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对校正QT(QTc)的影响.方法 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接受氨磺必利治疗31例(低剂量13例,高剂量18例),利培酮治疗31例,测量患者入组时和治疗4周后的心电图,并对QTc间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氨磺必利组治疗4周后的QTc间期为(413.39 ±36.55)ms,长于利培酮组治疗4周后的QTc间期(392.58±14.97)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高剂量组治疗4周后QTc间期的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磺必利剂量大时可出现QTc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天津市安定医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10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各50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词汇流畅性测验(VFT)、数字广度测验(DST)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评定认知功能。结果共78例患者完成研究,利培酮组与氨磺必利组脱落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0,P=0.054)。治疗前两组PANSS、VFT、DST及WCS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周后,两组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VFT及DS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两组PANSS、VFT及DS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利培酮组的持续性错误数和氨磺必利组的正确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利培酮组的非持续性错误数较治疗前变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氨磺必利组的正确应答数评分高于利培酮组[(61.79±5.50)分vs.(65.86±5.19)分,t=-3.129,P=0.002]。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相当,但氨磺必利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略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齐拉西酮4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校正QT间期(corrected QT interval,QTc)的影响。方法 9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n=25)、喹硫平组(n=23)、奥氮平组(n=28)、齐拉西酮组(n=21),口服4种药物中的单一药物治疗。治疗前连续3次心电图检查,血药浓度达稳态后(1次常规服药前30分钟、估计Tmax、Tmax后60分钟)再连续3次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以Bazett’s公式校正为QTc。计算治疗前后QTc均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组QTc都有延长,利培酮组[(382.4±16.3)ms vs.(378.6±13.9)ms]、奥氮平组[(379.2±15.6)ms vs.(376.7±15.13)ms]、喹硫平组[(382.8±16.9)ms vs.(377.5±14.3)ms]、齐拉西酮组[(402.4±33.8)ms vs.(377.1±14.6)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QTc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延长最明显,其中1例女性患者QTc达534 ms。结论 4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均不同程度延长精神分裂症患者QTc。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分为氨磺必利治疗组(n=34)和利培酮治疗组(n=34)。疗程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和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8、12周末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氨磺必利组体重增加小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发病疗效相当,但氨磺必利对体重的影响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5.
赵燕 《四川精神卫生》2016,29(6):534-537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在山东省泰安市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收集63例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将入组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氨磺必利(氨磺必利组,n=31)和利培酮(利培酮组,n=32)治疗,氨磺必利起始剂量50~100 mg/d,第7~10天逐步增至100~600 mg/d,利培酮起始剂量0.5~1 mg/d,第7~10天逐步增至1~4 mg/d。两组均有28例完成研究。分别于基线期和治疗1、2、4、6周后进行血压、脉搏、体重、血常规、心电图检测,于基线期和治疗6周后进行肝、肾功能、空腹血葡萄糖检测,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Simpson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SEPS)评定锥体外系副反应。结果氨磺必利组脱落率为9.7%,利培酮组脱落率为12.5%,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7,P0.05)。治疗6周后,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有效率(92.9%vs.89.3%,χ~2=0.186,P0.05)及显效率(67.9%vs.67.9%,χ~2=0.179,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周末,氨磺必利组PANSS总评分与基线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末,利培酮组PANSS总评分与基线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vs.57.1%,χ~2=0.462,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氨磺必利比利培酮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治疗组(研究组)和利培酮治疗组(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定临床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8,P>0.05);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量表减分和CDSS量表减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静坐不能、心血管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血清泌乳素升高方面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当,但在改善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方面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氨磺必利组(研究组)和利培酮组(对照组)各36例,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8周治疗,两组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低(P均0.01)。氨磺必利组与利培酮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评分减分与利培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而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氨磺必利组显效率83.3%,有效率89.9%;利培酮组显效率73.3%,有效率86.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不良反应发生率16.6%,利培酮2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氨磺必利对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泌乳素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阿立哌唑组33例,氨磺必利组33例.在治疗前、治疗第2、4、6、8周末对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及泌乳素(PRL)进行测定并分析,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氨磺必利组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及泌乳素在治疗前后有显著的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在治疗前后无显著的差异.而阿立哌唑组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糖及泌乳素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 氨磺必利可引起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泌乳素的代谢异常,而阿立哌唑对糖脂代谢,泌乳素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纳入关于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效果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1)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的PANSS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后4周、8周阴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后4周、8周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失眠、心动过速、震颤、头晕、头痛、静坐不能、肌肉强直、胃肠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氨磺必利治疗晚发性分裂症的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晚发性分裂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进行为期12周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的观察.结果 治疗前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12周末,两组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及一般病理量表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第12周末,两组阴性症状量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末,氨磺必利组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改善优于利培酮组(P<0.05);氨磺必利组较利培酮组不良反应轻微(P<0.05).结论 氨磺必利有助于晚发性分裂症提高长期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氨磺必利组(入组25例,完成20例)及利培酮组(入组20例,完成19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监测催乳素及糖脂代谢方面的各项指标,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4周及治疗8周与治疗前相比,催乳素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利培酮组较氨磺必利组催乳素升高更为显著。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体质量指数均升高(P0.05)。结论:与利培酮相比,氨磺必利对催乳素的影响相对较轻,而两种药物对代谢方面的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组有效率93.3%,利培酮组有效率9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末起,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且随着治疗的持续进行各分值继续下降;2组间同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少、较轻,氨磺必利组主要表现为失眠、恶心、头晕、静坐不能等;利培酮组主要表现为恶心、嗜睡、EPS(肌强直、静坐不能、震颤)、直立性低血压、心电图异常等。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相当,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方法对80例使用氨磺必利或奥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案资料回顾性调查分析,统计一般人口学资料、副反应、精神症状测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全部80例病例中,氨磺必利组(amisulpride group,AG)性激素异常25例,奥氮平组(olanzapine group,OG)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0,P=0.40)。进一步研究发现AG组在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OG组[(63.12±38.74)ng/m L;(37.84±36.50)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3,P=0.004)。AG组与OG组在一般人口学资料、副反应、精神症状测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磺必利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性与奥氮平相当,需注意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分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利培酮对正常大鼠认知功能相关行为、大脑前额叶皮质(PFC)和海马齿状回(DG)区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利培酮低剂量和高剂量组、氨磺必利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及溶媒对照组,每组8只。连续腹腔注射给药45 d后,观察大鼠社交行为,检测大鼠对新物体的优先识别指数,测定PFC和DG区ACh E活性。结果:高剂量利培酮组或高剂量氨磺必利组社交接触时间减少(P=0.003,P=0.018);低或高剂量利培酮组(P=0.006,P=0.002)和高剂量氨磺必利组(P=0.001)优先识别指数降低;在PFC区低或高剂量利培酮组(P=0.006,P=0.023)和高剂量氨磺必利组(P=0.025)ACh E活性增高,在DG区低或高剂量利培酮组(P均0.001)ACh E活性增高。结论:长期腹腔注射利培酮或氨磺必利可能对大鼠认知功能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AP)对恢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勃起功能及血浆催乳素(PRL)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问卷(IIEF-5)对以氯氮平、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氨磺必利、帕利哌酮及齐拉西酮单一治疗≥6个月、具有稳定性伴侣的恢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0例进行总体勃起功能障碍(ED)评定,以IIEF-5≤21分定义为ED;同时采用放免法检测患者的血浆PRL水平。结果:ED发生率氨磺必利组显著高于氯氮平组、喹硫平组及阿立哌唑组(P均0.001),利培酮组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P0.01)。血浆PRL水平氨磺必利组、齐拉西酮组及利培酮组显著高于氯氮平组、喹硫平组、奥氮平组及阿立哌唑组(P均0.001),帕利哌酮组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P0.001)。IIEF-5评分与全部患者及氨磺必利组、帕利哌酮组和齐拉西酮组血浆PRL水平呈正相关(P均0.001)。结论:AAP中氨磺必利较易导致ED,利培酮次之;且氨磺必利、齐拉西酮及利培酮可能导致血浆PRL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帕利哌酮和氨磺必利对首发未用药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体质量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女性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帕利哌酮组45例患者采用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氨磺必利组45例患者通过口服氨磺必利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体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韦氏成人量表(WMS-RS)评分以及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试(MCCB)评分。结果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治疗后各周期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2周体重较治疗前都有显著增加(P0.05),帕利哌酮组增加幅度低于氨磺必利组(P0.05);两组治疗后12周PANSS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显著降低(P0.05),但帕利哌酮组治疗后降低的幅度显著高于氨磺必利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和氨磺必利都能导致患者血清催乳素和体质量增加,但是氨磺必利体重增加的幅度更大。两种药物都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但帕利哌酮的治疗效果优于氨磺必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海洛因依赖对依赖者注意转换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任务转换范式对36例戒断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男33例,女3例)和36名正常对照(男32名,女4名)的持续性注意和转换性注意功能进行评估,分别记录持续性试次和转换性试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海洛因依赖组在持续性注意和转换性注意条件下的反应时、正确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转换代价不明显。对照组在持续性注意条件下的反应时短于转换性注意条件[(695.3±95.9)ms vs.(780.3±93.3)ms,P0.05],且正确率较高[(98.0%±2.2%)vs.(93.8%±5.0%),P0.05],反应时和正确率均存在明显转换代价。对照组转换代价值高于海洛因依赖组[反应时:(85.1±92.4)ms vs.(19.7±66.8),P0.05;正确率:(4.2%±4.6%)vs.(1.1%±4.4%),P0.05]。在持续性注意条件下,海洛因依赖组的反应时长于对照组[(791.6±74.3)ms vs.(695.3±95.9)ms,P0.05],正确率低于对照组[(92.5%±8.4%)vs.(98.0%±2.2%),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未表现出对照组存在的转换代价,可能与海洛因依赖者的持续性注意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已有研究报道氨磺必利对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较好[1]。我们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男性长期住院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年龄40~70岁;住院10~30年,每年回家探视平均(77±8.86)d。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36例和利培酮组38例。氨磺必利组(52±8.6)岁,平均住院时间(16±4.6)年,PANS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7例,给予氨磺必利,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相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w、6w、8w组间血清泌乳素水平。结果治疗前,不同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相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w、6w、8w,不同性别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持续升高,且女性患者升高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持续升高(P0.05),但不同年龄组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主要临床相两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持续升高(P0.05),且以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患者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氨磺必利能够导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持续升高,且对女性和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