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手术方式对炎性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所致创伤对炎性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胃癌根治术(A组,13例)、低位直肠癌会阴腹联合根治术(B组,13例)和开胸食管贲门癌根治术(C组,11例)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IL8、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的变化特点,并与10例同期行阑尾炎和腹股沟疝小手术患者(D组)作比较。结果:①A、B、C3组患者术后2小时IL6和IL8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1),但A、B、C组上升幅度不同,术后1日均显著下降;②A、B、C、D4组患者术后2小时ACTH浓度均显著升高(P均<0.01),术后1日均显著降低,但A、B、C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C组术后2小时皮质醇显著升高(P均<0.01),术后1日则显著下降;④术后1日IL6与IL8含量显著相关(P<0.05),术后2小时ACTH与皮质醇水平显著相关(P<0.01)。结论:按照一定时间要求监测围手术期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的变化,有利于判断手术创伤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胸科手术与血粘度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开胸手术对血粘度变化的影响。方法:108例开胸手术患者,分为恶性病变组68例和良好病变组4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晨做了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第1天各项检查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与术后第3天、第5天比较,以及术后第1天与第3天、第5天分别比较,均是只有血沉一项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间分别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开胸手术后对血粘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与静脉糖皮质激素(GCS)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哮喘患者65 例,分为重度发作组35 例和轻、中度发作组30例。结果:在重度组,第1 次WBC计数与此前GCS累积用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 0.653 4,P< 0.001)。而在轻、中度组,上述两者之间则无相关性(r= 0.350 7,P> 0.05)。在重度组,WBC> 10.0×109 /L的持续时间为(12.5±6.5)日。随着GCS每日用量的减少,WBC计数亦下降。此间患者WBC计数均值与每日GCS平均用量之间有相关性(r= 0.403 4,P< 0.05)。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入院时的细菌性呼吸道感染(RTI)率仅为10.8% 。结论:鉴于细菌性RTI并非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且WBC计数的升高与GCS的使用密切相关,故入院前或入院时已使用大剂量GCS的哮喘患者,在无其他RTI表现时,其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并不能提示有细菌性RTI。因此,对这类哮喘患者无需给予较强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例正常人及32例手术和非手术高血压急性脑出血(HACH)患者血浆心钠素(ANP)含量。结果:HACH患者发病后入院当天血浆AN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1,3及7天血浆ANP含量比较差异分别为无显著性(r>0.05)、有显著性(P<0.05)及非常显著(P<0.01);手术组患者术后与非手术组患者1,3及7天血浆ANP含量同步比较差异分别为无显著性(P>0.05)、有显著性(P<0.05)及非常显著(p<0.01);死亡患者入院当天血浆ANF含量高于存活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动态测定血浆ANP含量,可以作为观察HACH病情发展变化的一项指标,同时对判断HACH的预后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胃癌,直肠癌和食管贲门癌37例及慢性阑尾炎和腹股沟疝10例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2h1日和6日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isol)浓度。结果显示:患者术后2hACTH水平明显高于其它时间组(P〈0.01),胃癌及食道癌组术后2hCortso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低位直肠癌和对照组术后2hCorstiol水平有所上升,但与其它对时点比较无显著差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145名接触放射性物质工作人员的全血图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素根  粟军 《华西医学》1996,11(2):182-183
放射性物质对健康人骨髓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使外周血细胞数量和形态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血小板(PLT)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白细胞分类计数出现变异淋巴细胞4例,占2.8%,正常对照组无例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和脑脊液净化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不同治疗作用及二者合用时的作用。方法:经CT证实的112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独尼莫地平治疗组)38例,B组(脑脊液净化组)34例,C组(尼莫地平合用脑脊兴净化综合治疗组)40例。治疗前后分别予以经颅彩色多普勒(TCD)、CT及腰穿检查,观察各组治疗后出血吸收速度、临床症状改善及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结果:治疗中,B组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脑梗死发生率高于A、C组(P〈0.05)。治疗1周时B、C组的脑脊液外观及压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率高于A组(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优于A、B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合并脑脊液净化对t-SAH患者具有良好的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CTX)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CTX3.7±0.2g/m^2第1天静滴,白细胞(WBC)降至最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rhG-CSF4.5±0.6μg.kg^-1.d^-1,直至采集结束前一天,WBC恢复至2.5×10^9/L以上时开始连日采集APBSC,采集用CS3000plus或Cobe血细胞分离机,当累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常规开胸手术和微创胸外科手术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术后胸液量、胸管停留时间的变化,以及微创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液成份的变化。方法:两组患者采用最大肺活量(FVC),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作为肺功能评价指标,血液成份以RBC,Hb,HCT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微创胸外科术后患者近期肺功能没有受到明显损害,且术后胸液少,术后RBC,Hb,HCT虽有所降低,但仍然在生理范围之  相似文献   

10.
低浓度(0.25%)布比卡因间断硬膜外腔注入,用于开胸术后持续镇痛,观察时心功能的影响,与未用硬膜外阻滞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术前、术后8h各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6、24h相差显著(P〈0.05);未用硬膜外阻滞镇痛组术后8、16、24h各参数与术前比相差显著(P〈0.05),硬膜外阻滞镇痛与术前比,8h相差显著(P〈0.05),16h部分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24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