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局部心肌等容收缩期运动指标评价存活心肌及心肌存活程度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胸DTI技术结合硝酸酯类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正常人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等容收缩期局部心肌运动系列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应部位相比,DIVC、Vs、VIVC1减小(P<0.05),VIVC2、TIVC2、VTIIVC2增大(P<0.05),OMI组非梗死部位变化不显著(P>0.05)。纵向DIVC值与VF呈直线相关关系,与LVEDD、LVEDP、LVEF及FS不相关。结论:静息状态下,DIVC可作为区分存活心肌节段与非存活心肌节段的有效指标并且对评价存活心肌的存活程度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等容收缩期速度波(IVC)的选系列指标,探讨其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DTI技术检测30例正常人和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环心肌长轴等容收缩期速度波的系列指标,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上的二尖瓣环间隔壁、侧壁、前壁和下壁,测量等容收缩期正向波的峰值速度(VIVC1)、负向波的峰值速度(VIVC2),计算正负向峰值速度的差值(DIVC)及各点均值。结果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各点的VIVC1均较对照组减小(P〈0.05),VIVC2较对照组增大(P〈0.05),以前壁、间隔壁为著。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环各点IVC1的均值(VIVC1—M)、DIVC的均值(DIVC—M)与应用Simpson法所测左室射血分数有良好的相关性(r=0.68,P〈0.05;r=0.75,P〈0.01)。结论 DTI技术所测二尖瓣环等容收缩期的系列速度指标可作为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估冠心病心脏舒缩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技术在评估冠心病(CAD)心肌舒缩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DTI技术测量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心尖二腔观二尖瓣环、左室前壁及下壁心肌的基段、中段及心尖段收缩期、舒张早、晚期峰值运动速度(分别为S、E、A)、内外膜峰值度差(ΔV)及峰值速度阶差(MVG)、E/A比值、等容收缩期(IVC)及等容舒张期心肌运动频谱持续时间(IVR)等一系列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二尖瓣环、左室前壁及下壁收缩期、舒张早期各测量参数均低于正常,舒张晚期无明显变化,E/A比值减小,ΔV及MVG减小,IVC、IVR明显延长(P<0.05,P<0.01)。结论:DTI技术可实时、准确地反映心肌舒缩运动状况,为进一步了解局部及整体心肌功能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正常人左室壁运动特征 ,探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 (PW- DTI)定量评价心肌运动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 PW- DTI技术对 12例正常人短轴方向 (前间隔和后壁 )的运动速度和长轴方向每一室壁节段的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 正常人每一个心动周期中 ,室壁运动频谱包括收缩波 (S)、舒张早期波 (E)和舒张晚期波 (A)三个主要运动波 ,以及等容收缩波 (IC)和等容舒张波 (IR)。一般说来 ,短轴方向的运动速度后壁大于前间隔 ,长轴方向左室同一水平游离壁的运动速度大于室间隔 ,同一室壁由基底部向心尖部 ,运动速度逐渐降低。 结论 正常人左室壁运动速度存在特有的不均一性 ,PW- DTI可作为评价室壁节段运动直观、准确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琴  刘霞  郄占军  李俊仁  杨明武  王婷婷 《广东医学》2008,29(11):1872-1874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研究左室长轴及短轴方向心肌收缩速度及心肌收缩期速度梯度(MVG)的规律性。方法获取128例正常人左室长轴与短轴心肌内,外膜QTVI成像图进行分析,测量室间隔左室面、右室面下和左室后壁内外膜下心肌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室壁厚度,速度梯度(MVG)等参数。结果①正常人心内膜收缩期速度大于心外膜。②室间隔心内膜下收缩期速度梯度小于左室后壁。长轴切面左室后壁收缩期速度梯度最高。③MVG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高度相关。结论QTVI技术能够准确测定左室局部心肌的运动梯度,是分析室壁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可靠指标,更准确、快速、无创、定量地评价局部心肌的收缩运动,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QTV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右室壁运动速度及心肌同步性运动的价值。方法A组为正常对照26例,B组为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1周内患者24例,应用QTVI获得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心肌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各阶段的收缩期(Vs)舒张早期(Ve)舒张晚期(Va)运动速度收缩期S波持续时间(ET)及Ve/Va比值,同时测量各节段自QRS波起始至心肌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s)和舒张期同步性指标(Te)。结果B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的Ve均较A组显著减小(均P〈0.01),基底段的ET及中段的Ve/Va比值均较A组减小(均P〈0.05),B组右室游离壁内各节段间的Ts和Te无差别(P〉0.05)。结论QTVI可简便敏感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右室壁运动异常,AMI患者急诊行PCI术后右室游离壁内各节段收缩和舒张同步。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脉冲波多普勒组织成像(PW-DTI)技术测定正常人室壁运动速度,评价应用PW-DTI技术分析正常人室壁运动速度的价值。方法应用PW-DTI技术对112例正常人室间隔、左室后壁、二尖瓣环前后侧及二尖瓣环内外侧运动速度和方向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比较左室长轴切面和左室两腔切面的频谱,发现左室两腔切面各波的方向和速度均大于左室长轴切面。结论PW-DTI技术可以定量研究局部心肌运动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QTV I)对左室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心肌各时期纵向运动特点的评价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QTV I评价30例心肌梗死患者(M I组)和30例无任何心脏疾病者(对照组)的左室心肌局部运动:获得纵向上不同室壁、不同节段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时间曲线,测量等容收缩期(1VC)、收缩期(S)、等容舒张期(1VR)、舒张早期(E)、舒张晚期(A)的峰值速度。结果心肌梗塞组纵向上心肌各节段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较正常人减低,在梗塞节段更明显,甚至出现速度反转;等容收缩期峰值速度明显减低,或出现异常负向波;等容舒张期出现大量异常正向波,舒张早期出现双峰波,峰值速度减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增高,V e/V a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维应变(2DS)与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VI)测量正常人心肌应变和应变率的一致性. 方法 采集30例正常人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左室长轴二维灰阶与组织多普勒动态图,应用2DS与TVI两种方法 分别测量各节段心肌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应变率(Sr)并作对比. 结果 2DS左室应变测值为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加(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应变率测值为心尖段最高.TVI左室应变及应变率测值在各平面节段变化不稳定,无明显的规律性.2DS所测正常人左室心肌绝大多数节段长轴S及Sr与TVI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维应变(2DS)与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VI)在检测正常人左室基底段到心尖段心肌应变及应变率改变的规律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在定量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人和30例冠心病患者运用RT-3DE应变率成像技术对心尖4腔(左室侧壁、后间隔),心尖2腔(前壁、下壁),心尖左室长轴(前间隔、后壁)各节段进行分析局部心肌收缩、舒张功能;评价心肌缺血及局部心肌活力。结果:RT-3DE应变率成像技术更准确地定量评价局部心功能。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应变和应变率可准确识别缺血心肌节段,能定量评价冠心病左室壁心肌局部和整体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SPECT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ECG-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SPECT imaging,GSPECT MPI)相位分析技术探讨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WPW)综合征患者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方法:入选WPW患者35例和正常对照13例,均行GSPECT MPI检查,其中WPW患者GSPECT MPI检查在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urrent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前进行,计算出LVEF,MPI数据通过相位分析生成定量指标相位直方图带宽(phase histogram bandwidth,PHB)来评估WPW患者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根据RFCA术中阻断旁道部位对WPW患者进行分类(间隔旁道组、左侧游离壁旁道组、右侧游离壁旁道组).结果:间隔旁道WPW患者组、左侧游离壁旁道WPW患者组、右侧游离壁旁道WPW患者组、正常对照组LVE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旁道WPW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P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旁道WPW患者存在左室机械收缩不同步,左或右侧游离壁旁道WPW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P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或右侧游离壁旁道WPW患者左室机械收缩不同步不明显.结论:GSPECT MPI相位分析表明间隔部旁道WPW患者存在左室机械收缩不同步.  相似文献   

12.
刘梅  尹立雪  陈玲玲  张红梅 《西部医学》2014,(4):416-419,424
目的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成像评价正常人心室短轴不同水平面心肌机械运动特征及表达时间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成像同步采集100例健康成年人3个连续心动周期内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3个水平左心室标准短轴切面,两两同步获取右心室游离壁、前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心肌的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图像。观察同一水平面左右心室心肌及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心肌机械运动特征。测量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3个水平右心室游离壁、前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共6个节段心肌在收缩期、快速充盈期及心房收缩期机械运动达峰时间(Ts、Te、Ta),分析同一水平面不同室壁心肌以及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心肌的机械同步顺序状态。结果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图像显示:左心室短轴切面,同一水平的右心室游离壁与前间隔心肌运动方向一致,左心室后壁心肌与前两个室壁心肌运动方向相反。左心室短轴3个标准水平面,同一水平不同室壁心肌达峰时间:①前间隔心肌Ts最短;基底段和中间段,左心室后壁心肌较前间隔分别延迟约14和19ms,较右心室游离壁分别延迟约11和12ms(P均<0.001);心尖段,右心室游离壁心肌Ts最大,3个室壁心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心室后壁心肌Te最短,前间隔心肌Te最长,并且3个室壁心肌两两间的Te值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左心室后壁心肌Ta最短,前间隔心肌Ta最长。前间隔和右心室游离壁心肌Ta值较左心室后壁延迟均约10ms(P均<0.001)。同一室壁心肌在左室不同水平面机械运动表达时间差异性:左心室后壁心肌从基底段至心尖段Ts值逐渐延长,中间段心肌较基底段延迟14ms,心尖段心肌较基底段延迟17ms(P<均0.001);心尖段心肌较中间段延迟仅3ms(P>0.05)。结论正常成年人心脏收缩及舒张期机械运动空间及时间上均具有不对称性;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心肌从心尖至基底收缩时间逐渐延长,舒张时间保持高度一致。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成像能更客观的评价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早、晚期表达时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任瑞芳  孟星星  李岩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10):1165-1167,F0003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PW)、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联合技术评价肺心病右室心功能。方法:选取30例肺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为对照,应用PW测量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峰及A峰。并计算E/A比值。通过三尖瓣上返流峰值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应用TDI于心尖四腔切面三尖瓣环间隔处和侧壁处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并计算E/Em。测量右室侧壁处等容时间(ICT)、舒张时间(IRT)和射血时间(ET),计算心脏运动指数(MPI)。所有测值均进行肺心病组与正常人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①肺心病组患者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峰值流速(E/A)比值下降,肺动脉收缩压增高。②肺心病患者右室侧壁处舒张期心肌运动速度(Em/Am)比值减低。③肺心病患者右室肌等容时间(ICT+IRT)延长,射血时间(ET)缩短,心脏运动指数(MPI)增加。两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W及TDI技术通过检测三尖瓣返流流速估测肺动脉压,还可以通过舒张期三尖瓣下血流频谱,TDI技术对右室收缩舒张功能、心肌运动、心肌运动指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多普勒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对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脏毒性进行评估。方法30例在江北人民医院化疗的肿瘤患者,所用化疗方案以表阿霉素(Epi)为主,表阿霉素总累计量(450±75)mg/m^2,每个疗程治疗前进行组织多普勒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设健康对照组20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IVSTd、LVP.WTd),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早期速度E、晚期速度A及两者比值E/A);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上左室侧壁及后间隔两个位点的峰值速度(收缩期峰值Vs、收缩期加速度a,舒张期峰值Ve)。结果与第一次治疗前对比,常规超声指标LVDd、LVDs、IVSTd、LVPWT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在累积量达到450mg/m^2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0.1±7.3与68.0±9.0,P〈0.05)。舒张期指标E/A在累积量达到375mg/m^2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0.71±0.14与1.20±0.21,P〈0.05)。利用组织多普勒QTVI技术检测对比发现,收缩期指标Vs、a在累积量达300mg/m^2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70±1.07)cm/s与(7.84±1.10)cm/s、(132±14)cm/s^2与(219±31)cm/s^2,P〈0.05],舒张期指标Ve在累积量达到225mg/m^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6.86±1.04)cm/s与(8.74±1.32)cm/s,P〈0.05]。结论在监测表阿霉素心脏毒性上,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较常规超声心动图能较早期和较敏感发现心脏损害,且舒张功能的损害早于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比较静息状态下左心室相同节段的正常心肌纵向和径向的运动特点,评价VVI技术对正常人左心室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采用西门子公司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选取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近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定量分析左室前间隔、前壁、侧壁、下壁、后壁及后间隔的径向运动,以及纵向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等3个分段中正常心肌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Vs)、应变(S)、应变率(SR)。结果正常人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径向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为临床评价心脏运动及功能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 TDI)及应变率成像( SRI)技术评价无右心衰症状的二尖瓣狭窄( MS)患者的右心室( RV)整体及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单纯性MS患者40例,健康对照组20例。测量左心房前后径( LAD)、肺动脉收缩压( PASP),描记二尖瓣口面积( MVA),M型超声测量三尖瓣环的收缩期位移( TAPSE),计算右室面积变化率( RVFAC)。应用TDI技术测量三尖瓣环收缩期速度( Tric-s),等容收缩期速度( IVV),等容收缩期加速度(IVA)。 SRI测量右心室游离壁(RVFW)及室间隔的收缩期应变(S)及应变率(SR),RVFW及室间隔的S及SR的均值作为RV整体长轴的S和SR。并将S和SR与PAS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组的LAD及PASP明显增高(P<0.01)。 MS组的TAPSE 及Tri -s、IVV、IV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 P<0.05)。 RV长轴整体S及SR,RVFW基底段及中段的S及SR,室间隔基底段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室间隔中段S及室间隔各段SR在两组间无差别。 RV长轴整体S、SR均与PAS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1,r=-0.59(P均<0.05)。结论应用TDI及SRI技术可以早期发现MS患者RV整体及局部功能的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多种超声技术综合评价血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 收集门诊及住院患者并分为两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43例,糖尿病前期组(也称糖调节受损,IGR组)38例,同时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对入选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TDI)超声检查,主要检测右心室大小、右心室前壁厚度、三尖瓣口多普勒血流频谱及三尖瓣环右心室侧壁组织多普勒频谱参数,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NC组比较,T2DM组和IGR组三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增高、E/A降低(P<0.05),三尖瓣环右心室侧壁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增高(P<0.05)、Em/Am降低且<1(P<0.01),右心室快速充盈减速时间(DT)延长(P<0.05),右心室心肌作功指数(MPI)增大(P<0.01)。结论 与正常人比较,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均降低,组织多普勒成像在判断右心室舒张功能方面较多普勒血流有更好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