一,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治疗,利用溶栓导管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进行直接溶栓治疗。结果 9例患肢肿胀与疼痛均完全消失,3周后彩色多普勒复查,下肢静脉完全通畅8例,部分通畅1例,无效0例;所有患者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结论 利用介入技术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高、疗程短。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复方丹参注射液扩张血管、通痹片口服及中药局部外敷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疗程15天。结果:7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8例,显效40例,进步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侧病变,均行介入溶栓治疗,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患侧肢体周径变化和溶栓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肢体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显著好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溶栓被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能改善血管通畅度,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经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同时予以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行彩超评价静脉通畅程度,患者出院后经门诊随访其近期疗效。结果78例患者成功经右颈内静脉置管以及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48例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滤器放置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彩超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随访结果提示近期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经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同时予以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行彩超评价静脉通畅程度,患者出院后经门诊随访其近期疗效。结果78例患者成功经右颈内静脉置管以及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48例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滤器放置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彩超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随访结果提示近期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探讨中西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至2011年收治的8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给与溶栓、抗凝及中药活血通脉中药外敷内服.结果治疗后8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痊愈50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9%.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发病时间较长及疾病后期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治疗常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弥补了单纯西药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MRl分型与介入溶栓疗效相关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惠者分别进行了MRI和DSA检查,MRA采用直接血栓成像术、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MRV,确定急性、亚急性、慢性的血栓分期,并尽量于48小时内进行DSA髂静脉的腔内接触性介入溶栓治疗。然后对MRI与DSA图像进行回顾对照分析。结果以DSA为标准:14例MRI诊断为急性期血栓,介入溶栓完全再通率为l00%:11例MRI诊断为亚急性期血栓,介入溶栓完全复通率为63.6%:5例MRI诊断为慢性期血栓,介入溶栓完全复通率为12.5%。结论MRI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分期与介入溶栓疗效有正相关性关系,可指导临床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并作为溶栓量化的指标之一,能最大限度消除溶栓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西药溶栓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中药,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38%,2组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栓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丽英  戚英波 《医学综述》2012,18(4):625-62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和溶栓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中药治疗并评定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997,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双藤煎剂,外敷水调散。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为96.6%;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症状、降低溶栓副作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降低溶栓药物的副作用,防止新的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例男性老年透析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2次/周,4 h/次。首先,改善心脏供血,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现患者右上肢体肿胀,停止尿激酶溶栓治疗,做血管介入溶栓治疗。结果该患者经血管介入治疗1周后右上肢肢体肿胀明显缓解,1月后右上肢肢体肿胀完全缓解,1年后回访患者未诉不适。结论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仍采用尿激酶及血管介入的方法。但其疗效仍未成熟。若采用血管介入和尿激酶联合治疗,上肢血栓形成溶栓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有明确临床症状.体征,并经血管造影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例,施行介入插管,双通道溶栓,并联合应用中西药内服外敷.15例全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结果 治疗后显效9例(60%),有效6例(40%),无效0例.1月后复查,显效12例(80%),有效3例(2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年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治疗效果,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综合治疗,可以明显增强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鲍清禹  邹佳君 《中原医刊》2004,31(24):53-54
皮穿刺介入溶栓是通过导管注射溶栓药物至血栓部位的一种局部溶栓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优点主要是手术风险性降低,并发症少,疗效好,创伤小。因此,此法是目前治疗急性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方法。我科自2000年5月-2003年10月共收治12例双下肢静脉血栓。行血管腔内介入溶栓治疗,其血管再通率达100%,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疗效。方法对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行外周静脉尿激酶溶栓,其中15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通过综合临床疗效及下肢周径治疗前后的变化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7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下肢周径治疗前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绝大多数急性期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通过尿激酶外周静脉溶栓治疗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王建伟 《当代医学》2010,16(17):367-368
目的总结2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3例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腔静脉滤器植入,行介入导管及经患侧足背静脉双向对端溶栓治疗前后,对患者采取细致而全面地观察和护理。结果 2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患肢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是溶栓治疗安全有效的保障,对确保疗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韦亿萍  罗琼 《医学文选》2006,25(3):461-46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造成肢体缺血以致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治疗方法较多,有手术取栓、介入溶栓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双向溶栓等。但最常用的仍是药物治疗,即通过药物进行抗凝溶栓、祛聚治疗。临床上一般通过外周静脉滴注途径治疗,但治疗时间长。我科2003年9月至2005年10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21例,对其中6例采用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现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贾荣生   《中国医学工程》2013,(4):138-13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自身诊治水平。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59例患者进行相应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溶栓组中疗效优者32例,良者12例,中者5例;手术取栓组优者6例;介入溶栓组优者3例,中者1例。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溶栓加抗凝组与单纯抗凝组比较,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能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评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以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划分为各43例的介入溶栓组与全身溶栓组;以常规抗凝疗法+全身溶栓治疗法治疗全身溶栓组患者,以抗凝+介入溶栓疗法治疗介入溶栓组患者;对比患者接受不同疗法后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介入溶栓组的总有效率95.3%显著高于全身溶栓组患者的69.8%,P0.05。另外,介入溶栓组患者的并发症率7.0%显著低于全身溶栓组的30.2%,P0.05。结论: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过程中,采用介入溶栓疗法能够更加有效的实施溶栓,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有效控制各种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予以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