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职业紧张与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人群血脂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者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职业紧张因素测试表(OSI),对248名不同职业紧张人群进行了健康检查,测定血清TC、TG、HDL-C的含量。结果:职业紧张度高的人群血脂中TC、TG量较职业紧张度低的人群高(P<0.01),而HDL-C量则较后者低(P<0.01)。结论:职业紧张度升高是引起体内血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18岁以下人群血脂水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18岁以下人群血脂水平的现状,为以后该人群的血脂水平跟踪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广州市1390例(男/女=701/689)18岁以下人群,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总胆固醇(TC)异常率为7.1%(98/1390),甘油三酯(TG)升高率为6.3%(88/139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率为8.8%(122/139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率为7.1%(99/1390);TC、HDL—C、LDL—C与年龄存在正相关,TG与年龄存在负相关;TC、HDL—C、LDL—C、TG、年龄这5项之间呈显著性相关,性别与这些指标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本调查结果示广州市18岁以下人群中,绝大部分血脂水平处于正常状态,但也有一定比例的青少年存在血脂异常状况,该调查数据对日后的该人群血脂水平跟踪调查有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餐后血脂、LDL氧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餐后血脂代谢情况,方法:对11例冠心病患(冠心病组)和15例健康(对照组)予低脂饮食2周后进食脂肪餐。于餐后、餐后2、4、6、8h采用血,检测血TG、TC、LDL-C、HDL-C、LPO及LDL-C的氧化活性 LPO-LDL-C。结果:冠心病组餐前TG(P<0.001)、LDL-C(P<0.01)极显高于对照组,HDL-C(P<0.001)极显低于对照组,LPO(P<0.001)、LDL-LPO-C(P<0.01)均极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餐后各点TG(P<001)极显高于对照组,HDL-C(P<0.001)极显低于对照组,LPO(P<0.001)、LDL-LPO-C(P<0.001)极显高于对照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餐后血脂(TG-AUC)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冠心病组餐后8h的TG值(P<0.005)显高于餐前,餐后各时段LDL-LPO-C(P<0.001)极显高于餐前,对照组餐后各时段LDL-LPO-C(P<0.001)极显高于餐前。结论冠心病患存在餐后高血脂、餐后高血脂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冠病患餐后LDL-C代谢异常,对氧化剂敏感性增强,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泗泾地区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谱现状,探讨泗泾镇高脂血症发病情况及高脂血症与年龄、血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水平关系,为血脂异常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4—12月在泗泾医院体检的8098例人员资料,并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蚕白胆固醇(non—HDL—C)、AIP,并按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将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C水平最高男性为4.83mmol/L,女性为5.24mmol/L,高水平年龄在61—70岁;TG水平最高男性为2.02mmol/L,女性为1.67mmol/L,年龄在41-70岁:HDL-C最低水平为1.12mmol/L,各年龄段均在合适水平;LDL—C最高男性为2.36mmol/L,女性为2.47mmol/L,年龄在31~70岁.健康人异常脂蛋白血症发生率(按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血脂水平划分方案划1分为TC38.89%、TG32.21%、HDL—C24.92%和LDL—C5.09%。结论该地区健康人TC、TC、HDL—C和LDL—C整体水平明显高于200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血脂在人群中的水平。血脂谱以异常高TC占首位,依次为TG、HDL—C和LDL—C.高TG血症发生率(32.21%)与高TC血症发生率(38.49%)相差不多,应重视高TG血症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腰围(WC)与血脂水平及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于2008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地区40~79岁的居民5205人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脂等测量,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老年腹型肥胖人群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腹型肥胖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腹型肥胖人群;中老年女性腹型肥胖人群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非腹型肥胖人群。中老年腹型肥胖人群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腹型肥胖人群;中老年女性腹型肥胖人群高TC血症患病率高于非腹型肥胖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老年人群TG、LDL—C、HDL—C水平及中老年女性人群TC水平,中老年人群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及中老年女性人群高TC血症患病率均与WC相关,是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进行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的干预,尤对腹型肥胖人群加强干预,对于脂代谢异常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霍素华 《现代保健》2011,(27):171-172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原因,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取35例糖尿病患者及35例血糖正常人群早晨空腹血(血清),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5例糖尿病患者TG、TC、LD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脂含量明显升高,其中TC、TG、LDL升高明显,提示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对高脂血症进行相应的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脂变化特点。方法267例疑诊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病史、实验室检查及CAG分三组:冠脉正常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非急性心肌梗死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化验血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早期(发病24-36h内)血脂水平已出现明显变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均下降。与冠脉正常组相比。TC、TG、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相比,TC、LDL—C、Apo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脂TC、HDL—C、LDL—C、ApoA降低,不应以此时的水平作依据,而应早期积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徐济民 《社区卫生保健》2006,5(2):148-149,151
一、什么叫血脂异常?长期血脂异常对人体有何危害? 血脂异常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降低而言。长期血脂异常,可使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致管壁增厚、变硬,导致管腔狭窄,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膳食脂肪对高血压人群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改善膳食脂肪摄入情况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的膳食脂肪摄入情况及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基线调查表明人群膳食脂肪及胆固醇摄入量过高,脂肪供能比占总热能的30%以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L)水平偏高。相关分析表明,体质指数(BMI)和饱和脂肪酸(SFA)与血清TC、TG、LDL-C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HDL-C)/TC与BMI、SFA呈负相关,而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呈正相关。进行社区营养干预后,干预组脂肪供能比小于总热能的30%,与对照组相比及自身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胆固醇摄入量有下降趋势;干预组人群血脂TC、LDL-C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减少膳食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对高血压人群降低血脂水平,控制血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分析大兴安岭地区人群血脂水平分类及分型特征。方法:根据近3年1395例血脂分析资料(男/女=813/582,年龄17-89岁),按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并参考美国ATPⅢ指南作血脂分类及分型。结果:本组人群中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都在合适水平的大致为30%-40%。高TG者多于高TC者,即高TG血症(Ⅳ型)多于高TC血症(Ⅱa型),多于混合型高脂血症(Ⅱb型)。男性及老年女性中约近半数者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中青年女性中也有约1/3的人降低,并呈现随年龄的增长低HDL—C比例的人数增加的趋势。高HDL—C除青年组外,男性(约占15%)多于女性,并有高HDL—C多见于高TC者,低HDL—C多见于高TG者。结论:本文统计结果显示各年龄组中血脂异常者近2/3,患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很高。预防冠心病和脑中风应从防治血脂异常开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并发症关系。方法 测定25例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A组)、23例2型糖尿病未并发冠心病(B组)、20例绝经后正常妇女(C组)的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同时测定了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A组与B组、C组比较显示、E2、HDL-C水平显著降低。P、FSH、LH、TC、LDL-C水平显著半高,线性相关分析显示E2与FSH、LH、TC、TG、LDL-C呈显著负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性激素失调及脂代谢异常,可能为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并发症冠心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罗威 《现代保健》2011,(14):4-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检测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150例老年正常对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t50例正常对照组HS—CRP、TC、TG、LDL—C、ApoB、Lp(a)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HDL—C、ApoA1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Hs—CR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HS—CRP与血脂代谢异常有相关性;其与血脂联合检测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儿血清脂类(载脂蛋白、脂蛋白、血脂)在病程各临床分期中的变化情况. [方法]120例川崎病患儿在疾病的不同临床分期及120名对照组儿童均进行血清脂类测定. [结果]川崎病组血清脂类无年龄与性别差异,病程中TG、ApoB100、ApoE比对照组高(P<0.01),TC、HDL-C、ApoAI比对照组低(P<0.01),LDL-C、Lpa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急性期明显下降的项目有:TC、HDL-C、ApoAI、Lpa;除了ApoE,其余项目亚急性期均比急性期高.TC、HDL-C在亚急性期已接近正常水平,TG、LDL-C、Lpa、ApoAI、ApoB100在恢复期时基本达到正常水平.ApoE在KD病程中各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水平始终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KD患儿血清脂类除ApoE外,在临床各期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但基本上是一过性的,到恢复期时基本上接近正常水平.KD患儿在疾病过程中存在的血脂代谢紊乱对其可能有长远的影响,临床应重视对血脂结果的分析,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病人的饮食行为与血脂和脂质过氧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97对(11)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体格测量、膳食史及饮食行为调查,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TC,TG,LDL-C和LPO的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的不良饮食行为也明显多于对照组(χ2=55.81,P<0.01),表明不良饮食行为是引起血脂增高和脂质过氧化物增多的重要因素。而且不良饮食行为较多的人群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度增大(OR=3.88)。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区儿童营养状况与血脂谱水平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 了解儿童营养状况与血脂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 对北京市朝阳区 3 1 6名7~ 1 1岁儿童进行血脂谱水平检测、膳食调查及体格检测。结果 : 儿童脂肪供能比为 3 6.2 1 % ,超出标准上限 (2 5 %~ 3 0 % ) ,60 .1 %儿童每日胆固醇摄入量≥ 3 0 0 mg;儿童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与TC、apo B水平呈正相关 ,糖类供能比与 HDL-C水平正相关 ;高胆固醇摄入组儿童 TC、LDL-C、apoAI水平大于低胆固醇组 ;超重 /肥胖儿童 TC、TG、LDL-C、apo B、Lp(a)水平高于体重正常组及体重不足组 ,并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男童腰臀围比与 TC、TG、LDL-C、apo B水平正相关 ,与HDL-C负相关。结论 : 超重 /肥胖 (尤其向心性肥胖 )、不合理膳食与儿童血脂异常关系密切 ,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血脂异常高危儿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陈玲 《现代保健》2010,(35):23-2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的I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08例,分为两组,即糖尿病肾病组(98例)和非糖尿病肾病组(110例),于入院时询问患者病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于禁食12h后,抽取静脉血测其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HDL—C/LDL—C);另外监测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存在糖尿病家族病史的患者患糖尿病肾病的几率较大,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糖尿病肾病组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程、SBP、DPB、FPG、2hPG、HbAlc及血脂指标(TG、TC、HDL—C、LDL—C)存在较大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糖尿病病程、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原因,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取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40例血糖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取两组早晨空腹血(血清),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实验组TC、TG、HDL-C、LDL-C分别为(5.37±1.13)mmol/L、(2.81±1.19)mmol/L、(1.39±0.61)mmol/L、(3.83±1.11)mmol/L,对照组分别为(4.10±0.75)mmol/L、(1.62±0.72)mmol/L、(1.48±0.83)mmol/L、(2.72±0.92)mmol/L。结论糖尿病患者血脂含量明显升高,其中TC、TG、LDL升高明显。提示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进行相应的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18.
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脂、载脂蛋白A1、B100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载脂蛋白A1,B100的研究,以初步了解其脂质代谢紊乱的状况,并探讨其动脉粥样硬硬化危险性增加的可能机制。对筛选出的肥胖儿童及其正常儿童各49名,测定其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h),载脂蛋白Al(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糖尿病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糖尿病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对比分析,比教HbA1C、LDL、TG、HDL、TC、PLT、Fib、BMI、高血压及吸烟史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与非糖尿病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TC、BMI、PLT及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A1C、LDL、TG、HDL、Fib及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DL、TG、TC、HDL、Fib、BMI均超过正常值范围。结论: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脂和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是减缓脑卒中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体重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和冠心病危险性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1954年前后提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概念以来,肥胖或体重过重就被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至于为什么肥胖或体重过重能导致冠心病,文献上见解纷云。1975年Miller等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不升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发现HDL值显著降低,并经实验证实,人体可交换的胆固醇(ch)代谢池大小与HDL值呈有意义的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