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沟通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小儿注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交流是护患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护士的语言艺术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注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小儿注射时 ,安慰、鼓励、指导可使病儿在心理上消除恐惧感 ,积极配合。加之护士能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可大大提高小儿注射成功率。1 语言沟通在小儿注射中的作用由于环境的改变、年龄偏低等原因 ,病儿在注射时会产生陌生、恐惧的感觉 ,为此我们在小儿注射室为小儿布置适宜的环境 ,有白色、绿色、黄色、粉色的小椅子 ,有电视专门为儿童播放动画片 ,墙上挂着各种颜色并带有专科知识的图片等。而且护士一见到病儿…  相似文献   

2.
儿科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心理障碍及对策赵懿近年来,病儿及其家长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1〕,甚至出现家长拒绝新护士为病儿进行治疗护理的现象,使新护士的心理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增加了新护士工作的难度。本文分析了新护士的心理障碍原因并探讨了部分对策。1心...  相似文献   

3.
1了解病儿心理特点,取得病儿对治疗护理的积极配合作为儿科护士,应该掌握儿童的心理活动,消除患儿对医护人员恐惧的心理,在治疗操作中要轻柔、敏捷、熟练,尽量减少由于治疗给病儿带来的痛苦,并可利用讲故事、询问家庭情况等方法来分散病儿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平时应尽量多与患儿接触、玩耍,使患儿感到护士阿姨对他们的爱抚,从而消除恐惧感。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小儿普遍有希望得到别人表扬、赞美的心理,以及希望得到特殊照顾的心理需求。根据这一心理特性,我们在临床上常利用它来消除患儿对打针、服药、输液等恐惧心理。在注射、…  相似文献   

4.
住院儿童恐惧反应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责任制护理逐步被整体护理所取代的今天,心理护理已经逐渐引起了护理界的重视。恐惧反应是住院儿童突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反应与愤怒是同一心理状态,都有一种威胁性的情境产生.因此恐惧反应是病儿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不排除,则不利于病儿的身心健康,影响其治疗效果。因此护士应弄清恐惧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5.
儿童注射历来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难题,因为它不仅要面对儿童,还要面对家长。根据儿科注射室的特点,我们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与礼仪行为规范培训及教育,引导护士换位思考,与病儿的家长加强语言上的交流与沟通,以端庄的仪表服务于病儿。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如今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由传统的功能性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心理护理已经逐渐引起了护理界的重视.恐惧反应是住院儿童突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反应与愤怒是同一心理状态,都有一种威胁性的情境产生,因此恐惧反应是病儿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不排除,则不利于病儿的身心健康,影响其治疗效果.因此护士应弄清恐惧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7.
心理护理在儿童咽喉注射疗法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德好 《吉林医学》2006,27(6):626-62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儿童咽喉注射疗法的重要性。方法:对463例儿童进行咽喉注射,分析不同因素造成的婴儿心理特点,包括社会因素、年龄因素和气质因素,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患儿主动配合的384例,其中65例是以前患病在医院多次拒绝注射疗法而此次顺利进行的,成功率达96.9%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讨论:儿童咽喉注射成功与失败,除了护士的操作技术之外,还与心理护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开展得越来越普遍。广大护理人员一致认识到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应用心理学的方法与患者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解决患者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每个护士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浅谈在整体护理中儿科护士的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体护理是以科学的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核心 ,对病儿实施全方位的身心整体护理。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 ,担当多元化的角色。本文就整体护理过程中儿科护士所扮演的角色浅谈如下。1 为病儿直接提供护理的角色儿童患病后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惶惑不安和反抗心理 ,通过护理查体 ,入院介绍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针对不同年龄病儿的特点提供不同的护理。(1)婴儿对周围环境的改变反应轻 ,给予病儿爱抚 ,指导母乳喂养 ,为避免坠床 ,加床挡 ,以保证其安全。(2 )幼儿住院会感到恐惧、孤独 ,而表现为反抗哭叫。为病儿创造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实行人性化的管理,进行人性化操作,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营造一个人性化的环境。结果人性化护理转变了护士的服务理念,拓宽了服务内涵,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达到98%以上。结论人性化护理使老年患者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状态。说明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早已认识到良好的护理理论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要求全面的解决病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特别是对无陪伴的新生儿患儿,因为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对他们密切接触的护士更需要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护理道德,必须细致地观察病儿的病情变化,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全心全意为病儿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解决ALSS治疗前患者心理问题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行ALSS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结果:循证护理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患者的心理问题,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改变了以护士凭经验和感觉为主的工作习惯和行为,促进了护士主动寻找科学证据的意识,不仅锻炼了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而且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论:应用循证护理,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认知行为干预和社会支持等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大大提高其对护理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王悦 《中外医疗》2012,31(7):169-169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护士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和纠纷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士工作量大、繁琐,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要求高,常常因为治疗中的不良后果和疾病认识上发生分歧而对护士进行投诉甚至过激行为的伤害,导致护士心理严重失衡。因此,重视护士的心理状态,保证其在心理健康、积极的情况下进行护理,有效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和工作质量,主动改善护患关系,避免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4.
语言护理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梅  戴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553-553
随着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医疗事故条例》的实施以及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与病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是心理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语言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效应方面,有益的语言促使患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反之,会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影响治疗。只有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本文结合门诊实际工作浅谈语言在心理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护士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时要适当地微笑,而不是僵硬机械地对话。病人和家属对护士的语言非常敏感,优美亲切的语言与富…  相似文献   

15.
张琦 《中外医疗》2012,31(8):131-131
目的通过改良式多功能治疗车在骨伤科优质护理病房中的应用从而改变护士工作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方法 2011年初我科将治疗车改进后放于病区走廊,护士应用治疗、护理、办公、书写为一体的多功能治疗车作为"流动护士站",并配合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实行床边工作制。结果多功能治疗车应用后护理服务主动及时,提高了患者住院满意率,同时护士劳动强度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观察病情及时准确,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结论多功能治疗车作为"流动护士站"是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必备护理用具,为护士日常进行护理工作提供了便捷、高效、主动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胡滨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134-135
急诊护理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急诊护士在急救护理工作中主动细致、热情地服务,重视对患者心理、情感的方面的护理,使患者减轻了因突发疾病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的心理,使患者和家属对医务人员感受到亲切感、温馨感和信赖感,从而保证急救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急诊护理管理中一切要从急诊患者的需要出发,树立"以患者为中心"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完善急诊护理管理机制,实施人性化服务。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充分调动了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护理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0年1—12月收治的186例首次使用留置针静脉穿刺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病儿履行静脉穿刺操作前的告知义务,实验组病儿除履行静脉穿刺操作前的告知义务外,进一步为家长讲解留置针的特点与优点,穿刺的方法,家长在穿刺过程中的有效配合方法,比较两组病儿家长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75,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轻病儿痛苦,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及家长对儿科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治疗是儿科门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为使护士在对静脉输液病儿的护理中提高准确性 ,减少盲目性 ,切实为病儿提供优质服务 ,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病儿及其家属进行了临床和心理方面的调查 ,以期使病儿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1 临床资料1 .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本院儿科门诊 2 0 0 0年 6~ 1 1月行输液治疗的病儿及其家属共 372例 ,其中男 2 0 7例 ,女 1 65例。被调查陪护人的文化程度 :大学及以上 1 0 2例 ,大专 31例 ,中专 64例 ,高中及以下 1 33例 ;被调查病儿 42例 ,年龄均在 8岁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士在护理纠纷中的心理压力。方法抽取24例护理纠纷进行分析,观察护士的心理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结果通过针对护士心理问题,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够确保护士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针对护士心理压力,实施有效科学的护理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改善护士的不良心理,进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适合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病儿对护士的愤怒;父母的倾向可以变为儿童的倾向,如不要某护士阿姨打针等等。在临床,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家长的恐惧感、悲哀感、焦虑感等与患儿的这些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又使家长有一些患儿没有的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