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经颅多普勒(TCD)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多普勒指标对中医辨证可行性。方法回顾自2008年9月份以来入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资料,观察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以及行经颅多普勒检查的各项指标如经枕窗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经两侧颞窗探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检测的血流参数包括平均流速(Vm)、脉冲指数(PI)等,并观察频普形态。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经颅多普勒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与经枕窗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经两侧颞窗探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检测的平均流速(Vm)之间卡方检验的χ2值分别为:31.989、10.247、8.276、11.515、37.832,P值均<0.05。高血压患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与经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检测的脉冲指数(PI)之间卡方检验的χ2值分别为:10.138、9.886、18.734、10.179、15.885,P值均<0.05。结论可知随着脑动脉平均流速(Vm)的增加,高血压肝火旺盛证的可能性愈大,阴虚阳亢证次之,阴阳俱虚再次之,痰湿壅盛可能最小;而随着脉冲指数(PI)的减少,则相反,痰湿壅盛可能最大,阴阳俱虚次之,阴虚阳亢证再次之,肝火旺盛可能最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NO/NOS系统、内皮素(ET-1)、左室质量指数(LVMI)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4例EH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测定NO、NOS、ET-1水平,并行心脏彩超检,测左室质量指数。结果肝火亢盛证、痰湿盛证及阴虚阳亢证的左室质量指数明星低于阴阳两虚证(P〈0.05),iNOS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火亢盛证及痰湿壅盛证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P〈0.01)。NO、NOS、ET-1水平在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及阴虚阳亢证患者的LVMI明显低于阴阳两虚证(P〈0.05)。结论LVMI可作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及严重程度的依据之一。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EH患者的iNOS水平较高,iNOS表达的降低可能是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痛患者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585例EH患者,按照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个证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不同证型与年龄、病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血清尿酸(SUA)等的关系。结果阴虚阳亢证189例(32.3%)、痰湿壅盛证177例(30.3%)为主要证型;年龄与病程变化趋势相同;痰湿壅盛型TG升高和HDL-C降低明显,阴阳两虚型LDL-C升高明显;不同中医证型间SUA水平: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组血清CRP平均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EH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血脂、C反应蛋白、血尿酸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中医辨证标准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经颅多普勒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经颅多普勒测值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170例中医各型高血压病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脉动指数(PI),同时以同年龄阶段血压正常的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肝火亢盛型多见于Ⅰ期,占62.5%;阴虚阳亢型多见于Ⅱ期,占59.5%;阴阳两虚型和痰湿壅盛型多见于Ⅲ期,分别占64.7%和66.7%。高血压病Ⅰ期和Ⅱ期MCA、ACA的Vm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I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病Ⅲ期MCA、ACA、PCA的Vm均低于对照组,P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MCA、ACA的Vm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PI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阴阳两虚型的PCA、痰湿壅盛型的MCA、ACA、PCA的Vm均低于对照组,而血管脉动指数P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Spearm a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中医分型与大脑中、前、后动脉Vm呈显著负相关(r=-0.64,-0.44,-0.25,均P<0.01),与大脑中、前、后动脉的PI呈显著正相关(r=0.32,0.29,0.22,均P<0.01)。结论:经颅多普勒检测可反映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的衍化进程,Vm、PI有可能作为CHF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群丽  刘福明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59-86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痰湿壅盛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的差值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组(P0.05),阴阳两虚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舒张压的差值明显低于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组(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值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动脉硬化、内皮功能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0例分为肝火亢盛组23例、阴虚阳亢组20例、痰湿壅盛组22例、阴阳两虚组15例,以及健康对照组15例,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值。结果 EH患者各中医证型组ba PWV值、ET-1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变化规律为:阴阳两虚组痰湿壅盛组阴虚阳亢组肝阳上亢组健康对照组,而NO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变化规律为:健康对照组肝阳上亢组阴虚阳亢组痰湿壅盛组阴阳两虚组。结论 EH不同证型的ba PWV值的变化反映了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动脉状况,不同EH中医证型间内皮活性物质NO、ET-1存在着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作为中医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高血压病(EH)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200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4型,用循环酶法检测EH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结果: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H患者各中医证型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键康对照组(P<0.01)。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阴虚阳亢型及气虚痰浊型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异常增高是EH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增高可作为中医证型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的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云浮地区原发性高血压(EH)各中医证型的分布,以及各中医证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将200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浊壅盛4型,用色谱法检测EH患者与健康对照组(50例)血浆HCY水平。分析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与血浆HCY的关系。结果:云浮地区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中最多的是痰湿壅盛型,其余依次为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H患者血浆HCY水平随着EH分级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1),痰浊壅盛型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1),阴阳两虚型血浆HCY水平高于肝火亢盛型和阴虚阳亢型(P0.05),肝火亢盛型和阴虚阳亢型血浆HCY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云浮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中以痰湿壅盛证最多,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中医证型痰浊壅盛型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胖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及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46例高血压肥胖患者左室心肌重量(LVM)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62例高血压非肥胖患者比较,同时将两组患者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四型,进行比较,以探讨肥胖对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影响。[结果]高血压肥胖组患者的IVSd、LVPWd、LVM、LVMI,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且较非肥胖组有更高的LVH检出率;同时高血压肥胖组以痰湿壅盛证较多(58.7%),其次是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而非肥胖组则以肝火亢盛证较多(51.6%),其次是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提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肥胖患者时,要注意健脾利湿化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频谱形态、测值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80例中医各型高血压病患者基底动脉的频谱形态、收缩期血流速度(Vs)和搏动指数(PI)。【结果】肝火亢盛型多见于l级高血压,阴虚阳亢型多见于2级高血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多见于3级高血压,其中痰湿壅盛型也可见于2级高血压。1级高血压Vs增快,PI正常;2级高血压Vs增快和减慢均可见,PI增高为主;3级高血压Vs减慢,PI减低为主。肝火亢盛型Vs增快,PI正常;阴虚阳亢型Vs增快,PI增高;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均Vs减慢,PI减低。【结论】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检测可反映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的衍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量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阳两虚证(10例),痰湿壅盛证(14例),阴虚阳亢证(28例),肝火亢盛证(8例)及3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对颈总后壁的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MT)测量,同时注意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高血压病各证型与正常对照组的IMT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高血压病组各证型之间IMT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IMT值比较,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亢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斑块积分值比较,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结论:颈动脉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法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陈分乔  许文忠  董旭  梅建强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22-1322,139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血脂水平变化及观察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程度。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型,检测各个证型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TC/HDL的比值。结果痰湿壅盛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三型相比,TG有显著差异(P0.05);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型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型相比,TC/HDL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阴阳两虚型及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较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型有更高的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和更多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0例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利亚  李彦平 《河北中医》2008,30(9):917-918
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参数值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TCD检测200例中医4型高血压病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血管搏动指数(PI),并与30例正常血压者对照观察.结果: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痛MCV、ACA的Vm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阴阳两虚型的PCA、痰湿壅盛型的MCV、ACA及PCA的Vm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P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CD血流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与高血压病心脏损害的中医辨证相关性。方法:将100例高血压并心脏损害患者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30例、阴虚阳亢型20例、痰湿壅盛型20例、阴阳两虚型3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左心长轴切面、左心短轴切面乳头肌、左心短轴切面二尖瓣水平、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肺动脉长轴水平、心尖四腔室和五腔切面进行测定。结果:肝火亢盛型升主动脉扩张,左房、左室扩大程度较阴阳两虚型小,而阴阳两虚型升主动脉扩张,左房、左室扩大程度较显著(P<0.05);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增厚情况4个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型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均低于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而阴虚阳亢型左室收缩各项指标均高于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结构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弹性及顺应性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彩超检测104例患者4型高血压病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并与25例正常血压者对照观察。结果①除肝火亢盛型外其他证型阻力指数(RI)及血流指数(P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4型中医证型EDV由大到小排序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IMT除肝火亢盛型外,其他证型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厚(P0.05),以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最为显著。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中,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是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及颈动脉硬化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337例EH患者尿MA水平及颈动脉超声、心超的检测,同步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采集相关病史,结合四诊情况进行中医辨证,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4种常见中医证型尿MA的阳性率以痰湿壅盛(33.3%)、阴阳两虚(46.7%)显著增高,阴阳两虚与痰湿壅盛证的颈动脉硬化及左室肥厚的发生率高于肝火亢盛与阴虚阳亢证(P0.05)。结论:EH患者阴阳两虚证和痰湿壅盛证尿MA水平更高,可能更易发生颈动脉硬化及心、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脂与川南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检测四川泸州及附近地区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血压正常者血压、血脂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4种证型在上述指标中,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及痰湿壅盛证与正常组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T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阳亢证与痰湿壅盛证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证与痰湿壅盛证与正常组及阴阳两虚证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各证型中HDL在痰湿壅盛证下降最明显,且各证型与正常组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与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在中医各证型中阴阳两虚证升高明显,且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甘油三酯(TG)升高和HDL-C降低可以作为痰湿壅盛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2)LDL-C升高可以作为阴阳两虚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3)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中,痰湿壅盛型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的风险性最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 5 0 2 7例EH临床证型的文献回顾分析 ,可以看到 :在临床辨证中 ,阴虚阳亢证是EH最常见的证型 ;其次为肝肾阴虚证、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此种统计结果与《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定的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四种证型基本相符。“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学的精髓 ,对疾病的辨证根源于对疾病病因病机的正确认识 ,辨证的正确与否 ,决定治疗 ,影响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异常、体质指数及腹围的关系。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对260例EH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Hcy浓度,并采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腹围及血脂异常情况。结果 260例EH患者中,肝火亢盛证56例,阴虚阳亢证77例,痰湿壅盛证73例,阴阳两虚证54例。EH痰湿壅盛证的Hcy水平最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性EH患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高于女性;且与其他证型相比,男性痰湿壅盛证HHcy发生率最高;痰湿壅盛证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最高;痰湿壅盛证患者体质指数与肝火亢盛证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虚阳亢证比较无明显差异;痰湿壅盛证患者的腹围与阴虚阳亢证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肝火亢盛证无明显差异。结论痰湿壅盛证患者在EH中医证型中所占比例最高,而且与引发或影响EH的诸多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IL-6(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依据纳入标准收集门诊和住院高血压病患者103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组,收集同期体检的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IL-6浓度。结果: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组IL-6水平最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火亢盛和痰湿壅盛组与正常对照组IL-6水平相近(P0.05)。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IL-6存在相关性,IL-6可以作为高血压病临床辨证的一项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