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右归丸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右归丸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骨髓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造血调控作用机制。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右归丸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数以及骨髓细胞周期和调亡的影响。结果右归丸中、高剂量均能明显升高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骨髓有核细胞(BMC)数,右归丸高剂量对血小板(PLT)和白细胞(WBC)有明显升高作用。右归丸低、高剂量组均能促进骨髓GO/G1期细胞向S期细胞以及S期细胞向G2/M期细胞的转化,从而导致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增殖指数(PI)也明显升高。中、低剂量组右归丸的骨髓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下降。结论右归丸可能通过促进骨髓细胞修复受损的DNA,加速通过GI/S和S期监测点,进行增殖和分化;抑制造血细胞的凋亡;调节造血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等机制,从而促进损伤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至今,尚未见到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骨髓辐射损伤后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表达及其在造血重建中的意义。方法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LACA小鼠,于照射后4周内分批活杀动物,采用光镜、电镜及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辐射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及C-kit的表达及意义。结果全身照射LACA小鼠时,5.5Gy为其亚致死剂量,此剂量照射小鼠可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减少;骨髓明显损伤及损伤后重建现象;在照后1天内可使骨髓造血细胞发生凋亡;5.5Gy照射后6小时,C-kit蛋白于造血细胞浆内明显增多,呈强阳性;照后10天,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恢复,C-kit蛋白于造血细胞膜表达明显增多,呈强阳性。结论C-kit表达与造血功能重建有关,在早期造血功能重建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胎肝基质细胞强化骨髓移植治疗急性放射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骨髓移植效果。方法以昆明种小鼠急性放射病为模型,进行了胎肝基质细胞强化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观察了小鼠造血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小鼠存活率。结果胎肝基质细胞移植可强化骨髓移植效果,与单纯骨髓移植组比较,于照射后第11天小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计数,CFU-E、CFU-GM、CFU-F、CFU-S回升较快,CFU-F已达正常,于照射后第17天造血得以重建;GVHD较轻,存活率显著提高,达60%。结论胎肝基质细胞改善了造血微环境,可能既改善了“龛位”,又增加了“龛位”使干细胞更多的植入,促进了造血重建,提高了骨髓移植效果,是一种“种子与土壤”并重的移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RSPCM对受不同剂量照射小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造血生长因子对受照射小鼠的防治作用。方法用RSP-CM和LP3-CM来源的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受不同剂量^60Coγ射经照射的ICR小鼠。通过观察30d存活率、死亡动物平均存活天数、保护系数及部分动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粒单系祖细胞集落培养,研究GM-CSF对受照射小鼠重建造血的疗效及量效、时效关系。结果RSP-CM能显著提高7.5Gy照射小鼠的存活率,而LP3-CM效果不显  相似文献   

5.
研究IL-1β、TNFα和G-CSF等细胞因子对裂变中子和γ射线照射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观察几种细胞因子对受照小鼠存活率的影响,计数受照小鼠脾脏CFU-S,进行骨髓红系、粒系及混合系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测部分动物的血清GM-CSF水平及脾脏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变化。结果IL-1β和TNFα能明显提高8.5Gyγ射线照射小鼠的30天存活率,二者复合应用有加强作用;裂变中子照射时防护效价下降,复合应用亦无加强作用。G-CSF也能提高中子照射小鼠的30天存活率。3种细胞因子单独或复合应用对受照小鼠的造血和免疫系统,特别是粒系造血有某种程度的保护作用。结论IL-1β、TNFα单独或复合应用对γ射线照射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裂变中子照射时的防护效价降低,且无复合应用的加强作用。G-CSF对中子照射小鼠有辐射保护作用。这些细胞因子的辐射防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小鼠造血和免疫系统损伤和促进其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至今,尚未见到采用免疫经技术研究骨髓辐射损伤后干细胞因子受体表达及其在造血重建中的意义。方法 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LACA小鼠,于照射后4周内分批活杀动物,采用光镜、电镜及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辐射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及C-kit的表达及意义。结果 全身照射LACA小鼠时,5.5Gy为其亚致死剂量,此剂量照射小鼠可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有核数减少,骨髓明显损伤及损伤后重建现象;在照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放射病的治疗作用,观察了不同剂量的rhG-CSF对6.5Gy照射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予受照小鼠每日rhG-CSF1.25、2.50及5.00μg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恢复明显加快,以5.00μg剂量组效果为最佳,照射后10d骨髓及脾脏CFU-GM,暴增型红系祖细胞集落(BFU-E)及混合型祖细胞集落(CFU-Mix)含  相似文献   

8.
局部照射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是常见的临床现象.传统理论认为,骨髓造血系统受到一定剂量的射线照射,造血能力下降.但大多数临床患者的骨髓受照体积不大,即使受照区域骨髓功能全部停止,其他部位骨髓也应该能够满足需要.为了解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时,照射靶区以外的骨髓状态,本研究对5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靶外骨髓像、99Tcm-Sc硫胶体骨髓ECT显像进行观察;并做动物实验组对新西兰兔进行腹部肠管照射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观察靶区外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钙阻断剂异博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发现钙阻断剂异博定对于187CsY射线致死量照射的小鼠具有明显的辐射防护作用。照前15分钟腹腔注八或照前30分钟口服给予异博定最大耐受量可使受照小鼠分别获得1.32和1.24的剂量减低系数(DRF)。异博定给药的小鼠6 GY照后9天的股骨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都明显的高于照射对照。  相似文献   

10.
长期的辐射作用可引起造血CFU减少,其程度取决于累积剂量的大小。因受照动物的造血是靠CFU或其后代来维持的,所以弄清这些细胞成份恢复的特点是很重要的。本文是研究小鼠每天受分次照射后,骨髓中CFU恢复的动力学,同时将受照小鼠骨髓CFU和其后代以及外周血细胞成份的恢复进行比较。方法:BALB/C系雄性小鼠8~10周龄。γ线每天照射50伦,直到总剂量250、1000及2000伦。照后不同时间内源法测定骨髓中的CFU量,同时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总数,分析骨髓象,测定外周血有形成份的含量。大剂量照射的两个组用~3H-TdR“自杀”试验测定在有丝分裂周期中的CFU百分数。结果:照射总剂量250、1000及2000伦,小鼠股骨骨髓中CFU数急剧减少,分别相当于对照组值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对急性照射小鼠存活率及造血系统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137Cs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两次实验的照射剂量分别为6.0Gy和8.0Gy,剂量率均为1.01Gy/min.每次实验取健康雄性C57BL/6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523)及33.3?100?300mg/kg西咪替丁组,每组10只.西咪替丁各剂量组于照射前6d灌胃给药,每天1次,照射后5h给药1次;阳性药组于照射前1d灌胃给药1次,照射后5h给药1次.检测8.0Gy照射后30d小鼠存活率,以及6.0Gy照射后30d小鼠外周血象?骨髓DNA含量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8.0Gy照射后,模型对照组小鼠于第21天全部死亡,西咪替丁低?中?高剂量组30d存活率分别为50%?20%和30%;6.0Gy照射后第30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照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明显降低(P<0.01),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P<0.05),骨髓DN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西咪替丁高剂量组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P<0.01),西咪替丁各剂量组骨髓DNA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P<0.01,P<0.05)并趋于正常.结论 西咪替丁能提高急性照射小鼠30d存活率,且对其造血系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523”是一种辐射防护剂,并可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鉴于人员用药时间较长,根据国家药政管理法的要求,我们进行了致突变实验研究。6名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物加入不同浓度的“523”后,分析计数了染色单体型、染色体型畸变及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实验结果说明,“523“诱发的细胞遗传学变化,虽然略高于正常对照水平,但低于溶剂(酒精)对照。本文的结论是,“523”实验组观察到的变化,主要是酒精的作用,而“523”本身并没有可检查到的致突变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淡豆豉提取物对6Gy的^60Coγ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6Gy的^60Coγ全身性照射小鼠造模,小鼠灌胃给予0.5%CMC—Na为溶媒配制的阳性对照药尼尔雌醇和淡豆豉提取物的混悬液28d,每天1次,照射前后分别连续灌胃给药14d;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学指标,称取小鼠体质量,脾脏和胸腺质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脾脏、胸腺、小肠和睾丸的超微结构。结果淡豆豉提取物能明显减轻^60Coγ射线引起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减少和体质量减轻,显著提高股骨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改善辐射受损的脾脏、胸腺、小肠和睾丸的超微结构和增加萎缩的胸腺、脾脏等指数。结论淡豆豉提取物对低剂量^60Coγ辐射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方格星虫多糖对低剂量电离辐射、一氧化碳、苯和噪声等有害环境因素复合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方格星虫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给药组大鼠每天于γ射线照射前经口给予方格星虫多糖70、140、280mg/(kg.d),连续7d。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NaCl。试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细胞计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骨髓DNA含量,试剂盒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计算主要脏器(肝脏、脾脏、胸腺)指数。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方格星虫多糖处理后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P<0.01),白细胞有升高趋势,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骨髓DN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方格星虫多糖对有害环境因素复合损伤大鼠具有升高白细胞、血小板,提高抗氧化能力,促进骨髓损伤修复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细胞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指标在芥子气中毒人员的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与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芥子气中毒人员进行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 44名芥子气中毒患者白细胞总数均进行性降低,有10名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中性粒细胞缺乏症,芥子气中毒早期嗜酸性粒细胞损伤较严重,淋巴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在早期显著降低,芥子气中毒对外周血的血小板总数影响不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最初因血液浓缩而升高。血细胞及骨髓细胞形态改变明显,白细胞胞体肿大,胞质可见中毒颗粒、空泡等,所有中毒者均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以幼稚型异型淋巴细胞为主,血小板形态改变不明显。芥子气中毒早期骨髓造血细胞损害严重。结论 检查血象和骨髓象是判断芥子气中毒患者中毒程度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程度和恢复正常值的时间长短及骨髓细胞增生受抑制的程度与中毒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骨髓基质细胞输注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造血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骨髓基质细胞输注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后造血恢复的影响,经放、化疗预处理的BALB/c小鼠,分别输入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T组)、外周血干细胞联合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观察受体鼠4周的生存率、骨髓有核细胞(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生态率,BMNC、CFU-GM、CFU-F较PBSCT组显著升高(P<0.005);白细胞的最低值较PBSCT组高(P<0.01),白细胞恢复较PBSCT组块(P<0.01)。提示骨髓基质细胞输注有促进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造血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3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白细胞与血小板数量,并结合GOS、是否合并感染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ELIISA法观测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的浓度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患者是否合并感染WBC在伤后24 h内都显著增高(P<0.01),非感染组患者在4 d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至10×109/L以下,但感染组患者4 d时仍高于正常(P<0.05).感染及预后不良患者WBC在7~14 d 出现二次升高,PLT在14~21 d显著升高(P<0.01).TSP1的浓度变化与CRP呈正相关关系(r=0.720,P<0.01). 结论 WBC的动态变化为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提供依据;感染可能引起患者后期高凝状态,注意监测感染患者14~21 d PLIT的变化;WBC二次升高及PLT后期升高影响患者预后;TSP1与CRP可能参与炎症引发血栓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Two patients with pain referable to the low back and sacroiliac regions had bone scans with similar findings. In each, one sacroiliac joint was "warm" (uptake on that side was sligh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alateral area). Ga-67 imaging also demonstrated increased uptake in the same locale. Subsequent CT scanning revealed pelvic abscesses adjacent to the affected joints. Asymmetric uptake of bone imaging agent may have been related to hyperemia and "heating" of the sacroiliac joint. Rapid defervescence with antibiotics and drainage (and no CT evidence of bone involvement) suggested that osteomyelitis was not involved in these cas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G-CSF和IL-6联合应用协同促进受辐射小鼠血血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F800血细胞自动计数仪计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常规法进行骨髓集落培养,内生脾结节计数,琼脂糖电泳方法检测骨髓细胞程序性死亡。结果 G-CSF和IL-6联合应用促进受辐射小鼠外周血细胞的恢复,促进脾脏内源性脾结节的形成,增加骨髓细胞含量和促进骨细胞GM-CSF的形成,提高受辐射小鼠的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