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00例次医务人员锐器伤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探讨改进措施,以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9月间发生锐器伤并登记的100名医务人员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锐器伤的100名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占75.00%,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工龄<5年的医务人员是发生锐器伤的集中人群;直接用手整理物品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操作环节;锐器伤发生后能正确处理伤口的医务人员占69.00%。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认真落实职业防护制度,规范操作,以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54名实习生锐器伤的调查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了解新毕业医务人员实习期间诊疗工作中发生锐器伤情况,探讨预防减少锐器伤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4-2006年154名实习生进行锐器伤及职业暴露预防教育回顾性调查。结果154名学生在校期间未接受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学习,实习期间91名接受锐器伤防护相关知识教育,各专业教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组83名中锐器伤62名,锐器伤发生率75.2%,未教育组71名中锐器伤64名,锐器伤发生率9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4名学生实习期间发生锐器伤126名,共585人次;锐器伤发生率为81.8%,平均每名受伤3.8次,其中>2次者占87.8%;学生实习期间锐器伤种类以药物安瓿伤为主,占35.0%,其次为注射器针头27.0%、输液针头22.0%。结论新毕业医护人员实习期间锐器伤发生率高,学生锐器伤的发生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与锐器接触频率高密切相关,加强预防教育,规范操作行为、建立规范操作流程,是避免发生锐器伤的发生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锐器伤基线调查来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山东省感染控制中心发布的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问卷,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个院区的3 365名医务人员在2012年10月1-31日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18名医务人员发生了锐器伤,锐器伤发生率6.48%,其中护士135名,占61.93%;锐器伤发生最多的场所为普通病房和口腔科,分别占26.01%和15.54%;锐器伤发生的主要操作为回套针帽、医疗废物处置和静脉注射;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器具为头皮钢针和一次性注射器;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中有61.58%参加过培训,然而上报率仅为8.45%。结论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不必要注射、执行标准预防对预防锐器伤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分析锐器伤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与管理对策,以有效降低锐器伤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2月-2013年1月基层医院403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情况,设计统一的表格,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回调查表392份,回收率97.27%,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中有37人发生了42人次锐器伤,锐器伤发生率为10.71%;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比例较高,占56.76%;工作<1年的医务人员发生率占35.12%;发生地点以普通病房为主,占54.76%;头皮钢针、注射器针头是锐器伤的主要器具,分别占26.19%和21.43%,输液注射和拔除动/静脉针等操作是造成锐器伤的主要操作环节,占28.57%和19.05%;发生锐器伤后及时上报7例,上报率为16.67%。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锐器伤概率较高,应加强职业安全知识教育、增强防范措施、健全锐器伤的报告制度、完善处置流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锐器伤环节,为进一步预防锐器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2010年80例医务人员锐器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锐器伤中护士占52.5%、医师占18.8%;工作年限中5~10年占47.5%;发生场所病房占41.3%、手术室占32.5%;暴露源HBV占57.5%、苍白密螺旋体占17.5%;各类穿刺及手术过程中锐器伤发生率为44.3%,操作后锐器处置时锐器伤发生率为38.8%.结论 医护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手术及穿刺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操作后锐器的不当处置,是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普及预防接种,落实标准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6.
锐器伤是医院严重的职业暴露风险之一,可引起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锐器伤发生率居高不下及其所带来的危害已成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重要难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及风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医务人员特征、工作环境、职业防护、器械、操作行为、心理社会因素等风险因素对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影响,分析主客观因素与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关系,提示管理者在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工作中需做到针对性,以期提高锐器伤的预防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的现状,分析探讨其有效防护措施。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2011-08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开展横断面调查。结果 762名调查对象中,锐器伤发生人数为69名,发生次数为97次,平均发生率为0.13次/(人·月);护士、医生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锐器伤发生地点多为普通病房;头皮钢针及一次性注射器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医疗废物处置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环节。结论锐器伤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职业伤害,应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推行使用安全器械,改变错误行为习惯,实施标准预防的安全防护等措施,切实降低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西部地区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科学合理的方法及管理策略。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51所医疗机构共选取596名医务人员进行锐器伤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24.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596名医务人员,男性114名,女性482名,其中锐器伤发生率为55.0%(328/596),发生锐器伤后的上报率为13.7%;锐器伤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治疗室,其次是手术室和普通病房;主要涉及的器具为一次性注射器、头皮钢针和缝合针;锐器伤发生的环节前三位依次为双手回套针帽、手术缝针和拔出动静脉针;已知暴露源的锐器伤事件中,血源性传染病锐器伤暴露有88例,其中乙肝76例,艾滋病毒6例,丙肝3例,梅毒3例;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工作类别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同时提供处置锐器的安全容器和安全注射用具,医务人员的锐器伤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西部地区医务人员的锐器伤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应通过加强各类安全防护,增强医务人员防范锐器伤的意识,建立锐器伤上报系统等举措来预防并降低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5,他引:2  
目的 探讨避免医源性锐器伤发生的有效措施,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引发医务人员感染的危险.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法,随机对23所医院医源性锐器伤发生、HIV/AIDS职业认知和标准预防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建立防护体系防止血源性职业暴露.结果 23所医院锐器伤的发生率为64.07%,平均每年受伤2.81次/人,折断安瓿与安装针头、输液注射与拔针、重套针帽与分离注射器针头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医务人员不同学历和不同职称的HIV/AIDS职业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标准预防依从性得分低,通过建立血源性职业防护体系的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减少锐器伤的发生.结论 医源性锐器伤发生率高,职业暴露防护认知低,血源性职业防护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医务人员防护意识的提高,避免锐器伤引发血源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发生锐器伤的影响因素,探究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与职业紧张的关系,为改善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状况,预防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利用工作内容量表中文版(C-JCQ)与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表,对甘肃省武威市34所医疗机构626名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24.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583份,有效率为93.13%;583名调查对象中,不同性别、工作年限、职业、职称、婚姻状况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初级及以下职称、未婚医务人员更容易发生职业紧张;583名医务人员共发生锐器伤310次,锐器伤发生率为53.17%,不同职业紧张类型锐器伤发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肃省武威市医务人员不同性别、工作年限、职业、级别、婚姻状况的职业紧张发生情况不同,该地区锐器伤发生率较高。需要根据不同影响因素制定科学措施,缓解职业紧张,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1320名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以期对锐器伤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320名医务人员在2011年8月1 -31日的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1320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27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其中护士22人,占81.48%,为锐器伤发生的主要人群,锐器伤发生场地主要在普通病房,占45.71%,造成锐器伤发生的医疗器械主要是一次性注射器,占54.29%,造成锐器伤的发生时机主要为补液配置,占51.43%;有68.86%的被调查者参加过培训,仅有8.57%的伤者报告了锐器伤.结论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重点部门锐器伤的防护培训;锐器伤的发生率较高,但是上报率较低;发布与宣传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指南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北京某三甲医院医疗锐器伤的处置方式和费用的变化,为持续改进医疗锐器伤的重点人群监测、报告管理、暴露后应急处理成本效益分析等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处置620次医疗锐器伤的全部登记数据,利用SPSS19.0对医疗锐器伤发生的次数及处置情况、暴露源的分布、处置锐器伤的费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平均每年处置医疗锐器伤62次,十年中未发生因医疗锐器伤造成的医务人员职业感染;护士(46.2%)、年轻医务人员更容易发生医疗锐器伤,少数医务人员(8.3%)曾多次发生医疗锐器伤;各种暴露源中,乙肝最多(60.6%),暴露源不详的比例逐渐增多;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锐器伤后,只需进行化验的比例呈现升高趋势,接种疫苗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该医院处置医疗锐器伤的年均费用为21936.72元,次均费用为353.82元。结论加强重点人群的监测和医疗锐器伤的报告管理,规范应急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因医疗锐器伤导致的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具有很好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儿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根据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务人员填报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回顾性调查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详细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医务人员2年中共发生锐器伤192人次,其中护士、医生和工勤的发生率分别为94.27%、4.17%和1.56%,发生锐器损伤的物品种类以头皮针为主占57.29%,其次为一般丢弃注射针占21.88%。发生锐器损伤的环节以整理或清理物品为主占50.52%,其次为他人意外扎伤占18.23%。发生锐器伤后,立即按锐器伤紧急处理流程进行完整处理占89.58%。结论儿科护士尤其是实习护士、新入职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针对高危人群高危环节重点培训,强化标准预防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减少锐器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科学制定职业防护制度。方法对医院2009年9月-2010年8月发生锐器伤的131名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25份。结果 125名医务人员共发生372人次损伤,平均每人发生2.98次;药物配制中心的护士平均每人发生锐器伤24.29次;64.00%的锐器伤发生在工龄≤5年的医务人员,主要发生在加药、手术操作、回套针帽、处理医疗垃圾和拔针时;78.05%的护士、11.11%的医师能正确进行锐器伤的现场处理;72.80%的医务人员有害怕和(或)恐惧心理;95.20%的医务人员认为需要或很需要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结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必须提高意识,掌握锐器安全操作方法,医院要加大防护投入,采用药物集中配制,使用安全器具,避免和减少锐器伤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多种预防干预措施实施的有效作用。方法对医院2011年(干预前)、2012年(干预后)各898名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依据医院2年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数据直报系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后锐器伤分别发生56、29人次,发生率分别为6.2%、3.2%,上报率为33.9%、55.2%;实习生和护士发生锐器伤所占比例较高,干预前分别为10.8%、8.2%,干预后为5.5%、4.2%;干预前手术室锐器伤发生最多,占42.8%;其次为普通病房占39.3%,干预后普通病房锐器伤发生最多,占34.5%,其次为手术室、ICU均为24.1%,其他科室均为14.2%;干预前后锐器伤发生以整理及传递手术器械最多,分别占19.6%及20.7%,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多种干预措施,对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预防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状况,探讨有效预防对策.方法 对医院2011年8-9月1141名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对照医院近9个月的上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生锐器伤73人次,人群分布以实习生和护士为主,发生率为8.33%和7.88%;科室分布以普通病房、手术室和补液室为主,分别占38.36%、19.18%和16.44%;补液配置和一次性注射器引起的锐器伤概率最大;9个月的上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中护士上报最多,科室类型中手术室上报最多.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正确认识,增强防护措施,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探讨预防锐器伤管理措施,降低锐器伤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311名医务人员锐器伤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锐器伤42人,发生率为13.5%;护士的锐器伤的发生率最高为17.3%;锐器伤发生科室多见于普通病房、手术室和输液室,分别占36.8%、20.6%和17.6%;锐器伤发生环节多见于操作过程中、操作前准备阶段和操作后整理阶段,分别占36.8%、35.3%和13.2%。结论临床诊治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护士为高危人群,多发生于普通病房,主要为输液器造成,好发于操作过程中,临床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危险因素,探讨防护体系的应用.方法 应用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年1-12月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频次、环节、防护处理等.结果 调查1314人,发生锐器伤1071人,锐器伤发生率为81.51%,护理人员及初级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90.32%、84.23%,高于其他组别;发生科室以普通病房最多,占36.29%,其次是手术室,占19.93%;锐器伤器具以头皮针及针头最高,占54.97%,其次是玻璃片,占16.64%;操作环节以拔针及拔针后处理最高,占55.20%,双手回套针帽占11.58%,不同器具及不同操作环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锐器伤后,挤压、冲洗、消毒3项应急处理措施均实施的占38.56%,以护理组最高,为44.29%;血源性病原体暴露率为48.30%,血源性病原体损伤后护理组上报率高于其他两组,总上报率为55.93%.结论 医务人员对锐器伤导致的损害认识不到位,缺乏紧急处理知识,防护体系存在不健全现象,应建立锐器伤防护体系,积极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为掌握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中,锐器伤害发生的原因和概率、锐器伤害在不同职业人群中的分布、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程度等基础信息.方法 对医院2年来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共82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后经过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了6个月的临床医学观察后,未发生一例感染.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易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应加强医务人员全面防护的相关教育与培训,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预防伤害事件的发生,以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原因,并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方法 于2011年9月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前1个月全院1498名可能接触锐器的医务人员、工勤人员.结果 调查1个月锐器伤的发生率为10.7%,月人均发生0.17次锐器伤,其中护士锐器伤发生次数最多,占74.1%;工作<1年和1~5年是锐器伤高发期,分别占30.5%和30.9%;普通病房、手术室、补液室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发场所;补液配置、肌内注射、拔动静脉针、回套针帽、抢救、手术操作均是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务人员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发人群,提高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健全锐器伤报告和处置制度,能有效降低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