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椎体骨骼大小对骨密度(BMD)和诊断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采用QDR-4500A型扇形束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量1081例年龄42-96岁健康绝经妇女腰椎妇女腰椎正位投射骨面积(BA)、骨矿含量(BMC)、面积骨密度(ABMD)及腰椎侧位面积骨密度和体积骨密度(VBMD)。结果:BA与骨矿含量(r=0.606)和面积骨密度(r=0.270,P=0.000)呈正相关,与体积骨密度相关无显著性意义(r=-0.055,P=0.101).BA每增加1cm^2,骨矿含量和面积骨密度分别相应增加6.29%和1.28%。大BA组与中等BA组及中等BA组与小BA组比较,妇女的身高、体重、骨矿含量、面积骨密度和OP检出率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00)。腰椎正位和侧位的OP检出率,大BA组分别为24.9%和39.9%,中等BA组分别为36.4%和54.5%,小BA组分别为55.2%和70.9%。各组之间体积骨密度的OP检出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骨骼大小和骨密度的主要因素为身高和体重。结论:绝经后妇女腰椎较大者面积骨密度较高和OP检出率较低,椎体较小者面积骨密度较低和OP检出率较高。腰椎体积骨密度不随骨骼大小而改变。腰椎侧位骨密度检测是诊断OP的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2.
黄红  周仲佑  杨建  苏敏 《临床医学》2012,32(7):29-31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老年人骨密度(BMD)现状,为广东粤西沿海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采用美国Hologic QDR 4500A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480例老年人的腰椎及髋部进行测量及分析。②按年龄、性别输入数据,以5岁为1个年龄组,分别计算骨密度。结果①60、70、80岁男性第2~4腰椎BMD分别为0.932、0.870、0.739,女性分别为0.831、0.707、0.647。②60、70、80岁男性Neck和Ward’s区BMD分别为0.752和0.683、0.734和0.650、0.671和0.593;女性分别为0.724和0.650、0.617和0.568、0.556和0.482。③60、70、80岁骨质疏松患病率男性为15.1%、28.9%和25.0%,女性为24.0%、47.5%和62.5%,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湛江地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性腰椎和髋骨的骨密度逐渐下降。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同龄女性组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组。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羊已逐渐成为骨质疏松研究中很有前途的动物模型。目的: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羊股部骨折断端及全部骨密度,探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过程中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方法:对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自带的Lunar腰椎模型扫描10次/d,确定机器准确度,再连续扫描25d,根据所测数据建立Shewhart控制图。选取3只羊中5根股骨进行7次重复扫描,采用骨密度仪自带的小动物分析软件分析羊股部骨折断端的骨密度、全部的骨密度,计算其精密度。另外选取4只羊8根股骨,用2种钢板对骨折断端固定,分析骨密度及骨矿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准确度为-1.0%,离体羊股部骨折断端及全部的骨密度测量精密度为0.005~0.537g/cm2。股骨全部骨和骨折断端密度的短期精密度分别为0.8%和1.5%,股骨全部和骨折断端骨矿物含量的短期精密度为0.9%和7.5%。不同钢板固定后的羊股骨骨密度、骨矿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能准确测量离体羊股骨的骨密度,但在骨折断端骨矿含量精密度分析有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年龄变化规律,确定达到峰值骨量年龄段和各年龄段骨密度平均值,了解与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相关的因素.方法:①调查于2004-03/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完成,对1 631名健康人群进行测试,男817名,女814名,年龄20~89岁.②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MD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受试者进行L2~4椎体正位、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受试者年龄20~89岁,每5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成14组.记录:2~4正位椎体、股骨近端骨密度值.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多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①正常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均在25~29岁.随着年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逐渐降低,但腰椎骨密度在75岁以后有反弹现象.②正常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在35~39岁,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随着年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开始下降,55~59岁为女性骨量丢失加速期(P<0.01).③哈尔滨地区各部位骨峰值稍低于北京地区,但高于广州、昆明地区.哈尔滨地区男性与女性腰椎骨峰值差异不明显(P>0.05),股骨近端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P<0.01).④身高、体质量与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172~0.419,P<0.01).⑤L2~4椎体:男性下降12.1%,女性下降24.1%;股骨Ward三角区:男性下降41.6%,女性下降49.8%.结论:①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出现在35~39岁,股骨近端在25~29岁.②哈尔滨地区男性股骨近端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③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稍低于北京地区,但高于广州、昆明地区.④哈尔滨地区健康男性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腰椎骨密度在75岁以后有反弹现象,女性在55~59岁是骨量丢失的加速期.⑤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均与体质量和身高有关.⑥利用股骨Ward三角区评价骨密度状况比L2~4椎体骨密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骨质疏松是多基因调控疾病,峰值骨量达到和骨量丢失均受遗传因素影响。观察山东半岛地区汉族人群降钙素受体Alu-Ⅰ基因多态性各基因型频率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因素。 方法:试验于2005—06/2007—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试验对象:选取332名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人群,纳入标准:健康门诊查体人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患者:患者对试验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各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骨代谢相关疾病史;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等。其中骨质疏松合并骨折75例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余257例经过骨密度测定确定骨量,按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密度测定值比同性别峰值骨密度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分为骨量正常组(n=201)及骨质疏松组(n=56)。②试验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测定257名山东半岛汉族成年人和75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降钙素受体基因型,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颈、粗隆间、Ward’s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结果:纳入受试者332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本试验人群降钙素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x^2=0.47,P=0.493)。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CC型占89.5%,CT型占10,5%,TT型占0%。②年龄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值之间呈负相关(P〈0.01),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值之间呈正相关(P〈0.01),在将年龄和体质量指数进行校正后发现女性CC基因型较CT基因型在ward’s三角区有较高的骨密度(P〈0.05),骨量正常组各基因型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山东半岛汉族女性降钙素受体基因型与骨密度之间存  相似文献   

6.
背景:对骨密度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对髋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测定方面的质量控制国内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比较应用DPX-MD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髋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骨的短期精密度差异.方法:根据骨质疏松程度分类标准,将20例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1个附带软组织的死体髋部由川北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提供.采用DPX-MD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每例受试者髋部骨骼的骨密度,1次/d,连续测定5 d.各部位的骨密度值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由不同骨密度的均值除标准差得到变异系数,即短期精密度.结果与结论:髋部的股骨颈、Ward三角区、大转子、大转子内区、髋部总体这5个区域比较,各组每例受试者均为髋部总体骨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小,说明髋部总体区的短期精密度最好,股骨颈次之,Ward三角区骨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大,这可能与其难准确定位有关.骨量正常组骨密度变异系数小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其短期精密度最好,死体各区域骨密度的变异系数值均大于上述4组,说明其短期精密度最差.结果提示不同条件髋部骨骼的短期精密度存在差异,在临床药物疗效观察过程中进行骨密度检测时,可选择影响最小的髋部总体区域,其次为股骨颈部位.  相似文献   

7.
背景:中国很多地方做过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调查,但对于地处西部的贵阳地区,尚缺乏对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症全面系统的随机调查。目的:调查贵阳地区成人骨密度,为该地区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2011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贵阳地区共1334例年龄为20~79岁的人群进行骨密度测定,测定部位包括腰椎1~4椎体、右股骨近端,以峰值骨密度减低2.0SD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按性别、10岁一个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贵阳地区男、女骨密度峰值均在20~29岁年龄组,女性50岁、男性60岁以后骨密度值明显降低。20~29岁的女性人群中出现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和骨丢失率较高的异常现象。提示对于女性小于50岁和男性小于60岁,应加强普及骨质疏松预防知识,50岁以上的女性和60岁以上的男性还应同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同时该调查为贵阳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老年人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变化的因素。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法,并采用美国Norland公司生产的XR-36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60名老年人L2-4侧位骨密度和股骨颈、大粗隆、Wards区的骨密度。结果:除Wards区骨密度(P>0.05)外,其余各部分骨密度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有高度的显著性意义(P<0.01,P<0.001),受试者年龄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体质量与骨密度呈正相关;饮食因素对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老年人的骨密度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
1 材料与方法1.1 骨密度测定和诊断标准 骨密度仪应用国产BMD-400型,放射源为AM,以窄束γ射线测量非优势侧桡骨中下1/3处,以横越扫描,分别得出以下数据,骨矿含量(BMCg/cm),骨宽(BW/cm),面骨密度(BMDg/cm2),因桡骨的宽度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大,选用面骨密度(BMDg/cm2)为单位,消除了骨宽差异的影响,使数据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健康人群腰椎侧位、侧位中部区域骨密度变化规律,建立该型仪器在成都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检查于2003-12/2004-12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完成。①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EXPERT-XL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成都地区健康体检者703名,其中男269名,女434名,测量部位包括腰椎前后位L1~4和腰椎侧位L2~4骨密度。②图形分析上,感兴趣区划定采用腰椎侧位全椎体和侧位中间区域两种方法,中间区域大小约为全椎体长宽的1/2。③按年龄、性别分别输入数据,以10岁为1个年龄组,包括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等7个年龄段,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和骨密度累积丢失率。结果:703名均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男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9岁[腰椎侧位:L2~4(0.917±0.118),(0.879±0.160),(0.967±0.162)g/cm2;侧位中部:L2~4(0.910±0.112),(0.786±0.157),(0.897±0.155)g/cm2],女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20~29岁[腰椎侧位:L2~4(0.830±0.144),(0.781±0.169),(0.808±0.171)g/cm2;侧位中部:(0.783±0.125),(0.704±0.201),(0.742±0.172)g/cm2],无论男女,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逐渐降低。②男性及女性腰椎侧位及侧位中部骨密度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腰椎前后位;女性腰椎骨密度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尤其是50岁之后女性腰椎侧位及侧位中部骨密度累积丢失率达18.8%~50.8%,男性同期为8.6%~40.3%。结论:①得出了EXPERT-XL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的成都地区人群骨密度的正常参考数据。②女性在50岁后更应注意预防骨质疏松。③腰椎侧位及侧位中部骨密度较前后位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