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翼状胬肉是我省的常见病、高发病。我院 1998年 10月~2 0 0 0年 12月对 196例 317例眼翼状胬肉行改良式翼状胬肉切除合并结膜转移术 ,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院行改良式翼状胬肉切除合并结膜转移术 196例 317眼 ,男 6 2例 10 7眼 ,女 134例 2 10眼。年龄 30~ 6 8岁。双眼 12 1例 ,单眼 75例 (左眼 33例 ,右眼 42例 )。发生于鼻侧 15 9例 2 5 0眼 ,鼻颞侧 37例 6 7眼。原发性翼状胬肉 171例 ,复发性翼状胬肉 2 5例 ;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手术 1次 2 1例 ,手术 2次以上者 4例 ,同时合并睑球粘连者 18例。2 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Du Z  Jiang D  Nie A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6):351-354
目的 比较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和传统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对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将 2 0 8例 (2 2 9只眼 )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组 :A组 10 6例 (12 4只眼 )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B组 10 2例 (10 5只眼 )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以上皮愈合稳定、角膜恢复正常光滑透明、无翼状胬肉样组织生长为治愈 ,否则视为复发。术后随访 18~ 2 8个月 ,平均 (2 2 4± 4 9)个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视力及角膜散光度数。结果A组 10例 (9 4 % )患者失访 ,4例患者 (5只眼 )翼状胬肉复发 ,复发率为 4 5 % ;B组 8例 (7 8% )患者失访 ,4 0例患者 (41只眼 )翼状胬肉复发 ,复发率为 4 2 7% ,两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0 1) ;手术前、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度数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5 )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度数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5 )。结论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可有效治疗翼状胬肉 ,防止翼状胬肉引起角膜散光 ,从而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缘功能衰竭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角膜缘功能衰竭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 83例 90眼初发性翼状胬肉、外伤性角膜缘板层缺损及角膜缘碱烧伤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 (干细胞治疗组 ) 4 2例 4 5眼 ,其中 30眼翼状胬肉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外伤性角膜板层损伤 10眼、角膜缘碱烧伤 5眼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B组为传统单纯翼状胬肉切除 ,外伤性角膜缘板层损伤、碱烧伤行结膜瓣移植术 (对照组 ) ,4 1例 4 5眼 ,其中翼状胬肉 30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 ,外伤性角膜缘板层缺损 11眼、碱烧伤 4眼行结膜瓣移植术 ,术后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角膜缘新生血管、角膜透明度、泪膜破裂恢复时间以及胬肉复发率 ,术后随诊 6~ 2 4月。结果 A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2~ 4d、BUT(6 .7± 0 .8)d ,无角膜缘新生血管生长 ,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率为 0 ,角膜透明 ;B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5~ 7d ,BUT(7.9± 0 .5 )d ,角膜缘有 3~ 8支新血管生长 ,角膜有不同程度的云翳 ,翼状胬肉复发率 13.33% ,A、B 2组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缘功能衰竭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选取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个病人(3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B组30个病人(3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组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6.7%和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中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相对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疗效更明确。  相似文献   

5.
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将 82例 (90眼 )翼状胬肉 ,随机分成A、B两组。A组 42例 (4 6眼 ) ,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B组 40例 (4 4眼 ) ,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随访 6~ 2 4月。结果 A组 2例 (2眼 )复发 ,复发率 4 3 5 % ;B组 17例 (19眼 )复发 ,复发率 43 18%。两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供体角膜缘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能有效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的三种手术方法效果。方法 将所选病例随机分成 3组 ,分别采用 3种手术方式 ,即翼状胬肉单纯切除加结膜转位术 (A组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术 (B组 ) ;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术 (C组 )。术后随访 10~2 0月 ,观察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C组与A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羊膜移植可以替代结膜移植 ,能显著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远期疗效。方法:复发性翼状胬肉110例患者中,有19例(A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丝裂霉素手术,91例(B组)接受了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果: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丝裂霉素的19例患者中,术后6例翼状胬肉复发;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91例患者中,术后有2例翼状胬肉复发。结论:经观察复发性翼状胬肉远期疗效证实,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理想方法。年轻患者较年老患者手术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8.
翼状胬肉的不同术式对创面上皮修复及复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70,自引:12,他引:58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对角膜创面上皮修复及其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对 78例 (82眼 )原发性翼状胬肉分别行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2 6例 2 8眼 )、羊膜移植术 (2 4例 2 6眼 ) ,和肉眼直视下的翼状胬肉结膜下转位移植术 (McReynoldtransplantation) (2 8例 ,2 8眼 )。术后用 1%荧光素钠染色法 ,观察角膜创面上皮修复速度 ,并随访 6~ 12个月 ,平均 8 5个月。结果 :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羊膜移植和肉眼直视下的结膜下转位移植术后 ,角膜创面平均上皮修复时间分别为 6 2 5、7 73和 8 5 0天 ,前者分别与后二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和 0 0 1)。随访观察 ,羊膜移植组和结膜下转位移植组分别有 2眼 (7 7% )和 5眼 (17 9% ) ,术后 2周角膜创面仍未完全上皮化 ,最后导致复发 ,而角膜缘上皮移植组无 1眼复发。结论 :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或羊膜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 ,可以显著促进角膜创面上皮修复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复发率 ,尤其以角膜缘上皮移植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外眼病之一 ,临床治疗方法很多 ,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我院自 1998~ 1999年间对 48例 (6 0只眼 )行翼状胬肉切除 +结膜转位术 ,术后 7天滴 1%环磷酰胺 ,收到显著疗效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48例中 ,男 2 0例 (30只眼 ) ,女 2 8例 (30只眼 ) ,年龄 30~ 72岁 ,根据病变局部有无充血、肥厚及浸润分为活动期和静止期组 ,活动期组 38例 (5 0只眼 ) ,静止期组10例 (10只眼 )。2 .手术过程 :(1)常规消毒 ,铺巾 ,开睑 ;(2 )病变区球结膜下浸润麻醉 ;(3)从翼状胬肉头部用尖刀片剥离 ,沿胬肉两侧放射状剪开球结膜 ,隧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防止初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 :A组 5 2例 5 3眼初发性翼状胬肉 ,根据翼状胬肉临床形态学分级 ,本组中间型翼状胬肉 3 2眼 ,肥大型翼状胬肉 2 1眼 ,采用显微镜下保留翼状胬肉表面的球结膜 ,在自然解剖状态下彻底分离切除结膜下增生的筋膜血管、包括周围 1mm正常的筋膜组织 ,术中注意保护角膜缘组织 ,结合应用丝裂霉素 ,保留球结膜与巩膜紧密缝合 ,术后合理用药的方法。B组 2 2例 2 2眼 ,中间型翼状胬肉 16眼 ,肥大型翼状胬肉 6眼 ,采用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观察随访 6~ 18个月 ,平均 9个月。结果 :A组 5 2例 5 3眼均获得根治性治愈 ,1眼术后有纤维血管增生 ,但未超过角膜缘。 3眼术后 2~ 3周结膜鼻侧缘出现肉芽增殖 ,经局部处理后均无真性翼状胬肉复发。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B组真性翼状胬肉复发 5眼占 2 2 7% ,4眼术后有纤维血管增生占 18 2 %。以术区是否又重新出现成纤维细胞增生作为评价复发和根治性治愈的标推 ,两组间比较 (χ检验 ,χ值为12 2 46,P <0 0 0 1) ,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显微镜下保留球结膜根治性翼状胬肉切除结合应用丝裂霉素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比较还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羊膜移植和自体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羊膜移植和自体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后角膜上皮愈合的速度 ,比较 2种治疗方法的预后。方法 翼状胬肉患者 4 0例 4 9眼 ,17眼行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 ,3 2眼行胬肉切除、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术后分别观察角膜上皮愈合速度 ,并随访观察 6~ 2 4个月 ,了解有无复发。结果 羊膜移植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速度为 (58.4 69± 16.871) μm· h- 1,显著快于自体球结膜移植组 (49.3 70± 12 .780 )μm· h- 1(P <0 .0 5)。随访观察 ,羊膜移植组术后无复发 ,自体球结膜移植组 5例复发 (15.63 % )。结论 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快 ,复发率低 ,近期和远期效果均优于自体球结膜移植 ,可能为胬肉治疗中预防复发的更为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广泛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与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手术治疗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8例40眼(A组)及原发性翼状胬肉195例231眼(分为B组156例185眼和C组39例46眼),追踪观察1~6a。结果:行广泛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A组复发6眼,复发率为15%,B组复发11眼,复发率为6%。C组行单纯广泛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10眼,复发率22%。A组与B组(P<0.05),B组与C组(P<0.01)间复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泛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与原发性胬肉安全有效,能降低术后复发率,但对原发性胬肉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翼状胬肉术后滴用0.05g/L丝裂霉素C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 0 .0 5 g/ L丝裂霉素 C对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移位术后预防胬肉复发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 ,对 81例 (86只眼 )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随机分成 2组 ,对照组 39例 (4 1只眼 ) ,治疗组 4 2例 (4 5只眼 ) ,两组均施行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移位术。治疗组术后滴用 0 .0 5 g/ L丝裂霉素 C,1天2次 ,共 6天 ,随访 11~ 2 0个月 ,平均 13个月。结果  4例 (4只眼 )失访。对照组复发率 2 5 .6 4 % ,治疗组复发率4 .6 5 % ,P <0 .0 1。治疗组角膜创面愈合延迟。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移位术后滴用 0 .0 5 g/ L丝裂霉素C能安全、有效地预防翼状胬肉复发  相似文献   

14.
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临床效果。方法 翼状胬肉 14 2例 (15 0眼 ) ,随机分为A、B两组。A组 92例 (98眼 )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B组 5 0例 (5 2眼 )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观察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愈合情况、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增生。结果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较联合羊膜移植术后不适症状轻时间短 ,角膜创面愈合快。随访 1~ 2年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胬肉复发 7眼 ,睑球粘连 1眼 ,羊膜移植组胬肉复发 7眼 ,其它并发症 3眼。结论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羊膜移植均有助于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 ,是治疗翼状胬肉的良好术式。但两者相比较前者术式明显优于后者 ,是处理翼状胬肉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5.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作者自 1998至 2 0 0 0年在本院门诊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5 0例 ,随诊 1至 2年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资料 :将 80例 85眼翼状胬肉病人分成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 (观察组 )与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组 (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5 0例翼状胬肉患者中单眼 45例 ,双眼 5例 ,共 5 5只眼 ,男30例 ( 33眼 ) ,女 2 0例 ( 2 2眼 ) ,年龄在 45至 70岁之间平均 5 2 5岁。对照组 10例 ( 10眼 ) ,其中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5 5至 75岁 ,平均 6 0岁。手术方法 :术眼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如常。全部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 :…  相似文献   

16.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对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角膜缘移植组30例(33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单纯切除组32例(36眼)行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随访6~1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移植组33眼中2眼(6.06%)复发,单纯切除组36眼中12眼(33.3%)复发.在初发性胬肉治疗中两组分别有23眼中1眼(4.35%)、29眼中9眼(31.03%)复发;在复发性胬肉治疗中两组分别有10眼中1眼(10%)、7眼中3眼(42.85%)复发.移植组与单纯切除组比较(χ2=5.37,P<0.05);两组初发性翼状胬肉比较(χ2=4.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也优于单纯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及羊膜移植术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以往传统的胬肉切除及暴露角膜缘巩膜术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翼状胬肉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胬肉切除及暴露角膜缘巩膜术组50例(50眼);B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及羊膜移植术组50例(50眼);C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50例(50眼)。术后随访3~22月,对3种不同术式预防复发进行研究。结果A组复发10眼(20.00%),B组复发3眼(6.00%),C组复发2眼(4.00%)。B组和C组与A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及羊膜移植术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都能有效预防翼状胬肉复发。  相似文献   

18.
新型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苏楠  刘向前 《眼科新进展》2004,24(5):383-384
目的 探讨新型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采用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 (A组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 (B组 )和新型的结膜瓣转位术 (C组 )治疗翼状胬肉方法学的研究 ,对比 3组手术方法 2a复发率及创面修复时间。结果 A组角膜创面修复时间平均为 8.5 2d ,B组 4 .85d、C组 4 .4 1d。经 2a以上随访 ,A组治愈率为77 8% ,B组为 10 0 %、C组为 10 0 % .结论 新型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 ,与传统方法相比 ,具有操作简单 ,创伤小 ,恢复快 ,复发率低等优点 ,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很有前途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维吾尔族翼状胬肉患者的效果。方法: 维吾尔族患者翼状胬肉163例180眼,采用手术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术后观察视力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翼状胬肉患者163例180眼成功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随访6~48mo,术后12mo内无复发病例;18mo复发1眼(0.6%);24mo复发6眼(3.3%);48mo复发9眼(5%)。163例180眼中16眼复发,复发胬肉较薄,充血轻。本组复发率为8.9%,余未发现复发及复发倾向。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新疆维吾尔族翼状胬肉患者较为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翼状胬肉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89眼)分为3组在手术显微镜下按3种不同的方法施行手术:第1组31眼施行常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应用;第2组35眼施行翼状胬肉保留球结膜根治性切除联合MMC应用;第3组23眼施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及球结膜移植术。结果随访5~36月,第1组复发率3.23%,第2组与第3组均无复发。结论手术显微镜下翼状胬肉保留球结膜根治性切除联合应用MMC的方法,手术简单,组织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并防止术后复发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