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棘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胡颓子科植物沙棘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60个化合物,并且确认了其中46个化合物。其中含量较多的有Z-7-十六酸(40.72%),棕榈酸(38.79%)及肉豆蔻酸(3.12%)。结论:本研究为沙棘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红花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对红花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解析,鉴定了4个单体化合物,为棕榈酸、羽扇豆醇、β-谷甾醇、羽扇豆醇棕榈酸酯,均为首次从红花地上部分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地龙中脂肪酸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地龙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皂化法提取地龙中脂肪酸,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皂化法提取地龙中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烯酸和次亚油酸相对含量较高.二十碳五烯酸(EPA)/花生四烯酸(AA)的相对含量比值为1.78,地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相对含量为20.07%.结论 该研究为地龙的药用价值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倒地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南宁产倒地铃挥发油共鉴定出21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0.82%,主要成分为棕榈酸(27.50%)、亚麻酸(11.19%)、甲氧基肉桂酸乙酯(6.96%)、亚油酸(5.05%),烷烃类化合物占的比重为23.74%;柳州产倒地铃挥发油共鉴定出25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9.4%,主要成分为1-二十六(碳)烯(12.71%)、甲氧基肉桂酸乙酯(8.53%)、棕榈酸甲酯(6.17%)、叶绿醇(5.90%)、棕榈酸乙酯(5.79%),烷烃类占的比重为37.92%。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得到的南宁产地倒地铃主要成分以棕榈酸、亚麻酸、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和亚油酸为主,柳州产地倒地铃主要成分以1-二十六(碳)烯、甲氧基肉桂酸乙酯、棕榈酸甲酯、叶绿醇和棕榈酸乙酯为主,两种不同产地倒地铃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云南琵琶甲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蕾  罗氘芸  刘勇 《中草药》2001,32(3):197-199
目的:研究云南琵琶甲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应用光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所分得的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甲基-1,4苯二醇(2-methyl-1,4-benzenediol,Ⅰ),对苯二酚(hydroquinone,Ⅱ),三十二烷酸(dotriaconta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Ⅳ),和三十烷醇(triacontanol,Ⅴ),经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Ⅰ和Ⅱ具有抗菌活性。结论:以上5个化合物为首次从云南琵琶甲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溪黄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晓  廖仁安  谢庆兰  邓锋杰 《中草药》2000,31(3):171-172
从福建产溪黄草Rabdosia serra Maxim,叶中分离得9个单体成分,经光谱解析得到3个首次报道的二萜化合物:16-acetoxy-7-O-acetyl horminone,horminone和ferruginol。其他已知物分别鉴定为:豆甾烯醇,乌苏酸,2α-羟基乌苏酸,棕榈酸,硬脂酸和植物醇。  相似文献   

7.
棉籽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其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庆龙  葛发欢  杨得坡  王发松 《中药材》2001,24(12):872-874
用超监界CO2萃取技术从棉籽中提取分离棉籽油,着重探讨了影响棉籽油提取分离的主要因素--压力和温度,并用GC-MS法重点分析了各种条件下所提取的棉籽油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用超临界CO2提取棉籽油,收油率的较佳条件是: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5℃;采用二级解析,解析釜I压力12MPa、温度52℃,解析釜Ⅱ压力6MPa、温度35℃。提取条件不同,油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含是有较大差异,因此,总的较佳条件的确定应视具体目的而定。棉籽油亚油酸等52个成分组成,其中亚油酸、棕榈酸为主要成发,占棉籽油所有化学组成的95%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榲桲子中脂肪酸成分.方法 以石油醚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经氢氧化钾-甲醇甲酯化处理后,以气相色谱-质谱(GC -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鉴定了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等12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为8.30%,油酸为31.65%,亚油酸为51.86%,亚麻酸为1.90%,不饱和脂肪酸达85.46%.结论 榲桲子中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被称为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亚麻酸和亚油酸的相对含量丰富,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山东金银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山东金银花主流器种鸡爪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棕榈酸、十八碳二烯酸乙酯、棕榈酸甲酯、二十四碳酸甲酯等65种化合物,占全油的94.42%,并测定了各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中医药》2015,(5):70-72
目的:研究龙脷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龙脷叶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4.86%,主要成分为油酸酰胺、叶绿醇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1.49%,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和亚麻酸。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含量有较大差别,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的成分主要为油酸酰胺、叶绿醇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而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的成分主要为棕榈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11.
维药芹菜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维药芹菜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药材粉碎后用含水乙醇提取,经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填料分离到单体化合物;再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出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佛手苷内酯(Ⅰ),豆甾醇(Ⅱ),棕榈酸豆甾醇酯(Ⅲ),棕榈酸乙二醇单酯(Ⅳ),棕榈酸(Ⅴ)。结论: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美人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人蕉CannaindicaL.系美人蕉科美人蕉属植物。美人蕉根茎性减,味甘谈,能清热利湿,安神降压,主治急性黄疽肝炎、久痢、咯血、血崩、白带、痤疮和肿毒[1]。临床实验表明,用美人蕉根茎治疗急性黄疸肝炎,可缩短黄疽指数及谷丙转氨酶的复常时间[2~4]。关于美人蕉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从美人蕉根茎醇提物,经磋胶于柱层析和睦胶减压控层析,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Ⅰ)、β-谷甾醇(Ⅱ)、ent-lla-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acid(Ⅲ)、核润酸1-单甘油酯(Ⅳ)和胡萝卜论(Ⅵ)。1提取和…  相似文献   

13.
大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江西省宜丰县产的大萼香茶菜的干燥嫩枝和叶中分得6种成分,3个为二萜成分即:exci-saninA(I),excisaninB(Ⅱ)和rabdoloxinB(Ⅲ),另外3个分别为乌苏酸、棕榈酸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14.
青钱柳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从青钱柳嫩叶中分得4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为胡萝卜甙、β-L-吡喃阿拉伯糖、硬脂酸和棕榈酸,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山东金银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玲  彭广芳 《中国药学杂志》1995,30(11):651-65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山东金银花主流品种大毛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分析鉴定了棕榈酸、二氢香苇醇、棕榈酸甲酯、廿四碳酸甲酯等59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6.51%。并测定了各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淮阳金花菜(秧草)脂溶性成分的组成。方法:石油醚提取秧草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定性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并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对其中的脂肪酸成分甲酯化,以正十七烷酸甲酯为内标对α-亚麻酸及棕榈酸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定性分析共检出26个色谱峰,鉴定出17个化合物,其中α-亚麻酸和棕榈酸占到了相对质量分数的45%。定量分析表明α-亚麻酸和棕榈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62%,0.19%。结论:气相-质谱联用技术能够有效地分析秧草中脂溶性成分,秧草脂溶性成分中有益脂肪酸亚麻酸几乎为棕榈酸的3倍。以脂肪酸类化合物的现代研究结果阐明药食两用植物的营养价值,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平贝母氟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溶剂法提取,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得到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棕榈酸(Ⅰ)、β-谷甾醇(Ⅱ)、曼陀罗酸(Ⅲ)。结论:化合物棕榈酸(Ⅰ)、β-谷甾醇(Ⅱ)、曼陀罗酸(Ⅲ)首次在平贝母中分离得到,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平贝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山茱萸核中脂肪酸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广强  刘伟 《中药材》1991,14(1):38-39
本文采用乙醚回流提取山茱萸核中含脂肪酸的油脂。以气相色谱法分离测定出6种脂肪酸:月桂酸、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波辅助提取葫芦籽油的提取效果及其脂肪酸分析。方法以出油率、酸值为指标,以石油醚、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不同极性溶剂为提取溶剂,选择最佳提取溶剂微波辅助提取葫芦籽油,并采用GC-MS分析了葫芦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时,葫芦籽出油率最高,其次为正己烷,最低为二氯甲烷。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时,葫芦籽油酸值低,出油率高,色泽也明显小于其他溶剂;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提取时间为3min,功率为800W,料液比为1:8时,葫芦籽油脂提取率最高。通过GC-MS检测发现,微波辅助提取对葫芦籽油含有5种脂肪酸成分,含量分别为亚油酸56.73%,油酸11.72%,棕榈酸9.01%,硬脂酸3.86%,花生酸甲酯2.07%,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棕榈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8.45%。结论微波辅助提取葫芦籽油中亚油酸、油酸是被称为人体必须脂肪酸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脂肪提取器提取阿育魏种子中的脂肪酸并测定其含量。方法:以气质联用法定性和定量地分析它们的化学成分。结果:从阿育魏种子中分离出了4种脂肪酸,它们分别是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其种子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和油酸。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