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痰热清与临床常用抗生素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A)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细菌外排泵的作用研究。方法:利用抗生素对细菌进行药敏实验。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结合外排泵抑制剂(50 mg·L~(-1))检测抑菌圈直径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外排泵基因表达量筛选外排泵阳性菌株。KB法观察痰热清(终质量浓度3 g·L~(-1))与抗生素对抑菌圈直径的变化。菌株与痰热清、抗生素亚抑菌浓度共培养进行Real-time PCR检测。KB法观察痰热清持续作用外排泵阳性菌后对抑菌环直径的影响。结果:经鉴定筛选得到两株MDR-PA外排泵阳性菌株。痰热清与阿洛西林、氨曲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普深均有协同抗菌作用。在抑制细菌外排泵基因表达水平方面,4种药物按作用效果强弱比较为头孢哌酮痰热清头孢他啶舒普深。痰热清持续作用外排泵阳性菌株后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普深联合用药疗效较好。结论:痰热清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普深可通过下调细菌外排泵基因表达,使细菌耐药性减弱,降低抗生素临床使用剂量,从而起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液热毒宁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观察热毒宁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头孢他啶、热毒宁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CRAB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热毒宁对C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400μL/mL,热毒宁分别和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作用于CRAB,与各自单独用药相比,其抑菌所需药物的浓度明显降低。结论热毒宁对CRAB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中西药联用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既可以减少抗生素的用量,还能帮助临床拓宽耐药菌选择药物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洁  刘清泉  田金洲  时晶  邱泽计  吴珺 《中医杂志》2012,53(16):1408-1411
目的观察芪归银方体外逆转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芪归银方含药血清;常规肉汤培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1643菌株),分为含药血清组(M-H肉汤培养基0.8ml+含药血清0.2ml)、空白血清组(M-H肉汤培养基0.8ml+空白血清0.2ml)、阳性对照组(M-H肉汤培养基1ml),各组分别传代干预至第8代,用二倍稀释法测定细菌对亚胺培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比较抑菌环直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冻融离心,收集酶粗提液,以头孢噻吩为底物,分为含药血清组(0.1mmol/L头孢噻吩95μl+3μl含药血清+2μl酶粗提液)和空白血清组(0.1mmol/L头孢噻吩95μl+3μl空白血清+2μl酶粗提液),测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水解速率。结果含药血清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MIC为8μg/ml,空白血清组与阳性对照组均为16μg/ml;含药血清组抑菌环直径显著大于阳性对照组(P<0.05);含药血清组β-内酰胺酶水解速率显著低于空白血清组(P<0.05)。结论在芪归银方含药血清作用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并且可以减慢β-内酰胺酶的水解速率,提示抑制β-内酰胺酶水解可能是芪归银方干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与头孢他啶注射液联合作用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单独测定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和头孢他啶注射液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格联合药敏试验法测定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头孢他啶注射液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浓度;对联合抑菌浓度与单独抑菌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头孢他啶注射液在0.125μg/mL;喜炎平注射液在0.625μg/mL时为单独药敏最低抑菌浓度;痰热清注射液在1∶16稀释倍数时为单独药敏最低稀释度。头孢他啶稀释倍数1∶256;痰热清注射液稀释倍数1∶64为联合药敏最低抑菌稀释度。头孢他啶稀释倍数1∶256;喜炎平注射液稀释倍数1∶16为联合药敏最低抑菌稀释度。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为0.375,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喜炎平注射液FIC指数为0.625。结论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痰热清注射液为协同作用,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喜炎平注射液为相加作用。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与头孢他啶注射液联合均起联合抑菌作用,其中痰热清注射液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鱼腥草水提液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及与阿奇霉素的抗菌协同作用。方法应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鱼腥草水提液、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二者协同抗菌作用,MTT法测定鱼腥草水提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的影响,镜下观察该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态影响。结果实验结果提示,鱼腥草水提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250 g.L-1,协同实验表明与阿奇霉素有抗菌相加作用。鱼腥草水提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的SMIC501,3,7d分别是31.25,62.5,62.5 g.L-1,SMIC80分别是250,250,250 g.L-1。SMIC80药物浓度显示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态形成有干扰作用。结论鱼腥草水提液与阿奇霉素抗菌相加作用明显,并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为鱼腥草治疗由生物膜引起的慢性感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抗铜绿假单胞菌牛物被膜及与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方法: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和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MTT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 100 g·L-1,阿奇霉素200 mg·L-1,两药联合后MIC分别为25 g·L-1和25 mg·L-1抑菌分级指数(FIC)0.1875,提示两药协同作用明显.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SMIC5.1,3d均为15.6 g·L-1,7 d31.25 g·L-1;SMIC801,3,7d均为250 g·L-1,形态观察提示黄连解毒汤SMIC80浓度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明显.结论:黄连解毒汤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与阿奇霉素有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痰热清注射液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评价痰热清注射液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痰热清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福氏志贺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抑菌浓度(MIC)。结果痰热清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福氏志贺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MIC分别为10,10,20,50,200,10,100,50,100和200p·g-1·L-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上述10种常见的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平板稀释法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测定中(成)药药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从我院呼吸病区及ICC病区患者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素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凤凰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MIC法.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托西林(80.6%)、氨苄西林(96.1%)、头孢曲松(90.4%)有很高的耐药率,对环丙沙星(30.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0.6%)、头孢他啶(25.6%)、头孢吡肟(16.4%)、亚胺培南(15.7%)耐药率较低,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在药敏指导下用药,经验性治疗首选环内沙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慎用碳青酶烯类药物.  相似文献   

9.
五倍子醇提液对假单胞铜绿杆菌生物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五倍子醇提液对假单胞铜绿杆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试管对倍稀释法测定五倍子醇提液对假单胞铜绿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平板改良体外复制假单胞铜绿杆菌生物膜模型,并检测五倍子醇提液的不同MIC浓度对假单胞铜绿杆菌生物膜的影响作用。结果五倍子醇提液对假单胞铜绿杆菌的MIC为31.25mg/ml,1.5倍的MIC(46.8mg/ml)能使生物膜活菌数明显减少,但不能完全清除生物膜上的细菌,2倍的MIC(62.5mg/ml)对细菌生物膜有完全清除作用。结论五倍子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有清除效应,但还需要进行临床用药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热毒宁分别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热毒宁与4种抗生素单独及联合用药对30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评价药物联合应用的抑菌效果.结果 热毒宁分别与4种抗生素联合抑菌的MIC值范围、50%MIC(MIC50)、90%MIC(MIC90)较单用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热毒宁125 μL/mL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2 μg/mL菌株数量最多,抑菌效果最明显;热毒宁250 μL/mL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64 μg/mL菌株数量最多,抑菌作用最明显;热毒宁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FIC指数≤0.5为3.3%,>0.6~0.9为93.3%,1~2为3.3%,>2为0;热毒宁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FIC≤0.5为6.7%,>0.6~0.9为93.3%,1~2为0,>2为0;热毒宁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FIC指数≤0.5为13.3%,>0.6~0.9为76.7%,1~2为10.0%,>2为0;热毒宁联合头孢他啶FIC指数≤0.5为13.3%,0.6~0.9为80.0%,1~2为6.7%,>2为0.结论 热毒宁联合4种抗生素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抑菌主要为协同和相加作用,未有拮抗.中西药体外联合抑菌作用明显,热毒宁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李芳  黄卫锋  段强军  吴大强  程惠娟 《中草药》2014,45(24):3585-3589
目的 探索鱼腥草素钠(SH)联合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对生物被膜菌的影响,寻找潜在的抗生素替代品.方法 通过微量稀释法以及棋盘法,测定SH和EDTA-Na2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膜清除浓度(MBEC)以及两药协同点;通过平板稀释涂布法测定3种菌在协同点的生存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观察PA、SA和CA生物被膜的形态.结果 SH对PA、SA和CA的MIC分别为2.048、0.064、0.064 mg/mL,MBEC分别为2.048、0.256、0.512 mg/mL;EDTA-Na2对PA、SA和CA的MIC分别为3.75、0.938、0.117 mg/mL,MBEC分别为15、3.75、30 mg/mL;SH联合EDTA-Na2(SH/EDTA-Na2)对PA、SA和CA的MIC(mg/mL)分别为0.256/0.938、0.008/0.233、0.008/0.029,MBEC(mg/mL)分别为0.512/3.722、0.032/0.469、0.064/0.938;SEM观察到两药联合对细菌的生长抑制和生物被膜的清除有明显作用,载体上的细菌显著减少,未见或仅有少量的生物被膜结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SH与EDTA-Na2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能够显著增强SH对PA、SA和CA的生长抑制和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亚抑菌浓度(亚-MIC)的鱼腥草素钠及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连续稀释法测定鱼腥草素钠和红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棋盘格法测定鱼腥草素钠和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的作用;体外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XTT递减法评价亚抑菌浓度的鱼腥草素钠及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黏附及对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亚抑菌浓度下2药单独及联合用药后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态的影响情况.结果:鱼腥草素钠、红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62.5,7.812 5 mg·L-1;1/8MIC鱼腥草素钠、1/2MIC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的作用为协同,亚抑菌浓度的鱼腥草素钠、红霉素以及二者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菌黏附和代谢均有抑制作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牛物被膜的形态有影响.结论:亚抑菌浓度的鱼腥草素钠、红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牛物被膜有抑制作用;鱼腥草素钠和红霉素联合用药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和生物被膜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在对生物被膜菌代谢的抑制和对牛物被膜形态的影响方面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黄绵马酸BB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抑菌活性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为黄绵马酸BB开发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被膜抑制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黄绵马酸BB与红霉素联用对11株SE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联合用药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与最低抑膜浓度(minimum biofil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BIC);采用时间-杀菌曲线法,评价联合用药对SE的动态杀菌作用;通过二甲氧唑黄[2.3-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5-[carbonyl(phenylamino)]-2H-tetrazolium hydroxide,XTT]比色法、半定量黏附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评价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4.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对热带念珠菌毒力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utyl alcohol extract of Baitouweng decoction,BAEB对热带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毒力因子细胞表面疏水性、菌丝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BAEB对热带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XTT还原法测定BAEB对热带念珠菌生物膜抑制作用(SMIC80),Time-Kill法检测BAEB对热带念珠菌活菌数的动态影响;水-烃两相法测定BAEB对热带念珠菌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 surface hydrophobicity,CSH)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BAEB对热带念珠菌菌丝形态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BAEB对热带念珠菌生物膜形态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BAEB对热带念珠菌生物膜荧光信号强度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菌丝及生物膜相关基因UME6,NRG1,ALST3的表达量变化。 结果:BAEB对9株热带念珠菌的MIC在64~128 mg·L-1,对热带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80为256~512 mg·L-1,FLZ对热带念珠菌的MIC在1~1 024 mg·L-1,SMIC80为1 024 mg·L-1或以上,Time-Kill曲线显示256,512 mg·L-1BAEB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CSH实验显示128,256,512 mg·L-1BAEB均能够降低其表面疏水性,SEM观察到512 mg·L-1BAEB能够有效抑制热带念珠菌在硅胶导尿管上生物膜完整度,CLSM显示256,512 mg·L-1BAEB可以明显降低生物膜荧光信号强度,qRT-PCR检测显示在256,512 mg·L-1BAEB作用下,ALST3,UME6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NRG1无明显变化。 结论:BAEB可以抑制热带念珠菌细胞表面疏水性、菌丝及生物膜形成等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EAHD)联合氟康唑(fluconazole,FLZ)对耐药白念珠菌生物膜麦角甾醇的影响。方法:采用CLSI M27-A3的微量稀释法测定EAHD与FLZ对白念珠菌FLZ耐药株的MIC与SMIC80;棋盘稀释法测定EAHD与FLZ联用对白念珠菌的协同效应;稀释涂布平板法考察EAHD与FLZ联用不同时间对菌体的杀伤作用;分别用HPLC和qRT-PCR法检测耐药白念珠菌生物膜麦角甾醇含量及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对于9株白念珠菌FLZ耐药株,EAHD对其MIC介于156~1 250 mg·L-1,FLZ对其MIC介于256~2 048 mg·L-1以上,二者联用后MIC显著降低,FICI(部分抑菌浓度指数)最低达0.066;EAHD单用对其SMIC80均高于1 250 mg·L-1,FLZ单用对其SMIC80均高于512 mg·L-1,最高可达2 048 mg·L-1以上,联用组除个别组具有相加作用外也均有协同效应。时间杀菌(time kill,TK)实验显示当作用12 h,二者联用杀菌效应最强。HPLC结果显示联用组、EAHD组与空白组麦角甾醇量相比,分别降低了近85%,50%。qRT-PCR检测FLZ组ERG1,ERG2,ERG6,ERG7,ERG11均上调,ACS1,ACS2,MET6均下调;EAHD组所有基因均下调;联用组ERG2,ERG6,ERG11均显著上调,ERG1,ERG7,ACS1,ACS2,MET6均显著下调。结论:EAHD协同FLZ抗白念珠菌耐药株,可能与抑制麦角甾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降低麦角甾醇的合成有关,造成细胞膜损伤,抑制菌体生长。  相似文献   

16.
詹宛莹  袁松  樊晨星  吴春霞  李昆 《中草药》2020,51(7):1878-1884
目的评估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对外排泵系统MexCD-OprJ介导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0.5麦氏浓度的菌液稀释接种于96孔板内,棋盘稀释法加入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和头孢他啶,同时设置不加药的阳性对照组、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对照组、头孢他啶对照组,培养24h后,酶标仪测定吸光度,记录各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菌率和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取96孔板内的菌液涂布法接种细菌,培养24h计数菌落数;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外排泵膜蛋白MexC、MexD、OprJ及nfx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单用头孢他啶或去甲二氢愈创木酸相比较,头孢他啶与去甲二氢愈创木酸联合应用能更明显抑制外排泵系统MexCD-OprJ介导的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P0.05),头孢他啶与去甲二氢愈创木酸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联合用药后,头孢他啶与去甲二氢愈创木酸的MIC值均明显降低,其中,部分头孢他啶的MIC值与头孢他啶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质控菌株的MIC值无明显差异。与单用头孢他啶相比较,头孢他啶与去甲二氢愈创木酸联合应用后细菌外排泵膜蛋白MexC、MexD和OprJ的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nfxB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去甲二氢愈创木酸能逆转外排泵系统MexCD-OprJ介导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其机制与其能够下调该耐药菌外排泵膜蛋白MexC、MexD及OprJ的表达、上调上述3个蛋白的负向调节基因nfx 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广西藤茶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藤茶总黄酮(TF)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A)作用机制,从而初步明确其作用靶位.方法:使用不同终质量浓度TF(310 ~38.75 mg·L-1)处理SA,另设不经药物处理的SA为对照,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155 mg'L-1 TF对菌体的超微形态结构,微生物粘着碳氢化合物法测定155 mg·L-1 TF对菌体表面疏水性,电导率法测定77.5,155,310 mg'L-1 TF对菌体通透性及比色法测定38.75,77.5,155,310 mg·L-1 TF对细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细菌菌体超微形态有明显改变,表现为菌体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瘤状突起,细胞间界限模糊不清,细胞直径变大等;与不经药物处理的SA比较,TF作用SA 4,8,16 h后,能明显降低细菌细胞表面疏水性(P<0.01);明显增加细菌细胞通透性;明显抑制细菌脱氢酶的活性.结论:广西藤茶总黄酮可能通过降低细菌表面疏水性,增加细菌通透性使细菌形态发生改变,并通过抑制细菌脱氢酶活性发挥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远志根、茎、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对远志根、茎、叶愈伤组织中的黄酮量进行测定分析。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以远志无菌苗的根、茎、叶为外植体,应用正交试验法确定2,4-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6-苄氨基嘌呤(6-BA)这3种激素对远志根、茎、叶不同部位愈伤组织诱导及其黄酮积累量的影响。结果:2,4-D,NAA,6-BA对远志根、茎、叶愈伤诱导率均有显著影响。叶的最佳愈伤诱导组合为MS+3. 0 mg·L~(-1)2,4-D+1. 0 mg·L~(-1)NAA+1. 5 mg·L~(-1)6-BA;茎的最佳愈伤诱导组合为MS+1. 0 mg·L~(-1)2,4-D+3. 0 mg·L~(-1)NAA+1. 5 mg·L~(-1)6-BA;根的最佳愈伤诱导组合为MS+1. 0 mg·L~(-1)2,4-D+1. 0 mg·L~(-1)NAA+1. 0 mg·L~(-1)6-BA。2,4-D,NAA,6-BA对远志茎愈伤组织中黄酮积累均影响显著,以MS+3. 0 mg·L~(-1)2,4-D+1. 0 mg·L~(-1)NAA+0. 5 mg·L~(-1)6-BA为最佳黄酮积累组合; NAA,6-BA对远志叶愈伤组织中黄酮积累影响均显著,而2,4-D则无明显影响,以MS+3. 0 mg·L~(-1)2,4-D+2. 0 mg·L~(-1)NAA+1. 0 mg·L~(-1)6-BA为最佳黄酮积累组合; 3种激素分别对远志根愈伤组织中黄酮积累无明显影响,以MS+2. 0 mg·L~(-1)2,4-D+1. 0 mg·L~(-1)NAA+1. 5 mg·L~(-1)6-BA为最佳黄酮积累组合。结论:在该条件下远志根、茎、叶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达100%,其中尤以远志叶愈伤组织长势最好,其次分别是远志茎和远志根。在该条件下远志根、茎、叶愈伤组织中黄酮量分别达到21. 31,24. 56,23. 61 mg·g-1。  相似文献   

19.
鱼腥草素钠(sodium houttuyfonate,SH)是一种有效抑制致病菌感染的传统中药鱼腥草的活性成分的衍生物,但其抑菌机制尚没有被阐明.本研究通过铜绿假单胞菌运动能力试验发现,SH可在有效抑制与细菌致病性相关的浮泳运动、蹭行运动和集群运动能力.平板分析法实验结果表明24 h内SH对浮泳运动、蹭行运动和48 h内SH对集群运动的抑制趋势呈现显著的浓度依赖性特点;并且在1倍SH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512 mg·L-1)条件下,细菌的运动能力和阳性对照阿奇霉素(1倍MIC 16mg·L-1)一样基本丧失.进一步,基因表达分析发现SH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鞭毛和菌毛结构基因flgB和pilG的表达,提示SH抑制细菌运动能力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运动相关的特殊结构鞭毛和菌毛的合成而产生.因此,该研究结果首次证明SH可有效抑制细菌的运动能力,并探讨了抑制机制,为该药物在临床上治疗条件性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