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有效可行的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管理方法,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方法 目标性监测研究ICU 2009年10月-2011年9月且入院后中心静脉置管≥2d的患者;以2009年10月-2010年9月为干预前组,2010年10月-2011年9月为干预后组,采用集束化综合方案加以干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干预前CRBSI发生27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12.96‰,干预后发生21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7.26‰,经统计检验,干预前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杆菌从26.09%上升至59.09%;革兰阳性球菌的构成比从60.87%下降至40.91%.结论 集束化干预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年10月9日0:00-24:00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住院患者1716例,实查率100.0%;医院感染62例、6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61%、例次感染率3.85%;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为ICU、神经外科、血液科,分别占36.80%、18.10%、6.67%;感染好发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70%.结论 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水银体温计目前仍然是各级医院测量体温的主要工具,越来越多的医院使用甩降仪来将水银柱降至35℃以下,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护理人力资源。为了解不同消毒频次的体温计甩降仪小杯染曹隋况及对体温计消毒效果的影响,开展本次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针灸科医生洗手依从性,防止交叉感染,提高针灸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直接观察法获取手卫生现状资料,针对存在问题通过改善手卫生设施,加强手卫生知识及手卫生操作培训等干预措施,采取自我报告、间接测量、询问患者、跟踪调查等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手卫生执行率为14%,干预后手卫生执行率为79%.结论 针灸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手段,使用后的针灸针易被污染,手消毒不力就会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因此针灸科的手卫生必须引起医院感控人员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状况,为感染预防控制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临床标本检测与药敏试验,对某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检验结果作出分析。结果连续4年从该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3 137株,送检标本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和呼吸科;菌株主要分离自痰液、尿液和血液标本。在分离的3 13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占34.4%。耐药率排名前五位的抗菌药物为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呋喃妥因、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曲松。结论该医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以呼吸道感染占主导地位,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剖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某三甲医院心胸外科出院病历,对手术部位感染病例进行登记核实。结果手术部位感染91例,感染发生率为5.19%,表浅切口感染占62.64%,深部切口感染占30.77%,器官腔隙感染占6.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入院(P=0.02)、手术持续时间(P=0.00)、术后引流管留置个数(P=0.044)、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P=0.018)、术后预防用药种类(P=0.012)是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与手术部位感染呈正相关。结论加强无菌技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尽早拔除引流管,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7.
胃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结肠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SSI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研究胃结肠手术后SSI的发生,采用SPSS 10.0软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如术前住院日、血糖、外周血血浆白蛋白、术前发热、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方式、ASA评分、内镜使用、失血量、术后引流管放置天数、入住ICU等25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02例胃结肠手术后SSI发生率为6.17%,其中住院期间感染24例,感染率为77.4%,出院后随访感染7例,感染率为22.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异常(P=0.002)、手术持续时间长(P=0.000)、内镜使用(P=0.032)是S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胃结肠SSI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开展目标性监测加强对临床干预可促使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降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消毒、灭菌效果,规范消毒方法,提高消毒质量。方法 2001年全年对消毒液、灭菌物品、高危科室环境等抽检1007份标本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灭菌物品合格率97.70%;消毒液合格率为93.09%;高危科室环境合格率为75.15%。结论 高危科室环境监测合格率普遍较低,需要加强消毒隔离与清洁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部门协作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方法,以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能力.方法 由分管院长统一领导,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处、微生物实验室、医务部、护理部、相关临床科室组成,明确职责分工,开展日常防控及监测工作.采用SPSS 13.0对2012-2013年微生物送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多重耐药隔离措施执行率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微生物标本合格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手卫生依从率、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执行率有显著差异,P<0.05.并讨论形成重点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干预建议.结论 多部门协作可以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临床科室是多重耐药菌防控的主体,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多重耐药菌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择最佳匹配的镇流器与紫外线灯管,以获取最佳的紫外线辐照强度和最长的紫外线灯管使用寿命。方法选择A、B、C 3个厂家3种镇流器各5个和a、b不同厂家的2种紫外线灯管各5根,分别组合监测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强度。结果镇流器A、B与紫外线灯管a、b分别组合所监测的紫外线强度合格率100%,而镇流器C与紫外线灯管a、b组合紫外线强度合格率均为0。6组数据的均数进行两两比较,除Aa和Ba两组均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任意2组均数之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镇流器A与新灯管a是最佳匹配,应避免使用C镇流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