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探讨分析手法作用机理。方法:4家医院将13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组(77例)和牵引对照组(60例),测量治疗前后颈椎X片颈曲值。结果:颈椎曲度改善程度上,手法治疗组亦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效的可能机理之一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实施脊柱推拿微调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颈椎牵引法,观察组则予以脊柱推拿微调技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NDI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脊柱推拿微调技术能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病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常规针刺结合脊柱微调手法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症状评分及颈椎曲度改善程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颈椎曲度改善程度上,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较单纯针刺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牵引下手法调整颈椎曲度和单纯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颈椎牵引下手法调整颈椎曲度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两组均是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疗程。治疗前后均采用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都有明显改善,治疗组VAS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牵引下推拿手法调整颈椎曲度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从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的角度,观察脊柱微调手法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CSR的更优方法。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柱微调手法结合牵引组(治疗组)48例和传统推拿手法结合牵引组(对照组) 48例;将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NDI指数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患者较治疗前VAS评分、NDI指数评定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安全、疗效确切,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手法整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2组均采用枕-颌式坐位颈椎牵引带进行悬吊牵引,治疗组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积分差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整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7,(8):1026-1027
目的:探究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颈椎牵引加双氯芬酸钠配合佩戴颈围治疗,治疗组行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促进颈椎曲度及活动度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烫熨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在本院就诊的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烫熨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症状体征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症状体征功能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护理总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烫熨与颈椎牵引联合方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半圆形睡枕家庭自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颈椎曲度的变化,探讨半圆形睡枕作用机制。方法将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应用半圆形睡枕自疗,对照组给予颈牵引治疗,通过积分量表观察疗效,并测量颈椎X线片颈曲值。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临床疗效及颈椎曲度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圆形睡枕家庭自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其获效的可能机制之一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 的临床疗效。方 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 例气滞血瘀型CSR 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9 例。对照组给予脊柱微调手法 治疗,治疗组给予脊柱微调手法联合腹针疗法治疗,2 组均治疗2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 功能、疼痛、颈椎生理曲度及血液流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5.51% (P<0.05)。 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颈椎病临床评价量 表(CASCS) 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液流速、收缩峰值血液流速较治疗前升 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ASCS 评分、颈椎生理曲度 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液流速、收缩峰值血液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联合脊柱微 调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CSR 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颈椎不适症状,调节颈椎生理曲度,改善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徒手点按刺激颈神经节对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受限患者颈椎旋转范围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门诊接诊的102例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1例,分别采用颈神经节触激和传统推拿的治疗方法。通过统计颈椎旋转范围的差异,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方法在治疗后对颈椎旋转活动度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为74.5%,明显优于对照组51.0%。结论徒手点按刺激颈神经节对颈椎活动受限患者的治疗疗效更好,并且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频电波(LEEP)刀宫颈环切术配合苦参凝胶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宫颈病变患者采用LEEP刀宫颈环切术治疗,术后创面涂苦参凝胶,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前术后病理及随访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16min,平均(7.8±0.5)min;术中出血5~50mL,平均出血(8.5±1.5)mL。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者119例(94.44%),不相符者7例(5.56%);病理级别降低4例(3.17%),病理级别上升3例(2.38%);切缘阴性121(96.03%),阳性5例(3.97%)。结论 LEEP刀宫颈环切术配合苦参凝胶治疗宫颈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合颈椎牵引对颈性眩晕疗效观察。方法:整理2008年3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颈性眩晕病人7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39例,进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合颈椎牵引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在颈椎牵引的基础上,配合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VA、BA的Vm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且实验组治疗后VA、BA的PI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特色水药罐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特色水药罐治疗颈型颈椎病为例,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拔罐方法。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罐组(47例)、水罐组(47例)、空罐组(46例)。药罐组将45℃的中药煎液倒入自制药罐内进行拔罐;水罐组将45℃水倒入自制药罐内进行拔罐;空罐组自制罐内不放任何东西进行常规拔罐。观察3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药罐组临床治愈39例,显效8例;水罐组临床治愈20例,显效22例,有效5例;空罐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药罐组与水罐组不同疗效患者例数构成比及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差值进行比较,P<0.05;水罐组与空罐组比较,P<0.05;药罐组与空罐组比较,P<0.01。结论:特色药罐组疗效优于水罐组,水罐组疗效优于空罐组。  相似文献   

15.
针刺双侧风池穴和大杼穴、病变相应的颈椎节段夹脊穴,得气后接电针仪,治疗了5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结果治愈28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根据影像学资料客观分析颈椎棘突偏歪评估颈椎"骨错缝、筋出槽"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62例门诊颈椎病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应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nmunication systems,PACS)软件进行椎体旋转及棘突偏歪的测量.结果 颈椎上颈段椎体旋转角度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一系列临床病例观察,对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作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2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症状缓解或消失来评价疗效。结果:1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年2个月,优良者10例(占71%)。交感型颈椎病发病与颈椎解剖结构动态变化因素相关,颈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及颈交感神经受刺激的程度决定了临床表现,典型的症状为诊断提供依据。结论:非手术疗法是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使症状缓解、功能改善。适应于病情不是很重,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以及高龄患者合并有重要器官疾病者。对较重的颈椎不稳,或椎间盘退变压迫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结合X线对颈椎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89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随机分为三组:X线检查组、CT检查组,CT结合X线检查组,比较分析X线和CT对于颈椎病的诊断结果。结果:CT结合X线检查组的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组;除对于椎体骨赘形成和钩椎关节改变外,其余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结合X线检查对于颈椎病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颈部牵引配合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中医科患者5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颈部牵引及手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价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ESOV),观察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①ESOV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ESOV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t值分别为11.028、5.825,P均<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3.606,P<0.01)。②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t值分别为3.356、13.245、3.650、7.443、9.912、3.113,P<0.05或P<0.01);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2.144、4.216、3.287、3.039、6.442,P<0.05或P<0.01)。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93、4.414、6.031、5.180,P<0.05或 P<0.01)。结论颈部牵引及手法配合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颈性眩晕患者ESOV评分有影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也有相应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评价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宫颈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人工流产的孕妇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在术前给予口服400~g米索前列醇同时阴道后穹窿放置200μg米索前列醇,对照组术前不给予药物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宫颈评分、流产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孕妇的宫颈评分、完全流产率、清宫率、疼痛率及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宫颈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软化宫颈,减轻疼痛,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有助于人工流产术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