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膝部隐性骨折和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有明显外伤史患者33例共36个膝关节,行X线平片检查及MRI检查,其中12例行CT检查。结果:X线平片及CT检查均未见明显骨折征象,MRI检查33例患者36个膝关节均有骨挫伤,表现为骨髓内T1WI呈低信号、T2WI及STIR像呈高信号的片状及地图样异常信号影,其中合并骨折25例,所见骨折呈长T1长T2改变,以不规则形居多,T2WI与STIR像呈高信号,以T1WI更明显,部分骨折线在T1WI,T2WI上均显示为低信号。MRI检查伴随病变有韧带的损伤,SE序列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而在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损伤部位及形态最好,其中17例合并膝关节腔内少量积液。结论:MRI能早期确诊隐性骨折及骨挫伤,如患者外伤后X线平片未见骨折,外伤部位持续疼痛,软组织肿胀,不能承受重力,应作MRI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脂肪抑制(STIR)序列在膝关节骨挫伤及隐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膝关节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MR检查,其中9例同时行CT检查。MR检查序列包括FSE T1WI、T2WI,STIR,GRE等。对骨挫伤及隐性骨折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5例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MR检查在常规FSE序列中能显示33个骨挫伤病灶,STIR序列能检出49个骨挫伤病灶,隐性骨折线13条,病变以STIR序列上表现最明显,MRI能有效显示骨挫伤及隐性骨折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结论MRI在骨挫伤及隐性骨折影像检查中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其脂肪抑制序列是明确诊断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隐性骨折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对临床高度怀疑隐性骨折而常规X线平片检查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患者124例进行MRI检查。结果:其中膝关节周围64例、脊柱36例、髋关节8例、胫骨中下段8例、踝关节周围6例、眼眶2例。MRI主要表现为在SE序列T1WI上均呈片状广泛或局限的不规则的低信号,在FSE序列或TSE序列T2WI上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其范围和程度不如T1WI所显示明显,在STIR序列上,均呈明显的片状高信号,隐性创伤性骨折尚能显示一条或多条线样异常信号,代表骨小梁断裂交错形成的骨折线,线样异常信号多呈低信号,亦可以表现为高低混杂的异常信号带,常伴有韧带、软骨等损伤。结论:X线平片虽为外伤性骨折的基本检查方法,但易漏诊,若患者局部症状明显,X线检查无阳性征象者应行MRI检查,MRI检查可提高隐匿性骨折检出率,尤其是MRI能早期诊断骨隐性骨折。  相似文献   

4.
MR在诊断膝关节周围骨隐匿性损伤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膝关节周围骨质隐匿性损伤MRI诊断价值。方法31例外伤患者共33个膝关节均行X线平片检查及MR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FSET2WI、快速梯度回波(FFE)T2WI、频率选择及反转脉冲抑脂序列(SPIR)T2WI、SPIRPDWI以及三维水激励快速梯度回波T1WI软骨成像(3D/WATSc/FFE/T1WI)序列扫描。结果31例患者中33个膝关节周围骨均发现异常,其中骨挫伤20例,隐匿性骨折8例,关节软骨或骨软骨骨折5例。T2W/SPIR对骨挫伤显示清楚,呈大片状高信号;PDW/SPIR能清晰显示隐匿性骨折线,呈锐利的细线状、条带状高信号;3D/WATSc/FFE/T1WI显示软骨骨折最佳。结论MRI能准确显示并诊断外伤后膝关节周围骨隐匿性病灶,不同的扫描序列对不同类型的隐匿性病灶显示各有优势,应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创伤性隐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48例有外伤史且有不同程度膝部症状的病例,采用低场机检查,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加权像(T2WI)、T1加权像(T1WI),冠状位、矢状位扫描。结果:48例MRI检出隐性骨损伤者,X线检查均为阴性,其中左侧膝关节22例,右侧膝关节26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骨损伤区信号形态多样,伴有附属结构损伤多例。结论:现有医疗体系中MRI是膝关节创伤性隐性骨损伤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以FSE序列、T2WI最佳,且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MR及其不同序列在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价值的认识。方法:对35例踝关节损伤患者行X线、MR、CT检查,其中MR采用SET1WI、T2WI、脂肪抑制STIR序列序列。结果:X线及CT检查均未能发现踝关节隐性骨折;MR脂肪抑制STIR序列对踝关节隐性骨折显示率为100%,表现为小班片状、带状高信号。结论:对于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MR较X线、CT具有明显优势,MR脂肪抑制序列是诊断踝关节隐性骨折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MRI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通过分析MRI征象,建立肝细胞癌的MRI信号变化模式。材料与方法:28例肝细胞癌患者均接受MRI检查。男24例,女4例,年龄32~80岁,平均52岁。检查使用0.5T超导型MR成像系统。常规SE序列T1W成像.TSE序列T2W双回波成像。采用双盲法作前瞻性回顾分析。结果:MRI能清楚显示肝细胞癌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与周围组织关系及继发改变。其MR信号变化具有一定特征性,即T1WI多呈低信号强度,T2WI第一回波(PDWI)呈稍高信号强度或等信号强度,T2WI第二回波多呈不均质性稍高信号强度。结论:根据MRI表现,尤其是信号变化特征,对肝细胞癌能作出定性诊断。并建议把SE序列T1WI,TSE序列T2WI双回波成像技术作为肝细胞癌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低场MRI在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统计我院115例外伤患者,均行X线和CT及MRI扫描检查。结果:115例外伤性患者中,X线片及CT未见骨折征象,部分可见局部骨密度增高征象。MRI检查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的影像表现分别为:骨挫伤表现为斑片状、地图样稍长T_1、稍长T_2信号,GRE序列呈明显的斑片低信号区,STIR序列呈斑片状异常高信号区;隐匿性骨折表现为在斑片状骨挫伤信号区穿行线形、树枝状与骨挫伤相近信号表现征象,CRE序列序列征象最明显,STIR序列次之。结论:对于临床症状明显,而X线检查及CT检查未见异常的骨外伤患者,MRI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以免引起漏诊。SETWIT_1、FSE TWIT_2、STIR、GRE序列作为常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患者70个外伤膝关节进行T1W/SE、T2W/TSE、STIR序列扫描,并与X线及CT结果对比分析。结果70个膝关节MRI诊断25例骨折,35例骨髓水肿,31例半月板损伤,40例韧带损伤,46例关节积液。X线和CT诊断17例骨折,3例关节积液。结论MRI能够清楚地显示膝关节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其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明显优于传统X线和CT,有利于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非潜水性骨梗死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非潜水性骨梗死急性期X线平片、CT表现为病变区骨质疏松,MRI检查T1WI梗死灶呈等或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亚急性期X线平片、CT主要表现为虫蚀样改变和斑片状、条索状钙化,MRI检查T1WI梗死灶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T1WI梗死灶边缘呈环状低信号,T2WI上分为二层,内层为高信号带,外层为低信号带,病灶边缘呈地图状改变.结论:非潜水性骨梗死在慢性期X线平片、CT和MRI均有特征性表现,在急性期、亚急性期MRI特征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I T2WI STIR序列在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中的价值.方法 对28例有头颈部外伤、X线或CT检查发现齿状突不居中患者应用MRI T2WI 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进行扫描,评价横韧带损伤情况,结合临床,对寰枢关节损伤情况进行评价,指导临床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寰枢关节骨质均未见骨折征象,脊髓均未见受压损伤征象;横韧带位于双侧侧块内侧和齿状突后方,显示清楚,T2WI STIR序列均呈均匀低信号影;均未见到齿状突断裂征象.结论 MRI T2WI 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横韧带显示良好,对齿状突不居中的头颈部外伤患者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关节内局限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关节内局限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关节镜及病理证实的关节内局限型PVNS,观察其MRI表现.结果 15例均表现为膝关节腔内的单发性结节或肿块,其中11例位于髌下脂肪垫区.结节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最大直径为2.0~6.0 cm(平均为3.1 cm),边界清晰.在SE T1WI及TSE PDWI上,结节信号不均,总体信号与肌肉类似;在TSE T2WI上,结节信号不均,总体信号略高于肌肉.在T2WI上,14个结节内部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引起的明显低信号区,9个结节边缘可见明显低信号环.结论 髌下脂肪垫区出现单发软组织结节或肿块,边界清晰,MR信号不均且与肌肉信号接近,T2WI内部有明显低信号或周缘低信号环,提示关节内局限型PVNS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近期MR成像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后的MRI表现.方法21例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在HIFU治疗前、后行腹部的轴位T1WI,轴位T2WI,冠状位SPIR,以及GD-DTPA增强后T1WI的轴位、FFE序列的冠状位扫描.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在HIFU治疗前、后的大小及信号改变.结果HIFU治疗29个癌灶,其中24个缩小(82.76%),5个增大(17.24%);在T1WI增强上26个(89.66%)出现无信号增强区,12个癌灶无增强区周围见环状强化,7个强化环内见低信号环(T1WI、T2WI、SPIR).无强化区大多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为低、等信号或高信号,SPIR序列为低、等信号或高信号,FE序列为低信号.结论HIFU治疗后,肝癌瘤灶内可出现多种MR信号改变,MR成像应成为肝癌HIFU治疗效果评估的一种无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各种MRI扫描序列比较,选择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TMD)的最佳检查方法。方法:对13例患者,采用PHILIPS公司的GyroscanIntera型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磁场强度1.5T,选择11cm双侧表面线圈,9例采用双侧对比成像,4例单侧成像,共22侧。扫描闭口矢状位的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质子密度(PDW)及各种快速梯度回波(FastFieldEcho,FFE)T1W和T2W序列;冠状位扫描T1W和张口矢状位T1W。结果:各种扫描序列均可以显示颞下颌关节(TMJ)的基本解剖结构,从对比度、空间分辨率、信噪比和扫描时间几方面评价,FFE序列在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保持了一定的信噪比,优于常规SE序列,3D/FFE序列分辨率高,对关节盘、软骨显示好,并能在任意方向多平面重建,可进行精确的体积测量。结论:FFE序列优于常规SE序列,3D/FFE序列更适合于TMJ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膝关节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MRI检查45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STIR上病灶与正常骨组织的对比度更高,MRI能有效显示不同部位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结论低场MRI能清楚的显示膝关节骨挫伤的病变特点及严重程度,MRI是检查本病的最佳方法,临床工作中注意骨挫伤的存在,将为及时的诊治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骨小梁损伤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膝关节外伤后X线检查阴性但有明显疼痛等症状的患者进行MRI扫描,分析骨小梁损伤及膝关节附属结构损伤的MRI表现。结果45例患者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MRI扫描全部发现有骨小梁损伤,T1WI及T2WI均表现为不规则片状、地图样低或稍低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清晰显示为更明显高信号影。结论MRI能准确诊断骨小梁损伤及膝关节附属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