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芍药甙(PF)是中药芍药的药理活性成分,但口服PF吸收极少,且生物利用度较低,这表明它在胃肠道被细菌所降解,其代谢物是芍药的真正有效成分,PF被肠道细菌代谢生成3个主要代谢物PM-Ⅰ、Ⅱ、Ⅲ,继而被胃肠吸收。为了研究这些代谢物的药理作用,本次应用酶免疫测定法(EIA)检测了大鼠口服PF后血浆中PF和主要代谢物PM-Ⅰ的浓度及其药物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
已从芍药根中分离出许多类单萜类化合物,芍药甙(PF)是其中之一。PF具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以及松弛和抑制平滑肌运动和强直性痉挛等药理作用。作者曾报道PF经人肠道细菌作用后,能产生三种芍药代谢物Ⅰ~Ⅲ(PMI-Ⅲ),并发现主要的代谢物PM-Ⅰ对动物的抗惊厥作用强于PF。PM-Ⅰ是(7R)-和(7S)-异构体的混合物,本文报道了用酶免疫测定法(EIA)定量测定PM-Ⅰ。 乳杆菌菌液以37℃厌氧培养12h后,经  相似文献   

3.
四逆散有效成分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中药复方四逆散中芍药苷与其单体形式之间药动学行为的差异,探讨复方配伍后对芍药苷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紫外检测;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药动学模型。结果:发现复方配伍后芍药苷的生物利用度显著降低。提示芍药苷可能不仅以原形药的形式发挥药理作用,还存在经肠道菌群和肝药酶作用后的活性代谢物;配伍组方后其它化学成分促进了芍药苷的代谢转化。这对研究中药复方各种成分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杨宝  范真  周联  朱锦萍  杨滔  丘茂松  金晶  赵钟祥 《中草药》2015,46(9):1333-1337
目的观察大鼠肠道菌群对紫丁香苷的体外代谢转化作用。方法将紫丁香苷与离体大鼠肠道菌群的孵育液分别培养O、4、8、12、24、48 h后取样,经正丁醇萃取后采用HPLC和LC-MS法对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扩大培养24h的孵育液经正丁醇萃取后,采用ODS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分离制备代谢产物NMR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大鼠肠道菌群对紫丁香苷具有显著的代谢转化作用。在0~48 h代谢组的孵育液中共检测到2个代谢产物芥子醇(M_1)和右旋丁香树脂酚(M_2)。12h时有81%的紫丁香苷被代谢转化,24 h时紫丁香苷已经完全被代谢转化;并且检测到12h之前的主要代谢产物为M_1,24h后的主要代谢产物为M2,且24h后未能检测到M_1。结论在离体条件下,大鼠肠道菌群可以在24h内将紫丁香苷完全代谢转化为M_1,然后再将M_1代谢转化为M_2,且8~12h内转化紫丁香苷的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肠道菌群对芍药苷在体内吸收和代谢的影响,该课题在离体培养的大鼠肠道菌群中,加入芍药苷进行厌氧孵育,分析芍药苷在48 h内的变化过程,探讨体外大鼠肠道菌群对芍药苷的代谢转化。采用UPLC监测芍药苷在不同孵育时间点的变化,色谱条件为:WelchromTMC18色谱柱(4.6 mm×100 mm,5μm),流动相0.1%甲酸(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0.4m L·min-1,柱温30℃;同时运用UPLC-Q-TOF-MS/MS对转化产物进行分析鉴定(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检测),结合化合物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MS裂解碎片信息,并辅以保留时间及文献数据对代谢产物进行结构解析,分析芍药苷肠道代谢规律。结果发现孵育24 h后,芍药苷已经完全被代谢转化,得到的代谢产物包括芍药内酯苷、芍药内酯苷元、脱酰基-芍药内酯苷、脱酰基-芍药内酯苷元和芍药内酯B等。通过代谢途径分析发现,离体的大鼠肠道菌群先将芍药苷转化成芍药内酯苷,然后通过脱葡萄糖、脱苯甲酰基和四元环裂解重排等多个途径被进一步代谢,将芍药苷逐步转化生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小、疏水性更强的代谢产物,从而更好被肠道吸收。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短小蛇根草苷经体外大鼠肠道菌群代谢转化的产物,在离体培养的大鼠肠道菌群中,加入短小蛇根草苷,采用HPLC检测代谢进程,采用UPLC-Q-TOF-MS鉴定肠菌代谢转化产物。结果显示,短小蛇根草苷容易被大鼠离体肠道菌群代谢,随着代谢时间的延长,短小蛇根草苷被代谢转化成多个代谢产物,该实验初步鉴定了3个代谢产物。研究结果表明短小蛇根草苷能够在大鼠离体肠道菌群中发生广泛的代谢。  相似文献   

7.
崔祥  陶金华  魏晓燕  江曙  徐君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2017,48(19):4024-4028
目的研究人肠道菌群对汉黄芩苷的代谢作用。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对汉黄芩苷的代谢物;此外,采用16 S r DNA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肠道细菌的鉴定与组成分析。结果汉黄芩苷主要被代谢为汉黄芩素和少量的脱甲基代谢物,且肠道混合菌群的代谢能力较强。多数Enterococcus属和Escherichia属的肠道细菌具有代谢功能,其中具有较强代谢活性的一种单菌为Escherichia sp.41。结论汉黄芩苷主要被代谢为汉黄芩素和少量的脱甲基代谢物,鉴定出一种单菌为Escherichias sp.41。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雌性大鼠口服牛蒡(Arctium lappa)种子中的高含量成分牛蒡子苷(1),对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4,5-b]吡啶诱发乳腺癌具有防护作用,化合物1经大鼠肠道菌群转化为2种代谢物牛蒡子苷元和AM2。本次用人肠道细菌研究化合物1的转化,同时检测了其代谢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肠道菌群对柚皮苷的代谢程度与速度,为该成分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新鲜粪便制备肠道菌群混悬液,与柚皮苷在厌氧环境下孵育,运用HPLC监测柚皮苷浓度变化,HPLC-MS鉴定代谢产物结构。柚皮苷HPLC色谱条件为检测波长288 n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结果:柚皮苷与人肠道菌群共同孵育15 min后,柚皮苷色谱峰后面可见1个代谢产物;孵育至120 min时,柚皮苷代谢率100%。经HPLC-MS鉴定代谢产物为柚皮素。柚皮苷代谢过程符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HPLC监测发现柚皮素可被进一步代谢,导致柚皮素峰面积降低。结论:柚皮苷可被人肠道菌群代谢,代谢速度快,代谢产物主要为柚皮素,可能存在柚皮苷的二级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大鼠肠内厌氧细菌对虎杖中主要单体虎杖苷进行生物修饰研究,观察虎杖苷在大鼠体内及体外经肠内菌代谢后的变化并确定代谢物。方法 生物样品经处理后分别进行LC-MS/MS及HPLC检测分析。结果 从虎杖苷的大鼠肠内厌氧细菌培育物中检出2个化合物,即虎杖苷及大鼠肠内厌氧细菌代谢产物白藜芦醇;大鼠ig虎杖苷1 500 mg·kg-1后提取4 h胃肠道内容物,证明肠道存在虎杖苷和代谢产物白藜芦醇。结论 虎杖苷可被大鼠肠内菌代谢,其代谢模式为虎杖苷→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11.
人肠道菌群对芒果苷体外代谢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离体人肠道菌群在体外对芒果苷代谢转化的情况.方法:芒果苷与人肠道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孵育,通过大孔树脂、制备液相等方法对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质谱、核磁等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在与人肠道菌群共同孵育12 h后,芒果苷代谢物生成的量趋于平衡.代谢物经MS,1H和13C鉴定为芒果苷的苷元.结论:在离体条件下,芒果苷可被人肠道菌群代谢,主要代谢物为芒果苷的苷元(1,3,6,7-tetrahydroxyxanthen).  相似文献   

12.
人参皂苷R_(b1)、R_(b2)、R_c可转化为20-O-β-原人参萜二醇(IH-901,化合物K)。对人参皂苷R_c经人肠道菌代谢及其相关生物活性的研究尚不完善。本次对此进行了研究,包括人参皂苷R_c经人肠道微生物区系代谢物的分离、代谢人参皂苷R_c细菌的筛选、人肠道菌代谢人参皂苷R_c活性检测、人粪便微生物区系代谢人参皂苷R_c的时效研究及人参皂苷类对RBL-2H3细胞系的抗变态反应活性检测等实验。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20,(7)
目的研究黄芩素和黄芩苷微生物和肝脏代谢异同。方法采用大鼠肠道菌和肝匀浆体外代谢模型,利用HPLC-Q-TOF-MS-MS技术,在正离子模式下通过分析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来鉴定黄芩苷和黄芩素的代谢产物。结果在体外孵育液中共鉴定出18个黄芩素和黄芩苷的代谢物,其中4个未曾报道。在体外肝匀浆孵育液中,黄芩素的代谢途径为脱水、羟基化、脱羟基化、糖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甲基化,黄芩苷的代谢途径为羟基化、脱羟基化、甲基化、脱葡萄糖醛酸化,共有的代谢物有12个,4个只存在于黄芩苷肝匀浆孵育液中,1个只存在于黄芩素肝匀浆孵育液中。在肠道菌孵育液中,黄芩苷首先发生脱糖反应生成黄芩素,然后会继续发生羟基化、脱羟基化、甲基化的代谢反应。同时,黄芩苷、黄芩素在肝脏中可以发生相互转化,但在肠道菌中黄芩苷仅能单向转化为黄芩素,黄芩素却无法转化为黄芩苷。结论本研究明确了黄芩苷和黄芩素代谢物的生成位点,可为阐释两者体内代谢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肠内菌群对人参皂苷Rg1的代谢转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通过离体和整体实验研究大鼠及人的肠道内细菌对人参皂苷Rg1的代谢作用。方法 :用薄层层析及电喷雾质谱检测Rg1的代谢产物。结果 :Rg1在大鼠体内被代谢成一对同分异构体 (Rh1及F1)及苷元 [2 0(S)Protopanaxatriol,Ppt]。但在人的肠道内 ,则代谢物为Rh1及苷元。结论 :Rg1在人和大鼠肠内菌作用下均被代谢 ,但沿不同的代谢途径进行代谢。在大鼠体内 ,代谢模式为 :Rg1Rh1(F1)Ppt ;在人体内 ,代谢模式为Rg1Rh1Ppt。  相似文献   

15.
刘铁汉  王毅  王本祥  吴立军 《中草药》2000,31(11):834-837
目的:在考察淫羊藿苷(icariin)于人工胃液中稳定性的基础上,研究了肠道内细菌对淫羊藿苷的代谢作用。方法:于人工胃液或肠内菌培养液中。加入淫羊藿苷温孵培养一定时间后,以薄板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喷雾质谱仪,对培养物成分做定性分析检查。结果:淫羊藿苷在人工胃液中有较高的稳定性。离体培养人肠道内细菌可代谢淫羊藿苷,且其说要代谢产物为淫羊藿苷的苷元(icaritin)及其苷元的异戊烯基位置异构体。在大鼠整体实验中,从粪便和尿液中均检出一主要代谢产物,并初步确定此代谢产物为宝藿苷Ⅰ(baoliuosideⅠ)。结论:在离体条件下,淫羊藿苷可被人肠内菌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淫羊藿苷的苷元。大鼠灌服淫羊藿苷后,吸收人血的主要代谢物为宝藿苷Ⅰ。  相似文献   

16.
韩冰  李静娜  吕西雨  陈明月  杜德峰  李菲  张超 《中草药》2023,54(20):6922-6932
近年来,肠道菌群代谢转化中药皂苷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中药皂苷类成分口服后难以直接在肠道中吸收,生物利用度低,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酶可参与中药皂苷的代谢转化,使其生成低极性的次级苷、苷元或其他代谢物而发挥药理作用。通过综述中药皂苷在肠道菌群下的代谢反应、参与中药皂苷代谢转化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活性、影响肠道菌群代谢转化中药皂苷的因素,为后续中药皂苷类成分在肠道中的代谢转化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用酶免疫法(EIA)测定芍药甙代谢产物Ⅰ(PM-Ⅰ)时,经常发现使用同一种半抗原制备免疫原和标记抗原即同种的酶免疫测定法,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灵敏度。这是因为标记抗原(带有一个间隔区)对抗体的结合亲和力高于末标记抗原(不带间隔区)  相似文献   

18.
从紫草中分离得到的紫草素(1)是一种重要的萘醌色素,已发现它具有较广泛的生物活性。近年研究已证明1与人肠道菌一起培养后得到的代谢产物,其抗多种人肿瘤细胞系的毒性比1更强。本文报道人肠道菌能将l转化为各种代谢产物,经鉴定至少有10种。但这些代谢物的形成机制还不清楚。研究E.SP.A-44对1的代谢过程,体外试验  相似文献   

19.
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对芍药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芍药苷(PF)和白花素(Alb)进行定量分析。介绍了一种对芍药进行质量控制的免疫化学方法。材料与方法:①取干燥的各种芍药根粉末(5mg),用50mL甲醇超声提取5次,过滤,得粗提物,再以10% 甲醇稀释至适合ELISA和HPLC分析。②将PF分别与牛或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形成偶联物PF-BSA、PF-HAS。③以聚乙二醇法将PF-BSA免疫的鼠脾细胞与对次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HAT)敏感的鼠骨髓瘤细胞系P3-X63-Ag8-653融合,单克隆抗体(MAb)经蛋白质G FF柱纯化。④50mL各种浓度的溶于…  相似文献   

20.
香加皮强心成分杠柳毒苷肠菌代谢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杠柳毒苷在大鼠和人体肠菌作用下含量与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离体粪便温孵法,利用高效液相—紫外法对温孵不同时间的杠柳毒苷及其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对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杠柳毒苷含量随温孵时间的延长呈快速下降的趋势,温孵5h含量降低约75%,与此同时有代谢物生成,并随温孵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结论]杠柳毒苷在肠菌(大鼠/人体)作用下,代谢迅速,生成了代谢产物杠柳次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