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体器官移植后感染是影响移植器官及受者存活的重要因素。我国自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移植以来,供者来源性感染(DTI)案例不断增加。DTI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病毒等。临床上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原体及受者的情况综合判断感染性供者器官是否使用。受者术后是否会发生DTI受供者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受者情况、术中情况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应建立完善供者来源性疾病的监控/报告系统,更好地通过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
世界范围的供者器官极度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问题.心死亡供者(DCD)既往又称为无心跳供者,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移植技术和器官保存技术的提高,DCD在30年后再次引起世界移植界的广泛关注.既往有大量的DCD来源的肾、肝、肺和胰腺移植的成功报道,但对除肾以外的其他器官移植的评价都比较负面.近期一些关于移植物和受者长期随访的数据令人兴奋,值得探讨.本文就DCD来源器官移植的历史和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导致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CMV感染主要发生在移植后最初3个月内,但在接受CMV预防治疗的受者中可能会延迟发病.CMV倾向于侵袭移植物,其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移植物内部的免疫应答出现了异常[1].除与受者死亡率直接相关之外,MV也可引起免疫功能失调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器官获取和移植网络/移植受者科学登记处(OPTN/SRTR)年度报告是器官移植领域的一道"盛宴".从报告提供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供者和受者情况、移植物和受者存活率、免疫抑制剂和免疫抑制方案等的变化趋势.本文就2009年OPTN/SRTR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对肝移植概况和免疫抑制剂在肝移植中的应用做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现阶段器官来源主要为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hinese 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CDCD)。部分CDCD供者捐献前在ICU停留时间长,院内感染风险大,易导致供者来源的移植物感染,如肺部感染与移植肾血管感染。尽管肾移植技术日益成熟,但是术后感染仍然危及受者和移植物存活[1]。肺部感染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而血管感染易导致动脉破裂  相似文献   

6.
器官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与免疫状态密切相关。与其他实体器官移植相比,肺移植受者的长期预后较差,其涉及的免疫学机制更为复杂,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因此,深入了解同种异体肺移植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免疫学机制对于改善肺移植受者的长期生存尤为重要。本文从肺脏免疫细胞组成的独特性、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特点、肺移植病原体感染的早期预警和鉴别诊断以及肺移植相关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同种异体肺移植涉及免疫学相关的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进展,旨在阐述肺移植的免疫学特点,为临床提高肺移植受者的长期生存率以及移植物失功的防治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1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受者, 根据该受者多器官功能受损表现, 结合皮肤病理活检报告、血液供者来源游离DNA检测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相关性蛋白因子等检测, 诊断aGVHD, 并给予相应预防感染、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抗炎等治疗。该受者治疗效果不佳, 最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本病例提示aGVHD在实体器官移植中发生率低, 但风险极高, 需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但因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而增加了肿瘤、感染等风险,并有可能导致受者死亡和移植物失功。因此,免疫耐受一直是移植研究工作者的最终目标。近年来发现在一些停用免疫抑制剂的受者中发生自发耐受现象,称之为可操作性耐受。可操作性耐受是指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至少1年以上无发生移植物排斥反应,获得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移植免疫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临床可操作性耐受的临床监控及机制(包括调节性T细胞、B细胞和天然免疫细胞)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多种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最佳手段。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降低了器官移植受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同时也抑制了受体的免疫水平,进而导致受体感染病原体的风险增加。本文主要介绍了器官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体构成、不同类型器官移植的术后感染情况,总结了器官移植术后病原体感染的常用检测方法,并提出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器官移植术后病原体感染检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在实体器官移植中供受者间可能存在疾病传染的问题,因此,用何种方法精确地筛选供者是目前的一大难题。一方面由于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传统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会有假阴性结果,另一方面供者来源的不足、等待移植过程中患者的死亡风险以及移植相关性感染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等亦对筛选供者的方法提出了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已广泛用于组织和血液供者筛选的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开始逐渐应用于实体器官移植前供者的筛选和移植后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适应状态(accommodation)是指移植受者体内虽然存在抗移植物抗体,但移植物功能仍然正常的状态.在20世纪80年代,移植肾适应状态被狭义地定义为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移植肾存活.随后,将异种器官移植中的对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的抵抗状态也归为适应状态.近年来,其定义扩大为对各种抗移植物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的抵抗状态.研究发现,适应状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移植器官获得了一定的抵抗急性免疫损伤的能力,且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方面可能发展为免疫耐受,另一方面可能最终发展为慢性排斥反应.搞清适应状态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对于诱导免疫耐受、预防体液性排斥反应以及解决供者器官短缺等都具有现实意义.以下将从移植肾适应状态的定义、发生率、发生机制、诱导和转归等5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供肾移植术后受者肿瘤传播的风险并提出利用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CNS肿瘤供者以及接受其供肾的36例肾移植受者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36例CNS肿瘤供肾移植取得良好移植效果,平均随访20个月,未发生供者肿瘤通过肾移植传播给受者的情况。结论:CNS肿瘤供肾移植虽然面临肿瘤通过器官移植传播给受者的潜在风险,但这种风险极低,总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背景:随着术前监测技术的完善,供体传播感染发生率变得越来越少。查菲埃立克体是一种螕传播疾病,而经由实体器官移植传播目前尚无报道。我们目前发现了2例死亡供者器官捐献的肾移植受者术后出现致命性查菲埃立克体感染。方法 :报道了2例发生查菲埃立克体感染的肾移植受者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在肾移植术后3周,2例患者均出现了急性发热并迅速出现临床衰竭表现。  相似文献   

14.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能代替心肺功能、维持器官持续灌注的体外循环技术。近年来,因其出色的心肺支持功能,ECMO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器官移植领域,从器官捐献供者器官的保护,到器官移植受者移植前的安全过渡、移植中生命支持及移植后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处理。ECMO在扩大供者来源、提高移植手术安全性和移植受者存活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ECMO在器官移植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在器官移植领域,由于存在着与免疫因素相关的移植物慢性功能丧失,使得移植受者长期存活情况仍不乐观.目前,肾移植的10年存活率只有50~61%%左右.  相似文献   

16.
实体器官移植后新发糖尿病(NODAT)增加移植物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如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减退或丧失以及感染,最终影响受者的长期生存。此外,NODAT也是导致移植后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本指南组织国内器官移植和糖尿病专家在总结器官移植术后血糖异常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参考《器官移植术后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2010版)》并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提出相关的诊疗建议。内容包括NODAT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移植术前筛查和预防措施、术后筛查和治疗策略等。本指南提出早期保护胰腺分泌功能是重要的防治理念,有利于提高NODAT的预防和治疗质量,改善器官移植受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器官移植技术发展迅速,但移植器官的长期存活和功能维持依旧离不开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当前,器官移植术后发生的排斥反应、感染等仍是移植科医师和受者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探究排斥反应和免疫耐受的基本生物学原理,解答诸多临床器官移植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相关问题,为器官移植更广泛、有效地推广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8.
林俊 《临床外科杂志》2016,(10):737-740
正2015年1月1日,中国器官移植全面进入公民捐献时代。因此,使用边缘供者捐献器官、扩大边缘供者群体成为增加移植率,减少等待移植受者死亡率的重要方法。使用预存肿瘤供者器官可以导致肿瘤细胞转移至受者,预存肿瘤的供者不适宜进行器官捐献。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颅外转移率极低,仅为0.4‰~2.3‰[1],所以国内外众多学者认为使用因原发中枢  相似文献   

19.
我国器官移植历经50余年的艰难发展,在移植数量上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器官移植第2大国,在我国先进的移植中心,受者的存活率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每年大约有30万例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需要行器官移植,但移植手术量只有1万例左右,供者器官短缺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赠工作的逐步开展,供者器官来源正在实现历史性转型,以往我国传统的器官来源将逐步被取代,并与国际接轨.为此,本期特约几篇有关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的文稿,重点介绍各作者单位开展DCD器官移植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已成为目前移植器官主要来源,但DCD供者捐献前大部分入住ICU,且多接受侵入性操作或治疗手段以及广谱抗生素治疗,携带耐药致病菌的风险较高,导致DCD移植术后供者来源性感染(donor-derived infection,DDI)发生率增加。同时,移植受者术后需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感染常难以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