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聂锦山 《吉林医学》2011,(6):1146-1148
目的:探讨中国苏州地区汉族人群MCP-1-2518 A/G,IL-8-251 A/T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及种族差异性。方法: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中国苏州汉族120例健康人群的MCP-1-2518 A/G,IL-8-25 1A/T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及种族间的差异。结果:苏州地区汉族人群中MCP-1-2518位点基因型分布与德国、美国、西班牙、韩国健康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州与台湾及湖南省相比较,及德国、美国和西班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州地区IL-8-251 A/T位点基因型分布与丹麦、德国、西班牙、日本等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福建籍和广东籍台湾人及北京市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苏州地区汉族人群MCP-1-2518 A/G及IL-8-251 A/T位点基因型分布与基因频率与其他地区种族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西汉族人群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2518G/A(MCP-1-2518G/A)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将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DN诊断标准分为DN组与糖尿病非肾病(T2DM)组,另选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各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 DN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Cr)、尿素氮(BUN)值均高于NC组及T2DM组(P<0.05)。DN组与T2DM组、NC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患者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NC组和T2DM组(P<0.01,P<0.05)。与NC组相比,携带G等位基因者发生DN的相对风险度增加1.406倍(P<0.01,95%CI:1.112~1.777),携带G等位基因的DN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 MCP-1-2518G/A多态性与广西地区汉族人群DN的发病存在相关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DN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启动子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UAP患者172例为病例组和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无冠脉病变者156例为对照组.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MCP-1基因 A-2518G行多态性检测,并统计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UAP组的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7,0.825和0.281).G等位基因频率在UAP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4.36%和61.2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对多个相关因素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UAP的发病无相关性(P>0.05).结论: 在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中,MCP-1基因A-2518G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UAP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庆地区汉族人群MCP-1-2518G/A基因的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方法:大庆地区常住20年以上人群,选择门诊及住院持续心房纤颤达3年以上者、同一时期在我院就诊的确诊2年以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与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无房颤者各150例,分别为持续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及对照组。采用PCR-RFLP法对三组人群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及基因频率进行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MCP-1水平。结果:大庆地区汉族人群中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存在AA、AG、AG三种基因型,持续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对照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依次降低,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依次升高,AA、AG、AG三种基因型MCP-1浓度依次升高。以上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庆地区汉族人群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心房纤颤的发生存在正相关性,对MCP-1-2518G/A基因的干预治疗或许是降低心房纤颤发生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可干预危险因素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2518G/A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8例脑梗死患者和130例健康成人的MCP-1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同时回顾病史分别调查2组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MCP-1基因2518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伴或下伴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各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2)MCP-1基因2518G基因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与未合并上述因素者梗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P-1基因-2518G/A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无关。MCP-1基因2518G与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在脑梗死发病中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云南省晋宁县彝族人群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G-2518A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情况,为探讨MCP-1基因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居住在云南省晋宁县310例彝族人群的MCP-1 G-2518A基因A/G多态性,计算AA、GA、GG基因型频率和A、G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云南省晋宁县彝族人群的MCP-1 G-2518A基因的AA、GA、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0%、49.7%和30.3%,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8%和55.2%.和不同种族人群相比较,云南晋宁县彝族人群的MCP-1 G-2518A基因A/G多态性分布与波兰人、印度人、韩国人、日本人、巴西人、欧洲人、美国人、土耳其人、德国人和希腊人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国香港人、中国汉人和台湾人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P-1 G-2518A基因型分布和基因频率存在种族和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7.
刘顺达  张华 《疑难病杂志》2008,7(12):714-717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2518G/A多态性与宁夏地区人群多发性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2例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MS组)和4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MCP-1基因-2518G/A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血清及脑脊液(CSF)MCP-1水平。结果MS组GA、GG、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7%、34.4%、21.9%,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3%、43.7%,对照组GA、GG、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5%、35.0%、17.5%,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8.8%、41.2%。2组各基因型及G、A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血清MCP-1含量(63 pg/ml±13 pg/ml)明显高于MS组(38 pg/ml±20pg/ml)(P<0.05);对照组脑脊液MCP-1含量(152 pg/ml±40 pg/ml)明显高于MS组(105 pg/ml±32 pg/ml)(P<0.05)。结论MCP-1可能参与了MS的发病过程,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MCP-1浓度降低是MS一个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程怡  薛诚  吴金友  林海洋  赵佳佳  毛小洁 《浙江医学》2019,41(15):1606-1609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2518A/G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93例(包括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亚组45例和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亚组48例),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99例]和10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MCP-1基因-2518A/G位点多态性。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患者AA基因型频率高于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等位基因频率亦高于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亚组患者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亚组患者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P-1基因-2518A/G位点多态性及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关,AA基因型及糖尿病病程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MCP-1基因-2518A/G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有关,其中AA基因型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该人群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常州地区汉族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MCP-1基因-2518G/A多态性和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01例ACS患者(ACS组)和73例因胸闷(痛)住院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无冠脉病变者(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了MCP-1基因-2518G/A多态性,用ELISA方法检测了血清MCP-1水平。结果 MCP-1基因-2518 G/A位点的AA、GG和G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ACS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MCP-1水平(M/IQR)AC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63.65/385.78 pg/ml vs 100.71/134.02 pg/ml,P〈0.01);在ACS组和对照组的组内任何基因型之间,血清MCP-1水平(M/IQ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S组血清MCP-1水平(M/IQR)与年龄、糖尿病和吸烟成正相关,与男性成负相关,与高血压和高血脂无关。结论在中国常州地区汉族人群中,ACS和非冠心病患者的血清MCP-1水平与MCP-1基因-2518G/A多态性无关联,与某些冠心病易患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与该蛋白基因 -2518G/A多态性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对94例AMI患者(AMI组)和73例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非冠心病者(对照组)采用PCR-RFLP法检测MCP-1 -2518G/A多态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CP-1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403G/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2518A/G基因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15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120例正常儿童上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结果:病例组RANTES-403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GG20.7%、GA63.3%、AA16.0%、G52.3%、A47.7%,对照组为GG37.5%、GA46.7%、AA15.8%、G60.8%、A39.2%,两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G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A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病风险增加(OR=1.415,P〈0.05)。两组MCP-1-251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RANTES-403A等位基因与RSV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相关,其可能是影响发病的一个重要候选基因;未发现MCP-1-2518A/G基因多态性与RSV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苏南地区汉族人群MT2A-838G/C和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碱基淬灭探针技术检测103例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的MT2A基因-838位点和MCP-1基因-2518位点基因型分布及基因频率,并评价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MT2A 3种基因型GG、GC、CC的频率分别为52.17%、36.96%、10.87%和50.49%、36.89%、12.62%(P>0.05),等位基因G、C的频率分别为70.65%、29.35%和68.93%、31.07%(P>0.05);MCP-1 3种基因型AA、AG、GC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的频率分别为15.22%、52.17%、32.61%和20.39%、44.66%、34.95%(P>0.05),等位基因A、G的频率分别为41.30%、58.70%和42.72%、57.28%(P>0.05)。结论: MT2A-838G/C及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苏南汉族人群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及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基因的G190A位点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关联性?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NKI及CBM等数据库搜索关于MCP-1/CCR2基因多态性与CAD关联性的文章?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21篇文献,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和CCR2基因的G190A位点分别有6 835例CAD患者?11 142例正常对照受试者,以及2 801例CAD患者?5 789例正常对照受试者入选?综合数据表明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和CCR2基因G190A位点多态性与CAD的发生存在关联[G2518A(P = 0.04),G190A(P = 0.005)]?根据分层分析观察到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在非亚洲人群中与CAD存在关联性(P = 0.04),而在亚洲人群中与CAD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及CCR2基因的G190A位点多态性与CAD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 C/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并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1例心绞痛患者及140例对照者IL-6基因启动子-572 C/G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心绞痛和对照者血清IL-6水平。结果心绞痛组IL-6血清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6基因启动子-572 C/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心绞痛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心绞痛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65倍(OR=1.665,95%CI:1.089~2.544),携带G等位基因的心绞痛患者IL-6血清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IL-6基因启动子-572 C/G多态性与心绞痛的发病具有相关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心绞痛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6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心绞痛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572C/G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基因启动子 5 72C/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分布频率 ,并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检测 160例脑梗死患者及 175例健康者 (对照组 )IL 6基因启动子 5 72C/G多态性 ,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两组IL 6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IL 6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IL 6基因启动子 5 72C/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经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 ,G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 1.60 6倍 (OR =1.60 6,95 %CI:1.10 5~ 2 .3 3 4) ,携带G等位基因的脑梗死患者IL 6血清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 (P <0 .0 5 )。结论 IL 6基因启动子 5 72C/G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G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 6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