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验证分娩镇痛能降低产后抑郁症生物-心理-社会学效应的设想。方法:2005年8~11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采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21例为研究组,同期未采取任何分娩镇痛技术的广州市内其他3家医院阴道分娩的初产妇97例为对照组,在第3产程末和产后7天进行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内皮素-1(ET-1)、皮质醇(CORT)检测;产后3天和产后7天进行EPDS评分。结果:两组间比较:第3产程末和产后7天E2、P、ET-1、CORT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E2、P明显高于对照组,ET-1、CORT明显低于对照组;PRL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组内比较:第3产程末与产后7天E2、P、ET-1、CORT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PRL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产后7天、14天EPDS评分及产后14天抑郁症发生率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能降低产后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学效应,是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初产妇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未应用麻醉镇痛分娩,研究组产妇采取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措施。结果:研究组疼痛程度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后阴道出血量、总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分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有效提高了产妇的分娩自信心,降低分娩痛苦,同时也保障了母婴的安全,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研究分娩潜伏期延长初产妇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分娩镇痛的100例足月初产妇并分娩潜伏期延长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0例分娩潜伏期延长但未行分娩镇痛初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镇痛,对照组产妇未行分娩镇痛,仅接受产科常规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产妇镇痛效果差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多于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少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剖宫产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5 min后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分娩潜伏期延长初产妇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镇痛效果显著,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能有效缩短第一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风险。  相似文献   

4.
用系统思想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系统思想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2005年8月~11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采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21例为研究组,同期未采取任何分娩镇痛技术的广州市内其他3家医院阴道分娩的初产妇97例为对照组,两组第1产程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第3产程末和产后7d抽肘静脉血进行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检测,产后3d和产后7d分别进行EPDS评分。结果两组间比较:第1产程末SAS评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第3产程末和产后7dE2、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研究组E2、P明显高于对照组;PRL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内比较:不同时间段E2、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RL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产后3d、7dEPDS评分和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是降低产后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学效应,减少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足月妊娠初产妇行无痛分娩产程时间及术后血清泌乳素(PRL)、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该院98例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导乐分娩镇痛,研究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分娩前、分娩后2h、分娩后24h)血清PRL水平、分娩前后血清t-PA水平、产程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不同产程时期疼痛程度分值(VAS)、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分娩前两组血清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2h、分娩后24h两组血清PRL水平较分娩前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分娩前两组血清t-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24h两组血清t-PA水平较分娩前增高,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前两组VA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研究组VAS分值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8.16%)、产后出血率(4.08%)较对照组(26.53%、18.37%)低,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于足月妊娠初产妇进行无痛分娩时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可在减轻产妇疼痛感的同时增加产后PRL分泌量,抑制t-PA含量增高,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阴道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及对产妇宫缩持续时间和间隔的影响,为临床分娩镇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在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接受阴道分娩的10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产妇单用舒芬太尼阻滞麻醉,研究组产妇接受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宫缩持续时间与宫缩间隔时间。结果研究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5、10、30、60和90 min时,研究组产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产妇宫缩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宫缩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阴道分娩镇痛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具有起效时间快及维持时间长等优势,且能缩短产妇宫缩持续时间,延长宫缩间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沈森平 《现代养生》2014,(20):271-27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初产妇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未应用麻醉镇痛分娩,研究组产妇采取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措施。结果:研究组疼痛程度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后阴道出血量、总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分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有效提高了产妇的分娩自信心,降低分娩痛苦,同时也保障了母婴的安全,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朱蕊  王云英  李兰英  孙丽 《中国保健》2009,(15):558-559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研究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同期未采用分娩镇痛的产妇110例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结果:研究组镇痛效果好,与对照组比较活跃期明显缩短(P〈0.05),两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无显著差异性。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铁梅 《药物与人》2014,(12):151-15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腰麻及硬膜外麻醉(CSEA)减轻或消除产痛以及对产程、胎儿、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无产科、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观察组),在宫口开大2-3cm 时,给予联合腰麻及硬膜外麻醉,并与同期条件相似、未给予任何镇痛方法的80例初产妇进行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产痛程度、产程进展速度、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宫颈扩张速度加快、剖宫产率下降,经阴道助产分娩率增高(P〈0.05).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SEA 应用于产科,可达到分娩镇痛、加速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盐酸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阴道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11月使用盐酸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镇痛分娩的产妇151例。选择其中初产妇137例作为镇痛组。随机选择同期、同条件、未采取镇痛措施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程、产后出血、催产素使用情况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有效率100%,两组第二产程均在正常范围内,但镇痛组第二产程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镇痛组更多使用催产素(P〈0.05)。两组阴道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阿氏评分、产后尿潴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镇痛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院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充各种营养物质。观察组在常规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滴剂治疗。比较两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抑郁症发症率。结果产前1 d,观察组EP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观察组EPDS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前1 d,观察组抑郁症发症率21.00%与对照组23.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观察组抑郁症发症率7.00%少于对照组2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D可以减少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症,降低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值,疗效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敏 《现代保健》2014,(21):149-151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中腰-硬膜联合麻醉应用实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分娩镇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1月50例初产妇实施腰-硬膜联合麻醉无痛分娩,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产妇实施无镇痛分娩,没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疼痛、分娩依从性、产程时间、并发症等结果。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8.22±2.34)h,明屁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4,P=0.010);观察组产妇依从性、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中腰-硬膜联合麻醉可以有效镇痛并缩短分娩时间,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曲马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宫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女性不孕症行宫腹腔镜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对象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于切皮前10min常规静脉滴注曲马多1mg/kg,氟哌利多0.05mg/kg,A组气腹时加用氯胺酮0.5mg/kg,术中视受术者气腹耐受情况追加氯胺酮。常规面罩吸氧,连续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气腹前和气腹后15min、30min、45min及放气后监测参数;记录术中肢体扭动、气腹不适感及意识状态;了解术后24h内头痛、恶心、呕吐、精神副作用等不良反应;术后24h调查受术者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对象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压波动较大,但仍在正常值范围;体动、气腹不适感比较B组明显多于A组,镇静、镇痛效果A组优于B组(P0.01);麻醉满意度调查A组高于B组(P0.01)。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曲马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镇静镇痛效果满意,是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宁丰  韦凤莲  周霓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606-5609
目的:探讨拉玛泽分娩法联合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在分娩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0例初产妇,分为拉玛泽联合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组(A组)、拉玛泽组(B组)、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组(C组)和导乐陪伴组(对照组D组),每组100人,观察产妇产时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缩宫素使用、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A组产妇与其他3组比较,产时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产程时间缩短,自然分娩率上升,剖宫产率下降,缩宫素使用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在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玛泽分娩法联合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能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不影响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但会增加缩宫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比较全麻及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其具体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腰硬联合麻醉32例)和B组(气管插管全麻32例),对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后不良反应以及血液动力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在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阶段以及拔出气管导管时等不同时段,A组的心率、血压与B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6,t=5.227,t=6.003;P<0.05);②A组的麻醉用药量、阻滞起效、麻醉效果以及阻滞完全时间4方面与B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7,t=4.956,t=7.328,t=6.887;P<0.05);③术后镇痛比较,A组要优于B组(x2=22.337,P<0.05);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则显著低于B组(x2=15.321,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同时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可在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金先红 《现代保健》2012,(18):39-4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的效果,并与左旋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人选的68例行PKR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I组行罗哌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Ⅱ组行左旋布比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I组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慢于Ⅱ组(P.〈0.05),I组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长于Ⅱ组(P〈0.05),I组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fP〈O.05)。结论:罗哌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应用于PKRP安全性高,且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发病因素,为社区干预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24例产妇采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 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1.42%(37例),夫妻感情、家庭条件和亲人关怀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分娩年龄、分娩方式和妊娠妇女的文化程度可能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但无统计学意义;社区干预治疗28例患者(75.7%)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社区医疗工作者为妊娠妇女提供产前产后的医疗干预以及有效的社会支持是预防和降低妊娠妇女产后抑郁发病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要求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镇痛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未行任何镇痛处理。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程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结果]镇痛组活跃期、第二产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活跃期明显缩短(P<0.01),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缩短不明显(P>0.05)。两组均无运动神经阻滞。两组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镇痛组宫口开全时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较好,且对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