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比了中医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的特点,认为:中医传统的师承教育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医基本功的掌握、实践经验的累积卜优于现代院校教育,而院校教育在西医学知识、科研、外语和规模化培养上有显著优势。本文提出,中医学教育应结合两者优势,建立自己的特色模式。在中医的基础教育阶段,着重加强文化教育和基本功教育,兼顾现代医学知识和科研、外语能力;同时保留和发扬师带徒的教育形式。应该把师带徒教育列入中医教育体系的高级阶段,成为培养中医杰出人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医学研究生教育是现代医学研究生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研究生需要继承发扬传统医学文化,同时还要学习先进西医理论知识,充实自己,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关于中医临床研究生教育形式一直处于摸索中,本院脑病科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借鉴先进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将学术沙龙更好地融入研究生培养计划中,使专科研究生得到理论的提升、科研能力的培养、临床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医骨伤科专科医师培训是中医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培养要求及带教方法,应针对不同层次、结合临床,重点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兼顾科研能力的提高,方可达到培养"实战型"中医骨伤科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医研究生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中医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中医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教育模式、教学管理体系、论文评价、导师作用等5个层面进行分析,提出初步看法,以提高中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水平,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中医儿科研究生导师的"中医儿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机制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了解中医儿科教育专家对目前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突出问题的看法,发现中医儿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教育中的瓶颈,以期为建立适应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机制提供依据,为中医教育决策层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124名导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类调查问卷从调查问卷临床和科研2个维度的37个项目进行评价,博士科学学位导师对其指导的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满意度达到100%,对其临床能力满意度达66.67%,其余各项评分都在C级以上,但是有2位(占5.88%)硕士科学学位导师对其指导的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不满意,有2位(占2.70%)临床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对硕士临床专业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均不满意,且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导师和研究生对科研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基本满意,但部分导师认为研究生临床能力方面只会按部就班的完成临床工作,缺乏诊疗思路,工作不积极主动,科研能力方面只能勉强能完成部分研究内容甚至对所研究领域没有兴趣。对中医儿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中医护理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的中医护理人才,已成为中医院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加强中医护理临床技能的培养、重视科研意识培养和科研能力训练、采用情景式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中医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是当前中医教育最主要的两种形式,各有优势与不足,将二者有机结合,符合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我校重视本科教育,在"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将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开展中医学本科五位一体师承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从课程思政、经典理论、燕赵医学、科研能力、思维技能五方面综合培养,实施"四维四结合"评价体系,从导师和学生两方面出发,培养了具有高尚医德,临床能力较强的燕赵中医学特色人才,为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中医学以其对疾病的独特认知及分类体系、理法方药一以贯之的临床思维模式和诊疗路径,成为维系人类健康数千年的守护神。为了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医学术,满足当代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和学术交流的需要,必须构建一个既能充分反映中医药学术本体、充分兼顾当代中医药临床与卫生保健实践需求,又能够兼容国际标准规范、引领国际标准发展态势的中医国家标准(简称"国标")体系。2020年11月23日,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人职匹配度情况,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教育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入职一年内研究生各方面工作能力满意度情况,寻找当前研究生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使研究生培养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结果 总体上,毕业一年内的研究生中医素养相对薄弱、临床能力相对不足,三甲医院除了注重职工的临床工作能力外,对职工的科研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此外,各用人单位在招收员工时更倾向于招收临床以及学习能力强的研究生。结论 研究生的教育要在传统的注重科学思维与科研能力培养基础上,增加学生临床实践课程所占比重,提升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我国医学类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如何建立更好的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教学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当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加强中医外科学基础理论课程,提高基础理论知识;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加强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完善研究生培养的考核方式;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训和导师的指导工作,是保证其质量、培养高层次中医外科学临床医学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中医高级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中不仅能看出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科研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目前中医临床型研究生往往注重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科研能力及科研方法方面训练较少,重视不够,导致论文设计中存在试验目的不明确、试验设计方法选择不科学等现实问题。现就中医临床型研究生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1临床试验研究目的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中医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中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人才。研究生在校期间,不但要重视理论、临床及科研方面的学习,还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与人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思维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突破西医院校培养中医本科生的瓶颈,更好地培养有中医思辨能力的学生。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医教研室进行了中医本科实习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探索,引入"师带徒"的实习模式,创立"三个一"的实习考核目标,通过五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中医类院校现有传统的毕业生考核模式已不适应培养"高层次、强能力"的临床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毕业考核模式的改革将有助于促进教学模式的全方位跟进,转变教育理念,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出"中西医并重"的合格中医临床类专业人才。本文对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在中医类院校毕业生考核的实践分析,认为OSCE考核模式在中医院校毕业考核中的应用能达到充分全面检验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及可信度,可以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数据以不断提高学校的临床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实践和推广,将有利于培养出符合临床需求的高水平中医类临床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中医院校长学制中医学专业学生在双轨制培养模式下,临床技能的培训受到重视,但忽略科研素养的培养,存在创新意识不足,缺乏探索精神,科研能力较弱,培养模式封闭等问题。我们提出前置培养规划,开展阶梯式渐进性科研素质培养,规范科研训练,从强化基本技能,到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的敏锐性,从而切实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四维评价模型”从科研能力、成长能力、临床能力、团队能力4个方面对新时期的中医青年人才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以培养“科研强、临床精、理论新、素养高”的中医实用人才为目标。通过“四维评价模型”对新时期中医青年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积累经验,探索适用于新时期中医青年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医特色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专业学生临床能力的关键。《伤寒论》是培养中医学生建立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课程。中医八年制较传统的中医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而言,培养时间大大缩短、教学要求高。为进一步提高中医八年制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我们在《伤寒论》的教学过程中,分别在理论授课、临床实践中采用了PBL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现介绍自己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体会,以供同行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当前中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结合近2年助教实践,介绍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助教的选拔机制、工作内容、评价体系、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探讨助教制度在中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中的意义。指出助教制度可提高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教学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实现其"医疗、教学、科研"能力均衡发展,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医妇科硕士临床专业学位要求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市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具有对本科实习生进行床旁指导的临床能力。但目前中医妇科研究生的培养侧重于实验研究和科研能力的训练,而对临床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部分毕业生不能很好地胜任医院临床工作,甚至出现了毕业的研究生临床诊疗技能不如本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关于提高针灸本科生的临床技能,“理论-实训-临床”循序渐进式针灸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但关于如何培养针灸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目前仍在不断地探索尝试之中。该又就针灸本科生科研创新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让科研活动早期化和贯穿整个针灸本科教育的提议。以期待能早曰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