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胡作为草本植物,受生长区域影响,虽然不同区域的柴胡植物外观无显著差异,但其品种、皂苷成分含量、实际用药价值等均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不同品种的柴胡,需加强鉴定、分辨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外观相似度相对较高的北柴胡、竹叶柴胡,有效鉴别两种柴胡可以帮助药师选择更适宜的柴胡入药品种,保障用药效果。本研究针对北柴胡和竹叶柴胡的粉末显微鉴定结果展开论述,以便于为这两种柴胡的鉴定、鉴别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化学成分的HPLC特征图谱,为竹叶柴胡的质量控制及品种鉴定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条件为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150 mm×4.6 mm,3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化学成分特征图谱共检出8个分离度良好的共有峰。北柴胡、小柴胡特征图谱相似度相差较小,竹叶柴胡地上部分、三岛柴胡特征图谱相似度相差很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竹叶柴胡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别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四川习用柴胡马尔康柴胡的组织形态学。方法: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对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系统描述了马尔康柴胡的性状及显微特征,并分部位描绘组织和粉末的墨线图。结论:提升马尔康柴胡的药材质量标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4.
叶方  杨光义  杜士明  王刚  杜婷  孙荣进 《中国药师》2012,(10):1380-1382
目的:对鄂西北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条件柴胡进行鉴别和质量评价。方法:利用泡沫反应和薄层色谱法鉴别不同品种的柴胡;通过测定柴胡中挥发油含量、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以及测定柴胡中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综合进行柴胡质量评价。结果:可见光和紫外光下的薄层色谱图显示,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条件的柴胡与对照药材、柴胡皂苷对照品相对应的位置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柴胡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河南产竹叶柴胡质量较好,其次分别为湖北保康、房县竹叶柴胡、湖北产三岛柴胡、湖北神农架竹叶柴胡、山西产北柴胡。结论:TLC法可以鉴别柴胡,但不能有效区分不同品种的柴胡;不同品种以及相同品种不同生长条件的柴胡质量有明显差异,同一区域柴胡种植品优于野生品,适于开展规范化种植。  相似文献   

5.
杨辉  杨亮  蒋玲 《中国药房》2012,(47):4442-4444
目的:研究柴胡、竹叶柴胡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受试样品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观察受试样品的镇痛作用。结果:耳廓肿胀试验中,在12g·kg-1剂量下,柴胡、竹叶柴胡可使模型小鼠耳肿胀度显著降低(P〈0.01或P〈0.05);热板法镇痛试验中,在12g·kg-1剂量下,柴胡、竹叶柴胡可使小鼠的痛阈值显著延长(P〈0.05)。结论:柴胡、竹叶柴胡均具抗炎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银柴胡、北柴胡、南柴胡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斜 《海峡药学》2006,18(5):108-109
本文对常用又易混淆的中药银柴胡、北柴胡、南柴胡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特征作了比较,为临床用药提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7.
柴胡总皂苷分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北柴胡中分离出柴胡总皂苷。方法:用60%的乙醇在低于55℃下提取柴胡粉末,滤液去溶剂后所得的浆状液加入正丁醇,在低于55℃去除溶剂得皂苷粉末。结果:柴胡总皂苷的收率 1.1%,富含柴胡皂苷d、a、c成分。结论:本法可以从柴胡中分离出柴胡总皂苷,并可以保持柴胡皂苷d、a、c不发生明显降解。  相似文献   

8.
柴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顺姬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74-1075
柴胡又名北柴胡、黑柴胡、竹叶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北柴胡、硬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软柴胡)的根。主产于河北、湖北及黑龙江等地。春秋采挖,晒干,切短节。生用、酒炒或醋炒。  相似文献   

9.
柴胡与其混淆品小叶黑柴胡及锥叶柴胡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柴胡与其混淆品小叶黑柴胡及锥叶柴胡的有效坚别方法方法:采取观察药材性状、根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的不同,对真品与混淆品加以坚别。结果:真品与混淆品在上述三个方面均有着明显差别结论:将药材性状的经验坚别与显微或色谱方法相互结合,能有效地鉴别柴胡真伪。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伞形科植物空心柴胡(Bupleurum longicaule var.Franchetii)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基源鉴别、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空心柴胡鉴别特征进行研究;薄层色谱结合HPLC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鉴别。结果空心柴胡药材性状特征、粉末、根及根茎横切面显微特征均较明显,薄层色谱展开分离结果较好,其有效活性成分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的含量较高。结论本研究可为空心柴胡的品种鉴别、质量评价、质量标准的制订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柴胡及春柴胡挥发油的解热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解热作用比较北柴胡及春柴胡挥发油的差异。方法:采用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及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模型,观察北柴胡及春柴胡的解热作用。结果:北柴胡及春柴胡均可降低干酵母所致大鼠体温升高和降低内毒素所致家兔体温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北柴胡及春柴胡均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提示春柴胡在临床上可以替换北柴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市场中使用的柴胡质量进行检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柴胡进行检查,检查的对象为已知真伪的共30批柴胡,检查手段包括:性状,显微,TCL。结果:30批样品中鉴定出来的正品柴胡包括北柴胡和南柴胡,掺假的样品主要是北柴胡的地上茎。结论:两种正品柴胡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个别批次的柴胡掺入北柴胡的茎其含量不符合规定。其它和柴胡同属的锥叶柴胡和大叶柴胡不能当作正品柴胡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Nepasaikosaponin K为指标,建立柴胡属饮片中藏柴胡掺伪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以m/z 943.6→635.5、m/z 943.6→797.4、m/z 943.6→781.5为特征离子对,对北柴胡、南柴胡、锥叶柴胡、竹叶柴胡和藏柴胡等5种常见柴胡属饮片中Nepasaikosaponin K含量进行检测。进一步考察Nepasaikosaponin K定量离子对峰面积与藏柴胡掺伪比例之间线性关系,建立柴胡属饮片中藏柴胡掺伪比例计算公式,并以Nepasaikosaponin K为指标,开展藏柴胡掺伪限度研究。结果 Nepasaikosaponin K在藏柴胡中含量约为其他种柴胡的25~140倍。藏柴胡掺伪比例为0% ~ 100%范围内的混合样品中,定量离子对m/z 943.6→635.5峰面积与掺伪比例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不同柴胡属掺伪模拟样品的计算掺伪量与实际掺伪量偏差在0.6%~1.4%之间。3批市售疑似掺伪北柴胡饮片中藏柴胡掺伪比例分别为14%、16%和27%。结论 该分析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为柴胡饮片中藏柴胡的掺伪情况筛查与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中药饮片的掺伪情况分析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耳叶黑柴胡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耳叶黑柴胡根为圆锥形,表面呈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纵沟,易折断,断面平坦;栓内层及韧皮部油管较多,常连成带状,导管多为网纹;薄层色谱中以乙酸乙酯-乙醇-水(8:2:1)为展开剂,10批不同产地耳叶黑柴胡样品与对照品在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鄂西北地区房县竹叶柴胡为样本,研究柴胡地下和地上部分总黄酮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竹叶柴胡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柴胡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进行分析,考察不同采收期柴胡中总黄酮的变化规律.结果:竹叶柴胡根中总黄酮含量随生长时间逐渐升高,6~11月总黄酮含量分别是0.394 7%,0.298 4%,0.578 9%,0.531 7%,0.952 3%,0.946 2%;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没有一定的变化趋势,但在6月起苔时和10月种子成熟时总黄酮含量最高,6~10月总黄酮含量分别是2.908 7%,2.336 0%,2.722 3%,2.160 8%,2.969 5%.综合分析,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最佳采收期应在种子成熟期的10月.结论:确定了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最佳采收期,为鄂西北地区柴胡药材的规范化种植(GAP)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UPLC-MS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UPLC—MS指纹图谱进行研究,建立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方法:采用UIPLC.MS测定鄂西北竹叶柴胡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RBEH C18色谱柱(100mm×2.1mm,1.7μm),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为乙腈旬.3%甲酸水,流速为0.2ml·min~,检测波长为203nm;电喷雾离子源:ESI(-)。结果: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共检出8个分离度良好的共有峰;通过质谱信息结合文献报道,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所得UPLC—MS指纹图谱及其评价指标为科学评价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叶方  杨光义  杜士明  王刚  孙荣进 《医药导报》2012,31(10):1268-1270
目的 测定鄂西北地区不同生长条件和品种柴胡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蒽酮 硫酸比色法,以620 nm波长为检测波长,分别测定柴胡中可溶性多糖和粗多糖,计算总多糖含量.结果鄂西北地区野生竹叶柴胡多糖含量高于同地区种植柴胡,但低于山西产北柴胡和湖北南漳种植的三岛柴胡.结论不同生长条件的柴胡药材中柴胡多糖含量不同,但差异不明显;不同品种柴胡药材中的多糖含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姚玉乔  高映  彭财英  卢健  程双  舒积成 《安徽医药》2019,23(10):1913-1916
竹叶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是药用柴胡重要来源之一,在我国许多地区具有丰富的野生和种植资源。竹叶柴胡的次生代谢物主要包括皂苷、黄酮、木脂素、挥发油和多糖类等,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本课题组对竹叶柴胡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竹叶柴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林海伦  陈道振 《中国药师》2006,9(9):868-870
柴胡系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m Willd.)的干燥根,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能,来源十分复杂,商品中存在着大量柴胡属其它种植物根及根茎伪充正品柴胡的现象。近年来,笔者检查宁波地区药品质量时发现来自安徽毫州药材市场的一种新伪品,经鉴定为菊科植物弯茎还羊参(Crepis flexuosa (DC.)Benth.et Hook.f.)的根及根茎。从外观看伪品与北柴胡较为相近,二者较难区分,为了正确把握正品北柴胡与伪品柴胡的鉴别要点,笔者对柴胡和弯茎还羊参的根及根茎的性状、横切面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扫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鉴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春柴胡与北柴胡皂苷对慢性肝纤维化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致大鼠慢性肝纤维化,从血液生化学、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肝细胞凋亡比较春柴胡及北柴胡的保肝作用。结果:春柴胡和北柴胡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慢性肝纤维化模型动物的死亡率;给予春柴胡和北柴胡后动物的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剂量组对ALT、AST、ALP的升高和TP、ALB的降低有明显抑制作用;春柴胡和北柴胡给药4周后,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HA、LN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北柴胡大、小剂量组和春柴胡大剂量组均有良好的抗肝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春柴胡和北柴胡均具有一定的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北柴胡保肝疗效优于春柴胡。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和抗肝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