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接诊方法与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提高AMI抢救成功率。方法对该院急诊科2000~2010年出诊院前急救的AMI患者132例(观察组)和同期由家属或同事送来急诊救治的AMI患者136例(对照组)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死率为12.12%,低于对照组的22.79%(χ2=3.89,P<0.05)。结论不同接诊方法对AMI患者预后有差别,院前急救能降低AMI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和急诊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予以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的5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同一时间段内未接受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直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给予常规护理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常规组。结果 研究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发病至接受治疗)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中,8例患者死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8.0%,研究组中无死亡病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9%,研究组患者的预后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 正确评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急诊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3.
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年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初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生存状况 ,评价进入溶栓时代后 AMI预后的危险因素是否有所变化。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 ,对初发 AMI患者 5 72例随访 2年 ,终点为各种原因死亡。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 30 d病死率分析用χ2 检验 ,2年生存率比较用时序检验。结果  31例 (5 .1% )失访。 2年内共死亡 14 8例 ,30 d、1年及 2年病死率 (95 %可信区间 ,CI)分别为 13.1% (10 .4 %~ 15 .9% )、19.8% (16 .6 %~ 2 3.1% )及 2 6 .9% (2 3.1%~ 30 .7% )。单因素分析表明 ,高龄 (年龄≥ 6 5岁 )、女性、糖尿病史、未溶栓、较大范围梗死、心功能不全、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房颤动为预后的危险因素。溶栓与未溶栓组比较 ,仅 2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 (80 .1%和 6 9.1% ,P=0 .0 12 )。结论  AMI病人无论短期或长期病死率仍然很高。决定长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仍为高龄、心功能不全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溶栓治疗可能主要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卡托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49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方法 ,选择发病 36h内的AMI住院患者 2 494例 ,随机口服卡托普利或相匹配的安慰剂 ,治疗 4周。治疗组 (n =12 6 8例 )与安慰剂组 (n =12 2 6例 )患者基本临床特征相似。结果 治疗组 4周病死率(9 5 4% )低于对照组 (12 15 % ) (P =0 0 36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心衰发生率减少 (15 38%对 18 76 % ,P =0 0 2 5 )。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 (13 96 % )高于对照组 (10 77% ) (P =0 0 16 ) ,但休克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明显(5 5 2 %对 5 46 % ,P =0 95 1)。治疗组休克者病死率 (5 1 43% )低于对照组 (73 13% ) (P =0 0 0 9)。结论 口服卡托普利有降低AMI 4周病死率的作用 ,主要是减少了心衰的发生并减少了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5 2例AMI患者行急诊PTCA治疗 (PTCA组 ) ,5 8例AMI患者行溶栓治疗 (溶栓组 ) ,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诊期间的情况。结果 PTCA组住院期间死亡 3例 ,抢救成功率为 94 2 % ,平均住院天数为 14 6天(9 5± 4 2天 ) ,左室射血量数 (LVEF)为 45 5 %± 4 3% ;随诊 2~ 18个月 ,心绞痛发作 3例 ,择期再次PTCA 3例。溶栓组住院期间死亡 8例 ,抢救成功率为 86 2 % ,平均住院天数为 2 6 4天 (17 2± 7 5天 ) ,LVEF为 37 6 %± 6 2 % ;随诊 2~ 18个月 ,心绞痛发作 17例 ,行择期PTCA 17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TCA可即时开通梗塞相关血管 (IRA) ,大大降低AMI的住院死亡率 (P <0 0 1) ,缩短住院天数 (P <0 0 1) ,有效保护心脏功能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设施急诊绿色通道以来,我科对124例AMI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观察其是否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结果:124例患者在发病后2h内得到及时治疗者29例,2~6h得到及时治疗者75例,6~12h得到及时治疗者16例,>12h者4例,死亡7例。结论:AMI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实施救治可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使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接诊的49例AMI患者为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院前急诊护理),选择2015年7月~2016年8月接诊的49例AMI患者为个性化护理组(在院前急诊护理中接受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死亡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个性化护理组出诊反应时间[(69.53±8.36)s比(53.92±7.84)s]、院前急救时间[(32.71±4.20)min比(17.85±2.74)min]和入院时间[(2.59±0.78)h比(1.92±0.46)h]均显著缩短,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6.33%比4.08%)显著降低,P0.05或0.01。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65。存活患者中,个性化护理组的总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93.75%比78.57%),P=0.03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急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血清肌钙蛋白T(TnT)的动态变化及其与AMI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 5 6例AMI病人胸痛发作后 0~ 16 8h不同时段和 6 0例不稳定心绞痛 (UAP)病人及 6 0例健康人血清TnT水平及其动态变化 ,并观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AMI病人TnT水平明显高于UAP组及健康对照组。 (2 )AMI时TnT释放呈两种曲线特征 ,其中Ⅰ组 (TnT1峰 / 2峰>1)的AMI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 (TnT1峰 / 2峰≤ 1或TnT呈单峰曲线 ) (P <0 0 5 )。 (3)AMI组TnT峰值水平与CK -MB峰值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71,P <0 0 1)。结论 TnT是反映心肌损伤的较灵敏、特异的指标 ,与AMI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可较准确地评估AMI近期预后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左主干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的疗效与特点。方法选择在我中心完成AMI行急诊PCI的患者中以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的老年患者14例,7例合并心源性休克(50.0%),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7例和存活组7例,对比2组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对存活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是否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结果共有12例患者接受PCI支架置入,其中2例于术后1h内死于导管室。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无侧支循环比例明显增高(100%vs 42.9%,P=0.02)。结论老年左主干急性病变所致AM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尤其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但存活者远期预后较好。对于左主干非完全闭塞且有较好侧支循环者急诊PCI可能会降低院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Li BQ  Yang LJ  Hu DY  Wu C  Xu CB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7):544-547
目的评估血清肌酐增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因AMI住院患者共340例,分为肌酐正常组269例,高肌酐组71例,随诊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30d病死率、住院病死率、随诊1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高肌酐组患者年龄大、心肌梗死病史多;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值分别为0.003、0.031、0.000、0.001),30d病死率(32.39%比4.83%,P=0.000)、住院病死率(35.21%比5.20%,P=0.000)、1年病死率(43.66%比11.15%,P=0.000)都明显增高。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肌酐是30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91,95%CI2.149~9.808,P=0.000),也是AMI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36,95%CI2.264~6.845,P=0.000)。结论AMI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增高30d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均明显增加;高血清肌酐是A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