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社会支持及性格特征进行调查,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符合标准的45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测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SCL-90中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E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疼痛患者的性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优劣,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防范攻击行为积累资料。方法对122例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进行一般资料、量表资料调查,并与同期住院且一般资料相匹配的122例不伴攻击行为者(对照组)对照。结果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24.4%;攻击行为者中71.3%发生于住院的第1周内;研究组多数病前性格不良,而且既往多有攻击行为史,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研究组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eRS)总分、思维障碍、激活性和敌对猜疑因子分和阳性症状量表(SAPS)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者具有其临床特点,必须加强治疗和监护,以防范其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简明精神测量表(BPRS)及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43例(观察组)无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13例(对照组)无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51.16%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58.14%患者既往有攻击行为,而对照组分别为30.97%、30.9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BPRS中敌对猜疑,激惹性、思维障碍,行为紊乱因子及NOSIS中激惹精神症状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0.01)。结论 精神病家族史阳性,既往有攻击行为,易激惹,思维障碍敌对猜疑,行为紊乱等可能是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早期预测干预,可减少其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改善军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2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S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作为评定效果的工具。结果:综合康复训练前PANSS、IPROS总分及各凶子分间无明显差异。与综合康复训练前比较,研究组PANSS量表阴性.反应缺乏及抑郁因子分明显下降(P〈0.05~0.01),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IPRO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P〈0.05~0.01),与对照组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0.01);对照组PANSS量表的抑郁因子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5.
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了解汽车兵在高原条件下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为部队心理卫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事件量表(LES)对高原汽车兵进行个性测定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高原汽车兵EPQ-E分低于全军常模,EPQ-N、EPQ-P分高于全军常模(P<0.01),EPQ-L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多数SCL-90因子分高于全军常模及普通高原军人(P<0.01-0.05)。高原汽车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与EPQ-N、EPQ-P分及生活事件成正相关,与EPQ-E、EPQ-L及社会支持成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EPQ的N、P因子、负性事件,主观支持、军龄和社会支持总分等因素是影响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的几个重要因素。结论:高原汽车兵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可能与其居住环境、工作性质及个性特征、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柳霞  丁卫星  刘益善 《医学争鸣》2009,(20):2239-2240
目的:了解慢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的234例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评,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SCL-90的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等因子分及EPQ的神经质(N)分比对照组高(P〈0.05,P〈0.01);而EPQ的神经质(E)分比对照组低(P〈0.01);SCL-90各症状因子得分与EPQ的神经质(N)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慢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量表)评估提示在治疗中必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阿立哌唑加西酞普兰)和对照组(阿立哌唑),每组30例。观察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阴性因子分在第4周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O.05),而对照组阴性因子分则在第8周末显著降低(P〈0.01),且第8、12周末研究组阴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300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脑电生理学预测因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30对有或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各因子分、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总分和各因子分、冲动量表(BIS-11)总分、敌意量表(BDHI)总分和各因子分、P300潜伏期及P300振幅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两组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年龄、病期、治疗情况、自杀史、早年不良家庭环境方面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MOAS总分、MOAS自身及对他人攻击因子分、BIS-11总分、BDHI总分、BDHI躯体攻击因子分及易激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研究组中央顶部(Cz)事件相关电位P300振幅比对照组降低,P30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比非攻击对照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CZ)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提示男性精神分裂症攻击个体可能存在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原山区环境对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军队心理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H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某高原山区军人进行心理状况调查。结果高原山区军人在PHI中除UNR外,各临床量表均高于常模组(P〈0.05~0.01);EPQ与全国常模比较,E分增高(P〈0.01),L分降低(P〈0.05),与普通军人常模比较E和N分均增高(P〈0.05—0.01);PHI与EPQ相关分析表明,EPQ的P分和N分与PHI各临床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0.01),E分与HMA呈正相关(P〈0.001),而E分与DEP、SOM和ANX呈负相关(P〈0.01,0.05),L与PHI各临床因子分呈负相关。结论高原山区军人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发生可能与长期艰苦的生活环境、军队性质、个性特征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翠平  苏太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5):453-454,45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等对40例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患者进行评定,并与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分裂症糖尿病组患者SF-36总评分及其角色生理、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和角色心理状况等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分裂症对照组,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间在躯体疼痛、主观健康状况、活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裂症糖尿病组患者BPRS的活力缺乏因子分明显高于分裂症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BPRS总分及其它因子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的糖尿病诊断分型、病程和是否伴有合并症、严重并发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SF-36总分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不同的分裂症分型、病程、药物剂量、种类的SF-36总分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伴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单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差,医院、社会和家庭应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护理给予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杨琪  周晓琴  岳云玲  刘勇 《安徽医学》2013,34(12):1746-1748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家庭环境与应付方式等社会心理因素的特点,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3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和33例正常青少年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社会支持、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应付方式、求助等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格特征的神经质、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应付方式的自责、退避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格特征不稳定、社会支持不足、家庭环境与应付方式不良是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入院1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前有无攻击行为分为攻击组和无攻击组,两组分别从年龄、性别、文化、病程、既往攻击行为等一般情况、简明精神病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方面进行单因素对照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经单因素分析,攻击组病程[(7.73±6.67)年]显著长于非攻击组[(5.22±5.47)年](t=2.631,P<0.01);攻击组BPRS中的敌对猜疑因子得分[(13.73±3.098)分]高于非攻击组[(11.47±3.93)分](f=4.063,P<0.01),焦虑因子得分[(7.18±3.583)分]低于非攻击组[(8.70±3.89)分](t=2.679,P<0.01);EPQ的E量表分攻击组[(11.99±4.340)分]显著高于非攻击组[(10.67±4.293)分](t=1.990,P<0.01);攻击组既往有攻击行为的患者所占比例(71.1%)显著高于非攻击组(16%)(x2=39.082,P<0.01).(2)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BPRS中的敌对猜疑因子和既往攻击行为史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主要与其精神症状和既往攻击行为史有关,应积极治疗,控制症状并防止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理科医务人员社会支持水平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对病理科医务人员进行社会支持量表(SSRS)、工作倦怠问卷(CMBI)的测评。以社会支持评分为分组依据,社会支持总分<20分为低社会支持组(低分组),>30分为高社会支持组(高分组),分析两者工作倦怠问卷的评分情况。结果病理科医务人员SSRS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因子评分分别为(28.42±6.57)分、(13.72±3.24)分、(10.27±2.16)分、(4.07±1.29)分。高分组SSRS总分平均为(32.51±8.63)分,低分组SSRS总分平均为(15.64±6.74)分,差异有显著性(t=2.60,P<0.05)。高分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总分及3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低分组,差异有显著性。病理科医务人员社会支持总分,除客观支持外其他因子分与职业倦怠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病理科医务人员社会支持水平与职业倦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肖体友  张秀琼  冯咏梅 《海南医学》2014,(19):2954-295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负面情绪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和出院前的负面情绪及社会支持水平。结果两组产妇出院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产妇社会支持(SSR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SSRS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减轻初产妇产后的负面情绪,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和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BRG)患者的人格、情绪及应对方式.方法选取60例PBRG的患者入研究组,60例健康自愿者入对照组,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分别对两组人员进行测评,并对两组人员的问卷测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PQ测评:研究组的N分(神经质/情绪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I测评:研究组的状态焦虑量表分)及特质焦虑量表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SQ测评:研究组的积极应对平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消极应对平均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RG与神经质人格、焦虑情绪、缺少积极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了96例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研究组),同期抽取某部100名官兵(对照组)进行测定,并将2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TAS总分和因子Ⅰ、Ⅱ、Ⅲ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因子Ⅳ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发现,研究组个性特征与述情障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研究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与TAS总分、TAS-Ⅰ、TAS-Ⅱ及TAS-Ⅲ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躯体化、人际关系及焦虑与TAS-Ⅳ呈负相关(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存在严重述情障碍,且与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就诊的85例肺癌化疗患者为肺癌化疗组,同时随机选取健康者8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问卷(EORTC QLQ-C30)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社会支持水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①肺癌化疗患者的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健康人,而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则明显低于健康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普遍较差,而且不同性别、年龄、医疗支付方式、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患者在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的年龄、医疗支付方式、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患者在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状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肺癌化疗患者客观与主观支持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呈正相关(r为0.881-0.978,均P〈0.05);支持利用度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呈正相关(r为0.754-0.891,均P〈0.05)。④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婚姻状况、并发症预测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指导患者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化疗整个疗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灌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情况及生存质量。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82例膀胱癌术后灌注患者(灌注组)进行调查分析,并与泌尿科普通就诊患者(普通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灌注组在SCL-90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因子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②灌注组在SSRS中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显著低于普通组(P〈0.01);③灌注组在WHOQOL—BREF中的总体评价、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评分显著低于普通组(P〈0.01)。结论膀胱癌术后灌注患者存在有明显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不良心理健康状况,在社会中所获得的支持程度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较低,生存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那坡县农村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社会支持与遵医行为的关系,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60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发放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那坡县农村慢性酒精中毒患者SSRS高支持组与低支持组相比,完全按时服药(50.00%)、完全复饮(13.33%)与低支持组(分别为10.00%、6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会支持对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遵医行为有促进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复饮,促进身体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