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芬太尼是目前临床麻醉中应用最多的阿片类药物.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芬太尼,有时可以诱发咳嗽反射.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既具有阿片受体激动效应,又具有微弱的阿片受体拮抗作用.本文观察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抑制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清宫术是早期流产最常用的方法,单纯丙泊酚静脉全麻不能有效减轻术后宫缩痛。酒石酸布托啡诺和地佐辛都是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药,通过激动κ受体产生镇痛镇静作用,同时对μ受体有拮抗作用,能明显降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1],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本研究在术前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或地佐辛,旨在比较两者复合丙泊酚对清宫术后宫缩痛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腹腔镜肝切除术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术式之一,可显著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但临床研究显示,术中麻醉操作可能损伤病人肝、肾及血管内皮功能,并影响预后~([1])。地佐辛是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的一种,是临床常用的术后镇痛药。地佐辛具有较小的成瘾性和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2])。丙泊酚则是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剂,临床已证实丙泊酚对肺癌细胞的侵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为探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  相似文献   

4.
正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机体恢复快的特点。目前纯阿片μ、κ双受体激动药羟考酮和部分μ受体激动药和κ受体拮抗药地佐辛均广泛用于术后镇痛~([1])。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腹腔镜手术术中静脉注射羟考酮和地佐辛的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60916),与患者签属知情同意书。选择2016年10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前镇痛在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术中应用的早期镇痛效果。方法纳入自2014-11—2017-09行腰椎后路减压、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8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观察组43例采用超前镇痛措施(麻醉诱导后、切开皮肤前15 min肌肉注射10 mg地佐辛),对照组43例不采用超前镇痛措施。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6、12、24 h疼痛VAS评分更低,术后追加地佐辛与盐酸哌替啶的例数和剂量也更少,臀部抬离床面开始时间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48 h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注射地佐辛超前镇痛可明显缓解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止痛药的用量,而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痛胃镜检查术麻醉需要起效快,苏醒快.丙泊酚起效快,苏醒迅速,但其镇静作用强,镇痛作用弱,用于胃镜检查术时用量大,患者苏醒时间长,体动、呛咳发生率高,常需复合镇痛药,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起效快,清除快,用于胃镜检查术是可行的[1].布托啡诺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型镇痛药,并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本研究观察胃镜检查术患者布托啡诺、雷米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静脉自控镇痛是术后常用的镇痛方式,常用的镇痛药物为芬太尼.但芬太尼用于胸科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时血药浓度高,易引起过度镇静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尤其老年病人更易发生.利多卡因是临床上常用的局部麻醉药,药理性能稳定,镇痛、镇静作用强而对循环和呼吸功能影响小[1].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降低腹部术后病人吗啡用量[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采用持续输注利多卡因镇痛效果较好[3].  相似文献   

8.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60%的病人有剧烈的疼痛,30%的病人有中度疼痛,老年人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更高[1].膝关节受骶丛神经支配,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支配膝关节的前方,坐骨神经支配膝关节的后方.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2-4].研究表明,与采用不带刺激的导管相比,踝关节置换术采用带刺激导管腘侧坐骨神经连续阻滞自控镇痛效果好,可缩短放置导管时间,减少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用量[5].另有研究表明,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采用带刺激导管和不带刺激导管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效果、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用量无差异[6].本研究拟评价不同导管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烧伤是指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如火焰、热金属等,患者术后常常伴有剧烈的疼痛,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加快患者恢复。地佐辛是具有阿片受体激动作用的药物,可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现将地佐辛用于烧伤患者术后自控镇痛(PCIA),观察其效果、不良反应并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地佐辛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药,主要具有к-受体激动作用和μ-受体拮抗作用,因其镇痛效果强,呼吸抑制轻微,不良反应少,已被应用于术后镇痛[1]。我们于2010年10月—201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喷他左辛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镇痛组(A组)和小剂量喷他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镇痛组(B组)各30例。两组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均进行静脉自控镇痛术(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手术当晚睡眠情况、补救性镇痛药物用量、术后5天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24小时B组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手术当晚SRS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补救性镇痛药用量低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喷他佐辛、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镇痛方案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镇痛效果好,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物用量少。  相似文献   

12.
李婷  吴明珑 《骨科》2016,7(6):453-45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控式镇痛泵(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患者引入超前镇痛的观念,超前定时预防性加注镇痛泵药物镇痛效果.方法 将2014年1~12月我科收治的11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PCA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术后常规使用PCA;改良组55例,术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全程一对一宣教及护理,全面负责PCA操作过程,并从手术结束后6 h起,每间隔1.5 h由责任护士给予按压加注按钮超前镇痛,严密观察并比较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改良组在术后12 h、18 h和24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在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PCA患者,定时预防性加注镇痛泵药物,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皮前给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行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I~II级择期行LC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40例。A组切皮前10min静注地佐辛0.1mg/kg,B组常规治疗。结果:A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使用哌替啶的时间、例数及次数均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咽喉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5%和60%(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LC术,可以明显缓解术后切口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付葵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11):1543-1547
目的:评价乳腺癌根除术中联合应用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70例行乳腺癌根除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超前镇痛组、联合超前镇痛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注射生理盐水、帕瑞昔布钠、帕瑞昔布钠+地佐辛。记录患者术后2、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各组的镇痛效果,并比较各组心血管反应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超前镇痛与联合超前镇痛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超前镇痛组术后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超前镇痛组(P<0.05),术后6~48 h各时间点VAS评分虽仍低于超前镇痛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诱导开始前至手术结束,超前镇痛与联合超前镇痛组的心率(HR)与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且在插管后5 min至手术结束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个超前镇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超前镇痛与联合超前镇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超前镇痛组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大于超前镇痛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帕瑞昔布钠和地佐辛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根除术超前镇痛临床效果良好,不会引发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增多,但会可能增加患者呕吐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结肠镜检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该检查属侵入性操作,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目前丙泊酚无痛结肠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丙泊酚没有镇痛效应,单独使用需加大剂量[1].地佐辛是一种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临床上对其在无痛结肠镜的应用中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结肠镜检查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情况,以寻求更合理的用药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7月在我院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等级(ASA) Ⅰ~Ⅱ级,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30岁~60岁,体重50 kg~80 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每组30例).既往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史,肝肾功能障碍,近期有急性呼吸道感染史患者排除.本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地佐辛与芬太尼复合酮咯酸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术前分别给予地佐辛+酮咯酸和芬太尼+酮咯酸。比较2组患者苏醒时间、镇静评分、舒适度评分、术后1、2、4、8 h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地佐辛组患者苏醒时间、镇静评分均低于芬太尼组,舒适度评分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4、8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酮咯酸与芬太尼复合酮咯酸应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均能获得显著的术后镇痛效果。但地佐辛能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或芬太尼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后均行PCIA,镇痛药配方分别为地佐辛30 mg+芬太尼0.5 mg(A组),地佐辛30 mg+氟比洛芬酯200 mg(B组),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200 mg(C组),均加入托烷司琼6mg,且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初始负荷剂量2 ml,背景剂量2ml/h,单次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8、24、48h的VAS疼痛评分、Prince-Henry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4 h内PC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4h,A组VAS疼痛评分、Prince-Henry疼痛评分和术后24 h内PCA按压次数明显高于B、C组(P<0.05).术后2h,A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B、C组,术后4、8、24 h高于B、C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镇痛,而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在术后最初数小时内镇痛效果欠佳,不良反应偏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PCIA)应用于全麻腔镜腹腔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06-2020-01间接受全麻腔镜腹腔手术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4例。2组术后均采用PCIA,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和托烷司琼,观察组采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和托烷司琼。比较两种用药方案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多巴胺等应激反应指标,术后6 h的NRS、Ramsay评分,以及PCIA期间的HR和MA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全麻腔镜腹腔手术的患者,术后应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和托烷司琼PCIA,在增强镇痛效果的同时,可以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有利于维护PCIA期间HR和MAP水平的稳定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喷他佐辛与芬太尼在肛肠病术后自控镇痛中的效果,选择于我科行肛肠病手术的120例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为喷他佐辛组(喷他佐辛180mg,万唯10mg);B组为芬太尼组(芬太尼0.02mg/kg,万唯10mg)。两组术后镇痛治疗均采用一次性静脉自控输注泵,流速为2ml/h,容量为100ml。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恶心呕吐6例(10.0%),皮肤轻度瘙痒2例(3.3%),呼吸抑制2例(3.3%),而A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喷他佐辛和芬太尼在肛肠病术后镇痛中,均能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喷他佐辛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芬太尼低。  相似文献   

20.
臂丛神经阻滞是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但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阻滞不完全,且术中患者意识清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安和恐惧~[1,2].咪唑安定具有明显的镇静、抗焦虑和顺行性遗忘作用~[3];雷米芬太尼是纯粹的μ受体激动药,起效快,可迅速达峰效应,持续时间短~[4].本研究拟观察咪唑安定复合雷米芬太尼镇静镇痛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