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6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拍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结果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4.8个月,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伤椎高度、Cobb角、矢状位指数均得到明显恢复,未发生内置物断裂和螺钉松动现象,也无明显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期行植骨融合的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1966—2009年)、EMBASE(1980—2009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等数据库。手工检索6种主要中文骨科杂志。收集比较后路短节段固定同时行植骨融合与非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4篇,221例患者,按植骨融合手术方式不同分成3个亚组,Meta分析结果表明,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期行椎体后外侧或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与非融合组比较,二者在防止术后后凸角丢失、椎体高度丢失及内固定物失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同时行椎体后外侧加椎体内植骨融合与非融合组比较,在防止术后后凸角丢失、椎体高度丢失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和P〈0.0001)。植骨融合组与非植骨融合组在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植骨融合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方面普遍高于非融合组,且术后伴随相当比例的供骨区疼痛。结论单纯的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或椎体内植骨融合对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效果并不优于非植骨融合组,同时行椎体内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对严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时可能是需要的。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接受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的11例临床资料与随访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经过5~26个月随访,影像学资料显示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植骨均愈合、椎体脱位纠正,复位良好,术后后凸角度基本纠正;脊髓功能除2例Frankel A级无变化外,其余各级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在固定较短节段的前提下增强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避免内固定的折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后路切开减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脱位50例,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41例获随访,时间5~24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5例A级无恢复,其他级别有1~4级的恢复.5例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内固定失败,其余骨折均顺利愈合,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经后路切开减压椎弓根螺钉节段脊柱内固定,减压效果满意,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的可行性及原理。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对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给予伤椎及上下邻椎椎弓根固定治疗,并进行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后凸角度基本纠正,经过6—22个月随访,未发现椎体高度丢失或内固定物折断。结论六钉法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复位好、固定牢固、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或断裂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王琦  张西金 《当代医学》2008,(11):86-87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3例.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5月,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未出现明显后凸畸形.结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后路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椎体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3例.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5月,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未出现明显后凸畸形.结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后路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椎体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郑毅 《中外健康文摘》2008,5(4):205-206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加后路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原则。方法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同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26例,其中Ⅰ度滑脱6例,Ⅱ度滑脱17例,Ⅲ度滑脱3例。结果术后随访7~21个月(平均14个月),25例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为96%,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8.5%。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能达到很好的复位及牢固的固定。手术操作简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使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或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脊柱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未见明显脊柱失稳。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恢复椎体高度理想,选择性后路植骨有效保证脊柱稳定,为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3例。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行X线和X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5月,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未出现明显后凸畸形。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后路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椎体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