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己百教授增食煮散治疗小儿厌食症62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氏增食煮散是于己百教授的经验方,I号以黄连解毒汤、小承气汤为主,加开胃消食、行气导滞之品而成,适用于胃热型厌食症;Ⅱ号为香砂六君子汤加消食开胃之品而成,适用于脾虚型厌食症。观察62例厌食症患儿,经治疗后食欲大多恢复正常,食量都有增加,伴随症状得以改善,体重也有增加,获痊愈45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100%。表明于氏增食煮散对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于己百教授增食煮散治疗小儿厌食症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氏增食煮散是于己百教授的经验方 ,Ⅰ号以黄连解毒汤、小承气汤为主 ,加开胃消食、行气导滞之品而成 ,适用于胃热型厌食症 ;Ⅱ号为香砂六君子汤加消食开胃之品而成 ,适用于脾虚型厌食症。观察 6 2例厌食症患儿 ,经治疗后食欲大多恢复正常 ,食量都有增加 ,伴随症状得以改善 ,体重也有增加 ,获痊愈 4 5例、好转 17例 ,总有效率 10 0 %。表明于氏增食煮散对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药煮散即把药材粉碎加工制成粗颗粒,按照剂量要求和服用次数,与水共煮,去渣取汁服用。煮散与汤剂相比,具有节省药材,便于服用等优点。该法历史悠久,唐宋盛行,现在的一些常用方剂如四物汤、四君子汤、银翘散等在原方中都是煮散,延续至今。经过剂型改革,煮散又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采用本院名老中医王安康教授经验方复方胃宁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作者用自拟宁痫散治疗癫痫的经验和体会。宁痫散组方:槟榔、黑丑、酒大黄、制南星、皂角。  相似文献   

6.
张玉芳  孙田华 《河南中医》1994,14(3):176-176
经方煮散初探张玉芳,孙田华,李雁,琚玮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经方,剂型,考证“煮散”一词始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其中卷八及卷十二分别记载有“续命煮散”及“伏神煮散”。煮散又称颗粒煎剂,是汤剂的一种,乃药材颗粒与水共煮而制成的液...  相似文献   

7.
提倡煮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目前,中医治病人有“非汤剂不可”之势,故很有提倡煮散的必要。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先生就认为,对于慢性病,正气已衰,脾胃功能受损,若调其所偏,补其不足,药量宜小,煮散服之尤善。煮散是宝贵的传统经验张机《伤寒杂病论》、华佗《中藏经》、孙思邈“《千金方》都有应用煮散的记载。宋  相似文献   

8.
中药煮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玉勤  王玉玺  邹存清 《中草药》1998,29(3):207-209
论述了中药煮散的沿革、理论依据、实验和临床研究,从而制定出煮散的最佳粒径和常用量标准,分析论证了煮散的可行性以及优缺点,指出药物粉碎成颗粒煎煮可以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相似文献   

9.
《新中医》1979,(5)
中草药汤剂最早系采用原药直火煎煮。南北朝时代出现粗末煎汤,唐代特名之曰“煮散”。五代十国时,因连年战争,中草药供不应求,当时中医药学家大力提倡“煮散”,基本上克服了中草药供应不足的困难。至两宋时期,煮散仍很盛行。当时国家正式颁行  相似文献   

10.
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及现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中药煮散的历史盛衰成因及现代对煮散的研究,就其优点及不足进行了总结探讨,提出合理使用煮散对节约药材、充分发挥中药效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永辉  朱珊 《中医研究》1995,8(4):26-27
临床运用健脾增食冲剂治疗小儿厌食症209例,总有效率96.18%,明显忧于三甲散对照组。实验表明,该药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麻杏石甘煮散的解热抗炎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永辉  琚玮 《中医研究》1995,8(5):20-21
麻杏石甘煮散的解热抗炎实验研究河南450003河南中医学院儿研所陈永辉,琚玮主题词%麻杏石甘煮散/药效学,镇痛药,抗炎疾病模型,动物,动物大鼠麻杏石甘汤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疗发热、咳喘的著名方剂。我们根据原著记载,结合文献考证,将汤剂改为煮散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梅花从事儿科临床工作50余年,其早年跟随安阳市名中医王瑞五老先生学习,系王氏儿科流派第二代传承人,善于运用中药煮散剂治疗儿科各种常见病及疑难病,本研究总结其应用活血散的临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4.
浅谈煮散剂     
中药煮散剂是指以水或酒为溶媒与药材颗粒共煮去渣得液的汤剂剂型。煮散剂始见于《治百病方》中治伏梁裹脓在胃肠之处方。《金匮》半夏千姜散、薏苡附子败酱散也是煮散剂。以“煮散”命名的方剂首载于《千金方》,如丹参牛膝煮散。宋代煮散剂盛行,至今常用的煮散剂如藿香正气散、人参败毒散、七味自术散、导赤散、牡蛎散等。清以后,煮散剂日趋减少,《成方切用》少有煮散之剂,将泻白散、凉膈散也改成了汤剂。近世医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更无一首煮散剂。今天临床上亦少见使用,现行《方剂学》教材把煮散剂改成汤剂,许多方书将煮散剂作为散剂来阐述,这种更改和归类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文谨  刘起华  柯李晶  仝小林 《中草药》2015,46(23):3489-3494
目的研究中药煮散的粉体特征及其水煎液中成分的分散溶出行为,为煮散的粒径控制及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黄芩、黄连、葛根、甘草4种饮片制成煮散,考察其粒度分布、流动性等粉体特征及水煎液中混悬性微粒的分散属性,并比较煮散与饮片煎煮有效成分的溶出行为。结果黄芩、黄连、甘草煮散粒度分散均匀,流动性好,葛根煮散稍差。煮散与饮片水煎液中大多为亚微米级颗粒,而光学和电学性质显示煮散水煎液中的微粒较多、较大、易沉降,具有非均相液体的特征,而其成分溶出速度、溶出量均明显高于饮片。结论煮散作为新型饮片之一,能增加药效物质的溶出,缩短煎煮时间,提高药材利用度,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统计《苏沈良方》中药制散方与煮散方的数量,分析煮散方的服用量、煎煮方法、煎煮液量、中药种类、服用方法、主治病症,总结宋代煮散方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在宋代,制散为中药材主要应用方式,煮散治疗病种广泛,煮散剂作为分散的固体剂型,可减少传统汤药的用量,同时减少药物费用,取药快捷,煎煮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7.
健脾增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健脾增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0 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5 7例服用健脾增食散 ,对照组 5 2例服用三九童泰。观察治疗前后体重、食量变化及唾液淀粉酶含量、尿D -木糖排泄率、头发微量元素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 ,疗效及食量、体重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唾液淀粉酶含量、尿D -木糖排泄率、头发微量元素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而以治疗组为优。结论 :健脾增食散能有效地增进食欲 ,改善症状 ,增加体重 ,并能提高厌食患儿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及D -木糖排泄率 ,确有促进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8.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类型支气管炎,同时合并哮喘症状,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发展为哮喘。邱根祥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从事儿科临床及科研30余年,运用雷氏诸法治疗小儿疾病疗效显著,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儿,运用雷氏宣肺痰喘宁散治疗,疗效显著。文章对邱师经验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该文综述了煮散的起源与历史发展,比较煮散与饮片、散剂以及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缺点,辨析煮散的制剂优势。通过概述煮散现代化研究的现状与特点,探讨其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20.
略论宋代的煮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煮散"一词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煮散的应用在宋代达到鼎盛.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因素以及煮散本身的一些特点有关.而煮散的衰败与部分医家的反对、技术层面的一些因素、药材的私营有关,但导致煮散在宋代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医学界已经深刻认识到辨证采用医方剂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