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证明应用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雀斑是有应用前景,并可推广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波长560 nm的IPL Quantum SR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雀斑1~3次,每次间隔3~4周,术前术后拍照对比,观察临床效果,并一一做好记录.结果 671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1年.593例治疗效果稳定,78例经第2个疗程治疗后,雀斑基本消退.以雀斑减少50%以上为有效,减少80%以上为显效.667例有效(占99.5%),568例显效(占84.6%),4例无效(占0.6%).结论使用光子嫩肤仪治疗雀斑方便快捷,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需休息,患者易于接受,是目前值得推广、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Lovel yerⅡ强脉冲光AFT 570~950nm,AFT 540~950nm,光斑面积16mm×40mm.脉宽10、12、15ms,能量密度14~19J/cm2,患者经3~5次治疗,两次治疗间隔时间3周,随访观察3~12个月。结果:21例雀斑患者经过治疗后10例(48%)基本完全消退,11例(52%)明显消退,总有效率100%。所有患者面部治疗区域皮肤较以前更光滑、细腻,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新型强脉冲光对雀斑的治疗,安全、有效,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光子嫩肤技术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证明应用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雀斑是有应用前景,并可推广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波长560nm的IPL Quantum SR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雀斑1~3次,每次间隔3~4周,术前术后拍照对比。观察临床效果,并一一做好记录。结果 671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1年。593例治疗效果稳定,78例经第2个疗程治疗后,雀斑基本消退。以雀斑减少50%以上为有效,减少80%以上为显效。667例有效(占99.5%)。568例显效(占84.6%),4例无效(占0.6%)。结论 使用光子嫩肤仪治疗雀斑方便陕捷,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需休息,患者易于接受。是目前值得推广、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雀斑14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中、重度雀斑1400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治愈率为80%,轻度复发率为20%,总有效率为100%,其主要并发症为色素沉着。结论:皮肤磨削术是治疗面部雀斑的理想方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雀斑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多因复发而不能达到患者满意。2008-01~2009-10我科采用饱和石碳酸溶液进行皮损局限性化学剥脱术治疗面部雀斑60例,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病例入选:60例面部雀斑患者全部来自我科门诊,均为自愿接受治疗者。自幼发病,面部具有典型的皮损表现,即淡褐色至淡黑色斑点,针头至米粒大,圆形或卵圆形,疏密不定。皮损冬重夏轻,数目不定,对称分布,以鼻梁及眼眶下为多[1]。其中男10例,女50例,年龄8~45岁,平均20.5岁。1.1.2病例剔除标准[2]:(1)曾接受过化学剥脱术者。(2)不能坚持剥脱术后避光者。(3)瘢痕体质。(4)妊娠、哺乳期妇女。(5)湿疹患者,尤其是异位性皮炎患者。(6)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1.2方法1.2.1治疗方法:取医用石碳酸晶体若干置于玻璃容器内,在水溶液中加热,然后加入少许蒸馏水,待晶状石碳酸不再溶解时,即制成石碳酸饱和溶液待用。患者术前洗去面部化妆品后,平躺于治疗床上,用75%的酒精棉签擦拭皮损处,用以脱脂消毒。用木质牙签蘸取配制好的石碳酸溶液,逐个准确点在患处(注意不要点到正常皮肤)。数十秒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面部雀斑、太田痣等面部色素增加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应用Q开关红宝石固体激光治疗面部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206例(包括雀斑78例,黄褐斑60例,太田痣37例,颧部褐青色痣31例),针对不同的病变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参数,疗程根据皮损的性质而定,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雀斑、黄褐斑、太田痣、颧部褐青色痣总有效率分别是100.0%、86.7%、94.6%、84.2%,治疗后未出现色素脱失、瘢痕等严重副作用。结论:应用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面部色素增加性疾病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铒激光像束模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铒激光像束模式的临床应用适应证.方法 自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采用铒激光像束模式对522例面部皮损的患者进行美容治疗,其中黄褐斑136例,色素沉着116例,皮肤质地老化134例,浅表小瘢痕92例,雀斑23例,毛细血管扩张21例.选择光斑为7×7或9×9点束,脉宽为短(500~800ms)、中(500~1000ms)、长(600~1200ms)三种.并针对不同的面部皮损进行了1~10次的治疗.结果 治疗后随访522例患者1~3个月.各种皮损的有效率:黄褐斑为94.85%,色素沉着为95.69%,皮肤老化为97.76%,浅小瘢痕为100%,雀斑为8.69%,毛细血管扩张为0.无水疱、感染及瘢痕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铒激光像束模式适用于面部黄褐斑、色素沉着、皮肤老化及浅表小瘢痕的治疗,美容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面部皮损的方法.但不适用于面部雀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飞顿LovelyⅡ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科室收治的经飞顿LovelyⅡ强脉冲光治疗的260例雀斑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选病例均完成了4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4周,并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照片进行图像分析随访患者的满意程度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综合评价其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结果:260例雀斑患者经4次治疗后,总有效率100.0%,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达96.9%。260例患者随访1年后,复发14例,复发率达5.4%,复发皮损均未超过原皮损的20%。无1例出现色素减退、色素沉着及瘢痕等不良反应。结论:LovelyⅡ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雀斑苯酚化学剥脱术远期疗效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研究雀斑苯酚化学剥脱术后远期疗效。方法:随机抽查雀斑苯酚化学剥脱术后3-14年的病例,每年信访问卷调查100例(共1100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雀斑苯酚化学剥脱术后,色素沉着发生率86%,其中色素沉着轻中度占87%。术后色素消退时间:46%在术后3-6个月消退。术后皮肤弹性好,色泽佳,皱纹少占85%,术后雀斑的复发率:无复发27%,轻度复发60%。术后满意率;个人满意率达93%,他人满意率达92%。结论:雀斑苯酚化学剥脱术后,远期皮肤弹性好,色泽佳,皱纹少,这种改变具有永久的美容效果。故苯酚化学剥脱术是目前治疗雀斑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复方吲哚美辛酊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的100例均来自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2片,每日3次。患处涂抹复方吲哚美辛酊,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湿敷,每日2次,湿敷后外用丁苯羟酸乳膏,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复方吲哚美辛酊是治疗以红斑、丘疹、脓疱为主要表现的面部激素依赖皮炎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等离子体柱状电极联合环状电极腔内治疗男性后尿道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尿道等离子体柱状电极联合环状电极腔内治疗后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9月~2012年9月,采用英国Gyrus公司等离子体柱状电极联合环状电极,腔内治疗24例男性后尿道狭窄。术前狭窄长度9.2~24.3mm,平均13.6mm。术前与术后1、3个月行常规尿道造影及最大尿流率测定,术后12个月行尿道镜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21个月,平均13.6月,其中17例〉12个月。术前最大尿流率4.2—9.1ml/s,中位数5.6ml/s,术后最大尿流率16.2~24.5ml/s,中位数17.6ml/s。19例(79.2%)获得成功,无明显尿道梗阻症状,尿道造影或尿道镜检查未发现再狭窄。5例再狭窄,其中1例行开放性尿道成形术,4例定期行尿道扩张。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柱状电极联合环状电极治疗后尿道狭窄,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瘢痕组织切除效率高,视野清楚,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复发率低,是治疗男性后尿道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肿瘤基底部扩大电灼(EC)对减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早期复发的意义。方法:临床及病理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400例,按收治顺序间隔分为TURBT+EC组和TURBT组各200例,前者在TURBT后加做EC,而后者则行标准TURBT。术后常规膀胱化疗和随访。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3、6、12、18、24个月行膀胱镜检查。通过膀胱镜随访,统计两组2年内首次复发率。用χ2进行两组间率的比较。结果:TURBT+EC组和TURBT组得到随访的分别为191例和193例。TURBT+EC组第1、3、6、12、18、24个月复发率分别为3.7%(7例)、7.9%(15例)、7.9%(15例)、4.7%(9例)、2.1%(4例)、2.1%(4例);TURBT组复发率分别为11.4%(22例)、14.0%(27例)、11.9%(23例)、4.1%(8例)、3.1%(6例)、2.1%(4例)。TURBT+EC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TURBT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其中第1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总的首次复发率分别为28.3%(54例)和46.6%(9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可以看出,对差异率的贡献主要是术后前3个月。结论:TURBT+EC可减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术后复发率,对减少早期复发尤其有意义。可能得益于EC使基底部肿瘤残留几率的减低。并且几乎不增加手术创伤,技术简便。  相似文献   

13.
背景:刮除植骨是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他治疗方式如切除、激素注射、栓塞也见诸报道,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愈率。目的:回顾性分析117例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其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治疗方案。方法:1993年2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117例,男68例,女49例;年龄7~60岁,平均23.1岁,中位年龄21岁;病变主要位于股骨、胫骨、脊柱、骨盆及肱骨。治疗手段主要为病灶刮除,还包括局部切除、激素注射、栓塞、放疗、单纯内固定。结果:1年以上随访期77例,随访时间为12~176个月,平均36个月。7例复发,术后复发时间为6~102个月,中位术后复发时间为20个月,复发率为9.1%。复发病例均为病灶刮除患者,其中骨盆3例,股骨4例。初始行非手术治疗8例,其中6例可见病变修复。结论:病灶刮除仍是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主要治疗手段,骨盆病变及复发病变接受治疗后的复发风险较大,对病变部位手术难度大或术后肢体功能影响较大的病变可试行非手术治疗,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有助于控制复发率并保留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肾上腺转移癌的临床特点与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2010年2月收治的肾上腺转移癌患者45例临床资料:原发肿瘤包括肺癌23例(51.1%),肝癌5例(11.1%),肾癌5例(11.1%),乳腺癌4例(8.9%),黑色素瘤2例(4.4%),其他肿瘤6例(13.3%).临床表现为全身乏力、消瘦、贫血或低热16例,患侧腰背部胀痛8例.高血压6例.均行B超、CT、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确诊.35例行手术治疗,10例放弃手术.结果:完整切除转移癌者30例获得随访,生存6~62个月,平均34.2±4.7个月,最长存活已5年2个月;5例失访.10例放弃手术者中,6例获得随访,生存4~8个月,平均6.3±2.7个月,均死于肿瘤晚期或多发转移.结论:对原发肿瘤应重视术中及术后肾上腺部位的检查及随访.B超及CT是诊断肾上腺转移癌的重要检查方法,PET对诊断肾上腺转移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完整切除肾上腺转移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需严格控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节段性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小肾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初步结果。方法:回顾性总结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9月~2013年6月采取后腹腔镜下节段性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小肾肿瘤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0.2岁;平均肿瘤直径(2.8±0.9)cm;肿瘤位于下极25例,中极10例,上极9例;T1a期36例,良性肿瘤8例;肾透明细胞癌23例,乳头状癌7例,嫌色细胞癌6例,肾错构瘤8例。统计患者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切缘阳性率(%)、总住院时间(d)以及术后6个月术侧肾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等参数,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监测肿瘤复发情况。结果:44例患者手术时间110~192min,平均132min;术中出血40~120ml,平均74ml,无一例输血,无中转;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6.2~23.5h,平均19.3h;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1%(4/44);住院时间4~9d,平均4.6d;切缘阳性率2.3%(1/44)。患者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术后6个月44例患肾eGFR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6~12个月7例(7/44,15.9%)患肾eGFR较术前下降13.4~18.5ml/min,平均下降15.2ml/min(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节段性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少部分患者术后远期患肾肾功能有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该术式是治疗局限性小肾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从临床护理的角度,回顾性分析与总结300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至3年。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5.67%),其中术后切口疼痛12例(4.00%.),阴囊肿胀4例(1.33%),切口感染1例(0.33%),无复发病例。结论加强老年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前后的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成软骨细胞瘤的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1994年-2011年经手术病理确诊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成软骨细胞瘤共65例。其中男45例,女20例,男女比例为2.25︰1;年龄3~45岁,平均(18.42±7.94)岁。病变部位为胫骨近端8例(12%),股骨远端11例(17%),股骨近端23例(35%),肱骨近端和距骨各4例(6%),髌骨3例,跟骨和骨盆各2例,足舟骨、桡骨近端、桡骨远端、肋骨、肩胛骨、腓骨、股骨干、C7附件各1例。行单纯病灶内刮除5例,刮除植骨40例,刮除骨水泥填充11例。行瘤段切除9例(人工关节置换4例,单纯瘤段切除5例)。结果平均随访65.3个月(15~200个月)。3例局部复发,经再次手术治疗无复发。复发率为4.6%。未发现转移者。结论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易与骨巨细胞瘤等混淆,病灶内刮除术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在保证患者肢体功能的前提下适度扩大病灶的切除范围可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98例膀胱癌患者在TURBT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00例)定期行膀胱灌注吉西他滨,术后24h内使用1.0g,膀胱内灌注保留2h,1周后行常规灌注治疗,每周1次,连续8周,然后每月1次,连续10个月,共1年。Ⅱ组(98例)对照组灌注盐酸吡柔比星,术后24h内灌注使用30mg,膀胱内灌注保持30min,1周后开始常规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而后每月1次连续10次,共1年。结果:第1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第2年每6个月复查膀胱镜。术后随访2年,Ⅰ组复发率6.52%,Ⅱ组复发率10.11%,术后不良反应主要是化学性膀胱炎症状。结论:膀胱癌术后灌注吉西他滨能有效预防膀胱癌的复发,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技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腹膜后途径、经腹腔途径及单孔腹腔镜技术行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21例。结果:21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5~150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量5~100ml,平均30ml。术后2~5天(平均3.2天)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4~9天,平均6.5天。1例术中肾盂修补者术后漏尿1天,引流量为200ml,其余围术期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36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疗效满意,是肾盂旁囊肿治疗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解剖接骨板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行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29例(33足),男19例,女10例;年龄18—58岁,平均37岁。双侧跟骨骨折4例,合并骨盆骨折3例,合并胸腰段压缩性骨折3例;闭合性跟骨骨折27例,开放性跟骨骨折2例;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SandersⅡ型16例(16足),SandersⅢ型9例(11足),SandersⅣ型4例(6足)。按照Maryland Foot Score标准进行患足功能评价。结果29例(33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21个月,平均11.3个月。跟骨骨折达骨性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9个月;患足完全负重时间为2.5—4个月,平均3.2个月;无一例发生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前准备时间为5~12天,平均8天。术后2例(2足)出现切口边缘皮肤坏死。2例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中1例(1足)因软组织损伤严重,最终行局部旋转皮瓣植皮术治疗。术后患足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SandersⅡ型优良率为87.5%,SandersⅢ型优良率为81.8%,SandersⅣ型优良率为50%。结论切开复位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是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