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总结维拉帕米及门冬氨酸钾镁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 对用维拉帕米及门冬氨酸钾镁治疗PSVT 27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7例PSVT经静脉注射维拉帕米及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后,25例心动过速终止并转为窦性心律,复律成功92.6%,多数病例于3~15 min心动过速终止并复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维拉帕米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PSVT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安全,转复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心律平、门冬氨酸钾镁转复阵发性室上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简称阵发性室上速 :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也是临床经常遇到急诊 ,必需立即予以复律 ,否则易于造成心输出量改变 ,造成不良后果。我院近几年来急诊室有完整资料 2 5例 ,采用心律平、门冬氨酸钾镁转复阵发性室上速 ,在剂量的安全性及有效率进行疗效观察 ,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PSVT患者共 4 5例 ,其中男 30例 ,女 15例 ,年龄 14岁~ 84岁 ,平均 4 5 4岁。合并基础心血管疾病 9例 (冠心病 5例、高血压 3例、风心病 1例 )。4 5例患者均在急诊室处理 ,并按 2∶1的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3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维拉帕米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 观察42例22-73岁的PSVT患,其中伴有冠心病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预激综合征5例。结果 42例PSVT经维拉帕米治疗终止36例,有效率为86%;36例PSVT经维拉帕米终止后出现心律失常6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AT)1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2例,交接性心律1例,窦性停搏2例,其中3例出现在预激综合征(WPW)合并PSVT。结论 临床工作应对WPW合并PSVT要有足够的认识,从严掌握维拉帕米终止PSVT适应症。  相似文献   

4.
旁道合并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食管心房起搏和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证实旁道(AP)合并房室给双径路(DAVNP)6例。心房程控起搏经房室结(AVN)前传有跳跃延长现象;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时,表现为R-R间期长短交替或有两种频率的PSVT,其折返途径均为AVN前传,AP逆传。AP射频消融后,心房程控起搏经AVN仍有跳跃现象传导,但不能诱发PSVT,随访6~24月均无PSVT发作。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最常见的异位心动过速,终止发作的方法较多,现报告下肢加压疗法于后。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动过速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SVT)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猝死的原因之一。我院自2002年至2004年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1326人次,其中检出PSVT6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郑方胜  刘松  辛辉  赵强 《心脏杂志》2003,15(5):437-439
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 (TEAP)电生理检查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诊断价值 ,为射频消融(RFCA )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初步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欲行 RFCA患者 32 8例 ,在做 RFCA之前均先行 TEAP检查 ,应用多导心电图 (ECG)记录的诱发心动过速 ,将 TEAP时多导 ECG标测资料与心内电生理资料进行对比观察 ,评价 TEAP检查对 PSVT诊断价值。结果 :初诊为 PSVT且 TEAP检查成功者 32 8例中 316例TEAP诊断与心内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结果符合 ,TEAP与心内电生理符合率为 96 .4 %。结论 :TEAP电生理检查是PSVT患者 RFCA术前分类诊断的准确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脏介入性诊疗技术的发展,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已被广泛采用并被患者接受。RFCA采用射频电流经导管消融心脏异常传导路,达到根治PSVT的目的。主要用于治疗预激综合征、房室结双经路等引起的PSVT,RFCA不开刀、无痛苦、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目前已成为治疗PSVT的最佳方法。高质量的护理对于安全有效地开展射频消融术的意义较大,现将其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食道调搏终止阵发性室上速发作的疗效 (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道调搏终止阵发性室上速(PSVT)发作的效果。方法: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15例21次PSVT发作病人采用突然超速心房起搏法,以比PSVT发作时心率快30次/min频率,每次刺激10-30秒。结果:13例18次PSVT1次起搏终止发作,2例3次起搏终止发作。结论: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折返性PSVT,食道调搏突然超速心房起搏可作为一种终止发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临床诊断为PSVT患者74例,通过TEAP检查予以诱发以及终止PSVT,记录并分析PSVT心电图参数,包括诱发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等,并与心腔内电生理(IEPS)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EAP检查的诱发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与IEPS检查结果相关性良好(P<0.05), TEAP检查诊断PSVT的符合率达83.8%(62/74),诱发的PSVT均能通过TEAP予以终止。结论 TEAP检查可有效评估PSVT的电生理特性,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孙洁  吴红彦  孟静  徐希云 《山东医药》2007,47(26):138-138
1993年4月-2006年9月,我院对556例阵发性室上行心动过(PSVT)患者行射频消融术(RFCA),其中36例发生不良反应,包括心脏反应8例,血管反应10例,穿刺反应4例,痛疼反应14例。现分析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腺苷试验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诱发隐匿性预激综合征的检出率。方法 静脉注射腺苷试验对45例PSVT患者和45名无PSVT者(对照组)能否诱发出预激(δ)波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在静脉注射腺苷试验中诱发出预激(δ)波43例(95.55%),对照组45名诱发出预激(δ)波2例(4.44%),P<0.01。结论 腺苷试验对PSVT患者可诱发出预激(δ)波,可诊断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物理疗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PSVT患者分为A组(普罗帕酮)、B组(物理疗法)、C组(物理疗法+普罗帕酮)和D组(普罗帕酮+物理疗法),记录治疗前后各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比较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C组复律成功率87.50%,明显高于A组(76.47%)、B组(20.00%)、D组(50.00%)(P均〈0.05);且C组无不良反应,其他三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普罗帕酮前先行物理疗法治疗PSVT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指冲动形成部位或折返环路位于希氏束分支以上的一组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对药物反应良好。普罗帕酮(心律平)应用于PSVT的治疗,优于其他药物。现将2005年5月-2007年5月应用心律平治疗PSUT48例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术前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方胜  刘松  辛辉 《山东医药》2003,43(4):15-17
选取初步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欲行射频消融(RFCA)的患者328例,在做RFCA之前均先行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每例患者均诱发出心动过速,在心动过速时应用多导心电图(ECG)同时记录,并通过TEAP时多导ECG标测资料与心内电生理资料进行对比观察,找出TEAP检查对PSVT的诊断规律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28例初诊为PSVT患者在行TEAP检查之后均做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并且射频消融均获成功;其中316例TEAP诊断与心内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结果符合,TEAP与心内电生理符合率为96.4%。TEAP 12例不符合诊断病例,其诊断错误主人由于P波记录不表、RP标测不准确及不能做心室起搏观察室房逆行传导等局限性造成。认为在PSVT射频消融手术之前行TEAP电生理检查,可初步了解PSVT性质、分类,明确诊断,简化射频消融操作手续,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降低放射线照射的损害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及其持续时间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鉴别价值。方法126例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PSVT患者,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61例。分析其aVR导联ST段抬高幅度及持续时间。结果65例AVRT中aVR导联ST抬高且持续时间≥0.08s有46例,61例AVNRT中有13例,诊断AVRT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8%,78.7%,78.0%;46例aVR导联ST段抬高的AVRT中左侧旁道占38例,诊断左侧旁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9.2%,52.9%,82.6%。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及其持续时间有助于鉴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且其多发生于左侧旁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家族性及临床特点。方法对一个预激综合征合并PSVT的家系进行调查,并对其中3例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同时观察其临床特点。结果该家系4代30例家系成员中有2代成员4人患病,均为女性,3例为左侧旁道,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效果与散发性一致。结论家族性预激综合征合并PSVT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可外显不全或延迟外显。临床及心电图表现和治疗效果与散发性相同。  相似文献   

18.
赵昜 《心电学杂志》2006,25(3):179-183
诊断阵发性房性或房室交接区心动过速通常根据心电图有无P波及其与QRS波群关系,当P波不明显时,则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并认为是一种自律性增强所致的异位性心动过速(ectopic tachycardia)。近来认为折返激动才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发生机制,自律性增强占少数,理论上还可能是触发活动,但未获证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9.
绝大多数预激综合征(WPW)患者在发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时,预激波消失.而QRS波群反呈正常状态。但在少数情况下,当发生PSVT时。不仅仍保持原有的顶激波形态而且发生完全性WPW,其QRS波群明显增宽.易被误诊为室性心动过速(V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及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检出率.方法 应用DCG对399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结果 检出PSVT 169例,其中16例合并PAf.结论 DCG能明显提高PSVT及PAf的检出率,是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