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娜 《医疗装备》2008,21(11):61-61
病例:患者男性,80岁,干休所休干,主因10天前左侧腹股沟区出现皮肤破溃,发红,有较多渗出液入院,观察患者意识清,无药物、食物过敏史,诊断为左腹股沟区皮肤破溃。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0.9%氯化钠100mL加头孢匹胺2g静点1/日。患者静点第一天无不良反应,第二天,发现背部呈片状红疹,皮肤潮红,未见患者恶心、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立即给予停药,医嘱给予口服扑尔敏8mg口服后次日观察患者背部红疹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2.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6岁,农民,既往体健,因患上呼吸道感染而就诊,听诊闻及双侧呼吸道干湿哕音,给予青霉素皮试阳性,随后做头孢呋辛钠皮试阴性,0.9%氯化钠250ml,头孢呋辛钠4.0g静滴,每分钟约40滴,静滴50min后患者出现胸闷憋气,皮肤发痒不明显,立即停止静滴换取使用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10min后患者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3.
陈琳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49-1950
目的探讨3种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所产生的经济成本。方法选择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左西替利嗪(A组)、咪唑斯汀(B组)、依匹斯汀(C组)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A、B、C组所需药品成本分别50.40、119.28、130.76元。有效率分别为85.00%、86.36%、88.89%。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59、1.38、1.47。结论根据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左西替利嗪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最佳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与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用药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选取160例具有明确诊断的皮炎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对比观察2组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Th1/Th2比例变化及治疗前后第1、2、4周药物疗效,同时做好相应记录。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随治疗时间延长,药物疗效更加显著,2组具有可比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Th1/Th2比值(6.01±2.07),明显高于治疗前(4.731.93),表明Th2水平降低,同对照组(5.13±2.12)相比,观察组药效显著,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对于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解脲脲原体临床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自衡阳地区分离的解脲脲原体(Uu)临床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了86株Uu对临床应用的六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在六种药物中司帕沙星和加替沙星抗Uu活性最强,MIC50分别为0.25μg/mL和0.5μg/mL,MIC50均为4μg/mL。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MIC50分别为1μg/mL和2μg/mL,MIC90分别为4μg/mL和8μg/mL。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抗Uu活性较差。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的抗Uu活性较老一代药物更强,而Uu对老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6.
高华  刘芳  唐朝焕 《医疗装备》2008,21(10):17-17
1 病例 患者男,46岁,因急性中耳炎于2008年1月15日入院,无既往过敏史。遵医嘱给予0.2%甲硝唑注射液250mL静点,给药10min后,患者出现口唇麻木,舌僵,考虑为甲硝唑致过敏,立即停用甲硝唑,并给予0.9%生理盐水100mL静点,地塞米松5mg入壶,用药10min后,自觉症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和吗啡联合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60例,其中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机械通气及吗啡联合治疗(治疗组),另22例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死亡率,比较机械通气前后心率、呼吸及血气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好转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前后血气改善明显(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吗啡是重症急性左心衰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致过敏性紫癜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7岁。因患“化脓性扁桃体炎2d”就诊。患者无药物过敏史,给予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商品名:美迪星.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301,产品批号07052023)0.6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内缓慢静脉滴注,1次/d。静脉滴注约15min,患者自述皮肤发痒,没引起医护人员注意,随唇小腿伸侧出现散在的米粒样大小鲜红色斑丘疹。无恶心、呕吐、腹疼及腹泻。查体:体温38.3℃,精神尚可.双下肢皮肤可见散在的米粒样大小鲜红色斑丘疹,略高出皮肤,按之不退色,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4岁,汉族,因患“上呼吸道感染”,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注射用头孢噻肟钠2克,静滴,1日1次,连续治疗5天,第6天上午11时,继续静滴上述药物。40分钟左右,患儿自述全身不适,发痒。患儿双眼睑红肿,口唇红肿,颈部、躯干可见红色风团样大小不等皮疹。立即停止上述药物治疗,给予静推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克、10%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2克静滴。肌注非那根注射液20毫克,20分钟左右风团样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馨护理对剖宫产术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环境布置、术前辅导、术中及术后综合护理等温馨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情况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2h及24h出血量分别为(167.34±23.56)mL,(87.43±13.39)mL及(204.45±25.35)mL,对照组分别为(214.00±24.76)ml,(104.54±15.34)mL及(237.64±28.56)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0.00%,而对照组为8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实施温馨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出血量,改善护惠关系,提高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1.
陈莉 《现代保健》2009,(2):20-2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治疗后高危因素干预及药物治疗与复发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后患者167例,每3个月进行1次血压、血脂、血糖检测和调控,并给予阿斯匹林治疗。随访1年后,按能否积极配合高危因素干预及药物治疗分为A(非干预组)、B(干预组)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80例中,有17例复发,占21.25%;B组87例中,有9例复发,占10.34%。A组复发率高于B组(P〈0.05);甘油三脂高组复发率高于胆固醇高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后积极给予高危因素干预及药物治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联系硬膜外阻滞(CEA)后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的改变。方法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20例。ASAⅠ~Ⅲ级,常规行连续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和追加0.75%罗哌卡因8-10mL,麻醉平面均控制在T10以下。术中给予乳酸林格液10mL/(kg·h)及万汶8~10mL/(kg·h),晶体与胶体比例为3:1,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1h(T1)、术毕(T2)、术后224h(T3)、术后48h(T4)各时间点采血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全组患者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自术毕至术后48h低于麻醉前(均P〈0.01),而血浆黏度自麻醉后1h至术后24h降低(与T10比较,P〈0.05或P〈0.01)。全血低切黏度术毕及术后24h低于麻醉前(P〈0.05或P〈0.01)、全血中切黏度仅术后24h低于麻醉前(P〈0.01)。全血高切黏度术后24—48小时低于麻醉前(P〈0.05),血沉方程K值仅术毕时低于麻醉前(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整个围术期均未改变(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可改善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对于减少围术期血栓性并发症有利。  相似文献   

13.
李钰峰 《工企医刊》2010,23(4):46-47
1病历摘要患者,女,75岁,因头痛2天住院。血压22.6/13.3kPa,既往有白内障病史1年,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一直未正规服药。门诊以“脑梗塞,脑萎缩,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收住入内科治疗。给予天麻素0.6,乙酰谷酰胺0.5,冠心宁20ml活血及20%甘露醇125mi静脉输液q12h。其后患者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诉仍头痛,感右眼胀痛,恶心未呕吐。立即请我科会诊,视力:右光感,左0.6;眼压右40mmHg,左18mmHg,右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皮内明显水肿,周边前房浅,瞳孔竖椭圆状散大,对光迟钝。晶状体乳白色混浊,前囊膨隆,诊断晶状体源性青光眼。立即给予匹罗卡品眼水滴眼tid,  相似文献   

14.
左氧氟沙星对牙周炎需氧及厌氧菌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比较喹诺酮药物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牙周炎需氧和厌氧菌抗菌活性。方法 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需氧和厌氧菌的分离培养。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用琼脂稀释多点接触法。最低杀菌浓度(MBC)用肉汤稀释法,并用杀菌曲线方法比较两种喹诺酮药物杀菌性能。结果 喹诺酮药物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左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厌氧菌的MIC50分别为0.25、0.5、0.5、1和0.125μg/ml,,抗菌活性强于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细菌、变形菌、嗜血菌和不动杆菌的MIC50分别为<0.03、<0.03、<0.03、0.125和0.03μg/ml,,抗菌活性强于氧氟沙星,但与环丙沙星相同。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稍弱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MIC是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2倍。结论 左氧氟沙星是一个广谱抗生素,对口腔需氧和厌氧菌显示了良好的抑菌和杀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毛辉 《现代保健》2009,(26):57-58
目的观察左西替利嗪片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试验组给予左西替利嗪片5mg.每日1次,同时口服雷尼替丁胶囊,每次150mg,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左西替利嗪片5mg121服,每日1次。连服4周后评判疗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68.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片联合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比仅单用左西替利嗪片疗效好,在整个临床疗效观察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激素反添加法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经彭州市人民医院诊治并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共计108例随机分入反添加组和单用组,每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或月经来潮后Kupperman评分、绝经症状、激素水平、骨密度及VAS评分上的差异。结果治疗末,两组患者Kupperman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反添加组上升程度低于单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32,P<0.01),且反添加组绝经症状以潮热改善为主;在激素水平上,反添加组雌二醇(E2)水平(22.62±10.42)pg/mL略高于单用组(14.35±7.42)pg/mL,促卵泡激素(FSH)水平(2.41±0.93)mIU/mL略低于单用组(5.23±1.89)mIU/mL;此外,反添加组治疗前后骨质无明显流失,而单用组在左髋部、腰椎L1~4骨质流失较为明显( t左髋部=10.445、t腰椎L1~4=5.531,均P<0.05);另外,对于痛经、盆腔痛、性交痛等疼痛指标,反添加组改善效果优于单用组。结论 GnRHa联合激素反添加法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不仅可使部分激素水平处于有效治疗窗内,减少绝经症状的发生,同时还有助于延缓骨质流失,减少疼痛症状,从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于2010年7月18日用注射器将"汞1.5 mL(约20.4 g),敌敌畏10.5 mL"注入左上肢静脉内,随即出现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立即送往当地人民医院。查胆碱酯酶0 U/L,立即给予吸  相似文献   

18.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8岁,农民。因发热,全身疱疹3天,于1996年3月16日入院。患者于3天前因发热、头痛、鼻塞,在卫生室治疗,卫生员按感冒给予安痛定2ml肌注,未用其它药物。2小时后,患者烦燥,全身不适,皮肤发热、发痒及蚁行感,体温38℃。卫生员按药物  相似文献   

19.
1.1病史概要患者男,18岁,未婚,学生。患者吞咽痛4d,发热、头痛3d,体温波动于38.2~39.5℃。曾在外院给予青霉素800万U、左氧氟沙星(左克)0.3g静脉滴注,症状无改善。近2d来无法吞咽,并出现气急、通气不畅,拟诊为咽部感染收住院。  相似文献   

20.
盐酸曲安奈德注射致局部皮肤色素脱失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7岁,左腕桡侧疼痛2周,诊断为拇伸肌腱腱鞘炎(左侧)。门诊行盐酸曲安奈德抗炎液局部痛点鞘内注射治疗2次,2次之间相隔1周,治疗药物配方:盐酸曲安奈德(又名确炎缩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4ml,2%利多卡因0.5ml,加注射用水至2ml:治疗1次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2次治疗后痊愈:于2次治疗后1周发现注射部位皮肤色素脱失,表现为以注射点为中心2.0cm×4.0cm范围皮肤发白,边缘不规则,不痛不痒,未见局部及全身皮疹、丘疹出现,查血尿常规均正常,患者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及疾患,既往无皮肤病史,家族中无遗传病史。考虑与局部注射药物有关,未做特殊处理。追踪观察,范围无扩大及加重,3个月后病变局部皮肤颜色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