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龚桦  龚向明  钟兴武 《海南医学》2013,24(16):2377-2379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5%那他霉素与0.2%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经角膜病灶取材直接湿片镜检或真菌培养阳性者共65例,根据角膜炎浸润的不同程度将病例分为非严重的中轻度组与严重的重度组,联合应用5%那他霉素与0.2%氟康唑滴眼,每小时各一次,经规范治疗7~10d,视病情继续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疗程共7~50d不等。临床检查及疗效判断标准两组相同。结果非严重组24例,治愈23例(95.8%),1例有效(4.2%);严重组41例,治愈12例(29.3%),有效11例(26.8%),无效18例(43.9%)。两组间总的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那他霉素联合0.2%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特别是对非严重的中轻度者有非常满意的疗效,对严重的真菌性角膜炎也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常与先天性无虹膜症合并存在。由于虹膜的缺失及其强烈畏光与视力障碍等体征、症状特别引人注目,而角膜缘干细胞缺陷等带来的临床表现则容易被忽视。至今国内尚未见此病的文献报道,现将我们所见两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三位一体移植治疗眼部化学及热烧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角膜、角膜与结膜移植治疗眼部化学烧伤与热烧伤的效果。方法:采用严重化学烧伤与热烧伤病例(6例7眼),作异体角膜板层或全层膜、角膜缘与球结膜,即“三位一体”移植,术后滴用地寒米松或联用环孢酶素A。结果:在6个月至2年追踪观察期内,7眼中有3眼例达到了睑球粘连分离的目的,防止了假性胬肉的复发,减少了角膜新生血管3眼部分改善。4眼(57.1%)植片基本透明,1眼术后再粘连与假性胬肉复发。3眼植片大部分或全混浊。结论:角膜与角膜缘和粘膜“三位一体”移植治疗化学烧伤与热烧伤,术后联用激素与环孢霉素A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结膜瓣遮盖术适应症的扩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结膜瓣遮盖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角膜瘘和大泡性角膜病变与消除薄壳义眼对角膜刺激的效果。方法选用无视功能恢复希望的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轻、中度眼球萎缩不能耐受薄壳义眼刺激者、角膜溃疡穿孔与角膜瘘,共10例(10只眼),用带蒂或移位结膜瓣作缝合遮盖清除坏死组织的病灶或全角膜浅板层切除后的角膜创面。结果全部病例的结膜瓣与角膜病灶或创面永久愈合,穿孔与瘘口治愈,消除了大泡性角膜病变或义眼安装引起的角膜刺激的痛苦、结论直接缝置结膜瓣遮盖角膜瘘及某些角膜溃疡穿孔和无视功能恢复希望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或消除义眼对角膜的刺激,效果确实,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翼状胬肉广泛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或/和丝裂霉素C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笔者采用联合手术治疗的连续性的翼状胬肉患者共259例(297眼),其中原发性胬肉193例(227眼),复发性胬肉66例(70眼)。按原发性或复发性翼状胬肉和手术方式共分6组:原发性胬肉分为:A组(对照组)单纯广泛切除35例(42眼);B组广泛切除+丝裂霉素C(MMC)26例(30眼);C组广泛切除+羊膜移植(AMT)90例(105眼);D组广泛切除+MMC+AMT 42例(50眼)。复发性胬肉分为:E组广泛切除+AMT 40例(43眼);F组广泛切除+MMC+AMT 26例(27眼)。追踪观察最短1年,最长8年。结果①复发率:A组10眼复发(23.8%),B组3眼复发(10.0%),C组7眼复发(6.7%),D组2眼复发(4.0%),E组6眼复发(13.9%),F组3眼复发(11.1%)。A组与C组(2=10.38,p<0.01),A组与D组(2=8.68,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并发症:睑球粘连1眼;全部联合应用MMC的病例中巩膜缺血改变(较苍白)9眼,未发现角膜溃疡、巩膜溶解与溃疡、虹膜炎与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③术后视力:比术前视力提高1~2行者86眼(29%),提高3行以上者80眼(26.9%),与术前视力相同者121眼(40.7%),视力下降者10眼(3.4%)。结论翼状胬肉广泛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和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或单独联合羊膜移植能有效地降低原发性胬肉术后复发率,对阻止复发性胬肉术后再复发同样有效;原发性胬肉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也有一定的阻止复发作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广泛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与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手术治疗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8例40眼(A组)及原发性翼状胬肉195例231眼(分为B组156例185眼和C组39例46眼),追踪观察1~6a。结果:行广泛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A组复发6眼,复发率为15%,B组复发11眼,复发率为6%。C组行单纯广泛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10眼,复发率22%。A组与B组(P<0.05),B组与C组(P<0.01)间复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泛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与原发性胬肉安全有效,能降低术后复发率,但对原发性胬肉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龚春英  陈星宙  龚桦 《眼科学报》2004,20(2):104-106
目的:对6-7岁视力低常儿童983只散光眼的散光状态进行分析。方法:对6-7岁视力低常儿童检查中检出的≥0.50D的983只散光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岁视力低常儿童983只散光眼中复性远视散光占62.97%,,混合散光占23.19%;顺规性散光占90.34%,逆规性散光占0.41%,斜轴散光占9.25%。散光程度:0.50D-1.00D占37.03%,1.25D-2.00D占34.49%,2.25D-3.00D占18.62%,3.25D-4.00D占7.83%,≥4.25D占2.03%。双眼散光占80.77%,单眼散光占19.33%。结论:6-7岁视力低常儿童983只散光眼中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多见,散光轴向分布以顺规性散光为主。散光程度多在3.00D以下。  相似文献   
8.
9.
2000年3月,作者对我区3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眼外形正常值进行测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高,临床治疗比较困难,其病原学诊断和鉴定是改善疾病预后的前提.近年来随着地区环境和气候的不断变化,真菌性致病菌的菌属分布是否发生改变值得关注. 目的 分析近年来华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的分布状况. 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收集和培养的化脓性角膜溃疡刮取标本3 35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真菌培养阳性率及致病真菌株的种属分布进行鉴定,并评估不同年段和不同季节的变化.结果 培养的3 350份标本中真菌培养阳性者1 050株(1 050例),每年平均175株,阳性率为31.34%,其中镰刀菌属337株,占32.10%;曲霉菌属270株,占25.71%;禾草蠕孢霉菌属150株,占14.29%;毛霉菌属96株,占9.14%;弯孢霉属与青霉菌属各65株,各占6.19%.2009-2010年培养的阳性菌株367株,占36.05%;2011-2012年阳性菌株329株,占32.45%;2013-2014年阳性菌株354株,占26.86%.各年段真菌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37,P<0.01).1~3月培养的阳性菌株261株,占31.15%;4~6月阳性菌株182株,占25.53%;7~9月阳性菌株237株,占30.00%;10 ~ 12月阳性菌株370株,占36.67%;各季度间阳性菌株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9,P<0.01),各种致病真菌的检出率以10~ 12月最高,4~6月最低.结论 中国华南地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致病菌以镰刀菌属居首位,其次依次为曲霉菌属、禾草蠕孢霉菌属、毛霉菌属、膝曲弯孢霉菌属和青霉菌属.真菌感染率最高的季节是10 ~12月.2009-2014年真菌性角膜溃疡仍处于高发期,但在华南地区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