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于健康评估理论教学的效果。方法 两个护理本科班分为对照组(48人)和实验组(4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即“预习-授课-复习-考试”的方法进行胸部体格检查的理论教学。实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前学习,课中分别采用知识点回顾、小组协作及总结的方法进行知识内化,课后通过微课视频进行知识巩固。使用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比较课前及课程结束后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并比较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及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13.0进行t检验。结果 课前两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分(73.15±6.20)与对照组(55.88±7.1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29,P=0.000)。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为(78±11)分,与对照组[(69±13)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1,P=0.000)。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升了健康评估理论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7级护理本科1班为实验组(n=47),护理本科2班为对照组(n=48);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中分别采用“慕课”混合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所有数据运用SPSS 19.0处理,采用t 检验比较两组学生本课程期末考核成绩和运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实验成绩[(24.22±5.08) vs. (18.49±4.65)]、卷面成绩[(52.37±6.24) vs. (47.15±5.99)]、总评成绩[(76.61±7.22)vs.(62.83±7.36)]均优于对照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显示,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适用于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能有效提高学习质量,教学效果令师生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课在五年制口腔本科学生正畸实习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本科2012级和2011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正畸活动矫治器制作的实习课教学。其中50名2012级学生作为实验组以微课形式进行示教,70名2011级学生作为对照组以传统形式教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和满意度调查。应用SPSS 21.0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对课程的支持及满意情况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4.00±0.73) vs. (3.05±0.77);(4.06±0.65) vs. (3.06±1.01);(4.86±0.35) vs. (2.64±0.80);(4.32±0.47) vs.(2.62±1.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课能较好地达到正畸活动矫治器实习课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混合式教学法在本科护生护理研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3至7月选取新疆某高校护理学专业2016级本科护生共118人,将其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58)。试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的期末考核成绩,采用问卷评价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以及满意度情况。采用SPSS 21.0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课程实施后,试验组护生的护理研究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分别为(78.97±6.57)分、(83.02±3.50)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生(75.48±7.76)分、(81.48±3.86)分;试验组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294.67±25.15)及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分(222.03±18.77)均高于对照组(277.67±30.84)、(203.81±33.19);试验组护生(93.33%)对课程教学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护生(6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研究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法可提升护生的期末考核成绩,有助于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及课程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对分易”的混合式教学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滨州医学院2015级预防医学专业1~3组31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方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4~6组30名学生为试验组,采用基于“对分易”的混合式教学。通过测评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评价分析。应用SPSS 20.0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测评成绩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的平时成绩(46.17±8.84)分、考试成绩(37.31±6.58)分和总评成绩(81.97±9.18)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平时成绩(42.35±8.28)分、考试成绩(33.61±6.38)分和总评成绩(74.32±8.32)分(t=4.69、3.16、5.16,P<0.01);试验组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优良人数分布也好于对照组(Z=2.71、2.13、4.57,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效果的总体满意率77.8%高于对照组的47.8%( ?字2=34.98,P<0.001)。结论 基于“对分易”的混合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微课结合Simbaby教学在新生儿本科实习带教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级至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见习生共160人,分为A、B两组,每组男生40人,女生40人。A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B组采用微课结合Simbaby教学。A组教师采用讲课和应用普通模具进行示范教学,学生模仿练习。B组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而教师制作Simbaby模拟病例模型并进行讲解,之后学生对Simbaby模型进行体格检查并作出诊断及处理。最后,通过基础理论考核及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采用SPSS 24.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B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8.40±9.40)分]和技能考试平均成绩[(79.53±8.84)分]明显高于A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4.86±9.50)分]和技能考试平均成绩[(72.35±9.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更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并且有利于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P<0.05)。但在提高团队意识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课结合Simbaby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生儿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临床思维能力,值得在新生儿临床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微课+PPT作业”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微课+PPT作业”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湖北医药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61人)和2班(59人)的学生为教学对象;1班为对照组,2班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和手写实验报告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微课+PPT作业”辅助生理学实验教学。实验组学生在实验课前先自行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课进行预习,实验过程中也可随时观看以纠正操作中的错误;课后用PPT作业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将PPT在规定时间内通过QQ上传,以便教师及时批改。通过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组间考核成绩比较采用Sigmaplot 10.0行t检验。结果 实验组学生实验操作平均成绩为(95.074±3.233)分、期末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92.204±3.074)分,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两项成绩分别为(81.706±2.901)、(77.913±2.611)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的问卷回收率为100%;超过80%的学生认为“微课+PPT作业”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小组合作能力等。结论 将“微课+PPT作业”应用于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推广;但仍需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才能持续改善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在心电图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以中国医科大学选修心电图课程的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106名学生为实验组,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07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课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考试,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应用SPSS 16.0对组间成绩行t检验。结果 实验组学生病例分析考核平均得分为(37.1±6.1),对照组为(2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平均得分为(38.1±5.1),对照组为(37.5±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实验组学生的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各项指标满意度均在81.0%以上。结论 在心电图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能够提升心电图病例分析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心电图综合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引入唇腭裂序列治疗平台理念与方法,探讨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可行性与初步成效。方法 将汕头大学医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人)。实验组学生为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心义工队成员,在临床教学中导入唇腭裂序列治疗平台的特色理念与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通过模糊评价方法科学量化测评指标,包括智育素质(60分)、思想品德(15分)、人文素质(5分)、身心素质(10分)、社会实践(10分)五方面;并成立专业测评小组对两组学生实施评价;组间比较采用SPSS 19.0行t检验。结果 实验组学生前述各项目平均得分为(51.477±2.381)(10.613±0.169)(4.228±0.124)(8.677±0.296)(8.565±0.421),总分均值为(83.559±2.333);对照组学生前述各项目平均得分为(49.746±3.176)(10.268±0.266)(4.008±0.195)(8.207±0.354)(7.575±0.321),总分均值为(79.804±3.510)。两组之间,除了智育素质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他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智育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思想品德、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社会实践能对综合素质起影响性作用,在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唇腭裂序列治疗平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级护理本科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进行预习,课堂进行回顾总结、汇报讨论、示教答疑、分组练习、巡视指导、展示交流、教师点评,课后进行总结、评价。比较两组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并收集实验组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t检验。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82.51±5.03)分]和操作考试成绩[(94.35±3.16)分]均高于对照组[(77.36±5.48)分,(88.02±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0)。实验组92.1%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方式,90.3%的学生希望继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结论 学生对翻转课堂非常认可,翻转课堂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