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定COPD并呼衰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并分析呼衰与低蛋白血症的相互关系。方法:将COPD并呼衰急性发作组31例,COPD并右心衰、呼衰组2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并与同期健康老年人作比较。结果:COPD并呼衰急性发作期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OPD并呼衰、右心衰组较COPD并呼衰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下降更显著。结论:低蛋白血症与COPD呼衰急性发作关系密切,从而显示对于COPD患者除积极治疗基础病外,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陈雪英  孙碧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9):2844-2846,2850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及贫血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的原因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的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47例,常规测定身高、体重、血常规和血清白蛋白(ALB),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理想体重百分比(IBW%),根据血清白蛋白结果分为3组,观察不同营养状况对COPD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连续使用抗生素时间及死亡率的影响;并以COPD患者是否贫血分为2组,观察红细胞参数、BMI、平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COPD患者低白蛋白组各指标与白蛋白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低白蛋白组体重指数及理想体重百分比均降低(P<0.01),平均住院时间及连续使用抗生素时间延长,死亡率增加;贫血组红细胞各参数均低于非贫血组各参数,COPD的贫血与患者体重指数密切相关(P<0.01),贫血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增加.结论 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在COPD患者中比较常见,营养不良与COPD的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惠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内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老年COPD急性发作组、老年COPD稳定组和健康老年组人群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分析三组的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老年COPD急性发作组、老年COPD稳定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COPD急性发作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老年COPD稳定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COPD急性发作死亡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老年COPD急性发作存活组(P<0.05);前白蛋白的含量各组之间经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可用于预测老年COPD的发病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丽仙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27-3428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伴有营养不良,常发生低蛋白血症,可引起呼吸肌疲劳、通气换气功能和弥散功能下降、免疫功能损害,是COPD患者急性发作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并发呼吸衰竭,其死亡率高。因此,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是COPD患者稳定期和急性期治疗的重要措施。本文收集了3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以观察白蛋白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患者白蛋白水平与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127例住院患者常规血液生化指标,按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2组,血清白蛋白≥35g/L为对照组,<35g/L为低蛋白血症组。结果低蛋白血症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钙、铁、磷、胆碱酯酶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胆碱酯酶和血钙浓度与血清白蛋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0.446、0.372,p<0.01)。结论通过对低蛋白血症患者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及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胆碱酯酶、血钙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评价患者潜在营养不良风险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孙大勇  孙桂华  周梅花  钟武装  宋鸿  周兰 《广东医学》2002,23(10):1087-1088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与人血白蛋白对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临床治疗作用及特点。方法 将 3 6例血清白蛋白 (Alb)含量低于 3 5g/L的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生长激素治疗组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 4IU ,肌注 ,1次 /2d ,疗程 3 0d ,白蛋白治疗组给予 2 0 %人血白蛋白 10 0g ,静滴 ,1次 /2d ,疗程 3 0d ,两组同时给予相同方案的保肝、对症治疗药物。分别于治疗 15 ,3 0 ,60 ,90d测定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 15d白蛋白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含量上升 (P <0 0 5 ) ,3 0d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均上升 (P <0 0 5 ) ,60d后生长激素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升至最高点 ,白蛋白治疗组较前降低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90d后生长激素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含量仍维持高点水平 ,且肝功能好转 ,而白蛋白治疗组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 重组人生长激素与人血白蛋白均可明显提高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 ,但重组人生长激素中远期疗效更好 ,且在改善肝功能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机械通气危重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在人ICU 24h内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将患者分为:①正常白蛋白组及低蛋白血症组,统计APACHEII评分值、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脱机时间及病死率;②存活组及死亡组:统计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正常白蛋白组及低蛋白血症组APACHEII评分值、MODS发生率、脱机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及死亡组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值的标本数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有密切关系,低蛋白血症常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低蛋白血症是肝硬化的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血清白蛋白是肝硬化病人腹水形成、继发感染、肝功能好坏的重要指标。目前主要治疗措施是补充人血白蛋白,基于中成药乌鸡白凤丸可以补气养血,有效改善肝硬化低蛋白血症,为提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白蛋白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应用乌鸡白凤丸治疗肝硬化引起的低蛋白血症患者3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白蛋白、前白蛋白与COPD患者呼吸机依赖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分析44例使用呼吸机>48h的COPD患者入院时、治疗1周、治疗2周时血白蛋白、前白蛋白,根据是否存在呼吸机依赖,将患者分为呼吸机依赖组和非呼吸机依赖组,对两组病例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均值进行比较,评价两组病例血白蛋白、前白蛋白与COPD患者呼吸机依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1周时两组白蛋白水平均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时两组白蛋白水平均下降,呼吸机依赖组白蛋白降低更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时非呼吸机依赖组前白蛋白水平无明显降低,呼吸机依赖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均下降,呼吸机依赖组前白蛋白降低更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与COPD患者呼吸机依赖存在相关性,但前白蛋白能更敏感、更早期对COPD患者营养不良造成呼吸机依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白蛋白血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8月以来我院呼吸科ICU病房40例COPD急性加重期入院的病人为观察对象,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低白蛋白组25例和正常白蛋白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以及好转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使用抗生素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白蛋白血症可影响COPD急性加重期预后,导致病死率、平均住院日及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检测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85例肝病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检测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组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异常率均低于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与该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检测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与血清白蛋白相比较,血清前白蛋白更能灵敏地反映肝细胞损害,可作为判断急性肝脏损害及蛋白合成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9例肝病患者同时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B)、总蛋白、白蛋白,并对115例肝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前白蛋白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各肝病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组79.5%的病例PAB水平下降,而仅9.7%的病例白蛋白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肝病组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血清PAB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血清PAB较常规肝功能指标中的总蛋白、白蛋白能更灵敏、快速地反映肝病患者肝脏功能的损害程度,并有助于肝病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3.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肝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7例肝病患者以及40例正常对照标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比较三者在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并比较各肝病组间PA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病组血清PA水平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肝病组以肝硬化组血清PA水平下降为最明显。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比ALT、ALB能更灵敏、快速地反映肝病患者肝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4 h内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组及低白蛋白组,比较两组APACHEⅡ分值、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白蛋白病例数。结果:低白蛋白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高于正常白蛋白组(P<0.05);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低白蛋白病例数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有密切关系,低蛋白血症常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对比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临床治疗作用及特点 ,将 5 4例血清白蛋白含量低于 3 5 g·L-1的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随机分为 3组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组 (A)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 4IU ,肌注 ,1次 /2日 ,疗程 3 0d ,人血白蛋白治疗组(B)给予 2 0 %人血白蛋白 10 0g ,静滴 ,2次 /周 ,疗程 3 0d ,两组给予相同保肝、对症药物治疗方案 ,对照组 (C)只给予相同方案的保肝、对症治疗药物。分别于开始治疗后 15、3 0、60、90d测定各项观察指标。治疗后 15天白蛋白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含量上升 (P <0 0 5 ) ,3 0d时 3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均上升 (P <0 .0 5 ) ,两组治疗组上升更明显 ;60d后生长激素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升至高点水平 ,白蛋白治疗组及对照组较前降低 ,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 ;90d后生长激素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含量仍维持高点水平 ,且肝功能好转 ,而白蛋白治疗组及对照组降至治疗前水平 ,提示重组人生长激素可明显提高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 ,改善肝功能 ,中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张慧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9):1043-104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检测对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A、ALB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肝癌组的血清PA、AL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肝炎组的血清PA和ALB水平与其余两肝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与ALB敏感度有差异:PA〉ALB;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PA与ALB检测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PA、ALB检测对判断肝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肝病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与血清ALB相比,血清PA更能灵敏地反映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17.
李月娴  李莉 《新疆医学》2005,35(4):12-14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eoonbinant human hormone,γ-hGH)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清蛋白含量均低于30 g·l-1)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4例给予γ-hGH,每周皮下注射1IU2次,8周为1疗程;另一组给予人体白蛋白治疗8周,每周3次,每次注射10 g.观察治疗后15天、28天、56天及90天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显著,并能改善腹胀、纳差、乏力等症状,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生长激素能有效改善肝硬化低蛋白血症,且停药后有持续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急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年收入该院ICU及神经内外科住院治疗的12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入院时脑卒中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分为重症组及轻中症组,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及皮质醇水平,收集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等信息资料,低白蛋白标准为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比较两组间白蛋白水平差异及患低白蛋白血症比例。结果重症组患者76例,平均GCS为6.5分,轻中症组患者50例,平均GCS为11.3分,重症组白蛋白水平为36.8 g/L,轻中症组为40.3 g/L,患低白蛋白血症比例分别为32.8%和12.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急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危重症儿童低白蛋白血症的临床特征和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住1935例患儿,根据其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分为低白蛋白组和非低白蛋白组,根据血清钠离子浓度分为低钠血症组和非低钠血症组,将其流行病学、临床理化特征以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白蛋白组371例患儿中,疾病分布前5位依次是肺炎90例(24.26%),脓毒血症41例(11.05%),脑炎39例(10.51%),外伤39例(10.51%)和肠炎20例(5.39%),低白蛋白血组死亡率(23.72%)显著高于非低白蛋组(5.43%)(P<0.05),并且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P<0.05),低白蛋白组存在低钠血症198例(53.37%),显著高于非低白蛋白组的7.93%(P<0.05),低白蛋白组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和血清钠离子浓度呈直线正相关(r=0.66,P<0.05)。结论:儿科重症患儿出现低白蛋白血症与各类重症感染、外伤等因素有关,低白蛋白血症和低钠血症易伴随出现,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要及时发现,并作出针对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张玲  姚爱荣 《新疆医学》2013,43(5):50-51
目的:探讨幼儿肺炎患儿血钠水平及血清白蛋白浓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幼儿肺炎的血钠水平及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得出相应结果.结果:轻症肺炎患儿低血钠发生率为5.0%,重症肺炎患儿低血钠发生率56.0%;轻症肺炎患儿低蛋白血症发生率5.0%,重症肺炎患儿低蛋白血症发生率64.0%;重症肺炎患儿中低血钠、低白蛋白的发病率均高于一般肺炎发病率,血钠与血清白蛋白浓度较低预示疾病较重,容易出现并发症与合并症,治疗效果较差.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建议对肺炎患儿常规监测血钠及血清白蛋白指标,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和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