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CHD的危险因素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如脂蛋白(a)、胆红素、尿酸相继提出并被予以重视,CHD危险因素更加趋于复杂化。我们分析比较了CHD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脂蛋白(a)、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旨在探讨其水平变化在预测评估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02年至2004年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患者,对照组为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所有研究对象禁食12~16h于次晨空腹抽取静脉血,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胆红素测定采用钒酸盐法,尿酸测定采用酶比色法。观察CHD组和对照组血清中胆红素和尿酸的变化规律。结果CHD患者血清中的胆红素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CHD组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男性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偏低和尿酸水平升高都是CHD的危险因素,动态检测血清胆红素和尿酸的水平对CH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清尿酸、胆红素和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与胆红素(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CHD)发生的关系。方法符合条件并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12例冠心病(CHD)患者为冠心病组,正常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空腹抽血检测两组的血清UA与TBIL、DBIL及血浆Fib浓度,应用公式计算出IBIL浓度,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UA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Fib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BIL、IBIL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DBIL变化不明显。结论血清尿酸(UA)与胆红素(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同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血清尿酸 胆红素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胆红素(BI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CHD发生的关系。方法符合条件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12例CHD患者为冠心病组,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空腹抽血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UA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血浆Fib浓度,应用公式计算出间接胆红素(IBIL)浓度,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UA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IBIL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BIL变化不明显。结论血清UA、BIL及Fib与CHD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中脂蛋白(a)[Lp(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70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者的血清脂蛋白(a)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脂蛋白(a)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且血清脂蛋白(a)的浓度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血清脂蛋白(a)的浓度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周培芳  周焰  陶箭 《检验医学》2000,15(3):135-136
测定98例冠心病(CHD)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NO及Lp(a)浓度,了解不同临床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脂蛋白(a)[Lp(a)]浓度变化.结果CHD患者血清NO异常率为75.5%,而Lp(a)的异常率68.4%.说明CHD患者血清NO水平下降,Lp(a)浓度升高,二者都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参与CHD的发生.联合检测血清NO和Lp(a)浓度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的筛选及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6例CHD患者及5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LP(a)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D患者血清LP(a)水平(187.98±172.56)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0.91±78.8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P(a)水平越高,CHD的发病率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0.01)。结论 LP(a)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清LP(a)水平和CHD的发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尽早发现,快速、准确地判断CHD的发生是降低CHD患者致残率、病死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高Hcy血症和高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血症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1-2]。我们拟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脂蛋白Lp(a)、载脂蛋白(ApoA1、ApoB、ApoE)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在该院随机选取137例健康者及148例冠心病患者,并对血清脂蛋白Lp(a)、载脂蛋白(ApoA1、ApoB、Apo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脂蛋白Lp(a)、载脂蛋白Apo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而年龄、性别,ApoA1、ApoB、ApoA1/ApoB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Lp(a)、ApoE、hs-CRP是CH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CHD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与血清胆红素、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关系。方法观察27例CHD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同时观察30例健康体检组血清胆红素、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均降低,而UA和hs-CRP浓度均高于正常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子,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娟 《临床医学》1999,19(9):35-36
近年来发现,脂蛋白(a)[LP(a)]不但是冠心病(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而且与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为此,作者通过观察LP(a)水平的高低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CHD辅助诊断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c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有许多学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得出,血浆纤维蛋白原盒血清脂蛋白(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探讨这三者在冠心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冠心病的相关性,我们进行了初步统计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CH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14例CHD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者资料,检测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和血脂等指标,记录年龄、性别、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 与非CHD组比较,年龄、性别、血压、FPG、血脂(TC、TG、LDL-C和HDL-C)、BMI、SUA在CHD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糖尿病、高血压、CHD家族史为CI-I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TG≥1.7 mmol/L、BMI、SUA≥416 μmol/L在单纯CHD组和CHD-MS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A水平是CHD发病的危险因素;但不构成独立危险因素;有代谢综合征的CHD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更易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142例CHD患者为研究组,按是否含有危险因素分为不含危险因素CHD组和含危险因素CHD组。另外选取同期58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各组SF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Lp-PLA2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含危险因素CHD组和含危险因素CHD组SF和Lp-PLA2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相关分析显示,不含危险因素CHD组和含危险因素CHD组SF和Lp-PLA2均无相关性(r分别为0.055、0.067,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F和Lp-PLA2与CHD独立相关(OR分别为1.898、1.921,P0.05)。不含危险因素CHD组和含危险因素CHD组SF和Lp-PLA2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469、4.167,P0.05)。结论 SF和Lp-PLA2可作为CHD的风险因素评估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预测CHD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浓度胆红素(Bil)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CHD患者和60名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HD组血清TBil和DBil浓度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Bil降低是CHD的又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血尿酸含量升高是冠心病(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还是其他CHD危险因素的一个伴随指标,目前并不十分明确,许多学者的意见也不一致。本研究主要将冠脉病变积分对尿酸及CHD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分析,初步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秀英  张锴 《临床荟萃》1997,12(21):983-984
冠心病(Coromary Heart Disease, CHD)是现代社会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高血脂是冠心病的重要易患因素。为探讨脂蛋白(a)[Lp(a)]水平与CHD的关系,我们对50例冠心病患者Lp(a)及血脂、载脂蛋白进行检测,试图了解CHD患者脂代谢的特点及Lp(a)与血脂、载脂蛋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载脂蛋白E(apo E)及脂蛋白(a)[Lp(a)]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与CHD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229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16例,以健康体检者102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apo E及Lp(a)水平,同时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CHD患者分为NYHAⅠ~Ⅳ级。CHD危险因素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CHD患者中UAP组、SAP组、AMI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AP组血清apo 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血清Lp(a)及apo E水平逐渐升高,但NYHAⅠ、Ⅱ级间血清apo 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YHAⅢ、Ⅳ级间血清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NYHA分级间血清Lp(a)及apo E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 E及Lp(a)均是CH D的独立危险因素[apo E:比值比(OR)=10.780,95%可信区间(CI)1.437~80.830;Lp(a):OR=4.930,95%CI 1.699~14.280]。结论 CHD患者存在脂类代谢紊乱,并与心功能下降有关。apo E及Lp(a)可能参与了CHD的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在冠心病(CHD)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HD患者183例,非CHD患者16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对待检血清样品进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Lp(a)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D发病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灵敏度及特异度。应用摩尔浓度(nmol/L)替代常规使用的质量浓度(mg/dL)来表达Lp(a)水平。结果 CHD组与非CHD组患者的HDL-C、TG、apoA-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LDL-C、TC、apoB均明显低于非CHD组,而Lp(a)水平明显高于非C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p(a)诊断CHD的cut off值为30.8nmol/L,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0.7%、71.2%。血清Lp(a)水平高于30.8nmol/L者CHD患病率明显高于Lp(a)水平低于30.8nmol/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a)升高是发生CHD的危险因素,与血清中其他常用指标相比,Lp(a)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对CHD患者PCI术后冠脉再狭窄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79例PCI术后1年行冠脉造影术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冠脉造影显示是否出现再狭窄将其分为观察组(n=34,PCI术后1年冠脉出现再狭窄)和对照组(n=145,PCI术后1年冠脉未出现再狭窄).记录患者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D-D)、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支架数量.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冠脉造影患者冠脉再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FPG、TC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TBIL、DBIL、I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支架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高血糖、高总胆固醇,低血清TBIL、DBIL、IBIL水平,支架直径小为CHD患者PCI术后1年冠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血清TBIL、DBIL、IBIL水平为CHD患者PCI术后1年冠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CI术后检测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对预测CHD患者冠脉再狭窄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