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CT表现。结果 CT平扫中5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15例为混杂密度,2例为稍高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18例明显强化,4例中等度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其中8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肾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肾细胞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囊性脑转移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囊性脑转移瘤的CT、MR I表现特点。方法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转移瘤26例,男13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7岁。15例行CT平扫,13例行MR平扫,11例行增强CT和/或增强MR I扫描。结果26例共48个囊性脑转移灶,囊壁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MR T1W I和T2W I呈等或稍低信号,根据囊壁的形态将其分为3种类型:不均型、结节型、均匀型。MR T1W I囊液信号强度略高于、T2W I高于脑脊液信号强度,而CT密度与之相似或略高。增强扫描肿瘤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强化壁结节。结论囊性脑转移瘤形态多样,需与脑脓肿及其他肿瘤性囊性病变相鉴别,MR I多方位增强扫描对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肾嫌色细胞癌的C T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上海中山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共46个病灶。肾嫌色细胞癌的C 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46个病灶中,38个呈球形,8个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40个病灶密度均匀,6个病灶见出血、囊变、钙化;41个轻到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肾实质,4个无明显强化,1个重度强化,32个强化均匀,10个强化欠均匀或不均匀,34个为平台型强化,8个为持续型或减退型强化;包膜完整41个,无明显包膜或包膜部分不完整5个,1个病灶周围脂肪间隙受累,余45个病灶未见区域淋巴、血管及远处转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在CT上多表现为球形、密度均匀、具有包膜的肿块,轻中度平台型均匀强化;出血、囊变、钙化少见,局部侵犯及转移罕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6例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MRI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肾盂19例,位于肾盏7例。MR信号在T2WI上为均匀略高信号15例,混杂等高信号8例,均匀等信号2例,等低信号1例;在T1WI上为均匀低信号16例,混杂信号8例,均匀等信号2例;增强18例中10例轻度均匀强化,8例轻度不均匀强化。MRI明确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8例,可疑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5例,误诊2例,漏诊1例。结论:MRI对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病灶的发现,观察生长方式和侵犯范围均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肾嫌色细胞癌的MRI平扫和3期增强扫描资料。结果:5例中左肾2例,右肾3例;1例囊变坏死,3例有假包膜,1例出血,2例有中央瘢痕,1例肾周侵犯、静脉癌栓、局部淋巴结转移。MRI平扫信号较均匀,T1WI以等、稍低信号为主,T2WI以等、低信号常见;动态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肿瘤强化程度低于、等于或高于肾髓质,但明显低于肾皮质,实质期强化低于或等于皮髓交界期强化。假包膜和病灶中央出现星芒状瘢痕,可对肾嫌色细胞癌诊断起补充作用。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对肾细胞癌亚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肾透明细胞癌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临床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透明细胞癌25例,均行MRI扫描,其中16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为单肾发病,其中左肾11例,右肾14例。肿块直径2.0~16.2cm,其中肿块直径小于4.0cm 8例,直径大于40cm17例。平扫在T1WI呈低信号20例,等信号2例,混杂信号3例,T2M呈高信号22例,低信号1例,混杂信号2例。肿块呈膨胀性生长21例,呈浸润性生长4例。肿块内见不规则坏死、囊变区,MR信号显示不均12例。显示假包膜12例。增强显示16例均以边缘强化为主,全瘤均呈不均匀强化;16例中于皮质期明显强化4例,强化程度高于肾皮质,呈轻中度强化11例,不强化1例;实质期明显强化3例,轻度强化13例;肾盂期16例均呈轻度强化。12例肿块内有不规则坏死、囊变区于增强各期中均未见强化。假包膜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结论:MRI能观察肾癌生长方式,了解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情况,根据信号和增强表现能作出较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肾盂移行细胞癌MSCT及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震  胡道予  夏黎明  关键  肖明  彭莉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2009,24(9):1026-102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肾盂移行细胞癌MSCT和MR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3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移行细胞癌,32例术前行MSCT双期增强扫描,15例行MR扫描,9例同时进行CT和MR扫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肾盂内肿块型19例,CT见肾盂内软组织肿块,增强轻中度强化11例,明显强化5例。MR大多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轻中度强化。肿块浸润型13例,CT见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增强不均匀强化,外周强化要明显高于内部。MR见T1WI混杂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增强见伴坏死囊变的不均匀强化。肾盂壁增厚型6例,CT为肾盂壁不规则增厚影,增强少许强化。MR为轻度强化。结论:肾盂移行细胞癌的CT和MR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SCT和MR均能较为准确地诊断并进行分型分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多发肾细胞癌的CT/MR影像特征,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多发肾细胞癌的CT和MRI征象.结果 9例共发现25个癌灶,乳头状细胞癌2个,透明细胞癌23个(包括以透明癌细胞为主混有少量乳头状癌细胞或颗粒癌细胞4个瘤灶).6例多发肾癌同一患者多发癌灶间病理类型一致,3例病理类型不同.双肾发病6例,其中同时发病5例,异时发病1例;单肾多发3例.9例行CT检查显示25个病灶,其中6例行MR检查显示16个病灶.CT、MR平扫:CT呈等(5/25)、混杂(13/25)、低(7/25)密度,MR呈T1WI低(12/16)、等(2/16)、混杂(2/16)信号,T2WI高(4/16)、混杂(7/16)、低(5/16)信号.CT、MR增强:CT 17个癌灶(17/25)、MR 9个(9/16)皮髓期明显强化,其中CT 16个(16/25)、MR 9个(9/16)排泄期迅速减退,1个癌灶CT延迟性强化;CT(8/25)、MR(7/16)轻度强化或无强化.5例多发肾癌发生的癌灶呈一致性明显强化;3例强化程度不一致;1例呈一致性轻微强化或不强化.CT(16/25)、MR(11/16)可见假包膜.25个 癌灶中最小直径0.5 cm,最大8.3 cm×4.0 cm×4.5 cm,平均2.9 cm;囊性癌灶2个,癌灶实性为主合并不同比例坏死囊变7个,钙化1个.有4例中的8个病灶出现误诊.结论 多发肾细胞癌在临床中并非罕见,误诊率极高,主要原因是对其认识不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少脂肪肾错构瘤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对经病理确诊34例肾错构瘤和2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采用CT、MRI扫描检查。结果 1)少脂肪肾错构瘤(34例):CT扫描显示6例呈等密度、4例呈混杂低密度、24例呈稍高密度;10例MRI平扫:其中T2均表现均匀低信号、T1呈等信号;增强扫描:34例患者均表现均匀强化,皮质期中度强化者20例、明显强化8例、6例为一过性强化;2)肾透明细胞癌(26例):CT平扫:13例表现低密度、7例为等密度、6例为混杂低密度;呈类圆形或圆形,直径平均为(2.9±0.7)cm;7例MRI平扫:T2均表现混杂稍高信号、T1为等低信号,2例存假包膜;增强扫描:15例患者皮质期存不均匀强化、7例呈中度强化且实质期、肾盂期强化现明显减退现象。结论应用CT扫描检查少脂肪肾错构瘤具有一定特性,联合MRI扫描检查可提高对少脂肪肾错构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盂癌的MRI信号特点。方法:搜集有完整临床资料及经病理证实的肾盂癌32例,均作T1WI、T2WI、STIR序列检查,其中15例作MRI动态增强检查,层厚/间距:8/0mm。必要时为4/0mm。结果:移形上皮细胞癌28例,鳞状上皮细胞癌3例,腺癌1例。T1WI均匀低信号21例,混杂信号7例,均匀等信号4例。T2WI均匀高信号20例,混杂高信号7例,等信号5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5例,肾门淋巴结转移2例。注入对比剂后,皮质期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强化5例;实质期及肾盂期13例病灶强化程度几乎没有改变,2例增强程度明显提高。MRU,肾盏饱满积水6例,肾盂积水扩张4例,肾盂内充盈缺损影3例。结论:仔细分析病灶信号特点,MRI能够准确诊断肾盂癌且能了解向肾实质及远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1.
乳头状肾癌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癌的CT和MRI影像资料。结果:CT检查7例,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增强后轻度强化。MRI检查8例,信号明显不均,以正常肾皮质信号为基准,6例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低信号改变。2例呈T1WI、T2WI混杂高信号改变,其镜下表现为广泛出血坏死灶。结论:乳头状肾癌属少血供病变,CT强化表现配合MRI T2WI混杂低信号改变有助于乳头状肾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髓外硬膜外肿瘤的MRI诊断 [附2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椎管硬膜外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分析20例硬膜外肿瘤的MRI影像资料,结合手术病理讨论各种肿瘤的MRI特点.结果本组转移瘤7例,5例呈等T1和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增强.2例呈长T1长T2信号,6例伴椎体骨质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增强.5例淋巴瘤中3例T1WI呈等信号,2例为略低信号,1例T2WI为高信号,4例为等信号,1例伴胸4椎体骨质内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3例呈均匀性增强.黑色素瘤2例呈短T1短T2信号,可广泛侵及硬膜.海绵状血管瘤可与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相似.胆脂瘤为不规则形长T1长T2信号,肿物充填于椎管内,对椎体骨质有压迫性破坏.脊膜瘤2例呈等T1等T2信号,呈明显均匀性增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呈长T1长T2信号.骨髓瘤可见椎体及椎管内长T1长T2信号,有明显增强.结论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种类繁多,但以恶性肿瘤最多,其中以淋巴瘤,转移瘤占大多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胆脂瘤,有时与淋巴瘤,转移瘤MRI表现相仿.而脊膜瘤,黑色素瘤,神经源性肿瘤也可有相类似的MRI表现.因此诊断中应提高警惕,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3.
SPIO与Gd-DTPA增强对裸鼠肾癌移植瘤显影价值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SPIO与Gd-DTPA增强对裸鼠肾癌移植瘤显影价值.方法:种植人肾癌Ketr-3细胞的雄性裸鼠14只,随机分为2组:SPIO组7只,Gd-DTPA组7只.SPIO组先行T_2 WI平扫,后快速注入Reso-vist,注药后即时、10min重复T_2WI序列.Gd-DTPA组先行T_1WI平扫,后快速注入Gd-DTPA,注药后即时、10rain重复T_1WI序列.扫描结束分别测量两组移植瘤增强前后的信号强度及计算相对增强率.结果:SPIO组注入Resovist后,即时移植瘤T_2信号强度(SI)开始下降,10min后T_2SI逐渐回复.Gd-DTPA组注入Gd-DTPA后,即时移植瘤T_1SI明显增加,10min后T_1SI亦维持于较高水平.结论:Gd-DTPA对于肾癌移植瘤的诊断有着较长的强化时间窗,且强化效果较SPIO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 MRI 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 MRI 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临床及 MRI 资料,所有病例均行 MRI 平扫,其中16例行动态 MRI 增强扫描。利用 MRI 对睾丸肿瘤的大小、形态、信号特点、毗邻关系、强化方式及肿瘤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25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精原细胞瘤10例,其中 T2 WI 呈均匀低信号8例,稍低信号2例,增强扫描轻度结节样强化5例,明显均匀强化2例,其中4例可见纤维间隔强化;卵黄囊瘤4例,T1 WI 呈等低信号,T2 WI 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呈渐进式强化;成熟型畸胎瘤、表皮样囊肿、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各3例,T1 WI 呈混杂低信号,T2 WI 呈混杂高信号;胚胎性癌2例,T1 WI 呈等低信号,T2 WI 呈混杂低信号,其内可见出血信号,增强扫描呈分隔强化。结论MRI 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诊断正确率较高,对其病理分型、分期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瘤CT及MR I的影像表现与解剖对应关系。方法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瘤的CT和/或MR I资料。结果17例中颅后窝5例,颅中窝8例,位于颅中窝、颅后窝的肿瘤呈椭圆形或伴分叶状改变;跨颅窝4例,呈哑铃形或不规则形。CT及MR I表现有以下特点:①肿瘤实性部分略高密度3例,略低密度4例,近脑灰质密度改变2例,伴有囊状低密度区4例。②T1W I均匀低信号5例,不均匀等低信号7例,T2W I均匀高信号4例,不均匀高信号8例。③CT及MR I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10例,均匀强化7例。④肿瘤沿着三叉神经并跨颅窝“哑铃状”生长4例,三叉神经根增粗与瘤体相连续3例,M eckel腔扩大6例。⑤岩骨骨质吸收3例。肿瘤边界清,周围脑组织无水肿及钙化15例。结论CT和MR I是诊断三叉神经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诊断本病的MRI特点与病理学关系及最佳影像学手段,以提高本病的综合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CT和MRI表现特点。CT组16例,MRI组2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16例。结果:16例CT表现为椎管内硬膜囊前高密度影边缘较清,4例显示游离碎片与椎间盘呈细窄颈相连。MRI组中,7例为T1WI、T2WI均呈低信号(与脊髓相比)边缘清;13例T1WI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或稍高信号,稍高信号位于周围,低信号位于中心部分,边缘欠清;3例T1WI呈稍高信号,T2WI上呈等信号。12例增强扫描中,7例于周边见轻度强化,中央无强化,3例无明显对比强化,2例呈均匀轻度强化。结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诊断以MRI为最佳,MRI信号特征能充分反映其病理的改变,仔细分析平扫信号特点即可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评价浸润性肾盂癌的 MRI 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肾盂癌的21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 MRI 平扫及 DWI 检查,其中3例进行 PWI 检查。结果21例浸润性肾盂癌中心均位于肾脏集合系统,肾脏轮廓大多无明显变化。病灶在 MRI 平扫上大多呈稍长 T1稍短 T2信号,5例病灶呈混杂 T1混杂 T2信号,病灶在 DWI 均呈高信号。3例行 PWI 扫描呈轻-中度强化。3例行肾 AMRA 检查显示肾动脉受包绕推挤,4例伴有静脉癌栓形成,11例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伴有肾上腺转移。1例伴有输尿管尿路上皮癌,2例伴有膀胱癌。结论MRI 具有多参数成像能力及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清晰显示病灶部位及周围关系,对浸润性肾盂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MRI在胰腺内分泌肿瘤诊断中韵价值。资料与方法 15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均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E T1WI、FS T1WI、FSE T2WI、FMPSPG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5例患者共16个病灶。多数肿瘤呈长T1(9/15)长T2(11/15)信号,FS T1WI及FMPSPGR平扫序列多为低信号(分别为8/11和13/16),且显示肿瘤较常规SE T1WI更清晰,动态增强后肿瘤可有多种强化方式,8个动脉期中度或明显均匀强化,门脉和延迟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周围正常胰腺实质;2个动脉期边缘结节样强化,进行性向中心填充;2个表现为均匀轻中度强化;2个呈均一渐进性强化;2个明显囊变,囊变区无强化,周围呈持续环状强化。动态增强扫描不仅有助于肿瘤的检出、定性,而且可以了解血管受累程度及有无肝脏、淋巴结转移。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胰内分泌肿瘤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MRI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的MR I影像学特点与病理学对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的MR I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MR I组23例,游离髓核7例为T1W I、T2W I均呈低信号(与脊髓相比),边缘清楚,病理上为粘连与炎性反应较轻。13例T1W I呈低或等信号,T2W I上呈低或稍高信号,稍高信号位于周围,低信号位于中心部分,边缘欠清,病理上为粘连与炎性反应明显。3例T1W I呈稍高信号,T2W I上呈等信号,病理上为纤维组织增生。12例增强扫描中,7例于周边见轻度强化,中央无强化,3例无明显对比强化,2例呈均匀轻度强化。结论MR I信号特征能充分反映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