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皮肤扩张法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治疗重度杯状耳畸形的效果。方法:采用皮肤扩张法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三期法治疗重度杯状耳畸形患者共16例(16只耳)。第一期手术耳后置入50~80ml扩张器,注水扩张3个月,第二期手术切取自体肋软骨,雕刻组合成三维立体软骨支架,用扩张皮瓣包裹支架形成耳廓。3个月后,杯状耳转位与再造部分衔接,完成重度杯状耳畸形的修复。结果:1例患者第三期术后出现软骨支架外露,经换药后愈合。其余15例无并发症发生。再造的耳廓外形良好,结构清晰,双侧耳廓对称。结论:采用扩张法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治疗重度杯状耳畸形,能够提供足够的皮肤及软骨量,是矫正杯状耳畸形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三维立体耳支架成形在二期全耳廓再造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临床分析32例三维立体耳支架成形在二期全耳廓再造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从2001年~2005年对32例小耳畸形患者应用自体肋软骨二期全耳再造法进行耳廓再造共33个,手术Ⅰ期为耳解剖结构三维轮廓再造,Ⅱ期为颅耳角再造.结果 本组32例,30例手术效果满意,2例外耳轮软骨尖端弹开外露,行外露软骨再固定,局部皮肤转瓣缝合,痊愈.随访3个月~4年,再造耳廓具有个性化的三维立体轮廓.结论 应用自体肋软骨耳支架成形进行的耳解剖结构轮廓再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再造耳廓具有个性化的三维立体轮廓,拥有良好的颅耳角,能承受日常生活压力.  相似文献   

3.
对12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应用自体肋软骨做耳支架及乳突区皮肤覆盖分二期行全耳廓再造。术后随访6~18个月,再造耳廓皮瓣色泽红润,移植软骨支架无软化、吸收、变形,再造耳廓位置、形态、大小和对侧相似;拥有良好的颅耳角,患者对再造耳满意。提出术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生命体征和皮瓣的观察,对保障术耳外形满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二期法耳廓再造术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30例,一期手术行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残耳软骨的部分切除,皮下组织蒂皮瓣成形及耳垂的转位;并切取肋软骨行三维立体耳廓软骨支架雕刻成形。二期行颅耳角成形术。结果:本组共30例,一期耳廓成形术后,1例皮瓣部分坏死,经及时修复后治愈,无感染及耳廓软骨支架吸收变形;二期颅耳角成形术后,2例皮片部分坏死,经积极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1年7个月~6年,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再造耳廓的形态、大小、位置及角度均与健耳相似,外形逼真,再造耳廓轮廓清晰,竖立稳定。结论:改良二期法耳廓再造术修复耳甲腔型小耳畸形,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周期短,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超薄扩张皮瓣自体肋软骨支架耳廓再造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超薄扩张皮瓣自体肋软骨支架耳廓再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乳突区皮肤扩张,自体肋软骨支架耳廓再造。结果:1例皮肤扩张器外露,其余11例患者手术成功。再造耳廓大小、外形与健侧相似,医患双方满意。结论: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后皮瓣薄,自体肋软骨作为耳支架耳廓再造,术后耳廓外形逼真、立体感强,是目前最可靠和最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二期法的肋软骨全耳廓再造术进行改进,以增强再造耳结构的自然性及稳定性。方法自2009起,对234例小耳畸形患者行全耳廓再造,并对肋软骨全耳廓再造法进行了系列改良,措施包括:①供区仅切取第6~8肋软骨;②根据肋软骨厚度不同,采取个性化雕刻;③耳屏对耳屏复合体下方以U型软骨块支撑;④Ⅰ期术后,对耳舟和耳甲腔进行负压管理;⑤Ⅱ期手术时使用特定形状的骨水泥支架进行支撑。结果术后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在耳廓的位置及三维形态、耳廓皮肤色泽、与健侧耳的对称性等方面多能达到满意效果,再造耳结构及颅耳沟的稳定性获得保证。本方法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颅耳角缩小,系由严重瘢痕增生与挛缩引起。结论对肋软骨全耳廓再造术的改良有效、实用,术后效果满意,但不易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骨与耳后筋膜在先天性小耳畸形Nagata法耳廓再造颅耳角成形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笔者科室对42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全耳廓再造。按照Nagata法完成一期耳廓再造手术,即切取对侧的6、7、8肋软骨进行耳支架成形并移植。一期术后6个月行二期颅耳角成形术,在再造耳廓耳轮外5mm切开达耳后筋膜浅层,向耳甲腔方向分离并掀起耳支架;以弧形人工骨支架支撑于再造耳廓支架后方,使再造耳的颅耳角角度与健侧耳相同,双侧小耳畸形者颅耳角达30°~45°;分离耳后筋膜包裹再造耳支架及人工骨支架,切取薄中厚头皮皮片移植于耳后筋膜表面,堆包加压固定。结果:二期术后,4例患者皮片表面起水疱,抽取疱液,经换药处理后愈合良好;1例患者耳后筋膜瓣近耳轮部分坏死,耳支架外露,应用颞浅筋膜瓣覆盖及皮片移植修复。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39例患者术后颅耳角形态满意;3例患者术后颅耳角皮片及瘢痕挛缩较明显,影响颅耳角角度及形态。结论:应用人工骨与耳后筋膜进行颅耳角成形术可呈现满意的颅耳角结构,且可以避免切取过多的肋软骨对胸廓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容量皮肤扩张器加自体肋软骨移植耳廓再造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53例先天小耳畸形患者I期使用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3个月,二期自体肋软骨雕刻为耳支架,无需植皮,行耳廓再造术治疗。结果:53例随访6个月至2年,47例再造耳廓位置基本正常。皮肤质地较好,三维结构清晰;1例耳廓塌陷,2例无良好耳颅角,3例皮肤破溃。结论:皮肤扩张器全扩张法加自体肋软骨移植耳廓再造术是较为简单有效且并发症少的耳再造方式。  相似文献   

9.
全耳廓再造术中两种支架材料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使Ⅰ期全耳廓再造术能获得较理想外形和取材方便的支架材料。方法:对30例先天性全耳廓缺损患者行Ⅰ期全耳廓再造术,耳廓支架材料采用自体肋软骨10例,组织代用品Medpor支架20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再造耳均成活。但采用肋软骨的10例手术范围大,软骨加工成支架外形不理想,难以雕刻,成活后再造耳廓外形欠满意,微细结构欠清晰,且取肋软骨的部位胸廓易出现畸形、气胸等并发痘。而20例采用Medpor作为耳支架者再造耳成活后,耳廓外形逼真,有韧性,手术加工皆较容易,手术范围小,无并发症。结论:说明全耳廓再造术中耳廓支架材料采用Medpor是较为理想的组织代用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期法耳廓再造术治疗耳垂型小耳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4月,收治19例耳垂型小耳畸形患者。男13例,女6例;年龄5~27岁,平均12.6岁;其中≤14岁11例。左耳9例,右耳10例。一期手术行肋软骨耳廓支架成形和移植,二期重建颅耳角。结果 1例因一期术后2个月出现耳轮脚处软骨外露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取出支架,未行二期手术;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二期手术。1例二期术后8 d发现再造耳背侧皮片坏死、软骨外露,经对症处理后愈合。18例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4个月。1例患儿出现颅耳角明显回缩并继发供区侧明显胸廓畸形;其余17例再造耳解剖结构清晰,颅耳角形状满意。结论二期法耳廓再造术是矫正耳垂型小耳畸形理想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耳畸形整形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和评价不同耳畸形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耳畸形的不同情况,利用自体肋软骨,对379例(401耳)采用双叶皮瓣法、29例(29耳)采用耳后沟皮瓣行耳廓再造及耳道成形术.对84例(84耳)气化型乳突患者同时行耳道成形术和鼓室成形术.结果335例(82%)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273例(67%)随访0.5~5年,手术效果满意,再造耳形态逼真,颅耳角满意;358例(380耳)先天性小耳畸形术后复查听力,335耳术后听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84耳同时行耳道成形术和鼓室成形术,听力改善更明显;45耳术后听力无明显改善(<10 dB).结论自体肋软骨是耳再造的理想材料,双叶皮瓣及耳后沟皮瓣行耳再造效果满意,听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修复外伤性耳廓缺损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根据耳廓缺损面积的大小选择50~80ml扩张器置入缺损后乳突区筋膜下,注水扩张至70~100ml。Ⅱ期手术时取出扩张器切取对侧第7、8或7、8、9肋软骨制作耳支架,用皮瓣包裹修复缺损,3个月后进行支架与残耳衔接修整。结果:除1例患者支架表面皮肤0.5cm×0.5cm坏死换药后愈合外,其余病例创口Ⅰ期愈合无并发症,耳廓外形满意。结论:皮肤扩张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修复外伤性耳廓缺损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在小耳再造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自体肋软骨分期修复的方法治疗14例先天性小耳畸形.结果:14例患者对耳畸形修复后的耳廓外形感觉满意.结论:自体肋软骨由于取材于自身组织,无排斥反应、感染率低,易于塑形,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颞顶筋膜瓣在修复外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血管为蒂的颞顶筋膜瓣在外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后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根据软骨支架外露形状,设计颞浅血管为蒂的颞顶筋膜瓣旋转包裹外露支架,加游离移植中厚皮、抗感染治疗。结果:8例患者术后再造耳支架外露修复效果良好,再造耳外形无明显改变。结论:外耳再造术后如发生再造耳皮瓣破溃、软骨支架外露的并发症,选择颞顶筋膜瓣旋转包裹外露支架,加游离移植中厚皮、抗感染治疗的治疗方法,可获得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耳后双蒂扩张皮瓣在耳廓再造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全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一期行扩张器置入,二期采用耳后双蒂扩张皮瓣覆盖耳支架,耳后筋膜包裹耳支架外耳轮,联合耳后上极游离植皮重建耳廓。患者于术后1、6个月及三期手术前进行复查,由两名未参与手术的初级医生在患者三期手术前复查时对其再造耳廓形态进行评价,如有分歧,则由上级医生进行最终评价,评估结果分为好、中等、差。结果共纳入46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49只耳),男36例(39只耳),女10例(10只耳),年龄6~23岁。其中3例患者(3只耳)术后5 d拔除引流管时双蒂扩张皮瓣下有积血,经负压抽吸和换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43例(46只耳)再造耳形态评价为好,患者双侧耳廓大小和位置对称,再造耳廓三维结构完整、清晰,形态良好,色泽均一,瘢痕位于耳后发际线处,位置隐蔽,可被头发遮盖,乳突区色泽佳;3例(3只耳)再造耳形态评价为良,术后5 d拔除引流管时有积血,经负压抽吸及换药后完全成活,未见耳支架感染及外露。结论耳后双蒂扩张皮瓣血运可靠,再造耳廓形态自然,瘢痕隐蔽,皮肤色差小,是耳廓再造时包裹耳支架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及自体肋软骨支架法全耳廓成形术矫正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分3期进行手术治疗。Ⅰ期:患侧耳后乳突区皮下埋置50ml肾形扩张器,术后定期注水,扩张皮肤3~4个月,平均注水(80.51±3.87)ml,达预定量后稳定养护1个月。Ⅱ期:取自体肋软骨,雕刻成由4层软骨构成的耳支架,整体为倒立的海螺样外观,将扩张皮瓣覆盖于整个自体肋软骨支架表面,再造耳廓。Ⅲ期:Ⅱ期术后3个月对成形耳进行细节性修整。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成形耳廓大小、外形均与健侧相似,医患双方满意。结论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法所扩张的皮肤,可覆盖于整个自体肋软骨支架表面,术后耳廓外形逼真,立体感强。  相似文献   

17.
耳再造术的体会——附106例全耳再造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总结耳再造的经历和经验,力求寻找较理想的耳再造术方法.方法 以自体肋软骨雕塑耳支架,分期耳再造术.结果 86例未行皮肤扩张,按分期耳再造术法,除有2例部分皮肤血运障碍,再另行处理,1例术后感染,其余83例外形良好,轮廓清晰.20例行皮肤扩张后耳再造术,19例外形较满意,轮廓较清晰.结论 耳再造术是一个精细的手术,影响因素较多,足够的皮肤覆盖,精致的耳支架,细小结构的成形,以及术后的处理,都会影响手术的最终效果.以肋软骨作支架,分期耳再造术是较可靠的治疗的方法.扩张皮肤后耳再造术提供了充足的皮肤,是一个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选择性采伐肋软骨以完成耳支架制备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针对20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肋软骨及耳廓的不同生理特征,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分别采伐不同数量的肋软骨,用于耳支架的雕刻以完成全耳郭再造。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平均1.3年,再造耳形态令人满意,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软组织坏死,无软骨移位。结论将数字化技术有效地应用于肋软骨采伐、耳支架的设计与雕刻,可提高自体肋软骨采伐的精确度,并辅助肋软骨的设计、切割,实现耳再造支架的个性化雕刻,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otal auricular reconstruction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plastic surgery procedures. Herein, we present our 10-year experience with 1350 cases of ear reconstruction by using Nagata method with necessary improvement.

Methods

Factors related to ear reconstruction, namely, remnant ear, mastoid skin, adjacent scalp, rib cartilages, normal ear, and mastoid process, were carefully evaluated before operation. An individualized design and precise framework fabrication were performed for each patient. Necessary modifications in fabricating base frame, helix, tragus, and antihelix were introduced to achieve a stable and individualized framework. These efforts also reduced the quantity of cartilage required for ear reconstruction.

Results

Follow-up time ranged from 1 month to 5 years, and 1217 (90.1%)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reconstructed ears, which showed appropriate color, texture, size, and location. The modifications made conferred a harmonious and individualized contour of the reconstructed ears. Incidence of all complications such as hematoma, skin necrosis, and framework absorption was very low.

Conclusions

Based on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individualized design, and precise sculpting, a harmonious and individual auricle with detailed anatomical structures was achieved by using our modified Nagata method in which a stable and sophisticated framework can be fabricated with less cartilage requir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