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在缺氧应激状态下免疫学状态的变化,指导临床抢救和判断预后.方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M和C3,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伞采用ELISA法检测IL-2、SIL-2R、IL-6、TNF-α和IFN-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β-EP.结果 实验组IgM和C3、CD3+、CD4+、CD4+/CD8+及IL-2、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CD8+利SIL-2R、TNF-α、IFN-γ、β-EP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且β-EP与IFN-γ、SIL-2R正相关(γ分别为0.893,0.729,P分别<0.01,<0.01);与IL-2、CD3+、CD4+负相关(r分别为 -0.552,-0.816,-0.710,P分别<0.05,<0.01,<0.01).结论 窒息缺氧导致新生儿免疫功能呈抑制状态,IgM和C3,CD3+、CD4+、CD8+ T淋巴细胞,IL-2、SIL-2R、IL-6、TNF-α、IFN-γ、β-EP等免疫学指标,为临床医生判断窒息新生儿预后好坏提供一个有综合价值的依据,指导临床进行免疫学治疗,减少应激反应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氩氦刀治疗小鼠肺腺癌后,在瘤体周围注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否可提高冷冻免疫效应。方法 38只T739荷瘤小鼠(LA795肺腺癌,瘤体位于右后肢皮下,直径7±0.5mm)随机分成2组(19只/组)。实验组:双循环氩氦冷冻消融后于瘤周注射DCs;对照组:双循环氩氦冷冻消融。术后第3、7、14d脱颈处死小鼠,眼眶采血(3只/组/时间点),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细胞因子IL-12,IFN-γ,IL-4,IL-10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CD8+T细胞比例;每组10只小鼠用于观察生存时间。结果实验组在各时间点IL-12、IFN-γ浓度均高于对照组,IL-4、IL-10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CD4+T细胞比例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冷冻治疗组,CD8+T细胞在术后第7、14d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d,实验组CD8+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氦冷冻消融术后在瘤周注射DCs可显著提高冷冻治疗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脐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脐血中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为脐血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物抗白血病反应(GVL)及免疫功能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荧光抗体直接标记淋巴细胞分化抗原,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用微量全血法进行单细胞内的细胞因子检测从而判断脐血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4)的能力;用植物血凝素(PHA)作为刺激剂,观察T淋巴细胞CD25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脐血T淋巴细胞CD4+/CD8+为1.93±0.91,较成人高(P<0.01),CD8+细胞百分比低于成人外周血(P<0.01),而且90%以上T淋巴细胞表达初始型CD45RA,显著高于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0.01);CD25、CD28、HLA-DR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脐血CD4+、CD8+细胞分泌IFN-γ、IL-4的水平显著低于成人T淋巴细胞(P<0.01).脐血T淋巴细胞经PHA刺激可以活化,但活化的时相与成人略有不同.结论脐血淋巴细胞各细胞亚群的构成比例及发育成熟度与成人均不相同,脐血CD4+CD8+淋巴细胞中,以代表初始型、未接触抗原刺激的CD45RA+细胞为主,而且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低下,可能是脐血移植后急、慢GVHD发生率低、强度弱的原因之一.脐血淋巴细胞经适当刺激可以活化,有望用于过继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在C57BL/6小鼠中建立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动物模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方法 20只雌性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polyI:C 5 ms/kg腹腔注射模型组小鼠,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无菌PBS,每周注射2次,16周后处死,然后进行肝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2组小鼠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性T淋巴细胞(NKT)所占比例;ELISA法测定血清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 polyI:C注射16周后建立了符合PBC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动物模型:汇管区炎性浸润、血清AMA阳性、血清ALP水平升高;模型组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为(25.45±1.12)%,对照组为(26.72±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4,P>0.05),模型组小鼠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18.3±0.91)%,对照组为(17.8±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6,P>0.05);而模型组小鼠外周血NKT淋巴细胞比例为(11.56±5.09)%,对照组为(1.26 ±0.53)%,模型组高于对照组(t=9.504,P<0.01),同时模型组小鼠血清IL-4含量为(22.19±2.31)ps/ml,对照组为(8.72±0.87)p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6,P<0.01),模型组小鼠血清IFN-γ的含量为(3.34±0.76)ns/ml,对照组为(1.14±0.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1,P<0.01).结论 polyI:C诱导的PBC动物模型外周血NK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同时细胞因子IL-4及IFN-γ含量显著升高;NKT淋巴细胞可能在PBC模型及PBC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 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研究组)及同期本院体检的3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研究组、对照组免疫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变化,依据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预后情况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比较两组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后与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CD3~+、CD4~+、CD4~+/CD8~+低于治疗后及对照组,CD8~+、IL-8、IFN-γ、TNF-α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CD8~+、IL-8、IFN-γ、TNF-α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CD3~+、CD4~+、CD4~+/CD8~+高于未缓解组,CD8~+、IL-8、IFN-γ、TNF-α低于未缓解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后与CD3~+、CD4~+呈正相关(P0.05),与CD8~+、IL-8、IFN-γ、TNF-α呈负相关(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后可有效调节其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且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IL-8、IFN-γ、TNF-α水平变化与其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IL-12诱导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与常规用IL-2诱导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力、增殖能力、细胞因子和细胞表型的改变.方法将2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癌瘤进行体外分离,分别用常规含IL-2的培养液和含IL-12的培养液以及IL-12+IL-2的培养液培养,诱导TIL的生长.培养10~14d测定细胞杀伤率、细胞因子、增殖能力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56的表达.结果①IL-12+IL-2组和单用IL-12组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杀伤率比IL-2组明显增高(P<0.001;P<0.01),均具有极显著差异;②IL-12+IL-2组较IL-2组表达CD+3、CD+4、CD+8明显升高(P<0.01);CD+56增多不明显,无显著差异(P>0.05).③IL-12+IL-2组比IL-2组扩增能力明显增强(P<0.05).④IL-12+IL-2组或IL-12组较IL-2组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介素12作为诱导剂诱导肝癌TIL可明显增强TIL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且增殖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感染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在重症感染时使用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方法 体外用不同浓度的免疫球蛋白(低浓度0.2%和高浓度2%)同重症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改变,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液中淋巴细胞分泌IL-2,IL-4,TNF-α和LFN-γ,的水平.结果 重症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低浓度免疫球蛋白共培养前后CD3+、CD25+、CD3+CD25+、CD4+、CD28+、CD4+CD28+、CD95+、CD152+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培养后培养液中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IL-4,TNF-α水平减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高浓度免疫球蛋白共培养后CD152+淋巴细胞计数增高有明显差异(P<0.05),其他CD亚群改变不明显(P>0.05);淋巴细胞分泌IL-2,IL-4,TNF-α和IFN-γ水平减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低浓度免疫球蛋白对严重全身感染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较小.高浓度免疫球蛋白通过影响CD152+,影响严重全身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提示高浓度免疫球蛋白在重症感染中应用一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可能有抑制或阻断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避免严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对女性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患者T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未经治疗的60例女性PBC患者为研究组,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的52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ERα基因1号内含子PvuⅡ和Xb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外周血CD+、CD8+、CD4+CD25+、CD4+CD28-T淋巴细胞.RT-PCR方法 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IL-2、IFN-γ、IL-4、IL-6、IL-10 mRNA的表达.结果 女性PBC患者的ERot基因PvuⅡ酶切基因亚型中P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p基因亚型的阳性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XbaⅠ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女性PBC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的XxPp和xxPp基因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BC患者ppxx基因型的阳性率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PBC患者的其他ERα基因型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的T淋巴细胞中CD+T淋巴细胞比例增高(P<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5).PBC患者CD4+CD25+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CD4+CD28-T细胞比例则明显升高(P<0.05).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IL-2和IFN-γ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4和IL-10 mRNA表达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vuⅡ基因的Pp基因型是女性PBC的遗传易感基因型,P等位基因是易感基因.PBC患者外周血以Thl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占优势.ERα基因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易感背景影响PBC患者体内T细胞亚群的偏移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HMGB1、IFN-γ、IL-4和CD4~+T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确诊为ITP的患者25例,同时选取健康人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浆HMGB1、IFN-γ和IL-4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ITP组治疗前血浆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259,P0.01),治疗后降低至接近对照组(t=1.267,P0.05);ITP组治疗前、后血浆IFN-γ检测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ITP组治疗前血浆IL-4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t=5.708,P0.01),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t=2.107,P=0.01);ITP组治疗前血浆IFN-γ/IL-4比值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t=5.436,P0.01),治疗后显著降低且略低于对照组;ITP组治疗前后TLR4表达均非常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TP患者HMGB1水平与CD3~+的含量呈正比(r=0.824,P0.01),与CD4~+的含量无明显关系(r=0.074,P0.05),与CD8~+的含量呈正比(r=0.844,P0.01),与IL-4的含量呈正比(r=0.784,P0.01),与IFN-γ的含量呈反比(r=-0.814,P0.01),与IFN-γ/IL-4比值呈反比(r=-0.887,P0.01),与TLR4表达水平呈正比(r=0.772,P0.01)。结论:ITP患者HMGB1和TLR4的表达水平较高,临床治疗可以通过靶向控制其表达,以缓解病情并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3~+、CD4~+、CD8~+、CD8~+CD28~-及血清免疫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22、IL-8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结直肠癌(CRC)患者、54例慢性肠炎患者及36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作为肠癌组、良性组、健康组。测定各组受试者外周血NK细胞、CD3~+、CD4~+、CD8~+、CD8~+CD28-含量及血清TNF-α、IL-2、IFN-γ、IL-22、IL-8水平。采用单因素ANOVA法分析3组受试者免疫相关指标,同时选择非参数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分析CRC患者免疫相关因子表达与病理分期间相关性。结果 3组受试者外周血NK细胞、CD3~+、CD4~+、CD8~+、CD8~+CD28~-含量及血清TNF-α、IL-2、IFN-γ、IL-22、IL-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健康组相比,良性组和肠癌组患者外周血CD8~+、CD8~+CD28~-含量及血清TNF-α、IL-22、IL-8水平均显著上升,而外周血NK细胞、CD3~+、CD4~+含量及血清IL-2、IFN-γ水平显著下降(P 0. 05);与良性组相比,肠癌组TNF-α、IL-22、IL-8水平及外周血CD8~+、CD8~+CD28~-含量显著上升,血清IL-2、IFN-γ水平及外周血NK细胞、CD3~+、CD4~+含量显著下降(P 0. 05)。不同临床分期CRC患者血清TNF-α、IL-2、IFN-γ、IL-22、IL-8水平及外周血NK细胞、CD3~+、CD4~+、CD8~+、CD8~+CD28~-含量差异显著(P 0. 05),从TNMⅠ期到TNMⅣ期,患者血清TNF-α、IL-22、IL-8水平及外周血CD8~+、CD8~+CD28~-含量呈显著升高趋势,IL-2、IFN-γ水平及外周血NK细胞、CD3~+、CD4~+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免疫相关因子TNF-α、IL-2、IFN-γ、IL-22、IL-8及外周血免疫细胞在CRC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作为反映CRC进展及评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平衡变化在R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40例RA患者和8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功能亚型Th1、Th2的代表细胞因子γ-IFN、IL-4进行检测.结果 RA患者外周血CD8+含量活动期较缓解期下降(P<0.05),且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1),而CD3+CD4+的含量在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外周血γ-IFN水平活动期较缓解期明显升高(P<0.01),且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而IL-4水平明显降低(P<0.01);γ-IFM/IL-4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Th1/Th2平衡改变与疾病活动程度有关,处于活动期Th1反应增强,缓解期Th1/Th2趋于平衡.通过调节Th1/Th2介导的平衡,有可能抑制和改善RA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及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TGF-β1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均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随时间的延长、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72 h,均能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活化标志CD69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均能明显上调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比例(P<0.01);均能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GF-β1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并抑制IFN-γ、IL-2的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华蟾素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坯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炎症指标[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69.81%)高于对照组(4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EA、CA125、CYFRA21-1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FN-γ、TNF-α水平均降低,IL-2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IFN-γ、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均升高,CD8+均降低,且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效果良好,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炎症因子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邓丽  黄燕  黄玲玲  苏俊友  覃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6):2273-2276,228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在孕期补充维生素D_3对其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该院收治的孕周为24~28周的60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合理控制饮食、运动和胰岛素降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补充维生素D3400U/d,为期14d。同时选取30例健康孕妇作为健康组。常规血生化检测各组孕妇空腹血糖(FBG),使用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IL-10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3~+、CD4~+、CD8~+、CD4~+/CD8+、Th1、Th2、Th1/Th2的细胞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5(OH)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充维生素D3后,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而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Th1、Th1/Th2细胞比例均低于同组治疗前,Th2细胞数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NF-α、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血清IL-4、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患者补充维生素D_3可有效调节CD4~+/CD8~+T淋巴细胞及Th1和Th2细胞比例,维持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防止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D4+T细胞及其前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①采用PCR-RFLP法检测170例胃癌患者及110例健康对照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β+252、白细胞介素(IL)-10启动子-1082和IL4内含子3基因多态性.②流式细胞术检测63例胃癌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T细胞亚群和共刺激分子CD28.结果 ①非贲门胃癌组TNF-β+252*A等位基因频率和IL-10启动子-1082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IL-4内含子3基因多态性与非贲门癌患者无明显相关(P>0.05).贲门癌组IL-4内含子3 RP2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RP1基因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②胃癌组外周血总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或0.05);CD28表达率胃癌组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术后1周总T细胞和CD4+T细胞明显上升(P<0.05).CD28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CD4+T细胞亚群异常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TNF-β+252*A等位基因和IL-10启动子-1082A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易感基因,IL-4内含子3-RP2等位基因与贲门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联合树突状细胞(DC)瘤苗免疫治疗小鼠乳腺癌的疗效并探讨其免疫学机制。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BALB/c小鼠分为模型组、微波消融组、DC瘤苗免疫组及联合治疗组。将上述小鼠制成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微波消融组于荷瘤14d时给予微波消融治疗,DC瘤苗免疫组于荷瘤7d时给予DC瘤苗免疫,联合治疗组分别于上述时间点给予DC瘤苗免疫及微波消融治疗。观察各组小鼠存活、肿瘤生长及肺转移情况;于微波消融处理完后第14天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中CD3+、CD4+  T细胞比例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 结果联合治疗组小鼠存活时间[(56.4±4.3)d]、肿瘤面积[(67.3±6.1)mm2]及肺转移指数(0.6±0.4)均明显优于微波消融组及DC瘤苗免疫组(P<0.05);联合治疗组脾细胞中CD3+ T细胞比例[(27.8±10.3)%]、CD4+ T细胞比例[(16.7±8.3)%]均较微波消融组及DC瘤苗免疫组明显增加(P<0.05);另外联合治疗组血清中IFN-γ浓度[(41.8±22.9)pg/ml]较微波消融组及DC瘤苗免疫组显著升高(P<0.05),而IL-4浓度[(15.4±6.4)pg/ml]则较微波消融组及DC瘤苗免疫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联合采用微波消融及DC瘤苗免疫治疗乳腺癌小鼠具有协同作用,与单纯微波消融或DC瘤苗免疫比较,该联合疗法能进一步抑制实验小鼠乳腺癌肿瘤生长,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增强小鼠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中TCRαβ~+CD3~+CD4~-CD8~-T细胞即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double negative regulatory T cells,DN Tregs)的表达水平及功能,并探讨DN Tregs在SLE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TCRαβ~+细胞中DN Tregs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SILE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中IFN-γ,TNF-α,IL-6和IL-17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DN Tregs与各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组DN Tregs占TCRαβ~+细胞的比例升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1),SLE患者血浆中IFN-γ,TNF-α和L-6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824,2.085,2.304,均P0.05)。DN Tregs的水平与IFN-γ的含量呈正相关(r=0.52,P=0.02),而与TNF-α,IL-6的含量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7和0.16,P值分别为0.47和0.49)。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DN Tregs细胞比例显著上升,DN Tregs细胞可能在SLE发病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55 (miRNA-155)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的调控作用,从而阐明miRNA-155在UAP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住院的UAP患者21例,同时以疑似不典型冠心病症状而冠脉造影正常的住院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miRNA-155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表达水平。免疫磁珠法分选10例UAP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将分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miRNA-155组和miRNA-155抑制物组。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干预后,流式细胞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数量,实时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FN-γ受体α(interferon gamma receptor alpha,IFN-γRα)、T细胞表达T盒(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protein 3,GATA-3)的mRNA及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IFN-γ、IL-4的表达。结果 UAP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miRNA-155与血清IFN-γ表达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miRNA-155的表达与血清IFN-γ呈显著正相关(r=0.842,P<0.01)。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培养CD4 +T淋巴细胞miRNA-155组Th1数量、T-bet mRNA及蛋白、培养液上清IFN-γ表达显著增加,IFN-γRα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Th2数量、GATA-3、IFN-γRα的mRNA、GATA-3蛋白表达及培养液上清IL-4无明显改变(均P>0.05);miRNA-155抑制物可有效地阻断miRNA-155的上述作用。结论 miRNA-155主要通过影响Th1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参与对CD4 +T淋巴细胞的调控,在UA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对妊娠期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孕妇10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ELISA检测γ干扰素(IFN-γ),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分析和比较两组孕妇的NK细胞活性及血糖、血脂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NK细胞数量、CD4 +/CD3+、CD4 +/CD8+和CD56++CD4 +/CD3+水平均降低(P均<0.01);CD8 +/CD3+、CD19 +/CD3+、CD18 +/CD8+水平均升高(P均<0.01);CD28 +/CD8+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IL-2水平降低(P<0.01),IL-6水平升高(P<0.01),IFN-γ水平降低(P<0.01).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以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NK细胞数量与TG(r=-0.603)、TC(r=-0.541)、LDL-C(r=-0.498)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HDL-C水平(r=0.537)呈正相关(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NK细胞数量减少、活性降低,可能通过改变不同表型细胞的含量参与免疫反应,引发其调节血脂能力降低,影响妊娠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单个核细胞(PBMC)唾液酸黏附素(Siglec-1)在刺激白细胞分化抗原(CD)4+和CD8+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用磁珠分离长征医院1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32名健康对照者CD14阳性PBMC后,用不同浓度α-干扰素(IFN-α,0、2、5、10 ng/ml)刺激Siglec-1高表达,或用小干扰RNA或抗Siglec-1单抗靶向抑制Siglec-1表达,再与1名第三方健康献血者CD4 +/CD8+T淋巴细胞共培养5d.然后,将实验分为11组:健康人CD14(1组),健康人CD14+ IFN-α5 ng/ml(2组),健康人CD14+ IFN-Ω 5 ng/ml+ anti-Siglec-1 2 μg/ml(3组),ACS CD14(4组),ACS CD14+ siRNA干扰对照组(Mock,5组),ACS CD14+ siRNA 679 40 nmol/L(6组),ACS CD14+ anti-Siglec-1 2μg/ml(7组),SACD14(8组),SA CD14+ Mock(9组),SA CD14+ siRNA 679 40 nmol/L(10组),SA CD14+ anti-Siglec-12 μg/ml(11组);每组测定10份标本.用CCK-8活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共培养T淋巴细胞增殖,用ELISA检测共培养T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2、IL-10、IL-12、γ干扰素(IFN-γ).测定各组PBMC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计量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靶向阻断Siglec-1后(6组),PBMC刺激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PBMC刺激CD4+T淋巴细胞分泌IL-2、IL-12、IFN-γ分别为67.00(62.50~ 87.30)、0.86(0 ~1.63)、47.82(37.60 ~ 56.67) pg/ml,且分泌能力减弱;IL-10为56.00(46.25 ~67.40) pg/ml,且分泌能力增强;未处理组(4组)上述细胞因子分别为213.70(187.50 ~ 275.30)、6.87 (4.90 ~8.93)、114.90(89.50~167.40)、21.08(15.70~33.20) p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8.50、17.00、8.50、87.50,P均<0.05).当健康对照组单核细胞经IFN-α刺激上调Siglec-1表达后(2组),刺激CD4+T淋巴细胞分泌IL-2、IL-12、IFN-γ分别为220.44(174.30 ~ 312.30)、7.90 (6.540 ~10.40)、143.75(78.20~210.00) pg/ml,且能力增强;IL-10为21.95(16.30 ~25.00) pg/ml,而能力减弱,与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89.50、98.00、100.00、0,P均<0.05).抑制或增强Siglec-1对CD8+T淋巴细胞分泌的上述细胞因子无影响(P均>0.05).结论 IFN-α可刺激Siglec-1表达增加,Siglec-1可通过促进CD4+/CD8+T淋巴细胞增殖或CD4+T淋巴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参与AS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